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第二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第二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第二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第二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4页
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第二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甘肃甘谷县第二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检测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1.1952年,湖南省开展生产技能评比活动,包括改良品种、提升耕作技术等,许多农民参与了生产工具的改良与发明,涌现出众多劳动模范和生产能手。该活动()A.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B.得益于三大改造的实施

C.改变了小农经济的落后性 D.缘于生产关系适时调整2.春秋时期“齐有彗星”,齐侯以祭祀祛除不祥,晏子说“无益也,祗取巫焉”,认为“祝史之为,无能补也”。面对水灾,百姓祭祀神龙时,子产指出神龙与水灾无关,坚持“吾无求于龙”,不必祭祀。这反映出当时()A.礼乐制度受到冲击 B.德治思想成为主流

C.人文意识逐渐萌发 D.祭祀传统遭到背弃3.唐朝前期,衡量进士策文好坏的标准,主要看考生的文章或诗赋的文辞是否俊美华丽,特别是诗赋一项。时人上疏批评道:“以一诗一判,定其是非,适使贤人君子,从此遗逸。”据此可知,唐初的进士科考试(

)A.加速了儒学复兴 B.无视官员的德行

C.易错失实用人才 D.改变了唐诗风格4.下表所示为河北邓槽沟遗址发现的四个阶段的文化堆积层风貌。该遗址的发现反映出(

)A.早期文明的发展与成熟 B.新石器时代部落战争激烈

C.多元文化的碰撞与交融 D.食物生产有了突破性进步5.历史学家钱穆曾说:“时代变了,我们所要求的历史知识也和前人不同,所以就该重写新历史。……历史是可以随时翻新改写的,而且也需要随时翻新改写。我们自己不能翻新改写,却埋怨旧历史不适用,那是把自己的不尽责都推到古人身上去,真是不该。试问孔子写《春秋》,司马迁写《史记》,岂是为我们而写的?”钱穆意在强调()①不同时代对过往的创造性对话②史学工作者的时代责任③历史阐释的主体性转换④以历史想象神入历史现场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6.19世纪中后期,酗酒之风在英国日益滋长。“1872年售酒法”规定,严格限制酒馆的营业时间,对于无照经营、酒水掺假、向未满16岁的青少年出售烈性酒的店主施以罚款乃至没收营业执照的处罚。这反映了()A.经济的发展推动法律体系走向完善 B.工业革命促使阶级关系发生重大变化

C.售酒法的颁布限制青少年恣意妄为 D.服务业的经济效益受到了严重的影响7.下图为古代文明的历史地图(局部),所展示的是(

)A.亚历山大帝国的形势 B.伊斯兰教的传播路线

C.罗马帝国的空前繁荣 D.阿拉伯人的商业活动8.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重视以人为本,崇尚天人合一,追求家国情怀,崇德尚贤,强调自强不息,主张和而不同等思想理念。以下选项中,体现中华传统文化中“自强不息”文化内涵的是()A.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B.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9.在20世纪50年代的一幅名为《“硕鼠”与“窟穴”》罗马尼亚漫画中,“硕鼠”头戴象征军国主义的日本军帽并携带贴有危险标志的注射针,“窟穴”上面则悬挂美国旗帜。该漫画意在说明()A.美日根本利益趋于一致 B.冷战造成世界局势紧张

C.日本国家主权意识淡薄 D.资本主义阵营发生分化10.坊间有传,折叠扇是从朝鲜半岛传入中国的。下列的选项中能为这种说法提供证据的是()A.② B.④

C.①③ D.无11.关于《满江红·怒发冲冠》词作者是不是岳飞,史学界长期存在争议。上世纪30年代,著名学者余嘉锡首次提出《满江红》的作者不是岳飞,主要理由有二:一是该词首见于岳飞死后300多年后的明代中期,岳飞儿孙编写的岳飞诗文集《金佗粹编》未收入该词;二是词中“踏破贺兰山缺”的贺兰山位于甘肃、宁夏境内,当时属于西夏,远离宋金交锋主战场。1983年在浙江江山发现了《须江郎峰祝氏族谱》,该族谱记载了岳飞在1133年赠送给祝允哲的《满江红·与祝允哲述怀》词作:“怒发冲冠,想当日、身亲行列。实能是、南征北战,军声激烈。百里山河归掌握,一统士卒捣巢穴。莫等闲、白了少年头,励臣节。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金城门阙。本欲饥餐胡虏肉,常怀渴饮匈奴血。偕君行、依旧奠家邦,解郁结。”这一发现,让历史的真相()A.变得清晰,明代版《满江红》不是岳飞所作,因与江山族谱版差异很大 B.变得清晰,明代版《满江红》应为岳飞所作,在流传过程中产生过变异

C.更加迷离,学者须对《须江郎峰祝氏族谱》的版本、年代多加考量 D.更加迷离,证实了余嘉锡对明代版《满江红》作者的考证是正确的12.伏尔泰说:“我不同意你的说法,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这一观点体现了启蒙思想中的核心原则,而马克思主义在继承这一原则的基础上,更加强调()A.言论自由的无限制性 B.意识形态的多元共存

C.无产阶级的革命权利 D.个人自由与社会责任的统一13.北魏大臣高谦之认为,“钱货之立,本以通有无,便交易,故钱之轻重,世代不同”“政兴不以钱大,政衰不以钱小”“今寇难未除,州郡沦败,民物凋零,军国用少,别铸小钱(即将钱币分量减轻而币值不变),可以富益”。这反映了北魏()A.别铸小钱有利于商品的流通 B.通过币制改革实现社会稳定

C.正确借鉴了历代钱法的得失 D.统治者铸钱敛财的财政观念14.饮食行业中的劳务雇佣和宴席承办服务在整个宋代都相当发达。殷实之家的宴饮聚会等日常饮食活动雇佣厨师、杂役十分普遍;有些地区从宴席筹备到场面设置实现了完全包办。南宋时期,宴会承办行业更是日趋成熟,形成了更为细致的专门化行业分工服务。这些现象()A.推动了市民阶层的成长 B.是生产关系变革的主要产物

C.冲击了传统的抑商政策 D.表明商业服务意识开始形成15.1930年2月闽西根据地发布了第一个向群众系统讲述合作社的宣传材料《合作社讲授大纲》。1932-1933年,苏区政府相继颁发了合作社暂行组织条例等法律规则。1934年2月,中央苏区的消费合作社、粮食合作社、生产合作社等成倍增加。这有利于(

)A.巩固工农联盟和苏维埃政权 B.推动国共合作维护革命成果

C.联合各阶层抵抗日本的入侵 D.满足农民阶级对土地的需求16.北宋初期,朝廷一直以武将为帅镇守边关。澶渊之盟后,仁宗“始诏魏、瀛、镇、定四路悉用儒帅兼本道安抚使”。这说明()A.政府调整了崇文抑武的政策 B.政治局势影响官员选任

C.边境危机改变地方管理体制 D.民族交往影响边疆稳定二、非选择题17.【边疆治理与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材料一

秦统一六国后,继续采用春秋战国时期的移民实边措施。一方面采取“徙谪,实之初县”的措施,罪人被谪往边疆戍守或劳役,起到保卫和开发“初县”的作用,可以解决边疆的用人之需。这些戍守在黄河边上以及岭南各地的兵士,同当地百姓杂居,进行垦殖事业。另一方面还通过赐爵和免役等优惠政策,招募一些人迁往边地进行实边。被募的人群由政府提供生产生活用具,并将他们编入户籍,统一管理,教其战事,形成了紧密的基层组织,成为富有战斗力的团体。汉武帝时期,除了大规模的募民实边外,还在新开辟的西北边疆地区实行军卒屯田,屯田集中于河西走廊及西域的丝绸之路沿线,用以保护商路、供给往来,还是汉朝管控西域诸国的重要战略支撑。参与屯田的主要是军人,组织程度高,战斗力更强;边地官府无须为他们提供充足的物质条件和训练,只需供给衣食月俸。——摘编自张冠梓《从多元到混一:中国古代实边的演进》材料二

中国古代边疆治理表(部分)朝代措施唐朝唐太宗时期首创以都护府下辖羁縻府州管理边疆民族的方式;唐朝还制定了由鸿胪寺主导的“藩臣之礼”“舅甥之礼”和“敌国礼”构成的对藩属进行管理的礼仪制度,同时册封与和亲政策则是唐朝针对边疆势力强大的政权,而军事讨伐则是唐朝维持对边疆有效治理最后采取的手段。元朝在边疆设立了宣慰司,通过行省的设置实现行政管理制度的统一是元朝的一大贡献,而将唐朝曾经设置羁縻府州的区域也纳入其中,并“皆赋役之,比于内地”。清朝雍正皇帝在西南地区推行“改土归流”,清朝先后推出了《大清律例》《理藩院则例》《蒙古律例》《番例条款》《回疆则例》《西宁青海番夷成例》《酌定西藏善后章程十三条》《钦定西藏章程》等等诸多法律制度。——摘编自李大龙《试论历代王朝治边政策的继承与发展》(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汉时期移民实边的主要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措施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从表中任选一个时期,概括这一时期边疆治理的突出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简要说明。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上图按照西周至清代都城变迁绘制,根据图片示意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出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康熙赈灾康熙十八年七月二十八日,京师东部地区发生了一场特大地震,给京畿地区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当日,康熙谕大学士,“地震倾倒民居,至于穷苦兵丁,出征在外,妻子露处,无力修葺,亲行详察,毋致遗漏……两邻十家户,可协助修理。如官绅富民愿捐资为贫民修理房屋者,该管官酌量奖励。其令督察院五城御史遵行”。当日,康熙召集臣僚曰,“兹者地震之变……盖由朕躬不德,用人行政,多未允符,不能精白乃心,恪尽职掌,或贪纵无忌,或因循推诿,是非颠倒,措置乖方,小臣不廉,上干天和九月十三日,康熙谕礼部,“前以地震示警,夙夜靡宁,已经遣官虔告郊坛,朕心益用悚惕。兹当虔诚齐戒,躬诣天坛,尔部即择期具仪来奏特御”。九月十八日,“上以地震,诣天坛祈祷”。十二月初六日,康熙“免直隶顺天等府属五十七州县卫本年分水旱等灾额赋有差。又发仓库银米,赈济饥民”。——摘编自田帅保《清康熙十八年三河—平谷地震及赈灾研究》(1)提取材料信息,说明康熙赈灾所体现的治理理念。(2)概括康熙赈灾措施的特点,并分析其意义。20.(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北魏为解决“地有余利,民无余财”的问题,推行均田制,一方面肯定耕者对现有耕地的使用权,另一方面让无地农民有权耕垦荒田。均田制的推行,使无主营地与无地农民相结合,北方的自耕农大为增多,有利于农业生产的恢复发展。——摘编自《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材料二西魏北周时,宇文泰置府兵,募百姓充之,使地主武装逐步中央化。隋唐兵制,多袭北周旧制。府兵之制,无事耕于野,有事则命将以出,事解则兵散于府,将归于朝。隋唐府兵,虽未为最理想之制度,而国家统一与民族复兴,与府兵制度之施行有关。——摘编自《府兵制度考释》等材料三隋炀帝始建进士科。唐制,取士之科,多因隋旧,大要有三:学馆生徒,州县乡贡,皆升于有司而进退之;科目有明经、进士等岁举之常选;天子自诏者曰制举,所以待非常之才焉。进士为时所尚久矣,是故俊才实在其中。缙绅虽位极人臣,而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摘编自《新唐书》等(1)根据材料,概括北朝至唐初制度建设的主要创新点。(4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阐释制度沿革与隋唐国家治理的关系。(8分)一、选择题1.【答案】D【解析】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1950-1952年我国进行了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使农民获得了土地等生产资料,成为土地的主人,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这种生产关系的调整,为农民参与生产技能评比活动、改良生产工具等提供了制度基础和动力,D项正确;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是在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之后,排除A项;三大改造是从1953年开始的,排除B项;小农经济的落后性得到根本改变是在农业合作化等大规模改造之后,排除C项。2.【答案】C【解析】晏子和子产都对传统的祭祀祈福行为持怀疑态度,更倾向于理性地对待自然灾害和神秘现象。这说明当时人们开始关注人的作用和能力,而不是单纯地依赖神灵和祭祀,故选C项;晏子和子产只是反对祭祀祈福,并不能反映出当时礼乐制度受到冲击,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德治,排除B项;晏子和子产只是反对祭祀祈福,并不能说明祭祀传统遭到背弃,排除D项。3.【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以一诗一判,定其是非,适使贤人君子,从此遗逸。”可知,唐初的进士科考试只注重诗赋的文辞是否俊美华丽,而不注重实用性,这容易错失实用人才,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进士科考试的标准,并不是儒学的复兴,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进士科考试的标准,与官员的德行无关,排除B项;材料信息并未涉及唐诗的风格有所改变,排除D项。故选C项。4.【答案】C【解析】据材料可知,该遗址发现了距今8000年-4000年四个阶段的文化遗存,且考古学文化面貌各异。第一阶段既有新的考古学文化因素,又体现出兴隆洼文化的影响;第二阶段与河北地区的后岗文化相一致;第三阶段与河套地区仰韶文化晚期遗存极为相似;第四阶段发现了起源于山东地区的龙山文化晚期的石城。这反映出不同地区、不同时间的文化在该遗址相互碰撞与交融,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碰撞,没有看到明显的文明从初级到成熟的线性发展轨迹,排除A项;题目中并没有提及关于战争或冲突的信息,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表格主要是关于文化交流和融合的描述,而不是食物生产,排除D项。5.【答案】A【解析】钱穆指出历史需随时代变化而翻新改写,强调今人应主动承担重写责任而非归咎古人,体现不同时代需与历史进行创造性对话,故①正确;材料批评推责于古人的态度,要求史学家承担时代赋予的责任,故②正确;钱穆以孔子、司马迁为例,说明历史阐释主体应随时代转换,而非固守前人视角,故③正确;材料未提及通过想象神入历史现场的方法,侧重强调主体责任而非具体研究方法,故④错误,故选A项,排除B、C、D项。6.【答案】A【解析】19世纪中后期正值英国两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为应对酗酒之风颁布法律,而且对向未满16岁的青少年出售烈性酒的商家予以处罚,这体现了随着经济的发展,法律体系逐渐走向完善,A项正确;阶级关系的变化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B项;C项夸大了售酒法的作用,排除;题干没有强调法律对经济效益的影响,排除D项。7.【答案】D【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历史地图(局部)所展示的是地中海地区、阿拉伯半岛、陆上海上丝绸之路区域,当时唐朝。与唐朝同一时期的是阿拉伯帝国。因此地图是阿拉伯人的商业活动,D项正确;亚历山大帝国的形势不包括阿拉伯半岛、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排除A项;伊斯兰教传播路线为到达意大利,排除B项;材料是阿拉伯帝国时期,不是罗马帝国,排除C项。故选D项。8.【答案】A9.【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50年代处于冷战时期,美苏两大阵营对立。漫画中“硕鼠”(代表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头戴日本军帽,携带危险注射针,而“窟穴”上面悬挂美国旗帜,意味着美国对日本军国主义势力的庇护,这种庇护会让军国主义势力有抬头的可能,进而威胁世界和平,反映出冷战背景下世界局势的紧张,B项正确;美国和日本虽然在二战后有一定的合作,但两国在政治、经济等诸多方面存在不同的利益诉求,根本利益并非趋于一致,排除A项;漫画中并未直接体现日本国家主权意识的问题,而是侧重于揭示冷战背景下的国际关系,排除C项;20世纪50年代,资本主义阵营基本处于美国主导的相对团结状态,且漫画内容主要围绕美日在军国主义问题上的联系,未体现资本主义阵营发生分化,排除D项。10.【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①只提到了战国时期中国已经出现折扇,②只提到了高丽折扇的制作精美;③提到了高丽将折扇作为礼物互赠,④说明倭扇对高丽折扇的影响,以上四则史料均无法说明折叠扇是从朝鲜半岛传入中国的,D项正确;排除A、B、C项。11.【答案】C【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须江郎峰祝氏族谱》的内容与《满江红》存在差异,也不能解释学者余嘉锡的质疑,它的发现使历史真相更加迷离,所以学者需要对《须江郎峰祝氏族谱》的版本、年代多加考量,故选C项;《须江郎峰祝氏族谱》的内容虽与《满江红·怒发冲冠》存在差异,但其本身是否属实尚无定论,不能说明《满江红》不是岳飞所作,排除A项;要想判断《满江红》是否为岳飞所作,首先需要对《须江郎峰祝氏族谱》的版本和年代加以考证,排除B项;余嘉锡对《满江红》的考证是否正确目前并不能判断,还需要考证《须江郎峰祝氏族谱》,排除D项。12.【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我不同意你的说法,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凸显了伏尔泰尊重每个人的言论自由,这体现了启蒙思想中的核心原则——尊重和保护个人的自由与权利。结合所学可知,在资本主义社会,无产阶级是主要的被剥削阶级,他们不仅在经济上受到资产阶级的剥削,而且在政治上也没有真正的权利和自由,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只有通过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才能实现自身的解放和社会的进步,无产阶级的革命权利不仅是他们作为被剥削阶级应有的权利,也是他们实现自身解放和社会变革的必要手段,C项正确;马克思主义强调在阶级社会中,言论自由是有条件的,需要在维护无产阶级利益的前提下进行,排除A项;马克思主义认为,在阶级社会中,意识形态具有阶级性,其并不主张意识形态的多元共存,而是强调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领导地位,排除B项;个人自由与社会责任的统一强调的是个人在享有自由的同时,也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D项。13.【答案】D【解析】据材料“别铸小钱(即将钱币分量减轻而币值不变),可以富益”可知,北魏时期,统治者试图通过减轻钱币分量的方法获取更多的财富,体现了统治者铸钱敛财的财政观念,故选D项;据材料“别铸小钱……可以富益”可知,材料体现的是别铸小钱来获取财富,而不是商品流通,排除A项;材料中该大臣主张诸小钱获取更多财富,是从经济角度出发,而不是从社会稳定角度出发,排除B项;“别铸小钱”会使钱币的购买力严重降低,危害社会经济,并没有正确借鉴历代钱法的得失,排除C项。14.【答案】C【解析】由材料可知宋朝的商业服务意识相当厚重,这是商业发展的表现,而商业的繁荣会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产生一定的冲击,C项正确;材料所示商业服务现象是市民阶层壮大的外在要求,排除A项;宋朝时期仍然是封建的生产关系,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并未产生,排除B项;开始形成说法错误,排除D项。15.【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及所学可知,在苏区时期,通过设立消费合作社、粮食合作社、生产合作社等经济组织可以有效地团结农民,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同时缓解经济困难,增强了对农民的号召力和凝聚力。因此,这些措施有利于巩固工农联盟以及加强苏维埃政权的稳定性,A项正确;这一时期是国共对峙时期,而国共第一次合作是1924年到1927年国共合作破裂,排除B项;这一时期是联合一切革命阶级推翻反动的大资产阶级的统治,而联合各阶层抵抗日本的入侵是1935年中共在瓦窑堡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排除C项;在苏区实行土地革命满足农民阶级对土地的需求,而题干是苏区建立的各种经济组织,排除D项。16.【答案】B【解析】据所学可知,澶渊之盟结束了宋辽之间长达二十五年的战争,此后宋辽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的状态,在此种政治形势下,朝廷选择使用儒帅兼安抚使来镇守边关,以和平的方式处理与辽国的关系,说明政治局势影响了政府对官员的选任,故选B项;据所学可知,北宋政府一直坚持崇文抑武政策,并没有对其进行调整,排除A项;“武将”“儒帅”涉及的是边关官员的身份特征,与“管理体制”无关,排除C项;澶渊之盟是北宋与辽的协议,是政府之间的关系,与“民族交往”无关,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17.【答案】(1)主要措施:徙谪;募民实边;军卒屯田。(任意2点即可)影响:加强中央对边疆地区的控制,拓展统治区域;充实边地劳动力,促进边地经济开发,增加政府收入;加强民族往来,促进民族交融;保障中原和西域地区的往来,为中外交流奠定基础;为后世边疆治理提供借鉴。(任意3点即可。其它合理答案同等给分,若学生笼统回答“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可酌情给分)(2)示例一

选择:唐朝特点:开明、包容说明:以礼相待;唐蕃和亲、会盟;册封少数民族首领;设置管理机构。(任意2个史实即可)示例二

选择:元朝特点:边地一体化说明:设置行省;统一征收赋税。(2个史实即可)示例三

选择:清朝特点:因俗而治、因地制宜说明:推行盟、旗制度;设立伊犁将军;派遣驻藏大臣;册封达赖、班禅;改土归流。(2个史实即可)18.【答案】示例一论题:中国古代都城变迁呈现东迁北移的趋势论述:中国周秦汉唐时期都城主要集中在西北的长安和中原地区的洛阳。长安位于关中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易守难攻。洛阳位于天下之中,便于管理辽阔的疆土。宋代以来都城的设置向东迁移,北宋定都东京、南宋定都临安,都城位置东迁。元明清三代北京成为最重要的都城,都城位置北移。都城位置的变迁既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紧密关联,也与中原王朝面临的北方威胁的方位密切相关。结论:由于受到经济重心变迁和北方威胁变化的影响,中国古代都城变迁呈现出东移北迁的趋势。示例二论题:中国古代都城设置要与经济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