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题库- 国际新闻报道中的文化背景与视角_第1页
2025年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题库- 国际新闻报道中的文化背景与视角_第2页
2025年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题库- 国际新闻报道中的文化背景与视角_第3页
2025年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题库- 国际新闻报道中的文化背景与视角_第4页
2025年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题库- 国际新闻报道中的文化背景与视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题库——国际新闻报道中的文化背景与视角考试时间:______分钟总分:______分姓名:______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下列哪项不属于影响国际新闻报道的文化背景因素?A.记者的价值观和信仰体系B.源地国的历史传统与社会规范C.受众的媒介素养水平D.报道对象的民族语言文字2.“文化折扣”现象在国际新闻报道中主要指的是:A.新闻信息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丢失或被扭曲B.不同文化背景的记者在采访中产生价格差异C.国际新闻媒体在翻译过程中产生的额外费用D.由于文化差异导致受众无法理解新闻内容3.某西方记者在报道中东地区的宗教冲突时,过度强调宗教原教旨主义,而忽略了社会、经济等因素。这种报道倾向体现了:A.文化相对主义视角B.文化中心主义视角C.文化多元主义视角D.文化虚无主义视角4.国际新闻媒体报道一个国家时,经常将其描绘成“他者”,并赋予其刻板印象。这种现象可能源于:A.文化霸权理论B.和平传播理论C.文化适应理论D.文化冲突理论5.以下哪项不是跨文化新闻传播中常见的沟通障碍?A.语言差异B.非语言线索解读错误C.文化价值观冲突D.受众的媒介接触频率6.某国际新闻机构在报道中国时,既关注经济发展,也关注环境保护和社会公平,体现了:A.单一文化视角B.消极中立视角C.多元包容视角D.官方宣传视角7.按照传播学者斯图尔特·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理论,美国文化在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维度上倾向于:A.高个人主义B.高集体主义C.介于两者之间D.无法确定8.在国际新闻报道中,强调不同文化群体的相似性而非差异性,有助于:A.强化文化中心主义B.促进跨文化理解C.制造文化冲突D.忽视文化特殊性9.社交媒体在国际新闻传播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优势在于:A.信息来源权威可靠B.能够克服文化折扣C.促进了多元视角的呈现D.完全不受文化背景影响10.国际新闻报道中,对“发展”这一概念的解读往往受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影响,这体现了:A.文化对新闻框架的影响B.文化对新闻选择的影響C.文化对新闻语言的影响D.文化对新闻效果的影响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简述文化中心主义在国际新闻报道中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2.简述影响国际新闻报道的宏观文化背景因素。3.简述记者个人因素如何影响其国际新闻报道视角。4.简述在国际新闻报道中减少文化折扣的可能途径。三、论述题(每题10分,共30分)1.论述文化背景如何影响国际新闻报道的议题设置和框架构建。2.结合具体案例,论述在国际新闻报道中实现有效跨文化沟通的挑战与策略。3.试分析文化多元主义视角对于改进当前国际新闻报道的意义与局限。四、案例分析题(20分)阅读以下国际新闻报道片段:“非洲部分地区持续遭受严重旱灾,数百万民众面临饥荒威胁。当地政府表示已启动紧急援助计划,但国际社会响应迟缓。有分析指出,气候变化是导致旱灾加剧的重要因素,然而富裕国家在减排承诺上却犹豫不决。一些媒体批评发达国家对非洲旱灾的反应不及对欧洲难民危机时那样迅速。”请结合文化背景与视角的相关理论,分析这篇报道可能存在哪些文化偏见或局限性,并说明可能的原因。试卷答案一、选择题1.C2.A3.B4.A5.D6.C7.A8.B9.B10.A二、简答题1.答案:文化中心主义倾向于用自己的文化标准衡量和评判其他文化,导致对其他文化的误解、偏见和歧视;在报道中可能表现为对“他者”的刻板印象塑造,忽视其文化独特性和复杂性;可能压制或排斥非主流文化声音,导致报道不全面、不客观;阻碍跨文化理解,加剧文化冲突。解析思路:考察对文化中心主义定义及其负面后果的理解。需要回答其核心表现(用自己的标准评判他者)、具体后果(刻板印象、报道偏差、压制异见、阻碍理解等)。2.答案:宏观文化背景因素包括:社会制度(如政治体制、经济模式)、价值观念(如集体主义/个人主义、权力距离、不确定性规避)、宗教信仰、历史传统、语言文字、社会规范、教育水平等。解析思路:考察对影响国际新闻报道的文化背景因素分类的掌握。需要列举出宏观层面的、系统性的文化变量,如社会结构、价值观、信仰等。3.答案:记者的个人因素包括:国籍与族裔背景(塑造其默认文化参照系)、教育经历(影响其知识结构和分析框架)、个人价值观与政治立场(影响报道选择和倾向)、语言能力(影响信息获取和解读)、先前经验(形成特定的认知模式)等。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形成记者独特的观察视角和报道风格。解析思路:考察对记者个体如何携带文化印记进入新闻实践的的理解。需要从记者的背景、认知、立场、能力等多个维度进行分析。4.答案:减少文化折扣的途径包括:加强跨文化沟通能力培训,提升记者和编辑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敏感度;采用多种文化背景的采编人员,促进内部视角多元化;在报道中积极运用本土信息源和多元叙事视角;注重语言的准确性和文化内涵的传达,避免使用可能产生歧义的表达;利用翻译工具和跨文化专家辅助翻译与解读;增加不同文化背景受众的参与和反馈。解析思路:考察对解决跨文化传播中“文化折扣”问题的思路掌握。需要提出具体、可行的策略,涵盖人员、流程、内容、方法等多个层面。三、论述题1.答案:文化背景深刻影响着国际新闻报道的议题设置和框架构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媒体和社会对何为“重要”新闻(议题设置)有不同的标准,这与该文化所强调的价值观、社会关切密切相关。例如,重视集体和谐的文化可能更关注社会稳定和社区议题,而强调个人主义的文化可能更关注经济自由和个人成就。在框架构建上,文化背景决定了报道者倾向于关注事件哪个方面(如经济、政治、道德、情感)、如何组织信息、强调哪些属性、忽略哪些属性。例如,同一政治事件,在文化强调权威的国家可能被框架为“稳定与秩序”的议题,而在文化强调民主的国家可能被框架为“自由与权利”的议题。文化规范和禁忌也制约着报道的深度和方式,影响公众对事件的理解和认知。解析思路:考察对文化背景与新闻选择(议题设置)、新闻建构(框架理论)之间关系的深入理解。需要论证文化如何影响“选什么报”和“怎么报”,并可以结合具体文化类型或价值观进行分析。2.答案:有效跨文化沟通的挑战主要源于深层的文化差异,如价值观冲突(如个体vs集体、高语境vs低语境沟通)、认知方式差异、非语言线索解读错误、刻板印象与偏见、语言障碍与文化折扣等。策略上,首先需要培养跨文化敏感性,认识到文化差异的存在及其影响。其次,积极学习和了解目标受众的文化背景,包括语言、习俗、价值观等。再次,采用适应性的沟通方式,如调整沟通风格(更清晰直接或更含蓄间接)、注意非语言信号、选择恰当的媒介渠道。此外,建立跨文化团队,利用多元视角进行内容把关和审校,以及鼓励双向沟通和反馈,都是重要的策略。例如,在报道某国文化敏感事件时,应避免使用可能引起误解的西方中心主义视角,而是尝试理解并呈现当地文化视角,借助当地信源进行核实和解读。解析思路:考察对跨文化沟通障碍和应对策略的综合分析和论述能力。需要先识别挑战,再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并结合新闻实践进行说明。3.答案:文化多元主义视角主张尊重和包容不同文化,在国际新闻报道中,意味着要关注世界各地的多元声音和文化实践,避免以单一文化标准(通常是西方文化)评判和衡量所有事物。其对改进当前国际新闻报道的意义在于:有助于呈现更全面、更多元的世界图景,打破西方媒体对世界的垄断叙事;促进不同文化间的理解和对话,减少误解和冲突;推动新闻业自身更加多元化和包容性。然而,文化多元主义也面临局限:如何在实践中有效平衡不同文化声音,避免新的文化中心主义或“文化相对主义”陷阱;如何处理不同文化间可能存在的冲突和争议;对于缺乏媒介素养或处于弱势地位的文化群体,如何确保其声音能被有效传播和听到;过度强调文化差异可能导致忽视人类共通的价值和挑战。因此,在实践中需要结合文化多元主义与批判性思维,寻求包容与对话的平衡。解析思路:考察对文化多元主义理念及其在国际新闻领域的应用价值和潜在问题的批判性思考能力。需要阐述其积极意义,同时也要看到其面临的挑战和局限性,并提出思考。四、案例分析题答案:这篇报道可能存在以下文化偏见或局限性:1.西方中心主义/文化优越感:将非洲旱灾描绘为需要“富裕国家”救助的被动受害者,隐含了西方发达国家的优越地位和责任,忽视了非洲国家和地区的自身应对能力、历史背景以及根深蒂固的社会经济问题。报道的叙事框架将非洲置于“他者”和需要被拯救的位置。2.刻板印象:“数百万民众面临饥荒威胁”可能强化对非洲整体贫困和脆弱的刻板印象,而忽略了非洲内部的多样性以及部分地区的经济活力。3.简化归因:将旱灾直接归因于“气候变化”,并将气候变化问题与“富裕国家减排承诺”联系起来,简化了复杂的环境、社会和经济因素。可能忽略了非洲自身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较小,以及全球气候治理中的权力不平等。这种归因方式可能服务于西方国家的环境责任外推策略。4.双重标准:通过对比对“欧洲难民危机”的“迅速响应”与对非洲旱灾的“响应迟缓”,暗示了西方处理不同类型“危机”时的区别对待,可能基于对难民和非洲民众的不同价值判断。5.语言选择:“富裕国家”、“响应迟缓”等词语带有一定的评判色彩,可能影响受众对事件性质和国家行为的感知。可能的原因:1.报道者文化背景:报道者可能来自或主要面向西方文化背景,不自觉地运用了自身的文化参照系和价值标准来解读和报道非洲事务。2.信息来源依赖:可能过度依赖西方媒体或政府发布的信息,而这些信息源可能带有自身的立场和偏见。3.缺乏跨文化理解:对非洲地区的文化、历史、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状况缺乏深入了解,导致报道流于表面化和标签化。4.新闻框架效应:受到西方主流媒体长期形成的关于非洲报道框架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