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考地理知识点复习学案13(人口的空间变化)_第1页
2016届高考地理知识点复习学案13(人口的空间变化)_第2页
2016届高考地理知识点复习学案13(人口的空间变化)_第3页
2016届高考地理知识点复习学案13(人口的空间变化)_第4页
2016届高考地理知识点复习学案13(人口的空间变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确山二高年级学科共案时间:星期:主备人:陈娜使用人:【教学主题】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教学目标】1.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2.能结合实例分析人口迁移的特点和主要原因,以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知识梳理】eq\a\vs4\al(一、人口的迁移)1.概念: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2.国际人口迁移迁移以前特点方向19世纪以前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欧洲人迁移到美洲和大洋洲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多欧洲变为迁入地,拉丁美洲变为迁出地,西亚、北非石油输出国成为迁入地区3.国内人口迁移(1)我国古代:受脆弱的农业经济、频繁的战争、自然灾害的影响而迁移。(2)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提示]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人口迁移的流向:从内地迁往沿海;山区迁往平原;农村迁往城市;贫困地区迁往发达地区,并出现了大规模的“民工潮”eq\o(。,\s\do4(,))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主要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气候、土壤、水和矿产资源是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有时也会引发人口的迁移。(2)经济因素:起主导作用的因素,其中经济发展、交通和通信等是主要的因素。(3)社会因素:政策、社会变革、战争和宗教等是重要的影响因素。2.综合分析(1)经济因素往往起着重要作用。(2)特定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决定性因素。[特别提示]在发展中国家,一方面,农村居民收入低、生活水平低、教育和医疗等方面落后;另一方面,城市有较多的就业机会、较高的收入、较好的教育和医疗条件,因此导致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eq\o(。,\s\do4(,))eq\a\vs4\al(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气候直接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并通过人类生产生活影响人口迁移水源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类生产生活格局,从而决定着人口迁移的方向和规模土壤通过影响农业生产而影响人口迁移矿产资源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制造业的发展影响人口迁移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引起饥荒或生态恶化而迫使人口迁移2.社会经济因素: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经济因素最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多数情况下人口迁移是为了追求更好的就业机会、更高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宏观经济布局的改变也会造成大量人口迁移交通通信相对缩小了地区之间的距离,促进了人口迁移文化教育改变人们的生活态度、生活期望和认识外部世界的态度,促进人口迁移婚姻家庭婚姻是影响青年人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家庭对未成年人、老年人的迁移影响较大3.政治因素: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政策可起到鼓励或限制作用政治变革政治变革、政治中心的改变常引起人口迁移战争破坏人类正常的生活环境和秩序,并引发人口迁移影响人口迁移因素的分析思路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具有具体性和复杂性,因此在分析某具体案例时,要注意以下原则:(1)抓主要:影响某地人口迁移的因素不止一个,要抓住主要因素作重点分析。一般情况下,在现代社会中,经济因素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2)重具体:对人口迁移因素的分析没有固定模式来套用,看似相同的人口迁移现象,它们的原因和动力可能是不一样的,因此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如,同样是老年人的迁移,美国老年人向“阳光地带”迁移,主要是气候因素的吸引作用。中国老年人则多出于家庭因素考虑而向成年儿女居住地迁移。eq\a\vs4\al(人口迁移带来的影响)1.人口迁移对地理社会的影响:2.人口迁移对城市化的影响: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为城市注入了活力,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随着人口规模的扩大,城市的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功能区也随之发生布局调整,郊区不断出现住宅小区,促进了郊区城市化的发展。3.人口迁移对就业结构的影响:伴随人口迁移,会不断出现新的职业。如学龄儿童迁移人口增多,则迁入地应增加或加强中小幼教师的师资力量。人口迁移统计图的判读1.看坐标轴,明确表示的含义:图中横坐标表示的是迁入人口比重,纵坐标表示的是迁出人口比重。2.比较人口迁出数量:图中贵州迁出人口比重稍大于四川,但四川省人口基数(8041万)远比贵州省(3474万)多,故贵州迁出人口数少于四川。3.比较人口迁入数量:图中上海市迁入人口比重约为24%、广东省迁入人口比重约为14%,但广东省人口总数为10430万人、上海市人口总数为2302万人,故广东省人口迁入多于上海市。4.比较人口增长率:人口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机械增长率,浙江和江苏都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人口自然增长率都较低,比较图中数据可知,浙江省机械人口增长远大于江苏省,故浙江省的人口增长率大于江苏省。5.结合省级区域间人口迁移,判断老龄化、城市化水平:人口迁移主要以青壮年劳动力为主,会加快迁出区老龄化进程,延缓迁入区老龄化进程;人口迁移无论对迁入区还是迁出区,都会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城市化水平。【典型例题】(2014·山东文综)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迁移日趋频繁。完成(1)~(2)题。(1)上图为2012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数量统计图,读图可以反映人口迁移情况。图中①②③④对应的省级行政区最可能是()A.粤、豫、黔、沪 B.豫、粤、黔、沪C.粤、豫、沪、黔 D.豫、粤、沪、黔(2)下列对当前人口迁出主要流向的表述与实际最相符的是()A.河北流向辽中南地区B.安徽流向京津地区C.湖南流向“长三角”地区D.广西流向“珠三角”地区[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第(1)题,由图可以看出①②两省级行政区均为人口大省,但①省级行政区的常住人口要远远大于户籍人口,说明其经济发达,吸引了大量的外来人口,②省级行政区的户籍人口要远远大于常住人口,说明其经济相对欠发达,人口大量外出务工,可以判断①为广东省(粤),②为河南省(豫)。③④两省级行政区人口较少;但③省级行政区的户籍人口要大于常住人口,说明其经济相对欠发达,人口大量外出务工,可以判断③为贵州省(贵或黔);④省级行政区的常住人口要大于户籍人口,说明其经济发达,吸引了大量务工人员,可以判断④为上海市(沪)。第(2)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迁移的方向主要是由农村到城市、由山区到平原、由欠发达地区到发达地区。河北主要流向京津,安徽主要流向长三角,湖南、广西主要流向珠三角,主要以就近迁移为主。[尝试答案](1)A(2)D(2013·全国课标文综Ⅱ)下图表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域2005~2010年间迁移人口比重。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读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完成(1)~(2)题。(1)2005~2010年()A.迁出人口数量贵州多于四川B.迁入人口数量上海多于广东C.人口增长率浙江高于江苏D.人口自然增长率安徽低于天津(2)2005~2010年,省级行政区域间的人口迁移()A.延缓了皖、赣、黔的老龄化进程B.延缓了沪、京、津的老龄化进程C.降低了皖、赣、黔的城市化水平D.降低了沪、京、津的城市化水平[获取和解读信息][尝试解答](1)C(2)B(2011·广东文综)读1995~2009年我国某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迁移变动情况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1)1995~2009年,该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A.迁入率持续上升 B.迁出率持续降低C.机械增长率缓慢下降 D.累计净迁入量逐年增加(2)从人口迁移模式看,该省级行政区可能是()A.上海B.安徽C.湖南D.河南[读图指导](1)读图获取有效信息。(2)判断人口迁移状况。在1995~2009年期间该省的人口迁出率和迁入率有升有降,机械增长率(迁入率-迁出率)有升有降,但总体呈上升趋势,即累计净迁入量逐年增加。(3)分析人口增长模式。该省的人口迁入率在1995~2009年期间一直大于人口的迁出率,所以人口机械增长一直为正值,该省在此期间为人口净迁入省份,应为经济较发达的省份。答案:(1)D(2)A(2015·吉林一模)人口迁移率是一定时期、一定地区人口迁入、迁出的绝对量,与该时期、该地区平均人口数之比。读我国某地区迁移人口曲线图(单位;万人),完成(1)~(2)题。(1)该地区图示时段内净人口迁移率最低的时间约是()A.1995年、2010年B.1990年、2000年C.1985年、2015年D.2005年、2010年(2)该地区该时段内()①人口数量呈递增趋势②人口迁移率最高的时段为1985~1990年③早期人口迁移的原因可能与经济因素有关④增加了人口性别比A.①②B.②③C.①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