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小儿哮喘急症处理流程规范_第1页
儿科小儿哮喘急症处理流程规范_第2页
儿科小儿哮喘急症处理流程规范_第3页
儿科小儿哮喘急症处理流程规范_第4页
儿科小儿哮喘急症处理流程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儿科小儿哮喘急症处理流程规范演讲人:日期:目录CATALOGUE02紧急干预措施03药物方案实施04特殊情形处理05持续监测与护理06转运与交接规范01初步识别与评估01初步识别与评估PART典型症状快速辨识反复发作性喘息患儿表现为呼气相延长、高调哮鸣音,尤其在夜间或活动后加重,可能伴随咳嗽、胸闷等非特异性症状。氧合状态异常通过血氧饱和度监测发现低氧血症(SpO₂<92%),部分患儿可能出现口唇发绀或烦躁不安等缺氧表现。严重时出现鼻翼扇动、肋间隙凹陷、胸骨上窝及锁骨上窝凹陷,提示存在气道阻塞和呼吸肌代偿性收缩。呼吸困难与三凹征病情严重程度分级轻度发作患儿可平卧,说话成句,呼吸频率轻度增快,哮鸣音局限,血氧饱和度维持在正常范围(≥94%),对支气管扩张剂反应良好。中度发作重度发作出现烦躁或活动受限,呼吸频率明显增快,哮鸣音响亮且广泛,血氧饱和度波动于90%-93%,需联合氧疗与药物治疗。患儿端坐呼吸、说话断续或不能言语,呼吸频率>30次/分,哮鸣音减弱或消失(提示气道严重阻塞),血氧饱和度<90%,需立即启动重症监护流程。123紧急生命体征监测呼吸功能评估持续监测呼吸频率、节律及深度,观察是否存在矛盾呼吸(如腹式呼吸与胸廓运动不同步),必要时进行血气分析以评估通气功能。神经系统观察注意患儿意识状态变化,如嗜睡、激惹或昏迷,可能提示二氧化碳潴留或脑缺氧,需紧急干预。循环系统监测记录心率、血压及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警惕因缺氧导致的代偿性心动过速或循环衰竭。02紧急干预措施PART氧流量精确调节氧气需经过加湿加温装置后再输入,避免干燥冷空气刺激气道黏膜,加重支气管痉挛。湿化与温控处理设备消毒与安全核查使用前检查氧气装置密闭性,确保管道无漏气,湿化瓶每日更换灭菌水,防止交叉感染。根据患儿血氧饱和度监测数据,采用鼻导管或面罩给氧,初始氧浓度设置为30%-50%,后续根据病情动态调整,维持SpO₂在92%-95%以上。氧气吸入标准化操作β₂受体激动剂雾化吸入首选沙丁胺醇雾化溶液,按0.15mg/kg(最小剂量2.5mg)加入生理盐水,通过氧驱雾化器给药,每20分钟可重复一次,连续3次无效需升级治疗。静脉给药替代方案对无法配合雾化的重症患儿,可静脉注射氨茶碱(负荷量5mg/kg,维持量0.5-1mg/kg/h),需监测血药浓度以防中毒。药物配伍禁忌管理避免与镇静剂联用,警惕β₂激动剂导致的心率增快、低钾血症等副作用,必要时联合抗胆碱能药物增强疗效。支气管扩张剂即时应用体位管理与环境控制半卧位呼吸支持抬高患儿床头30°-45°,减轻膈肌压迫,辅助呼吸肌参与通气,同时降低胃食管反流风险。过敏原快速清除对焦虑躁动患儿,可予低剂量咪达唑仑镇静,同步进行安抚性语言沟通,减少耗氧量及气道应激反应。立即移除病房内的毛绒玩具、地毯等潜在过敏原,使用HEPA过滤器净化空气,保持室温22℃-24℃、湿度50%-60%。镇静与心理干预03药物方案实施PART雾化吸入与全身用药结合早期足量应用原则中重度发作时联合雾化吸入布地奈德(0.5-1mg/次)与全身激素,轻症可单用雾化吸入,但需监测血氧及呼吸频率变化。急性发作期需在1小时内静脉或口服给予足量糖皮质激素(如甲强龙1-2mg/kg/d),以快速抑制气道炎症反应,减少黏液分泌和支气管痉挛。长期使用需警惕高血糖、高血压及免疫抑制风险,定期评估生长曲线和骨密度。静脉用药一般不超过3-5天,症状缓解后改为口服泼尼松(1mg/kg/d),总疗程7-10天,避免突然停药导致反跳现象。不良反应监测疗程与减量策略糖皮质激素使用规范01雾化吸入优先沙丁胺醇雾化溶液(0.15mg/kg/次,最大5mg/次)通过射流雾化器给药,直接作用于气道平滑肌,起效时间3-5分钟,每20分钟可重复1次。压力定量吸入器(pMDI)配合储雾罐适用于轻中度发作,6岁以下儿童需使用面罩储雾罐确保药物沉积,单剂喷吸后屏息10秒以提高肺部沉积率。皮下或静脉注射仅用于雾化无效的重症患者,特布他林皮下注射(0.01mg/kg,最大0.4mg)或静脉输注(初始速率0.1μg/kg/min),需持续心电监护以防心律失常。β2受体激动剂给药途径0203静脉给药适应症判断呼吸衰竭征兆出现三凹征、SpO₂<90%(吸氧下)、PaCO₂>45mmHg或意识改变时,需立即建立静脉通道给予氨茶碱(负荷量5mg/kg,维持量0.5-1mg/kg/h)。01β2激动剂抵抗连续3次雾化吸入后FEV1仍<50%预计值,或PEF波动>30%,需静脉输注镁剂(25-50mg/kg,最大2g)联合激素治疗。02合并严重脱水或酸中毒因呼吸困难导致口服摄入不足且pH<7.2时,需静脉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同时避免输液过快诱发肺水肿。03机械通气过渡期对于濒危状态患儿,静脉予镇静剂(如咪达唑仑0.1mg/kg)缓解呼吸肌疲劳,为气管插管争取时间。0404特殊情形处理PART立即评估婴幼儿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及意识状态,保持头高脚低位或半坐卧位以减轻呼吸困难,避免颈部过度屈曲导致气道阻塞。快速评估与体位管理对血氧饱和度低于90%的患儿给予高流量鼻导管吸氧(2-6L/min),严重者需考虑无创正压通气(CPAP)以改善氧合。氧疗支持优先使用β2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联合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通过面罩或咬嘴给药,剂量需根据体重精确计算,必要时每20分钟重复一次,连续3次。雾化吸入治疗静脉或口服给予甲强龙等糖皮质激素,抑制气道炎症反应,剂量需按体重调整,并监测血糖及电解质水平。糖皮质激素应用婴幼儿哮喘急救要点01020304对出现二氧化碳潴留(PaCO2>50mmHg)的患儿,立即启动无创正压通气(BiPAP),调整吸气压力(IPAP)和呼气压力(EPAP)以改善通气效率。无创通气干预若患儿出现意识障碍、严重三凹征或pH<7.25,需紧急气管插管,选择适当型号导管,插管后连接呼吸机并设置保护性通气策略(低潮气量+高PEEP)。气管插管指征监测心率、血压及尿量,必要时给予晶体液扩容或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支持,避免因胸内压升高导致心输出量下降。循环功能维护010203合并呼吸衰竭应对策略治疗无响应升级流程多学科会诊机制若初始治疗1小时内症状未缓解,需启动儿科、重症医学及呼吸科联合会诊,评估是否存在气胸、肺不张等并发症。01静脉支气管扩张剂改用静脉注射氨茶碱或β2激动剂(如特布他林),严格监测血药浓度及心电图(警惕QT间期延长)。机械通气参数优化对已插管患儿,调整呼吸机模式为压力控制通气(PCV),降低平台压(<30cmH2O),允许性高碳酸血症策略以减少肺损伤。免疫调节治疗对反复难治性哮喘,考虑静脉免疫球蛋白(IVIG)或生物制剂(如奥马珠单抗)抑制Th2型炎症反应,需结合过敏原检测结果个体化用药。02030405持续监测与护理PART呼吸功能动态评估通过持续观察患儿胸廓起伏、鼻翼扇动及辅助呼吸肌活动情况,记录每分钟呼吸次数,评估是否存在呼吸急促或呼吸抑制现象。呼吸频率与节律监测使用脉搏血氧仪动态监测SpO₂水平,结合血气分析结果判断是否存在低氧血症或高碳酸血症,及时调整氧疗方案。血氧饱和度监测定期听诊双肺呼吸音,记录哮鸣音分布范围及强度变化,评估支气管痉挛缓解程度及气道阻塞改善情况。肺部听诊与哮鸣音变化药物不良反应观察密切监测患儿心率、血压及震颤情况,警惕药物过量导致的窦性心动过速、低钾血症或肌肉震颤等不良反应。β₂受体激动剂副作用长期或大剂量使用激素时需观察消化道出血倾向、血糖波动及免疫抑制状态,必要时联合胃黏膜保护剂治疗。糖皮质激素相关风险定期检测血药浓度,识别恶心呕吐、心律失常或抽搐等中毒症状,及时调整给药剂量或停药。茶碱类药物毒性反应010203呼吸衰竭预警征象突发胸痛、呼吸困难加剧伴患侧呼吸音消失时,应紧急行胸部影像学检查排除气压伤相关并发症。气胸与纵隔气肿黏液栓阻塞风险对于痰液黏稠难以咳出的患儿,需加强气道湿化及体位引流,防止支气管黏液栓形成导致肺不张。若患儿出现意识改变、发绀加重或呼吸肌疲劳表现(如矛盾呼吸),需立即评估是否需机械通气支持。并发症早期识别要点06转运与交接规范PART确保转运过程中配备便携式氧气瓶、雾化吸入装置、急救药品(如β2受体激动剂、糖皮质激素)及心电监护仪,并检查设备电量与药品有效期。院内转运安全准备设备与药品核查转运前需确认患儿血氧饱和度≥90%、呼吸频率趋于平稳、心率在正常范围,并建立静脉通路以备紧急用药。生命体征稳定评估明确分工,由主治医师、护士及呼吸治疗师组成转运小组,提前与接收科室沟通床位及设备准备情况。转运团队协作病历摘要标准化交接时需提供患儿当前病情摘要,包括发作诱因、已用药物剂量及效果、过敏史、血气分析结果等重要临床数据。治疗计划同步详细说明后续治疗方案,如是否需要机械通气、激素冲击治疗或支气管镜检查,并标注执行时间节点。风险预警提示重点交接潜在并发症(如呼吸衰竭、气胸)的早期识别指标及应急处理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