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XX.XXX
CCSXXX
CPCIF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团体标准
T/CPCIF00XX—20XX
有机污染土壤修复技术规范微生物-常温
解吸联合技术
Technicalguidelinesformicroorganism-desorptionunitedtechnologyof
organiccontaminatedsites
20XX-XX-XX发布20XX-XX-XX实施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发布
I
有机污染土壤修复技术规范微生物-常温解吸联合技术
1.范围
本技术规范规定了易降解或可挥发的有机污染土壤采用微生物-常温解吸联合修复技术的总体要
求、可行性评估、技术方案设计、工程实施、修复效果评估、二次污染防治等内容。
本技术规范适用于挥发性有机物、半挥发性有机物等各类有机污染土壤采用微生物-常温解吸联合
修复治理工程的方案设计、施工及验收。
有机农药类、多氯联苯、多溴联苯、石油烃等有机污染土壤采用微生物-常温解吸联合修复治理可
参照本技术规范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本技术规范所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36600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16297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9078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4554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GB50268给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897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383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T14848地下水质量标准
GB/T31962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
GB/T12917油污水分离装置
HJ25.1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技术导则
HJ25.2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监测技术导则
HJ25.3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评估技术导则
HJ25.4建设用地土壤修复技术导则
1
HJ25.5污染地块风险管控与土壤修复效果评估技术导则
HJ25.6污染地块地下水修复和风险管控技术
HJ2000大气污染治理工程技术导则
HJ2026吸附法工业有机废气治理工程技术规范
HJ2027催化燃烧法工业有机废气治理工程技术规范
HJ2015水污染治理工程技术导则
HJ580含水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
HJ2006污水混凝与絮凝处理工程技术规范
HJ2007污水气浮处理工程技术规范
HJ1095芬顿氧化法废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
HJ/T389工业有机废气催化净化装置
DB11/T513绿色施工管理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技术规范。
3.1有机污染土壤
由于挥发性有机物、半挥发性有机物、有机农药类、多氯联苯、多溴联苯、石油烃等生产、使用、
存储、运输、排放等过程中造成的污染土壤。
3.2微生物修复
利用土著微生物或人工驯化具有特定功能的外源微生物,在人工措施创造的适宜环境下,通过微生
物自身的代谢分解作用,从而使土壤中有机污染物含量满足修复目标值的过程。
3.3常温解析修复
在密闭修复车间内,利用机械对污染土壤进行翻抛,在翻抛过程中土壤中的挥发性有机污染物通过
挥发作用转移到空气中,再利用抽气系统及尾气处理设备对车间内的空气进行处理,从而使土壤中有机
污染物含量满足修复目标值的过程。
3.4微生物-常温解吸联合修复
采用微生物技术和常温解吸等两种技术修复同一批次有机污染土壤,从而使土壤中有机污染物含量
满足修复目标值的过程。
3.5技术可行性验证
2
通过室内小试或现场中试对微生物-常温解吸联合修复有机污染土壤的可行性进行定性及定量分
析。
3.6应用可行性验证
从技术、经济、工程实施等多个方面对采用微生物-常温解吸联合修复有机污染土壤的可实施性进
行定性及定量分析。
3.7工艺参数优化
从技术、经济、工程等多个方面对室内小试或现场中试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修正,从而得出微生
物-常温解吸联合修复有机污染土壤的最优工艺参数的过程。
4.总体要求
4.1一般要求
4.1.1微生物-常温解吸联合修复目标值应根据场地调查、风险评估、修复方案等前期相关报告确定,并
满足土壤修复后的去向、用途及相关标准要求。
4.1.2应根据地块污染调查报告和风险评估报告确定有机污染土壤清挖目标值、清挖边界、清挖深度和
修复土方量。
4.1.3有机土壤清挖过程中应采取基坑降水、防扬尘扩散和雨水导排、收集、处理等措施。
4.1.4微生物-常温解吸联合修复技术的工艺参数应结合有机污染土壤修复的目标值确定,宜通过小试或
中试对具体工艺参数进行优化调整。
4.1.5应根据拟修复土壤污染物种类和污染程度对污染土壤进行区域划分,分别制定各区域的修复方案。
4.2适用条件
4.2.1微生物修复
微生物修复适用于易被微生物降解的有机污染土壤,不适用难降解有机污染土壤的修复。
4.2.2常温解吸修复
常温解吸修复适用于易挥发的有机污染土壤,不适用半挥发的有机污染土壤。
4.2.3微生物-常温解吸联合修复
微生物-常温解吸联合修复适用于易挥发、易被微生物降解的有机污染土壤,不适用难降解有机污
染土壤的修复。
4.3技术选择
3
4.3.1应根据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种类与浓度、修复目标值、微生物降解污染物的产物类别选择微生物修
复、常温解吸修复的先后顺序。
4.3.2土壤中挥发性有机物浓度较高时,可先采用常温解吸,再进行微生物修复。
4.3.3土壤中半挥发性有机物浓度较高时,且挥发性有机物浓度较低时,可先采用微生物修复,再进行
常温解吸。
5.工艺设计
5.1工艺流程
5.1.1微生物-常温解吸联合工艺流程
微生物-常温解吸联合工艺流程包括清挖运输、筛分破碎、微生物-常温解吸联合修复、修复效果评
估验收等。
5.1.2微生物工艺流程
微生物修复工艺流程包括营养液投加、微生物投加、土壤均混、堆置养护、尾气处理、渗滤液处理
等。
5.1.3常温解吸工艺流程
常温解吸修复工艺流程包括土壤预处理、土壤堆垛、翻抛解吸、尾气处理等。
5.2工艺设计要点
5.2.1一般设计要点
5.2.1.1微生物-常温解吸联合技术针对有机污染土壤进行治理,总体设计应满足HJ25.4、HJ25.5、
HJ25.6的规定。
5.2.1.2应根据场地污染特征、水文地质条件、修复目标、修复深度、修复面积、修复周期、周边环境敏
感点等,并结合调研、小试、中试结果,确定微生物-常温解吸联合修复的设计方案。
5.2.1.3应开展微生物-常温解吸联合修复中试试验确定技术适用性、修复顺序、工艺参数等。
5.2.2微生物工艺设计要点
5.2.2.1为保证微生物生长和处理效果,对于高浓度有机污染土壤需要采用清洁土或低浓度污染土对其进
行稀释。如土壤中石油烃浓度高于50000mg/kg时,应对其进行稀释。
5.2.2.2污染土壤本征渗透系数应不低于10-8cm2,否则应添加木屑、树叶等膨松剂增大土壤的渗透系数。
5.2.2.3土壤中碳:氮:磷的比例宜维持在100:10:1,以满足好氧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以及污染物的降解。
5.2.2.4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应不低于105数量级,温度宜控制在30~40℃范围,pH宜控制在6.0-7.8,含
4
水率宜控制在90%的土壤田间持水量,养护过程中应确保土壤堆体内氧气分布均匀且含量不低于10%。
5.2.3常温解吸工艺设计要点
5.2.3.1为增加污染土壤的分散性,降低含水率,可采用木屑或砂土对污染土壤进行预处理,木屑或砂土
添加量不少于污染土壤质量的2%。
5.2.3.2预处理后的污染土壤堆积为成条跺状,跺高不应超过1m,跺宽不应超过1.5m,跺堆静置时间不
应少于3d,跺堆内部温度不应低于40℃。
5.2.3.3翻抛遍数应根据土壤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浓度、挥发效率、修复目标值综合确定,翻抛遍数一般
不少于3遍。
5.3主要设备设施
5.3.1一般设备设施包括反铲挖机、运输车、筛分铲斗、修复车间、尾气处理设备、水处理设备、微生
物修复设备、常温解吸修复设备等。
5.3.2反铲挖机、运输车、筛分铲斗应该根据污染土壤修复工程量、工期要求选型,可选择阿鲁斗、密
闭运输车。
5.3.3修复车间应为钢结构密封大棚,钢结构应为无缝钢管、H型钢等,膜材料应为聚偏氟乙烯(PVDF)
或聚氯乙烯(PVC)材质,修复车间尺寸需满足污染土壤修复工程量、工期要求。
5.3.4尾气处理设备型号及工艺应根据尾气产生量、污染物种类选择,可采用一体化车间尾气处理设备。
5.3.5水处理设备型号及工艺应根据废水产生量、污染物种类等选择,可采用移动式水处理设备。
5.3.6微生物修复设备设施包括抽气风机、控制系统、营养水分添加泵、控制监测系统等。微生物修复
设备设施型号应根据污染土壤处理规模进行选型。控制监测系统包括土壤气、氧气、二氧化碳、水分、
温度等多种监测探头。
5.3.7常温解吸修复设备为土壤翻抛机,土壤翻抛机型号应根据污染土壤修复量、工期、堆高等选择,
可采用行走式翻抛机。
6.施工与调试
6.1一般规定
6.1.1建构筑物基础设计与建设应按照GB50007及JGJ79的有关规定执行。
6.1.2工程建设中使用的材料与配件的设计选型均应符合国家及行业技术规范的相关要求。
5
6.1.3修复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运行应遵守本标准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行业规范的规
定。
6.2施工
6.2.1生物堆修复工程的施工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相应专项工程施工规范、施工程序及管理文件的要求。
6.2.2施工中采用的工程技术文件、承包合同文件对施工质量验收的要求不得低于国家相应专项工程施
工规范的规定。
6.2.3施工中采用的设备、材料、器件等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有产品的合格证书、产品性能检测报
告。主要材料应有进场复验报告。
6.2.4施工应按设计文件、施工图纸和设备安装使用说明书的规定进行,工程变更应取得设计单位确
认并出具设计变更文件后再进行施工。
6.2.5需要采用防腐蚀材质的设备、管理和管件等的施工和验收应符合GB50727的规定。抽气管道、
抽气泵、泵安装工程的施工和验收应符合GB50275的规定。
6.2.6施工单位除应遵守相关的施工技术规范外,还应遵守国家有关部门颁布的质量、劳动安全、生
态环境及卫生消防等强制性标准的要求。
6.3调试
6.3.1工程安装、施工完成后应首先对相关仪器仪表进行校验,然后根据工艺流程对每个堆体进行分
项调试和整体调试。
6.3.2整体调试要求:各系统运转正常,技术指标达到设计要求。
6.3.3动力、控制及自动监测等系统的调试,可参照国家相关技术规范执行。
7.运行与维护
7.1运行
7.1.1应建立严格的交接班制度。交接班制度内容应包括生产设备、工具及生产辅助材料的交接,运
行记录的交接等。
7.1.2应对污染土壤、修复后土壤、设备运行状况、设备维护状况等建立严格的登记制度。登记内容
应包括设备运行参数、化验分析及自动监测数据记录等。
7.1.3工程运行效果未达到设计要求时,应及时排查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必要时可调整设计方案。
7.2维护
7.2.1应制定治理修复工程设备的定期维护计划。
6
7.2.2维护人员应根据技术要求与规范对工程设备开展定期检查,维护和更换必要的部件和材料,做
好相关维护保养记录。
8.二次污染控制
8.1粉尘污染控制
8.1.1粉尘来源
微生物-常温解吸联合修复过程中产生的粉尘主要包括土壤清挖、转运、暂存、破碎筛分、
土壤和药剂混合搅拌等环节产生的粉尘。
8.1.2粉尘污染控制要点
8.1.2.1土壤清挖、转运、暂存等环节应满足DB11/T513的要求。风力4级及以上时,施工现场应停止
土方开挖、运输等可能产生粉尘污染的施工作业,并采取必要的洒水等降尘措施。
8.1.2.2土壤破碎、筛分、混合搅拌等工艺环节宜在密闭车间内完成,密闭车间尾气应采用除尘器除尘。
8.2尾气污染控制
8.2.1尾气来源
微生物-常温解吸联合修复过程中产生的尾气主要包括土壤预处理、破碎筛分、常温解吸及微生物
修复等环节产生的尾气。
8.2.2尾气污染控制要点
8.2.2.1废气处理工程设计及施工应符合HJ2000、HJ/T389等标准的相关规定。
8.2.2.2废气排放应符合GB3095、GB16297、GB9078、GB14554及相关行业和地方标准要求。
8.2.2.3尾气处理可采用吸附法、氧化法和燃烧法等。吸附法参照HJ2026。催化燃烧法参照HJ2027。
8.2.2.4废气处理单元的处理能力要同时满足预期的最大废气产生量、最高污染物负荷和尾气排放限值要
求。
8.3水污染控制
8.3.1废水来源
废水主要来源包括:修复治理区域收集的雨水、土壤清挖过程中基坑降水收集的地下水、微生物堆
置养护过程中收集的渗滤液、土壤修复过程中产生的其他废水。
8.3.2水污染控制要点
8.3.2.1废水处理设计施工按照HJ2015、GB50268等标准规范的规定执行。
8.3.2.2废水排放应符合GB8978、GB3838、GB/T14848、GB/T31962及相关行业和地方标准要求。
7
8.3.2.3废水处理的技术工艺通常包括:油水分离、混凝、吹脱、高级氧化、活性炭吸附等。油水分离技
术参照GB/T12917、HJ580。混凝法参照HJ2006。吹脱法参照HJ2007。高级氧化法参照HJ1095。
8.3.2.4废水处理单元的处理能力要同时满足预期的最大废水产生量、最高污染物负荷和废水排放限值要
求。
9.修复效果评估
9.1现场采样
9.1.1经综合分析运行过程中各介质定期监测数据后,若判断修复达到目标值,可开展修复效果评估,
应在修复完成后、再利用之前采样。
9.1.2修复后土壤的采样节点、布点数量等应按照HJ25.5执行。
9.1.3修复后土壤的土壤样品采集、现场记录、保存和运输等应按照HJ25.2执行。
9.2保存运输
9.2.1采集的土壤样品检测前应低温保存与运输。
9.2.2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企业合规经营诚信保证承诺书4篇范文
- 行政文件管理制度模板
- 一超多强国际政治的多极化趋势
- 2025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培训试题及答案
- 红草成分抗鼾效果-洞察与解读
- 2014、2015年河南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解析
- 2012、2013年山东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下半年下半年四川省自贡市荣县事业单位考试聘用108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年下半年下半年北京市平谷区事业单位招考工作人员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山西省林业厅事业单位招聘全日制博士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入院患者评估课件
- 2025年艺术职称考试题库
- 圆明园概况讲解
- 新疆村医管理办法
- 2025年校招心理测试题目及答案
- 2025年综合基础知识题库(含答案)
- 超声引导下膀胱残余尿测定
- 字节跳动管理学案例
- 充电桩知识培训课件
- 设计主管竞聘述职报告
- 《稀土冶金技术史》课件-任务8 稀土应用技术体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