2025年大学《海洋技术》专业题库- 海洋地质灾害预测与应对_第1页
2025年大学《海洋技术》专业题库- 海洋地质灾害预测与应对_第2页
2025年大学《海洋技术》专业题库- 海洋地质灾害预测与应对_第3页
2025年大学《海洋技术》专业题库- 海洋地质灾害预测与应对_第4页
2025年大学《海洋技术》专业题库- 海洋地质灾害预测与应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大学《海洋技术》专业题库——海洋地质灾害预测与应对考试时间:______分钟总分:______分姓名:______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下列每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下列哪项不属于由海底地质作用引发的海洋地质灾害?A.海啸B.海底滑坡C.海岸侵蚀D.火山喷发2.海啸预警系统的主要信息来源之一是监测海底发生大地震后,确认地震是否可能引发破坏性海啸的机构是?A.海洋研究机构B.气象部门C.海啸预警中心D.地质勘探部门3.在海洋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中,“易损性”通常指的是?A.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大小B.灾害可能造成的损失程度C.灾害监测系统的灵敏度D.灾害发生的时间频率4.以下哪种技术最适合用于实时监测近岸海域的风暴潮水位变化?A.海底地震仪B.深水海啸浮标C.浮标式潮位计D.卫星雷达高度计5.海岸防护工程中,防波堤的主要功能是?A.防止海岸线侵蚀B.阻挡和削减波浪能量,保护海岸C.预测海啸到达时间D.监测海底地壳活动6.海洋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核心内容通常不包括?A.灾害风险评估报告B.疏散路线与避难场所规划C.应急响应组织架构与职责D.灾害发生后的经济补偿方案7.利用水下声纳系统探测海底地形地貌,为海底滑坡灾害的预测提供基础数据,这属于海洋技术应用的哪个方面?A.灾害预警B.灾害监测C.风险评估D.应急响应8.下列哪种监测技术能够提供海底地壳运动(如形变、断裂)的连续数据,有助于预测潜在的地震引发的海啸?A.海洋光学遥感B.海底重力测量C.海底GPS/惯性导航系统D.海底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9.在海洋地质灾害风险区划中,主要考虑的是?A.海洋资源开发布局B.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范围C.海洋功能区划D.海洋环境保护措施10.溢油事故属于海洋环境灾害,其在海洋技术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选择两个)A.油污监测与探测技术B.溢油回收与清除技术C.海洋生态修复技术D.海岸防护结构设计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在横线上。)1.海洋地质灾害是指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等海域,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海洋环境破坏的灾害事件。2.海底滑坡的发生通常需要一定的触发因素,如_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等。3.海啸预警的核心在于快速准确判断地震是否__________,并估算__________。4.海洋地质灾害风险评估通常包含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个主要环节。5.海岸带是海洋与陆地的过渡区域,对海洋地质灾害(如风暴潮、海岸侵蚀)具有高度__________。6.海底观测网系统是现代海洋监测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集成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多种传感器。7.海洋工程技术在应对海洋地质灾害方面,除了修建防护堤坝等工程措施外,还包括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方面。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请给出下列名词的精确定义。)1.海啸预警系统2.灾害链3.海岸易损性4.海底观测网(OOI)5.风险区划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请简要回答下列问题。)1.简述海啸与风暴潮在成因和特征上的主要区别。2.海洋地质灾害监测技术主要包括哪些类型?各自有何特点?3.简述制定海洋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主要步骤。4.海洋技术在海洋地质灾害风险mitigation(减轻)中可以发挥哪些作用?五、论述题(10分。请就下列问题展开论述。)结合海洋技术专业的特点,论述如何在海洋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和风险评估中有效应用现代海洋工程技术,并举例说明。试卷答案一、选择题1.C解析:海岸侵蚀是由海岸动力作用(波浪、潮汐、洋流)引起的,属于海岸带地质灾害,而非海底地质作用引发的海洋地质灾害。2.C解析:海啸预警中心负责整合地震监测信息、模型计算结果和海洋观测数据,判断地震是否可能引发破坏性海啸,并向公众发布预警。3.B解析:易损性是指暴露于灾害下的系统(如人口、财产、环境)遭受损失的可能性或程度,侧重于损失方面。4.C解析:浮标式潮位计通过测量水面高度变化,适合近岸区域实时监测风暴潮水位。其他选项或用于监测地震、深海海啸,或用于大范围水面高度测量。5.B解析:防波堤的主要功能是阻挡和削减传入港址或海岸的波浪能量,保护港口设施和海岸免受波浪破坏。6.A解析:灾害风险评估报告是制定预案的基础依据,而非预案的核心内容。预案的核心是响应机制、流程和措施。7.B解析:利用水下声纳探测海底地形地貌,获取地壳结构信息,属于对海洋环境及其变化的实时或准实时监测。8.C解析:海底GPS/惯性导航系统可以精确测量海底点的位置和运动,用于监测地壳形变和断裂活动,是预测地震引发海啸的重要数据源。9.B解析:海洋地质灾害风险区划的核心是根据历史资料、监测数据和模型预测,确定不同区域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和潜在影响范围。10.AB解析:溢油事故应用海洋技术主要体现在利用声学、光学、遥感等技术监测油污扩散,以及应用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回收和清除油污。二、填空题1.海洋大陆架海洋盆地2.地震海底滑坡被动加载(如气体逸出)3.可能引发破坏性海啸到达时间4.灾害风险评估风险区划5.易损性6.地震海流水位7.工程防护信息发布与应急响应三、名词解释1.海啸预警系统:一个集成地震监测、海啸模型计算、海洋观测数据分析和信息发布功能的综合系统,旨在在海啸可能发生时,尽早向潜在受影响区域发布警报。2.灾害链:指一个初始触发事件引发一系列相互关联的次生灾害事件的现象或过程,常在复杂海洋系统中出现,扩大灾害总体影响。3.海岸易损性:指海岸带区域在面临特定海洋灾害(如风暴潮、海啸、海岸侵蚀)时,其暴露程度、人口密度、财产价值、工程防护水平等决定其可能遭受损失的程度。4.海底观测网(OOI):部署在海底,集成多种传感器(如地震、海流、水位、温度、压力等),用于长期、连续监测海洋环境变量及地球系统过程的数据采集网络系统。5.风险区划:根据海洋地质灾害的发生可能性和潜在影响范围,将海域划分为不同风险等级的区域的过程,常以地图形式表示,为防灾减灾规划提供依据。四、简答题1.海啸是由海底地壳位移(如地震)引起的巨大水体波动,传播速度快,波高在深海较小但在近岸急剧增高。风暴潮是由热带气旋(台风/飓风)或温带气旋引起的近岸海面异常增水现象,主要由风力和气压变化引起,传播速度较慢,近岸波高相对较低。2.海洋地质灾害监测技术主要包括:①地震监测技术(如海底地震仪);②海浪与潮汐监测技术(如浮标、岸基雷达);③海流监测技术(如ADCP、海流计);④海底形变监测技术(如GPS/惯性导航、测深);⑤水下摄影与声学成像技术(如AUV、ROV、侧扫声呐);⑥卫星遥感技术(监测海面高度、海温、海色等);⑦海底观测网系统(集成多种传感器)。3.制定海洋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主要步骤包括:①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②明确组织指挥体系和职责分工;③制定预警标准和发布机制;④规划疏散路线、避难场所和应急物资储备;⑤确定应急响应级别和行动方案(监测、疏散、救援、防护等);⑥开展应急演练和培训;⑦预案的评估与修订。4.海洋技术专业在海洋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和风险评估中应用广泛:①监测方面:利用声学、光学、遥感等技术构建海底观测网、海况监测系统,实时获取环境数据;②预警方面:开发基于海洋观测数据的实时分析系统和预警模型,提高预警精度和时效性;③风险评估方面:利用监测数据进行模型验证和参数率定,评估不同区域的风险水平;④信息发布:利用水下通信、水上平台、卫星通信等技术保障预警信息的有效传递;⑤工程防护:设计和建造防波堤、海堤、透水堤等工程,减轻灾害影响。五、论述题现代海洋工程技术在海洋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和风险评估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在监测方面,海底观测网(OOI)通过布设地震仪、海流计、GPS接收机、压力计、水下摄像机等传感器,实现对海底地壳运动、海浪、海流、水位等关键参数的长期、连续、高精度监测,为灾害预测和风险评估提供基础数据。水下机器人(ROV/AUV)可进行定点或大范围探测,获取地形地貌、海床稳定性、浊度等数据,尤其是在灾前状态调查和灾后快速评估中作用显著。声学监测技术(如ADCP、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能穿透水体监测水下动力场和地层结构变化。在预警方面,海洋工程技术支撑着高精度的海啸数值模型,这些模型利用实时观测数据(如地震定位、海面起伏)进行运算,预测海啸传播路径、到达时间和高度。海洋遥感技术(卫星雷达高度计、光学卫星)可大范围、高频次监测海面高度变化,是海啸和风暴潮预警的重要补充。海底通信技术的发展则保障了从海底到岸基的数据实时传输,确保预警信息及时送达。在风险评估方面,利用海洋工程技术获取的高分辨率地形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