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重点_第1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重点_第2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重点_第3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重点_第4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重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重点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是A.富强、民主、文明、和谐B.自由、平等、公正、法治C.爱国、敬业、诚信、友善D.团结、互助、进步、友爱2.法律区别于其他社会规范的根本标志是A.由国家制定或认可B.靠社会舆论维系C.体现全体公民意志D.以道德为最高准则3.我国宪法规定,行使国家立法权的机关是A.国务院B.最高人民法院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D.国家监察委员会4.下列关于集体主义原则的错误表述是A.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B.个人正当利益应得到尊重与保障C.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在根本上对立D.当二者冲突时,个人应自觉服从集体5.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是A.自愿、公平、诚信、绿色B.效率优先、兼顾公平C.国家干预、市场调节D.意思自治、契约自由6.网络服务提供者收集个人信息,必须A.经用户二次确认并明示规则B.在后台静默进行C.仅需在隐私政策中笼统说明D.取得主管部门口头同意即可7.犯罪的最本质特征是A.刑事违法性B.应受刑罚惩罚性C.严重社会危害性D.主观恶性8.下列属于行政处罚的是A.拘役B.警告C.赔偿损失D.罚金9.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核心主题是A.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B.弘扬传统文化C.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D.建设世界一流军队10.根据《民法典》,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具有A.行为能力B.民事权利能力C.民事责任能力D.人格权11.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目的是A.维护阶级统治B.保障人民根本权益C.稳定社会秩序D.扩大政府权力12.下列关于家庭美德的错误表述是A.尊老爱幼是家庭伦理的核心B.夫妻和睦需平等协商C.家庭暴力属于家务事,公权力不宜介入D.邻里团结体现社区文明13.我国刑法规定的完全刑事责任年龄为A.十二周岁B.十四周岁C.十六周岁D.十八周岁14.下列哪项不属于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要求A.文明礼貌B.助人为乐C.勤俭节约D.等价交换15.根据《国家安全法》,每年哪一天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A.3月15日B.4月15日C.5月4日D.11月9日16.下列关于宪法的表述正确的是A.宪法规定国家生活某一方面的具体问题B.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C.宪法由国务院制定D.宪法修改须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单独通过17.下列行为中,属于正当防卫的是A.甲盗窃后逃跑,被群众驾车撞成重伤B.乙夜间遭抢劫,搏斗中将劫匪打昏C.丙为报复,次日将曾殴打自己的邻居打伤D.丁怀疑他人行窃,将其非法拘禁18.下列关于职业道德的错误表述是A.爱岗敬业是基本要求B.办事公道是内在准则C.奉献社会是最高境界D.个人利益永远优先于集体利益19.我国环境保护法确立的基本原则是A.污染者付费、公众参与B.先污染后治理C.经济发展优先D.政府包办一切20.下列关于网络暴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网络暴力仅指发布侮辱性文字B.网络暴力可能构成民事侵权或刑事犯罪C.网络匿名性决定施暴者无需担责D.平台对网络暴力不承担任何责任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2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包括A.爱国B.敬业C.诚信D.友善E.自由22.下列属于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有A.言论自由B.选举权与被选举权C.罢工自由D.宗教信仰自由E.人格尊严不受侵犯23.根据《民法典》,下列哪些情形导致婚姻无效A.重婚B.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C.未到法定婚龄D.受胁迫结婚E.婚前患有重大疾病未告知24.下列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措施正确的有A.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B.建立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C.推行垃圾分类与资源化利用D.将高污染产业向中西部无条件转移E.鼓励公众参与环保公益诉讼25.下列行为中,可能构成民事侵权的有A.未经同意使用他人肖像做广告B.在微信群散布虚假消息致他人名誉受损C.正当防卫中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D.高空抛物致人受伤E.紧急避险中损坏他人财物26.下列属于我国刑罚主刑的有A.管制B.拘役C.有期徒刑D.无期徒刑E.罚金27.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包括A.科学立法B.严格执法C.公正司法D.全民守法E.领导意志优先28.下列关于劳动法律制度的正确表述有A.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权B.试用期工资不得低于最低工资标准C.用人单位可随时解除劳动合同D.工会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E.劳动争议仲裁是诉讼的前置程序29.下列关于“枫桥经验”的正确理解有A.小事不出村B.大事不出镇C.矛盾不上交D.依靠群众就地化解E.政府包办一切30.下列属于我国国家机构的有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C.国务院D.中央军事委员会E.全国政协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31.道德与法律都具有阶级性,但道德调整范围小于法律。32.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33.网络虚拟财产不受法律保护。34.公民的通信自由与通信秘密属于绝对权利,不受任何限制。35.绿色原则已经写入《民法典》。36.我国刑法对未成年人犯罪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37.个人品德的养成只需依靠外部约束即可。38.我国实行两审终审的审判制度。39.所有行政争议都必须先复议后诉讼。40.爱国主义与对外开放相互矛盾。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24分)41.简述法治与德治的互补关系。42.简述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43.简述新时代青年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五、论述题(16分)44.结合实例论述在数字时代如何平衡个人信息保护与数字经济发展的关系。六、案例分析题(10分)45.某高校学生李某在短视频平台发布“捡到他人物品可索要高额感谢费”的段子,引发大量转发。后王某不慎遗失钱包,被张某捡到,张某要求王某支付2000元“感谢费”才归还。王某拒绝并报警。警方认定张某行为涉嫌敲诈勒索,对其治安拘留七日。李某视频下方评论区出现对张某的人肉搜索、网络暴力言论,致张某精神崩溃。请回答:(1)张某行为为何被认定为违法?(3分)(2)李某作为网络内容发布者是否需承担法律责任?(3分)(3)网民人肉搜索、网络暴力可能触及哪些法律红线?(4分)七、材料作文题(20分)46.阅读材料:“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数字浪潮下,算法推荐塑造认知,数据足迹勾勒人格,技术中立的外衣下隐藏着价值选择。青年一代在虚拟与现实交织中追问:自由边界何在?人格尊严何依?法治与德治如何共绘青春底色?请以“让青春在法治与德治交响中闪光”为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要求观点鲜明,论据充分,语言流畅,不得抄袭。【参考答案】一、单选1.A2.A3.C4.C5.A6.A7.C8.B9.A10.B11.B12.C13.C14.D15.B16.B17.B18.D19.A20.B二、多选21.ABCD22.ABDE23.ABC24.ABCE25.ABDE26.ABCD27.ABCD28.ABDE29.ABCD30.ABCD三、判断31×32√33×34×35√36√37×38√39×40×四、简答41.法治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划定行为底线;德治以社会舆论、内心信念为支点,引导价值追求。二者互补表现为:一是价值同向,均追求公平正义;二是功能协同,法律规范外在行为,道德调整内在动机;三是资源互济,道德教化减少法律运行成本,法律裁判为道德提供兜底保障;四是缺陷互正,法律滞后时道德先行引领,道德失范时法律及时纠偏。42.我国宪法基本原则包括:党的领导原则;人民主权原则;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社会主义法治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权力制约与监督原则。43.青年践行核心价值观应做到:一是勤学,以真学筑牢理想信念;二是修德,以自律引领社会风尚;三是明辨,以理性抵御错误思潮;四是笃实,以实干成就时代担当;五是创新,以创造驱动国家发展;六是守法,以规则意识维护公序良俗。五、论述44.数字时代,数据成为关键生产要素。一方面,过度收集、算法歧视、数据泄露侵害个人信息权益,如某平台“大数据杀熟”案,消费者被精准“画像”后遭遇差异化定价,削弱市场公平;另一方面,严格“一刀切”禁止数据流动又可能扼杀人工智能、智慧医疗等新兴产业。平衡路径:一是立法细化,借鉴GDPR但立足中国语境,确立“最小必要”原则与“场景风险”标准,引入“算法审计”强制报告;二是技术赋能,利用联邦学习、多方安全计算实现“数据不动模型动”,让数据可用不可见;三是市场分层,建立个人数据信托、数据交易所,赋予用户数据分红权,让收益分配更公平;四是监管创新,设立独立的数据保护机关,采用“监管沙盒”给予创新容错空间;五是伦理先行,企业制定AI伦理章程,设立伦理审查委员会,将“科技向善”内化为商业模式。通过法治划定底线、德治提升自律,可实现个人信息安全与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双赢。六、案例分析45.(1)张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拾得物对王某实施精神强制,索要明显超过合理范畴的“感谢费”,符合敲诈勒索构成要件。(2)李某发布具有误导性、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