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川省成都市重点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①在孔子哲学里,理想个体需要树立“仁”的基本原则,而理想个体的公共准则则是“礼”。以“仁”和“礼”为中心,孔子提供了一种理想公共生活的范型。具体来说,在孔子哲学里,对于参与公共生活的个体而言,“仁”的原则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②首先是要在个体心中确立“仁”的原则。公共生活由共同体内不同个体参与而形成,对于儒家来说,良好的个体品德是一切公私生活的基石。《论语》中提到:“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论语·颜渊》)在孔子看来,“天下归仁”是一种理想的公共生活状态,而其前提在于个体自身是否按照“仁”来行事,这取决于个体能否“克己复礼”“为仁由己”。社会整体的道德状态取决于个体的道德素养,如果个体都能按照礼来约束自己,那么“天下归仁”的美好理想就能够实现。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孔子说:“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良好的公共生活建基于良好的个体道德品质,特别是对那些具有一定公共影响力的人来说,他们的品德对于公共生活的意义更为重大。③第二是在与人的公共交往中要落实“仁”的原则。在公共生活里,很大一部分内容是与他人进行交往。在公共生活中,交往的对象可能是君主、卿大夫、同僚、朋友、老师、弟子、乡党以及陌生人等等,涵括了除家庭成员之外的其他社会关系。如前所述,仁者爱人的原则要体现在对于他人的关爱之中。关爱的表现形式不同,可能是忠、敬、信,也有可能是宽、恕、惠,随着对象不同而不同,但关爱无论如何都会发生在与他人的交往之中。正如孔子回答“仲弓问仁”时所说:“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论语·颜渊》)从私人生活进入到公共空间以及从事治民的公共事务时,开始与家庭成员之外的人进行公共交往,个体的精神状态要发生变化。在公共生活中要约束自己、宽以待人,以公共性为优先原则,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关爱他人,这就是仁爱原则在公共生活中的具体体现。④第三是在政治生活中要体现“仁”的原则。中国古代,政治生活是公共生活的主要场域,也是孔子仁爱原则的重要运用领域。孔子强调为政者要依照仁爱原则推行政事,成为一个仁者。在评价作为为政者的管仲时,孔子就认为管仲符合“仁”的原则,“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论语·宪问》)“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论语·宪问》)在孔子看来,管仲在公共生活中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他不依靠武力实现了诸侯之间的会盟与和平,使得百姓安居乐业、灭下战乱稍停,华夏文明得以延续和发展,以公共生活的大德替代了个人之间的恩义。正是因为管仲在公共政治生活中的杰出贡献,所以即使他在关于公子纠的个人恩义上有所缺憾,但这也不影响他的仁德。(摘编自朱承《天下归仁:孔子的公共性思想》)材料二:①孔子的公私观是其思想体系的核心观点,同时也是中国哲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命题。孔子的公私观涉及了义利关系、为政理念和君民关系等方面。②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孔子肯定了人们私利的存在,他认为追求物质利益是人们的天性,是人的客观需要之一,人们追求私利,有一定的正当性。孔子肯定人们追求私利的合理性,但是每个人在追求私利时要以不损害别人的利益为必要前提,不能违背道义去追求富贵。③孔子不仅反对人们在追求自我利益时损害别人的利益,还反对人们和氏族争利,当人们在追求私利同氏族的特权发生冲突,对“氏所以别贵贱”的西周传统构成威胁时,孔子就不会容忍了。他提出的“张公室”而“抑私室”,就是为国君争权的一种典型表现。孔子不反对百姓的私利,也不反对上层人士的权利,可是他反对统治者以权谋私,冉求做季氏的家宰,好敛财,孔子就让学生们批评他。④孔子反对苛政,肯定民生,强调富国强民,维护百姓的利益,把百姓的利益作为公平的标准。《论语·颜渊》中提到,有若劝说鲁哀公在年成不好的情况下,把赋税降低到一半。这对鲁君本人来说无疑是损失,但鲁国的民众是鲁君的子民,民众用足也就等于鲁君本人用足。这种巧妙的劝说中,暗含一个警告,如果君主把民众的利益剥夺净尽,使他们无法生存下去,君主就再也不能从民众那里得到利益,这表现出君民互相依存的整体价值结构。(摘编自高清宇《孔子的公私观研究》)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认为,对于理想个体而言,“仁”是基本原则,“礼”是公共准则;理想的公共生活状态是“天下归仁”。B.在孔子看来,个体选择影响着公共生活,具有公共影响力的人的道德素养决定了社会整体的道德状态。C.对于为政者,孔子强调其要用仁爱原则推行政事,他认为政治家的“仁”优先体现在公共生活中的公德上。D.在看待义利关系方面,孔子认为人应当有底线,他承认人求利的合理性,但反对违背道义去追求私利。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们的公共生活主要是与他人进行交往,交往的对象是涵括家庭成员在内的所有社会关系,成员身份复杂多样。B.孔子认为,参与公共生活的个体,在自己心中、与人的公共交往中以及政治生活中,都要体现“仁”的原则。C.孔子支持维护氏族特权,但也反对统治者以权谋私,因此冉求做季氏家宰时好敛财的行为受到孔子的批评。D.孔子赞同鲁哀公年成不好时降低赋税以减轻百姓的负担,因为君民是互相依存的,民众富足其国君才能富足。3.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开宗明义,开篇就提出中心论题:以“仁”和“礼”为中心,孔子提供了一种理想公共生活的范型。B.材料一采用总分式的论证结构,综合运用引用论证和举例论证的方法,论证思路清晰有条理,说服力强。C.材料一最后一段引用孔子与弟子的对话,旨在强调管仲虽符合“仁”的原则,但在个人恩义上有所缺憾。D.材料二引述《论语》中的言论,从义利关系、为政理念和君民关系等方面阐述孔子公私观的具体表现。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第三段的论证结构。5.材料一提出“公德要高于私德”,而材料二又记载孔子肯定个人追求富贵的合理性。这两者之间是否存在矛盾?请整合两则材料,阐述孔子是如何认识“个人私利”与“公共道义”之间关系的。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娃的心娃的胆陈忠实司令跪倒在黄河水和沙滩相接的水边。眼前是翻卷着泥浪的黄河河面,右首是陡峭冷峻的悬崖石壁。身后,十余位师长、团长、营长和众多随员也相继跪倒。稍远处,十余匹战马石雕一般撑蹄昂首。三叩之后扬起头来,司令涕泪交流。每到清明,他都不忘给逝去的先祖烧香叩拜。现在,他以从未有过的庄严、肃穆和痛彻心脾的悲怆,跪倒在黄河滩上,为着八百个尚未完全成年的关中子弟的英灵。这儿刚刚发生过惊天地泣鬼神的一幕。八百个士兵,就从右前方的悬崖峭壁顶上跳进了黄河。他们的手榴弹扔完了,子弹打光了,肉搏之后刺刀拼弯乃至断折了,有的连枪也拼丢了。他们被两倍于自己的鬼子逼到这悬崖上,这八百个中国士兵从崖顶跳进了黄河。八百个娃娃呀!全在16岁至18岁这个年龄段。他们是3个月前从关中乡村征召来的农家子弟,有的还是司令老家邻村的乡党……现在都跳到黄河里去了。就在这个刚刚组建的新兵团结束军事训练即将参加会战的时刻,他亲自去看望了这些他习惯称为小乡党的士兵。司令曾经想到,这些娃娃肯定将成为日本鬼子难以招架的对手:他们之中肯定会有出类拔萃的人物显露出来,进入军队各级指挥岗位,乃至成为将军。当然,也免不了死亡和伤残……他唯独没有料到这种结局。司令仰头朝崖头山顶上望去,浓厚的暮色里一片模糊。突然,身后传来随员惊讶的声音:“河里是什么?”苍茫模糊的河面上,隐隐可以看到有布质的东西在摆动。司令从沙滩上站起身来,膝盖和裤脚被扑淹上来的河水浸湿了。有人接着以更惊讶的声音:“河里——一杆旗!”当三个卫兵把那面旗和相连的尸体拉到沙滩上的时候,随员们全都惊呼起来。司令自己也惊呆了——军旗旗杆的钢质尖头,从一个日本鬼子的胸膛刺进去,从背脊处穿出;那个日本鬼子紧紧抱住中国旗手的后腰,中国旗手的双手死扣着日本鬼子的脖子;两人面对着面,中国旗手用旗杆的尖头捅穿日本鬼子胸膛,把他直压到黄河水底;旗杆上的中国西北军的军旗已经撕裂,暮色里看不出颜色。司令默默地脱下军装上衣,蹲下身去,捏着衣襟擦拭旗手的脸膛。旗手眼窝和鼻孔里积存着黄河的泥沙,圆睁着的眼睛和鼓出的眼球,显示着他憋着多深的一股仇气、鼓着多大的劲儿啊!司令从腮帮子擦到下巴的交界处时,突然发出一声惊叫:“三娃!是你呀!”旗手左腮和下巴棱儿交会处,有一块大拇指盖大的暗红色的痣斑。那次给新兵团作完讲演,司令直接朝列队的士兵走过去。那些尚未完全褪尽乡村孩子神色的一张张脸膛让他想面对面和他们说话。司令盯住一个浓眉大眼方脸的士兵,士兵举手行一个军礼,铿锵有劲地开口:“报告孙司令,我是蒲城人。”司令稍一愣怔:“你是杨军长的老乡。”随即扬起头,面对士兵,提高嗓门说:“蒲城出忠臣啊!全中国都知道杨虎城将军的忠肝义胆。蒲城还出过一个忠臣叫王鼎,他效法春秋时史鱼尸谏,留下劝谏皇上不要签割地赔银的卖国条约的遗书,悬梁自尽了。王鼎尸谏皇上,死忠;杨将军兵谏,大忠。人说蒲城包括整个渭北水硬土硬,长出来的麦子,秆儿硬麦芒也硬,麦子磨出来的面粉也是性硬,这样的麦子养出来的男人女人能不硬气吗?”会场一片肃然中。司令问:“你怎么知道我姓孙?”士兵笑着说:“满蒲城人都知道俺杨军长把兵交给你带了……”司令仍然对着蒲城籍士兵问:“家里都有啥人?”“俺妈俺爸,俺婆俺爷,俩哥一个妹子。”“你妈能舍得你当兵?”“俺妈哭哩!俺爸把俺妈训住了。”“你婆呢?”“俺婆心宽,走时还叫我念她教的口曲儿呢!”“啥口曲儿?念一念,让我和大伙儿听听。”士兵清清嗓子,大声诵念起来:“啥高?山高,没有娃的心高。啥远?海远,没有娃的脚远。啥大?天大,没有娃的胆大。”司令听得慷慨激昂,士兵们热烈鼓掌。司令说:“心——高,脚——远,胆——大。这才是关中娃陕西娃的本色。”“俺爷还会唱戏哩,逢年过节搭台子唱。”士兵更得意了。“教给你了没?”“我能唱几段。”“那你就唱几句。”士兵拉开了架势,吼唱起来:“两狼山哎——战胡儿啊——天摇地动……好男儿哎——为国家啊——何惧——一生……”司令已经热泪盈眶,颤着声问:“你叫啥名字?”“三娃。”“哪个三字?”“一二三的三字。”“改成‘山’吧。”“好。”“像山。就像咱们长安的秦岭山一样,压到小倭寇小鬼子的头上。”“山娃记下了。”司令抚摸了这个小乡党下巴棱儿上的那块暗红色的痣斑:“我把你也记住了。你婆教你的口曲儿,你爷教你的戏词,我听一遍就都记下了……”……六年之后,一九四五年九月十八日,武汉中山公园,接受日本投降仪式举行。陆军上将第六战区司令孙蔚如一身戎装,高大威武地坐在受降主官的位置上。冈部直三郎双膝跪地,双手举过低垂的脑袋,托着那把制造杀戮制造罪恶的指挥刀。孙蔚如走过去,从匍匐在脚下的冈部直三郎的手里收取了这把战刀。那一刻,他的眼前浮现出三娃捅穿日军士兵胸膛的军旗,耳边响起三娃他婆教给三娃的口曲儿。还想到了母亲。三年前,在即将东出潼关进军中条山之前两日,他回家向母亲告别,跪倒在母亲膝下,说不能尽孝了。母亲只说:“当兵就要打仗。国家遭人欺侮哩。这是尽大孝哩,你要打赢回来。”大约一个月前,日本投降的消息传到孙家,母亲喜极而终了。(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司令与士兵的对话凸显了士兵们的年轻活力和将士们关系的和谐,洋溢着浓浓的乡土情怀和家国情怀。B.司令建议兵娃的名字由“三娃”改为“山娃”,表明了要将秦岭压到侵略者头上的誓愿,表达了关中军人坚定而崇高的战斗信念。C.小说中写鬼子“两倍于”中国士兵、新兵团“刚刚组建”,既突出了兵力的悬殊,又暗示了会战发起的仓促。D.“他唯独没有料到这种结局”,既写出了战争的残酷与战士牺牲的悲壮,又表现司令员对他们牺牲感到愧疚悲伤痛惜。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头的环境描写,如“翻着泥浪的黄河”“陡峭冷峻的悬崖石壁”等,渲染了悲壮的气氛,烘托了英雄人物牺牲的惨烈。B.小说中的对话富有生活气息和地域色彩,多用方言口语,如“俺爷”“俺婆”“训住”“娃的心”“娃的胆”,具有浓厚的关中风味。C.小说将司令祭拜英灵的场景与八百名年轻士兵参军、训练、战斗、牺牲等情况交错进行叙述,避免了平铺直叙,使情节曲折有致。D.冈部直三郎跪服缴械,与前、后文司令跪拜英灵形成对比,突出侵略者的外强中干和中华儿女同仇敌忾的英雄气概。8.小说中叙写受降仪式的内容有何作用,请联系文章内容简要分析。9.有人说,陈忠实的创作关注特定的文化背景对人物性格、命运的影响。请结合文中娃娃兵的形象谈谈你的理解。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秦始皇帝既吞天下,乃召群臣而议曰:“古者五帝禅贤,三王世继,孰是?将为之。”博士七十人未对。鲍白令之对曰:“天下官,则禅贤是也;天下家,则世继是也。故五帝以天下为官,三王以天下为家。”秦始皇帝仰天而叹曰:“吾德出自五帝,吾将官天下,谁可使代我后者?”鲍白令之对曰:“陛下行桀、纣之道,欲为五帝之禅,非陛下所能行也。”秦始皇帝大怒曰:“令之前若何以言我行桀纣之道也趣说之不解则死。”令之对曰:“臣请说之。陛下筑台干云,宫殿五里,建千石之钟,妇女连百,倡优累千。兴作骊山宫室,至雍相继不绝。所以自奉者,殚天下,竭民力。偏驳自私,不能以及人,陛下所谓自营仅存之主也,何暇比德五帝、欲官天下哉?”始皇暗然无以应之,面有惭色,久之,曰:“令之之言,乃令众丑我。”遂罢谋,无禅意也。(选自刘向《说苑·至公》,有删改)材料二:当此之时,秦国最雄,诸侯方弱,苏秦结之,时六国为一,以傧背秦。秦人恐惧,不敢窥兵于关中,天下不交兵者二十有九年。然秦国势便形利,权谋之士,咸先驰之。苏秦始欲横,秦弗用,故东合从。及苏秦死后,张仪连横,诸侯听之,西向事秦。是故始皇因四塞之固,据崤、函之阻,跨陇蜀之饶,听众人之策,乘六世之烈,以蚕食六国,兼诸侯,并有天下。杖于谋诈之弊,终无信笃之诚,无道德之教,仁义之化,以缀天下之心。任刑法以为治,信小术以为道,遂燔烧《诗》《书》,坑杀儒士,上小尧舜,下邈三王。二世愈甚,忠不下施,情不上达;君臣相疑,骨肉相疏;化道浅薄,纲纪坏败;抚天下十四岁,天下大溃,诈伪之弊也。其比王德,岂不远哉?孔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夫使天下有所耻,故化可致也。苟以诈伪偷活取容,自上为之,何以率下?秦之败也,不亦宜乎!(选自刘向《战国策·刘向书录》,有删改)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令之前A若何以B言C我D行桀纣之道也E趣F说之G不解H则死。11.下列对材料二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乘,依凭,依仗,与《登泰山记》中“自京师乘风雪”的“乘”意义不同。B.烈,功业,与《过秦论》中“奋六世之余烈”的“烈”意义相同。C.道,同“导”,引导,与《离骚》中“来吾道夫先路”的“道”意义不同。D.苟,如果,与《谏太宗十思疏》中“终苟免而不怀仁”的“苟”意义不同。1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干,冲犯,与成语“豪气干云”“干霄凌云”的“干”意义相同。B.建,树立,与《谏逐客书》中“建翠凤之旗”的“建”意义相同。C.殚,竭尽,与成语“殚精竭力”“力殚财竭”的“殚”意义相同。D.因,凭借,与《过秦论》“蒙故业,因遗策”的“因”意义相同。13.下列对材料中加横线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乃,连词,于是,与材料一中“令之之言,乃令众丑我”的“乃”词性、意义均不同。B.而,连词,表修饰关系,与材料二中“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的“而”用法不同。C.以,连词,表目的关系,与材料二中“齐之以礼”的“以”用法与意义均不相同。D.之,助词,的,与《愚公移山》中“汝心之固,固不可彻”的“之”的意义相同。1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秦始皇兼并了天下之后,询问群臣传位让贤与世袭哪一种做法是对的,除了鲍白令之,其他博士官没有一人回答。B.鲍白令之说秦始皇不可能像五帝那样禅让天下,秦始皇听后大怒,但在听了鲍白令之的解释后,秦始皇面带羞愧。C.材料二与杜牧《阿房宫赋》相似,都通过秦攻成守败的对比,指出攻守天下的策略应不同,治理天下要行仁义。D.材料二中刘向引用孔子的话,阐述了用刑罚和用礼教两种治民之道的不同结果,肯定了德教与礼教对化民的重要性。1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过秦论》)(2)遂燔烧《诗》《书》,坑杀儒士,上小尧舜,下邈三王。《战国策·刘向书录》)16.贾谊《过秦论》中说秦国灭亡是因为“仁义不施”,材料一与材料二中有哪些事实可以支持贾谊的观点?请简要概括。三、古代诗歌阅读阅读诗歌,完成小题。破阵子·春景晏殊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17.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词以轻淡的笔触,描写了古代少女们春天生活的一个小小片段,展示在读者面前的却是一幅情趣盎然的图画。B.词的上片写景。“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这两句既点明了季节,又写出了季节与景物的关系,行文轻快流丽,蕴含喜悦的情意。C.词的下片写人。从正面来描写斗草的活动,反映出少女身上显示的青春活力,充满着一种欢乐的气氛。D.全词笔调活泼,风格朴实,形象生动,展示了少女纯洁无瑕的心灵。18.在这首词中,晏殊写春景——“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请写出杜甫《蜀相》中类似写春草黄鹂的句子。二者手法相同而情感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四、名篇名句默写1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韩愈在《师说》中讽刺了士大夫们以“,”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不良风气。(2)《登泰山记》中描写日将出的两句是“,”,描写日已出的两句是“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3)与下图内容相契合的古诗文名句,可以是:“,。”五、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作为一部以传统神话为蓝本的动画电影,《哪吒2》的成功不仅在于其精良的制作和动人的故事,更在于它为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传播提供了全新的范例。《哪吒2》的成功首先得益于对传统文化的创新性表达。影片以《封神演义》和1979年动画片《哪吒闹海》为灵感来源,保留了“剔骨还父”等经典情节,同时赋予角色新的时代精神。影片中的哪吒从传统的反抗者形象进化为现代英雄,其“逆天改命”的呐喊与当代年轻人的斗争精神诉求形成共鸣。这种创新表达不仅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甲)。与此同时,《哪吒2》的成功离不开现代动画技术的支持。影片通过先进的数字技术,将中国传统文化以视觉形式呈现。例如,“七色宝莲”的设计灵感来自博山炉,结界兽的造型参考了三星堆文物,天元鼎则融入了商代龙纹扁足鼎的元素。这些细节不仅展现了中华文化的A,也让观众在视觉上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哪吒2》的成功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近140家动画公司,4000多人的全力托举。他们B,五年磨一剑,一帧一帧地“磨”,“以年为单位死磕一场戏”,最终“磨”出了国产动画电影的巅峰之作。人们称这是中国动画的“万鳞甲”,也是中国电影人携手奋进的生动注脚。《哪吒2》的全球上映(乙)。影片在北美、澳大利亚等地的上映,不仅吸引了大量海外观众,还引发了全球对中国文化的关注。影片中的东方美学和神话叙事让海外观众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而哪吒的“逆天改命”精神则引发了广泛共鸣,超越了文化差异。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叙事相结合,《哪吒2》再次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与包容性,为全球观众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文化体验。20.文本第四段用“万鳞甲”比喻由中国动画产业共同打磨出的优质动画电影《哪吒2》,使用了暗喻的修辞手法。请以“大海”为本体写一个句子。要求:语意完整,使用暗喻;暗喻贴切,表达流畅。2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2.文中划横线句子有两处表述不当,请说明错误原因并做出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23.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24.文中画波浪线句的“磨”指什么?为什么要加引号?六、作文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在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里,无数中华儿女奔赴战场,用热血和生命筑起抵御外敌的钢铁长城,彰显出“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英勇无畏;也有许多人在沦陷区坚守岗位,以教师、医生等身份守护文化火种,点燃民众希望,践行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信念。这场胜利,既是正面战场上浴血拼杀的“锋芒”铸就,也是敌后战场默默耕耘的“韧性”积累。刚与柔交织,共同绘就了民族解放的壮丽画卷。请结合以上材料,围绕“刚与柔”这一主题,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参考答案1.B2.A3.C4.①按照总分的思路展开;②首先提出分论点:在与人的公共交往中要落实“仁”的原则;③接着从“公共交往”的对象的角度进行阐述;④最后从“仁”的表现的角度进行阐述。5.不矛盾。①孔子认为公共道义优先于个人私利,承认个人私利的合理性的同时划清公私界限,指出个人私利不能损害公共道义。②者相互统一,对个体私利的追求可以更好保护公共道义,实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公共性关爱;同时对公共道义的保护也能更好维护个体私利,这在君民互相依存的价值结构中可以体现。【导语】这篇阅读材料围绕孔子的哲学思想展开,从“仁”与“礼”的辩证关系切入,系统阐述了孔子对理想公共生活的构想。材料一聚焦“仁”在个体修养、公共交往和政治生活中的实践,强调公德优先;材料二则从公私观角度,探讨孔子对义利关系的平衡——既承认合理私欲,又主张以道义为界。两则材料互补呈现了孔子思想中“修己以安人”的核心:个人追求需服从公共道义,私利不损公义方为儒家认可的处世准则。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B.“具有公共影响力的人的道德素养决定了社会整体的道德状态”错,原文是“特别是对那些具有一定公共影响力的人来说,他们的品德对于公共生活的意义更为重大”,意义重大不意味着起决定作用。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判断和推理的能力。A.“交往的对象是涵括家庭成员在内的所有社会关系”错,材料一第二段是“涵括了除家庭成员之外的其他社会关系”。可见,交往的对象说错了。故选A。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C.“旨在强调管仲虽符合‘仁’的原则,但在个人恩义上有所缺憾”错,选项强调的重点是“在个人恩义上有所缺憾”,而材料一原文是“即使他在关于公子纠的个人恩义上有所缺憾,但这也不影响他的仁德”,可见,文中强调的是管仲的公德要高于私德,他的仁德不受个人恩义的影响。故选C。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①该段是按照总—分—总的思路展开的。②开头第一句话“第二是在与人的公共交往中要落实‘仁’的原则”提出分论点:在与人的公共交往中要落实“仁”的原则;③根据“在公共生活里,很大一部分内容是与他人进行交往……关爱无论如何都会发生在与他人的交往之中。正如孔子回答‘仲弓问仁’时所说……(《论语·颜渊》)”可知,中间这几句话紧扣分论点阐述,从“公共交往”的对象的角度进行阐述,强调在公共交往中关爱别人,并引用《论语·颜渊》中的话加以佐证;④根据最后一句“在公共生活中要约束自己、宽以待人,以公共性为优先原则,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关爱他人,这就是仁爱原则在公共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可知,从“仁”的表现的角度进行阐述,指出在公共生活中要以公共性为优先原则,约束自己,宽以待人。5.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二者不矛盾,孔子对“个人私利”与“公共道义”的认识具有统一性。①公共道义优先于个人私利:材料一强调公德高于私德,材料二也明确求利需以不违道义、不损害他人/公共利益为前提,公共道义是个体行为的根本准则。材料二还指出“追求物质利益是人们的天性……有一定的正当性”,承认个人私利的合理性。②二者相互依存:合理的个人私利追求需以维护公共道义为基础,如公共交往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既尊重他人私利,也守护公共秩序;而公共道义的实现也能保障个体私利,如材料二“君民互相依存”,君主维护百姓利益,最终也能保障自身利益,形成“私益不损公义、公义保障私益”的良性关系。6.C7.D8.①受降仪式时间、地点、参加人员都是真实的,历史场景与虚构情节相结合,使艺术描写更显真实,前文的相关情节更能深入人心。②在受降仪式的现场,再次写到三娃捅穿敌人胸膛的军旗和唱的口曲儿,凸显了和三娃相似的千万中华好儿郎为国捐躯的英雄形象。③抗战胜利,我军受降,这场景是无数英烈用生命换来的,而英雄已逝,从而表达了对英雄的痛惜与缅怀,使小说主题内蕴更深刻。9.①关中水硬土硬的地域特色,培育了性格硬气、杀敌报国、宁死不屈的娃娃兵;②关中历史人物和现实英雄的忠肝义胆,滋养了娃娃兵敬慕先辈、报效国家的情怀;③家中长辈的口曲、戏词等优秀传统文化,使娃娃兵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精神激励和爱国教育,最后为保家卫国献出了生命。【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C.“暗示了会战发起的仓促”错误,根据文中“就在这个刚刚组建的新兵团结束军事训练即将参加会战的时刻”可知,会战已策划好,新兵团已训练完,不能说会战发起的仓促。故选C。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D.“与前、后文司令跪拜英灵形成对比,突出侵略者的外强中干和中华儿女同仇敌气的英雄气概”错误,“冈部直三郎跪服缴械,与前、后文司令跪拜英灵”不是对比,写这些内容凸显中国人民抵御外侮的最终胜利,以及对牺牲英灵的告慰,体现的是中华儿女的抗争精神和民族气节,而非强调侵略者“外强中干”。故选D。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①受降仪式的时间、地点、人物均为真实历史元素,作者将虚构的三娃与八百娃娃兵的故事,嵌入真实的历史场景中,使前文黄河崖跳崖、军旗刺敌等情节更具代入感。例如,真实的受降仪式与虚构的“三娃捅穿敌人胸膛”的细节形成呼应,让艺术描写更贴近历史真相,让读者感受到英雄事迹的真实性与震撼力。②受降现场再次提及三娃的军旗和口曲儿,是对前文牺牲场景的呼应。三娃作为八百娃娃兵的缩影,其“心高、脚远、胆大”的形象在胜利时刻被重新唤醒,暗示无数像三娃一样的青年以生命换来了抗战胜利。这种描写将个体英雄升华为民族精神的象征,凸显了中华儿女“宁死不屈、保家卫国”的集体形象,让英雄精神在胜利时刻得到延续。③受降仪式的“胜利”与前文娃娃兵的“牺牲”形成强烈对比:冈部直三郎跪地缴刀的屈辱,反衬出三娃等士兵牺牲的价值;而孙蔚如将军收取战刀时想起三娃和母亲,既呼应了“家国情怀”的主题,也暗含“胜利由鲜血铸就”的痛感。母亲“喜极而终”的细节,更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交织,深化了对英雄牺牲的缅怀,以及对“忠与孝”“国与家”的深刻思考。9.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人物形象及分析写作背景、探究写作意图的能力。①从文中“人说蒲城包括整个渭北水硬土硬,长出来的麦子,秆儿硬麦芒也硬,麦子磨出来的面粉也是性硬,这样的麦子养出来的男人女人能不硬气吗”可知,特定的地域特色影响人的性格。蒲城水硬土硬,养育了硬气的男人女人,所以娃娃兵也是硬气的,他们性格硬气、杀敌报国、宁可跳下黄河也不做日军的俘虏。②从文中“蒲城出忠臣啊!”可知,作者借孙司令之口,提及蒲城历史人物王鼎和杨虎城,将“忠”的精神具象化。三娃作为蒲城子弟,对“忠臣”故事的认同,反映出地域历史传统对青年的精神滋养。当他喊出“好男儿为国家何惧一生”的戏词时,实则是将历史英雄的“忠”内化为自身的信仰——从王鼎“死忠”到杨虎城“大忠”,再到娃娃兵“战死忠魂”,形成了“忠勇精神”的传承链条。③家庭教育影响人的性格和命运。三娃从小听爷爷奶奶唱戏唱曲,这些朗朗上口的民间文学,以最朴素的方式告诉娃娃兵“家国大义”。这种潜移默化的家庭教育,让三娃等士兵在参军前就埋下了“保家卫国”的种子,最终在战场上化为“死扣敌人脖子”“捅穿敌军胸膛”的行动,使文化精神外化为生命实践。10.AEG11.C12.D13.D14.C15.(1)砍下树木做武器,举起竹做旗帜,天下的人如同云一样聚集起来,如同回声似的应和他,背着粮食像影子一样跟着他。(2)于是焚烧书籍,坑杀儒生,往上(往前)轻视尧、舜,向下(往后)藐视禹、汤、文王。16.①秦始皇建造高大宫殿,为了自己的享乐,耗费天下的资财;②秦始皇焚烧书籍,坑杀儒生,轻视王道;③秦二世变本加厉,对下不施行恩惠,不注重礼治与道德教化。【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你上前来!你凭什么说我走的是桀、纣一样的道路?赶快解释清楚,不能解释就处死罪。“若”是“你”的意思,作下一句的主语,A处断开。“何以言我行桀纣之道也”,“何以”宾语前置,“以何”,凭什么,“言”是谓语,“我行桀纣之道”是宾语,“也”是句末语气词,在E处断开。“趣说之”是动宾结构,“趣”是状语,修饰“说”,“说”是谓语,“之”指代前文“我行桀纣之道”的指控,作宾语,语意完整,在G处断开。故选AEG。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A.正确。“乘”,依凭,依仗/冒着。句意:凭借六代先王的功业。/从京城冒着风雪启程。B.正确。“烈”均为“功业”。句意:凭借六代先王的功业。/奋力发展六世遗留下来的功业。C.错误。“道”,均同“导”,引导。句意:用政令来引导百姓。/来呀,我在前引导开路。D.正确。“苟”,如果/苟且。句意:如果用狡诈虚伪的方法苟活取悦他人。/最终只图苟且免除罪罚,却不怀念仁德。故选C。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A.正确。“干”,均为冲,冲犯。句意:陛下修筑楼台上接云霄。/高高地耸起,直逼云霄。B.正确。“建”,均为树立。句意:立其重达千石的大钟。/立起翠凤羽毛装饰的锦旗。C.正确。“殚”,均为竭尽。句意:耗费天下的资财。/力量和财物都已耗尽。D.错误。意义不同。“因”,凭借/沿袭。句意:因此到了秦始皇时期,凭借国境四面的险要。/继承接已有的基业,沿袭前代的策略。故选D。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正确。“乃”,连词,于是/动词,是。句意:便召集群臣商议说。/令之这番话,是让众人憎恶我。B.正确。“而”,连词,表修饰关系/连词,表转折关系。句意:秦始皇仰天长叹说。/用刑法来整顿他们,老百姓只求能免于犯罪受惩罚,却没有羞耻之心。C.正确。“以”,连词,表目的关系/介词,用,拿。句意:来抵抗秦国。/用礼制去同化他们。D.错误。意义不同。“之”,定语后置标志,不译/主谓之间消独,不译。句意:因此到了秦始皇时期,凭借险要的四面地势。/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不能改变的地步。故选D。1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都通过秦攻成守败的对比,指出攻守天下的策略应不同”错误。《阿房宫赋》并未对秦的功成守败进行对比,杜牧也未论述攻天下的策略问题。故选C。1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揭”,举起;“云”、“响”,像云一样,像回声一样;“赢”,背着;“景”,通“影”,像影子一样。(2)“上”“下”,名词作状语,往上,向下;“小”,小看,轻视;“邈”,轻视。1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①结合“筑台干云,宫殿五里”“殚天下,竭民力。偏驳自私,不能以及人”可知,秦始皇建造高大宫殿,为了自己的享乐,耗费天下的资财;②结合“燔烧《诗》《书》,坑杀儒士,上小尧舜,下邈三王”可知,秦始皇焚烧书籍,坑杀儒生,轻视王道;③结合“二世愈甚,忠不下施,情不上达;君臣相疑,骨肉相疏;化道浅薄,纲纪坏败”可知,秦二世变本加厉,对下不施行恩惠,不注重礼治与道德教化。17.C18.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同:都采用了以声衬静的手法。《蜀相》中用黄鹂鸟的叫声反衬武侯祠的寂寥冷落;《破阵子》用黄鹂鸟的叫声衬托周围的幽静。异:《蜀相》抒发了报国无门的无奈与悲愤之情,同时也有物是人非、沧桑之感;《破阵子》则抒发了热爱春光的欢快自在之情。解析17.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C.“从正面来描写斗草的活动”错误。由原文“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可知,词中通过少女心理活动(“疑怪”)和神态描写(“笑从双脸生”)侧面烘托斗草胜利的喜悦,并未直接描写斗草过程。故选C。18.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表现手法、思想情感的能力。手法相同点:均运用“以声衬静”的手法。《蜀相》中“隔叶黄鹂空好音”,以黄鹂悦耳的叫声反衬武侯祠的寂寥,强化祠堂的冷清;《破阵子》中“叶底黄鹂一两声”,以黄鹂清脆的啼鸣反衬春日园林的幽静,突出环境的闲适。情感不同点:《蜀相》中“自春色”“空好音”的“自”“空”二字,暗含诗人对诸葛亮功业未成、英雄已逝的惋惜,以及自身报国无门的悲愤,情感沉郁苍凉。《破阵子》通过春景和少女的欢乐场景,抒发了对明媚春光的喜爱和对纯真少女生活的欣赏,情感轻松愉悦。19.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素月分辉明河共影(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注意以下字的书写:卑、羞、谀、臾、采。20.示例1:阳光明媚的夏日,万里无云,风平浪静,大海成了天空的镜子。示例2:广阔无垠的大海是鱼儿们的天堂。21.A.博大精深B.深耕细作/精雕细琢22.“引发了广泛共鸣”和“超越了文化差异”前后顺序不合逻辑,二者互换位置;缺少介词,加上“通过”,“通过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叙事相结合”。23.甲:也使其更贴近现代观众的情感需求。(而且能够赢得年轻观众的心)乙:标志着中国传统文化的输出。(是一次中国传统文化的输出)24.指“打磨、研制”。作用:①加引号表示强调突出,突出创作过程的艰难和精益求精。②紧承前一句的“磨”,使前后句更衔接(粘连修辞手法)。【解析】20.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仿写的能力。先明确暗喻“本体直接等同于喻体,不出现‘像、好像’”的核心规则,再结合“大海”的特征匹配喻体,比如“平静时能映照景物”“是海洋生物的生存空间”“广阔无边”等,直接用“是”“成了”等词连接本体与喻体。特征“平静映照”可对应“镜子”,特征“生物生存空间”可对应“天堂”,确保喻体与特征高度贴合。最后补全语境形成完整句子。2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A.前文列举“博山炉”“三星堆文物”“商代龙纹扁足鼎”等不同时代、不同类型的文化元素,说明中华文化内涵丰富、体系庞大,可填“博大精深”。博大精深:形容学识渊博,思想理论宏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上海申通地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高校毕业生招聘笔试历年典型考试题附带答案详解(3卷合一)
- 2025“才聚齐鲁成就未来”山东省科创集团有限公司重要子企业招聘5人笔试历年难易错考点试卷带答案解析2套试卷
- 区域经销合同
- 保密协议 合同
- 2025安全员C证考试1000题(含答案)
- 2025关于房产买卖合同
- 2025办公空间的租赁合同样本
- 编辑面试题及答案
- 保险资产面试题及答案
- 保定物业面试题及答案
- 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II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个案护理 4
- 运动会总结班会课件:比赛虽终拼搏不息
- 2025年陕西省人民检察院招聘警务辅助人员(8人)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华为ICT大赛2025-2026中国区(实践赛)-基础软件赛道备赛高频试题库(含答案)
- 2025年及未来5年中国长沙写字楼行业市场供需格局及行业前景展望报告
- GB 16663-2025醇基液体燃料
- 城管执法队合同7篇
- 加油站重大隐患台账
- 2025蓝海新材料(通州湾)有限责任公司春季高校毕业生招聘45人模拟试卷及完整答案详解一套
- 路径工具的使用课件
- 电池生产质检管理办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