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大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题库- 碳排放对大气温室效应的影响_第1页
2025年大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题库- 碳排放对大气温室效应的影响_第2页
2025年大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题库- 碳排放对大气温室效应的影响_第3页
2025年大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题库- 碳排放对大气温室效应的影响_第4页
2025年大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题库- 碳排放对大气温室效应的影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大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题库——碳排放对大气温室效应的影响考试时间:______分钟总分:______分姓名:______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1.下列哪种气体不属于主要的人为温室气体?A.二氧化碳(CO2)B.甲烷(CH4)C.氧气(O2)D.氧化亚氮(N2O)2.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大气中的哪种成分吸收了地球表面辐射的长波辐射(红外线)造成的?A.氮气(N2)B.氧气(O2)C.水蒸气(H2O)D.氩气(Ar)3.以下哪项活动是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显著增加的最主要的人为来源?A.植物光合作用B.海水蒸发C.化石燃料的燃烧D.动物呼吸作用4.全球变暖可能导致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是?A.地球自转速度减慢B.地球公转轨道变长C.冰川和冰盖融化,以及海水热膨胀D.海洋盐度降低5.下列哪项措施不属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范畴?A.发展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B.提高能源利用效率C.大规模植树造林D.提倡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6.气候变化对水循环的影响可能包括?A.全球范围内降水总量增加B.部分地区干旱加剧,部分地区洪涝风险增加C.大气湿度普遍下降D.海洋蒸发量减少7.所谓的“碳汇”是指?A.燃烧化石燃料的过程B.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移到海洋或陆地生态系统的过程C.工业生产中释放二氧化碳的过程D.汽车排放二氧化碳的过程8.《巴黎协定》的核心目标之一是?A.要求所有国家立即停止所有经济活动B.将全球平均气温升幅控制在工业化前水平以上1.5摄氏度以内,并努力限制在2摄氏度以内C.仅发达国家承担减排责任D.到2020年实现全球碳排放零增长9.土地利用变化,例如将森林砍伐为农田,可能会导致?A.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下降B.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上升,因为碳汇能力减弱C.大气中水蒸气浓度显著下降D.对大气温度影响不大10.碳捕获与封存技术(CCS)的主要目的是?A.增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B.将捕获的二氧化碳长期储存在地层或海洋中C.提高化石燃料的燃烧效率D.减少水蒸气在大气中的含量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请将答案填在横线上)1.温室效应是指大气中的某些气体(__________)吸收地球表面辐射的长波辐射,并将其部分重新辐射回地表的现象。2.人类活动向大气中排放的主要温室气体包括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和__________等。3.全球变暖的主要后果之一是导致全球平均气温升高,进而引发__________、海平面上升等一系列气候变化问题。4.减少碳排放的主要途径包括能源结构转型(发展__________)、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进工业生产过程和推广低碳交通方式等。5.增强碳汇能力的重要措施包括植树造林、__________和保护恢复湿地等。6.全球碳循环是指二氧化碳等含碳物质在__________、陆地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之间进行交换和循环的过程。7.国际社会为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签订了一系列重要的国际协议,如《__________》和《京都议定书》等。8.水汽是大气中最主要的温室气体,其浓度受温度影响,形成一种__________反馈机制,加剧温室效应。9.极端天气事件,如热浪、强降水、干旱和__________等,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10.碳足迹是指个人、组织、产品或活动从产生到处置整个生命周期中直接或间接产生的__________的总量。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简述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的主要途径。2.解释什么是温室效应,并列举两种主要的温室气体及其来源。3.全球变暖可能对农业产生哪些主要影响?4.简述减少个人碳足迹可以采取的几种常见措施。四、论述题(10分)论述碳排放增加对大气温室效应的影响机制,并分析这种影响可能带来的主要环境后果及人类社会面临的挑战。试卷答案一、选择题1.C2.D3.C4.C5.D6.B7.B8.B9.B10.B二、填空题1.温室气体2.氟利昂(或卤化碳)3.极端天气事件4.清洁能源(或可再生能源)5.森林碳汇(或恢复森林植被)6.大气圈7.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8.正反馈9.强热带风暴(或台风/飓风)10.温室气体三、简答题1.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的主要途径包括:①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的燃烧,这是最主要的来源,用于能源、工业和交通等;②森林砍伐和土地利用变化,减少了地球上的碳汇,同时土壤扰动也会释放储存的碳;③工业生产过程,如水泥生产。2.温室效应是指大气中的某些气体(主要是温室气体)吸收地球表面辐射的长波辐射(红外线),并将其部分重新辐射回地表,导致地表温度升高的现象。主要的温室气体及其来源有:①二氧化碳(CO2),主要来源是化石燃料燃烧、工业生产、水泥制造、土地利用变化(如森林砍伐);②甲烷(CH4),主要来源是农业活动(如稻田种植、牲畜养殖)、化石燃料开采和运输、垃圾填埋。3.全球变暖可能对农业产生的主要影响包括:①气温升高改变作物的生长季节和适宜种植区,可能导致一些地区作物减产,而另一些地区则可能受益;②降水格局改变,导致部分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短缺,加剧土地退化,而部分地区则可能面临洪涝风险;③极端天气事件(如热浪、干旱、强风)频发,对作物造成物理损伤和生理胁迫,影响产量和品质;④病虫害分布范围扩大和发生频率增加,威胁作物健康。4.减少个人碳足迹可以采取的几种常见措施包括:①节约用电,随手关灯,使用节能电器;②节约用水,减少热水使用;③绿色出行,优先选择公共交通、自行车或步行,减少私家车使用,尤其避免短途驾车;④合理饮食,减少肉类(特别是红肉)消费,选择本地和应季食品;⑤减少浪费,厉行节约,做好垃圾分类;⑥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如一次性塑料袋、餐具、饮料杯等;⑦参与植树造林等环保活动。四、论述题碳排放增加对大气温室效应的影响机制主要是:人类活动(特别是燃烧化石燃料和砍伐森林)向大气中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这些气体在大气中积累,像一层“毯子”一样,吸收并重新辐射地球表面发出的红外辐射(热量),阻止热量散失到太空中,从而导致地球大气系统能量失衡,地球表面和低层大气的温度升高,即温室效应增强。这种影响可能带来的主要环境后果及人类社会面临的挑战包括:①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导致冰川和极地冰盖加速融化,海平面上升,威胁沿海地区;②全球水循环改变,表现为部分地区降水增加、洪涝频发,而另一些地区降水减少、干旱加剧;③极端天气事件(如热浪、强降水、干旱、强热带风暴)频率和强度增加,对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造成严重冲击;④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物种分布范围改变;⑤对农业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