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课件-2025-2026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_第1页
4.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课件-2025-2026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_第2页
4.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课件-2025-2026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_第3页
4.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课件-2025-2026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_第4页
4.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课件-2025-2026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神舟4.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发射4月24日取得圆满成功,中国载人航天在第十个中国航天日之际开启第20次神舟问天之旅。神二十发射升空瞬间!点赞中国航天从“东方红一号”响彻寰宇,到神舟二十号逐梦星河。55年的航天征程,是中国人不畏艰险、永不止步的航天梦!逐梦

苍穹

永不止步之路飞天梦如何照进现实?议题一中国人自古就有飞天的梦想,“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对于月亮的探索我们从未放弃。“嫦娥”探月“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唐代诗人李白在他的《古朗月行》一诗中,写出了孩童眼中的月亮。中国的“嫦娥”系列探测器成功登月,并带回了珍贵的月壤样本。科学家通过对月壤的分析发现,其主要成分包括14种元素的氧化物,这对其地质发展认识又进一步。议一议:根据上述材料与“认识”知识思考1.从认识含义来看,为何古今对月亮会有不同的理解?2.从玉盘到月球土壤分析,人类对月球认识经历了哪些历程?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受主客观因素影响对月亮认识会不同玉盘(感性认识)发展为月球土壤本质(理性认识)第一目——认识与实践1.认识的含义: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主体:人人类特有对象:客观世界+主观世界①积极的≠被动的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玉盘嫦娥六号探月第一目——认识与实践2.认识的阶段: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区别含义形式阶段联系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外部联系、各个方面的认识。(玉盘是对外形与颜色的认识)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的:关于事物的本质规律、内部联系、全体的认识。(月球土壤研究就是对其本质的认识)感觉、知觉、表象概念、判断、推理认识的初级阶段认识的高级阶段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深化为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包含易错区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都有正确和错误之分;2.感性认识理性认识都重要,没有优劣之分;3.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不是来源;4.认识的根本任务: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练一练: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基层工作中,有些刚毕业的高材生,满腹经纶,但和群众对不上话;而有些老支书,凭直觉就能知道群众在想什么,感情上也和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文化水平不高却群众威望很高。这表明(

)①相对于理性认识,感性认识更加可靠

②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基础③理性认识是建立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

④真挚的“感性”有助于开展基层工作A.①②B.①④ C.②③ D.③④D二者都有正误之分,更可靠说法错误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把酒欲从天问月知时谁解营飞葭”天问行星探测距离地球最近的外行星——火星“天问”火星从古至今,人类对火星的探索始终是科技与梦想交汇的象征,而如今,随着天问三号的计划启动,我们将迈出重要一步。中国通过天问一号的成功着陆,已经证明了自身在火星探测领域的实力。这次,天问三号将更进一步,目标直指火星样本采集并安全带回地球。议一议:根据上述材料与“实践”知识思考1.对火星的好奇是如何变成现实的?2.对火星的探测属于什么实践活动?3.从天问一号到天问三号发展来看实践有什么特点?实践科学实验活动社会历史性,不断发展前进3.实践(1)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主体:人(人才有实践)对象:自然界、人类社会不包括主观世界性质:不是纯思维的活动,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第一目——认识与实践(2)基本形式: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最基础)科学实验活动变革社会的实践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3)实践的特征第一目——认识与实践特点理解侧重点客观物质性①实践的基本要素: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和实践的手段。它们都是客观的②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是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制约的强调实践受客观因素的影响主观能动性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强调实践受主观因素的影响社会历史性①社会性:实践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不是单个人的孤立活动②历史性: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地发展着的,不同的历史阶段,实践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各不相同。①社会性,强调实践受横向因素的影响②历史性,强调实践受纵向因素的影响练一练:实践2024年6月25日,携带人类首次所采月背样本的嫦娥六号返回器安全着陆。嫦娥六号搭载了包括法国月球氡气探测仪等在内的4台国际科学载荷,成功采集到1935.3克人类首份月背样品。这一珍贵样品将为人类提供更多关于月球的宝贵数据和信息,进一步增进人类对月球演化的认知。这表明(

)①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深刻、更可靠②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③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和社会历史性④在实践中获得的认识具有直接现实性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C二者都有正误之分,更可靠说法错误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除此之外,我们还建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天宫”载人空间站,一步步把神话变成现实。神舟二十号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再次迈出了坚实一步。载人航天如何实现突破议题二从神舟一号到神舟二十号,从无人试验到长期驻留,中国载人航天不断创造“飞天”奇迹。本次神二十发射,中国空间站将迎来史上最“烧脑”任务。本次神二十航天员不仅要验证多项尖端航天技术,还将首次在太空中饲养斑马鱼,研究涡虫。涡虫可“无限再生”,与哺乳动物基因高度相似,在空间站特殊的复合环境下,观察其再生变化,能够为未来太空医学的发展、甚至癌症治理提供关键技术支持。除了三项生物实验,还要59项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为新一代航天器材料和能源技术提供突破。神二十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技术,仅需6.5小时即可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对接,这种高效模式可提升任务效率。议一议:根据上述材料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知识思考,空间站进行各项实验有何意义?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通过太空实验能验证多项尖端航天技术是否成功。实践是认识的目的,生物实验是为了太空医学和人类医学的发展、航天技术突破。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通过相关科学实验能得到相关有效数据。实践是认识的动力,科学技术发展为太空研究提供更优质技术与设备,提高研究效率。第一目——认识与实践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决定认识)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唯一)

在实践活动中,人们借助一定的手段同客观物质对象发生关系,从而获得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认识从何而来、从无到有】如:通过科学实验可得知太空中生物是如何生长的易错易混:1.认识的来源只有一个——实践获得认识的途径两个——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2.但不论是直接经验还是间接经验都是实践的产物。3.不论认识正确与否,都是来源于实践。练一练: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024年6月25日,我国“嫦娥六号”探月飞船成功从月球带回了1935.3克的背面样品,这是人类首次从月球背面进行的采样。中国科学家通过对月球样品的物理、矿物和化学特性分析研究,解析了其中蕴含的月球早期演化、月球背面火山活动相关信息,填补了人类月背研究历史的空白。这些研究成果表明(

)①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②天体演化的规律受制于人的活动③思维可以正确认识存在④实践是认识的主要来源和发展的重要动力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B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唯一来源第一目——认识与实践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决定认识)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①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人们实践不断产生新问题、提出新要求,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如:基于探索新资源、新空间的需要进行太空研究得到了相关认识数据。②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如:神舟载人航天技术让人类飞天不再是梦③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如:正是不断地进行科学研究,人类对于太空认识不断深入练一练: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在不依赖手术获得组织样本情况下研究大脑内的基因活动,一直是神经科学领域的一大难题。近日,科学家开发出一种能够分析人脑中基因活动的新技术,为理解和治疗癫痫等神经系统疾病提供了全新的视角。这表明(

)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对真理的认识是一个多次反复的过程③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④客观世界的存在需要科学研究论证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B材料未体现多次反复客观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和科学研究而存在第一目——认识与实践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决定认识)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联系主观与客观的桥梁主观主观认识本身无法证明自己的正确性。客观客观事物自身也不能回答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它。检验主观符合客观是正确的认识主观不符合客观是错误的认识不能说实践检验的认识就是正确的认识练一练: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25年前,我国第一艘神舟飞船从这里升空,在太空遨游一天顺利返回,成功实现天地往返的重大突破;2024年10月30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拍摄的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和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全家福”。神舟十九号成功发射,推动我国载人航天技术向深空发展。目前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已启动研制工作,包括新的长征十号运载火箭,月球着陆器,还有登月所需的航天服等。这表明(

)①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②科学实验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③量变一定能实现质变④正确认识事物必须把握联系的多样性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B科学实验是实践的一种重要形式,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达到一定程度第一目——认识与实践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决定认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①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②如果有了正确的认识,却脱离实践,不为实践服务,那么这种认识就丧失了它的实际意义。

如:进行科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人类社会发展

练一练:实践是认识的目的目前,科学家研制出的一款新型高速3D生物打印机,能利用“动态界面打印”技术,精准打印出3D细胞结构。这项技术为癌症研究提供了一种精准复制特定人体器官和组织的利器,为癌症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帮助。这表明(

)A.意识能通过实践创造出符合需要的客观物质B.经实践检验的研究成果能推动医疗事业发展C.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D.医学科学实验以获得真理性认识为最终目的C‌物质具有客观性,创造的是客观事物实践检验的成果有可能正确,有可能错误实践是认识的目的第一目——认识与实践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认识反作用实践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促进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则会把实践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实践的发展。如:地心说理论认为地球是宇宙中心,错误引导着人类研究;

日心说理论认为太阳是宇宙中心,正确指导人类天文研究。原理总结: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促进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则会阻碍实践的发展。【方法论】我们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社会实践;要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1970年,开启了中国人探索太空的伟大征程。55年后,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奔赴“天宫”。中国航天事业在一代代航天人的努力下接续发展。知识总结认识

实践基础反作用含义:基本特征: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基本形式: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践活动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含义:类型及其关系:主体对客体能动地反映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区别:二者含义、形式、阶段不同联系: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包含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巩固练习1.地球上现存99.8%的脊椎动物都具有上颌与下巴,这些器官是怎么演化来的?2022年9月,中国科学院朱敏团队对新发现的两个化石库进行挖掘、采集和研究,取得重大成果。首次为有颌类的崛起与最早期辐射分化提供确切证据,更新了对有颌类起源与崛起的传统认知,进一步夯实了“从鱼到人”的演化路径。材料表明(

)①科学实践是获得有颌类起源的正确认识的基础②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重要来源③理性认识必须依赖于感性认识④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正确和重要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B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二者都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巩固练习2.近日某国际研究团队借助空间望远镜,新发现百余颗“迷你”小行星,这些小行星比天文学家先前在太阳系主小行星带探测到的小行星都要小。由于一些小行星或碎片可能脱离主带飞向地球,新研究可为小行星威胁评估及防御提供更多信息。材料表明(

)①实践就是人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去规定世界②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③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之物,只有尚未认识之物④科研团队的实践水平因认识的深化得以不断提升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C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认识因实践水平的提升而不断深化巩固练习3.我国科研团队在嫦娥五号带回的月球样品中,发现了一种富含水分子和铵的未知矿物晶体——ULM-1,这是科学家首次在月壤中发现分子水。ULM-1的发现意味着,月球上即使在广阔的阳光照射区,也可能存在稳定的水合盐。这为未来月球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新的可能性。这说明()①思维能够正确地反映存在,二者之间具有同一性②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人不仅能能动地认识世界,还能能动地改造世界④发现具有直接现实性,有助于转化为现实生产力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B唯一来源发现具有直接现实性巩固练习4.通过对嫦娥六号月背样品的研究,中国科学家发现月壤中的单质铁可通过加热提取,并用干制造磁性材料或建筑材料,这意味着月壤熔化后能生成铁和陶瓷玻璃,审用于月球基地的电力设备或建筑结构,支撑未来封闭生态系统的硬件需求。材料体现了(

)①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②科学实验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③知识获得源于直接经验④人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