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平足病历范文_第1页
扁平足病历范文_第2页
扁平足病历范文_第3页
扁平足病历范文_第4页
扁平足病历范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扁平足病历范文一、一般资料患者姓名:[姓名]性别:[性别]年龄:[年龄]职业:[职业]婚姻状况:[婚姻状况]民族:[民族]籍贯:[籍贯]现住址:[详细住址]入院日期:[具体日期]记录日期:[具体日期]病史陈述者:患者本人可靠程度:可靠二、主诉双足疼痛伴行走困难[X]年,加重[X]个月。三、现病史患者于[X]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足疼痛,以足底部及足内侧为主,疼痛呈隐痛,程度较轻,休息后可缓解,未予重视及正规诊治。此后,疼痛症状间断发作,且逐渐加重,行走距离稍长或站立时间稍久后疼痛即明显加剧,影响日常活动。近[X]个月来,疼痛进一步加重,休息后缓解不明显,行走困难,跛行,为求进一步诊治遂来我院就诊。自发病以来,患者精神、睡眠尚可,食欲正常,大小便无异常,体重无明显变化。四、既往史既往体健,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疾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手术、外伤史,否认输血史,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随当地进行。五、个人史生于原籍,久居本地,无疫区、疫水接触史,无放射性物质、毒物接触史,无吸烟、饮酒等不良嗜好。六、婚育史适龄结婚,配偶体健。育有[X]子/女,均体健。七、家族史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无遗传性疾病及传染性疾病家族史。八、体格检查1.生命体征-体温:36.5℃-脉搏:72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20/80mmHg2.一般情况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楚,精神可,自动体位,查体合作。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皮疹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头颅五官无畸形,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mm,对光反射灵敏。耳鼻无异常分泌物,口唇无紫绀,伸舌居中,咽无充血,扁桃体无肿大。颈软,无抵抗,气管居中,甲状腺无肿大。胸廓对称,双侧呼吸运动一致,语颤正常,叩诊呈清音,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位于左侧第5肋间锁骨中线内0.5cm处,无震颤,心界不大,心率72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肠鸣音正常。脊柱无畸形,活动自如。3.专科检查-视诊:双足外观扁平,足弓低平或消失,跟骨外翻,前足外展。双侧足部皮肤无破损、溃疡,无明显肿胀,未见静脉曲张。-触诊:双侧足底部、足内侧缘压痛明显,以舟骨结节、距骨头下方及跟骨内侧结节处为著。跟腱无压痛,双侧踝关节周围无压痛。-活动度检查:双侧踝关节背伸、跖屈活动正常,内翻、外翻活动轻度受限。足趾各关节活动正常。-特殊检查-足印检查:可见足印饱满,足弓区消失或明显变窄。-提踵试验:患者双足站立,双足趾用力屈曲,然后提起足跟,双侧足跟均不能离地,提示足内在肌力量减弱。九、辅助检查1.X线检查-双足正位片:双侧足弓低平,跟骨外翻,距舟关节间隙变窄,舟骨结节增生肥大。-双足侧位片:足弓高度降低,距骨倾斜角增大,跟骨与距骨夹角增大。2.CT检查双足CT平扫可见双侧足骨骨质结构基本正常,未见明显骨折及骨质破坏,但足弓形态改变,距舟关节、跟骰关节等关节间隙变窄,关节面硬化。3.MRI检查双侧足部MRI显示足底部软组织增厚,脂肪垫变薄,足内在肌萎缩,信号改变,提示有慢性损伤及退变。距舟关节、跟骰关节等关节软骨损伤,关节周围有少量积液。十、初步诊断双侧扁平足(僵硬型)十一、诊断依据1.症状:双足疼痛伴行走困难[X]年,加重[X]个月,疼痛以足底部及足内侧为主,行走及站立后加重。2.体征:双足外观扁平,足弓低平或消失,跟骨外翻,前足外展;足底部、足内侧缘压痛明显;提踵试验阳性。3.辅助检查:X线、CT及MRI检查显示足弓形态改变,关节间隙变窄,关节面硬化,足内在肌萎缩等。十二、鉴别诊断1.跟痛症跟痛症主要表现为足跟部疼痛,疼痛部位多在跟骨结节处,与扁平足的疼痛部位有所不同。跟痛症患者足弓形态一般正常,无明显的足弓低平及跟骨外翻等表现,通过X线等检查可进一步鉴别。2.踝关节扭伤后遗症有明确的踝关节扭伤史,主要表现为踝关节周围疼痛、肿胀,活动受限,尤其是踝关节的内翻、外翻活动受限明显。而扁平足主要以足弓改变及足底部、足内侧疼痛为主,踝关节活动受限相对较轻,且无明显的扭伤史,结合X线等检查可鉴别。3.类风湿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多累及多个关节,常表现为对称性关节疼痛、肿胀、畸形,晨僵明显。实验室检查可见类风湿因子、抗环瓜氨酸肽抗体等阳性。而扁平足主要是足弓结构异常导致的疼痛,一般无关节畸形及类风湿相关抗体阳性,可通过相关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进行鉴别。十三、诊疗计划1.保守治疗-休息:减少长时间行走及站立,避免过度劳累,给予足部充分的休息时间。-矫形鞋垫:定制个性化的矫形鞋垫,支撑足弓,减轻足底部压力,改善足部力线。-物理治疗-热敷:每日用温水泡脚15-20分钟,然后用热毛巾或热水袋热敷足部,每次15-20分钟,每日2-3次,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按摩:由专业康复治疗师进行足部按摩,重点按摩足底部、足内侧缘及足内在肌,每次20-30分钟,每周2-3次,可缓解肌肉紧张,增强足内在肌力量。-康复训练:指导患者进行足部康复训练,如足趾抓物训练、踮脚尖训练等,每日3-4组,每组10-15次,以增强足内在肌及小腿肌肉力量。-药物治疗-非甾体类抗炎药: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0.3g,每日2次,或塞来昔布胶囊0.2g,每日1次,以缓解疼痛及炎症。-肌肉松弛剂:如复方氯唑沙宗片2片,每日3次,可缓解足部肌肉紧张。2.手术治疗若保守治疗3-6个月效果不佳,疼痛症状无明显缓解,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则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式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如距下关节制动术、跟骨内移截骨术、舟骨楔形截骨术等。术前需完善相关检查,评估手术风险,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3.定期复查治疗期间每1-2个月复查一次,包括足部体格检查、X线检查等,观察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十四、病程记录[首次病程记录日期]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岁,因“双足疼痛伴行走困难[X]年,加重[X]个月”入院。患者于[X]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足疼痛,逐渐加重,近[X]个月来疼痛加剧,行走困难。既往体健,无特殊病史。专科检查:双足外观扁平,足弓低平或消失,跟骨外翻,前足外展,足底部、足内侧缘压痛明显,提踵试验阳性。辅助检查:X线、CT及MRI检查提示双足弓形态改变,关节间隙变窄等。初步诊断为双侧扁平足(僵硬型)。鉴别诊断排除跟痛症、踝关节扭伤后遗症及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诊疗计划:先给予保守治疗,包括休息、矫形鞋垫、物理治疗及药物治疗,定期复查,观察治疗效果。[第X天病程记录日期]患者入院后已开始接受保守治疗,给予定制矫形鞋垫,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及肌肉松弛剂。患者自觉双足疼痛症状稍有缓解,睡眠质量较前改善。查体:双足压痛较前减轻,无明显肿胀。继续当前治疗方案,嘱患者严格按要求休息及进行康复训练。[第X天病程记录日期]患者已接受保守治疗[X]周,自述双足疼痛较前明显减轻,行走距离有所增加,但长时间行走后仍感疼痛。复查足部X线,显示足弓形态无明显改变,但关节间隙无进一步变窄趋势。继续目前保守治疗,加强康复训练强度,增加足趾抓物训练的重量及踮脚尖训练的次数。[第X天病程记录日期]患者保守治疗[X]个月,双足疼痛症状基本缓解,行走及站立时无明显不适。复查足部体格检查,压痛基本消失,提踵试验较前改善。考虑患者保守治疗效果良好,继续巩固治疗,嘱患者继续佩戴矫形鞋垫,坚持康复训练,定期复查。[第X天病程记录日期]患者保守治疗6个月,双足疼痛症状完全消失,行走、跑步等活动正常。复查足部X线及CT显示足弓形态较前稍有改善,关节间隙稳定。患者要求出院,经上级医师同意后办理出院手续。出院后嘱患者继续佩戴矫形鞋垫3-6个月,逐渐减少佩戴时间,继续进行康复训练,定期门诊复查。十五、出院小结1.出院日期:[具体日期]2.入院诊断:双侧扁平足(僵硬型)3.出院诊断:双侧扁平足(僵硬型),经保守治疗后症状缓解4.入院情况:患者因双足疼痛伴行走困难[X]年,加重[X]个月入院。双足外观扁平,足弓低平或消失,跟骨外翻,前足外展,足底部、足内侧缘压痛明显,提踵试验阳性。辅助检查提示双足弓形态改变,关节间隙变窄等。5.诊疗经过:入院后先给予保守治疗,包括休息、定制矫形鞋垫、物理治疗(热敷、按摩、康复训练)及药物治疗(非甾体类抗炎药、肌肉松弛剂)。治疗过程中定期复查,根据患者症状及检查结果调整治疗方案。6.出院情况:患者双足疼痛症状完全消失,行走、跑步等活动正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