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情省貌核心考点梳理(公职考试)_第1页
江苏省情省貌核心考点梳理(公职考试)_第2页
江苏省情省貌核心考点梳理(公职考试)_第3页
江苏省情省貌核心考点梳理(公职考试)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情省貌核心考点梳理(公职考试必备)一、地理与历史概览(基础必背)(一)地理区位与自然特征基本信息:简称“苏”,取江宁、苏州二府之首字得名,地处我国沿海中部,长江、淮河下游,东濒黄海,北接山东,西连安徽,东南与上海、浙江接壤,是长三角核心区域组成部分。地形水文:长江横穿东西,大运河纵贯南北,河湖纵横,素有“鱼米之乡”美誉;地形以平原为主,兼有低山丘陵,土壤肥沃,气候温和湿润。(二)历史发展脉络关键时期核心事件与地位远古时期35万年前南京汤山有直立猿人活动;6000年前草鞋山遗址有中国最早灌溉古稻田及最古老纺织品残片先秦至秦汉泰伯、仲雍建勾吴国;刘邦之侄刘濞封吴王,定都广陵(今扬州)魏晋南北朝东吴、东晋及南朝宋齐梁陈定都南京,成为南方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隋唐至宋元大运河推动扬州成为“扬一益二”的交通枢纽;全国经济重心南移,太湖流域成植棉与棉织业中心明清时期明初定都应天府(今南京);苏州、南京与杭州并称丝织业三大中心,无锡为全国四大米市之一近代以来涌现苏州洋炮局、金陵制造局等洋务企业;张謇、荣氏兄弟等创办民族工业;1912年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现代里程碑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党的十八大以来践行“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蓝图二、经济发展核心数据(时政重点)(一)2024年关键指标地区生产总值(GDP):13.7万亿元,同比增长5.8%,经济总量保持全国前列。居民收入: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6.6万元和3.2万元,城乡收入比缩小至2.04∶1,收入差距持续优化。发展阶段:历经乡镇企业崛起、外向型经济突破、创新驱动转型三大阶段,苏南地区率先探索现代化路径。(二)产业与民生特色产业基础:形成完整工业体系,制造业实力雄厚,民营经济与外向型经济协同发展。生态建设:“美丽江苏”建设取得突破,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升。社会文明:社会文明程度指数稳定在90以上,精神文明建设成果丰硕。三、文化遗产与人文底蕴(常识高频)(一)文化体系与代表人物四大文化交融:楚汉文化、吴文化、金陵文化、淮扬文化相互浸润,形成多元文化格局。历史名人:“南方夫子”言偃、汉赋鼻祖枚乘、“画绝”顾恺之、“草圣”张旭等在文化史上影响深远。(二)遗产与艺术瑰宝世界遗产:4处(世界文化遗产3处、世界自然遗产1处),具体包括明孝陵、苏州古典园林、大运河(江苏段)等。国家级名片: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51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4座(数量居全国前列)。国家级非遗项目162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12项,代表性项目有昆曲(“百戏之祖”)、南京云锦、宜兴紫砂、苏州香山帮营造技艺等。文化载体:备案博物馆331家,其中国家等级博物馆98家;可移动文物107万余件(套),不可移动文物2万余处。四、时政与发展规划(申论/面试热点)(一)核心发展定位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以“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为目标,奋力推进现代化建设新篇章。(二)重点发展方向经济领域:强化创新驱动,推动产业升级,巩固制造业优势,深化长三角一体化协同发展。民生领域:持续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生态领域: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绿色发展,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样板。五、公职考试高频考点精练(一)单项选择题江苏省得名于哪两座城市的简称组合?()A.江宁、苏州B.江苏、苏州C.江宁、江都D.镇江、苏州答案:A解析:“苏”取江宁、苏州二府之首字得名。下列不属于江苏省世界文化遗产的是()A.苏州古典园林B.明孝陵C.大运河江苏段D.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答案:D解析:黄(渤)海候鸟栖息地为世界自然遗产,其余均为江苏世界文化遗产。2024年江苏省地区生产总值达到多少万亿元?()A.12.5B.13.7C.14.2D.15.1答案:B解析:2024年江苏GDP为13.7万亿元,同比增长5.8%。(二)简答题简述“强富美高”新江苏的内涵及江苏实现这一目标的优势基础。参考答案:“强富美高”内涵:经济强(产业发达、创新领先)、百姓富(收入增长、民生改善)、环境美(生态优良、宜居宜业)、社会文明程度高(文化繁荣、风尚良好)。优势基础:①区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