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海底两万里阅读试题及答案一、基础积累与运用(共30分)1.下列关于《海底两万里》情节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3分)A.阿龙纳斯教授因追踪“海怪”意外登上鹦鹉螺号,最初曾尝试逃离,但逐渐被海底奇观吸引。B.尼德·兰在红海用鱼叉击中过一头儒艮,其肉质被全船当作美味享用。C.鹦鹉螺号在托雷斯海峡触礁搁浅,尼摩船长利用满月涨潮成功脱困。D.穿越阿拉伯隧道时,尼摩船长根据“阿拉伯人传说”找到通道,证明了他对人文知识的重视。2.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康塞尔是阿龙纳斯教授的仆人,性格______。当教授坠入海中时,他______跳下水陪伴;在缺氧的冰山下,他______将最后一点氧气让给主人。这样的忠诚,贯穿全程。A.冷静理智毫不犹豫果断B.细致严谨不假思索默默C.温和沉稳义无返顾坚持D.机敏灵活当机立断坚决3.下列对尼摩船长的描述,不符合原著的是()(3分)A.他精通多门语言,能熟练使用英语、法语、德语与阿龙纳斯交流。B.他收藏了大量人类文明成果,鹦鹉螺号图书馆有12000册藏书。C.他对陆地人类彻底绝望,因此拒绝任何与外界的物质或信息交换。D.他设计的鹦鹉螺号拥有当时最先进的防水设施与照明系统。4.填空(每空1分,共10分)(1)尼德·兰被称为“______”,他擅长捕鲸,性格______,始终渴望回到陆地。(2)鹦鹉螺号的动力来源是______,其能量提取自______。(3)在______(地点),尼摩船长为救采珠人与鲨鱼搏斗,尼德·兰用鱼叉相助。(4)小说中提到的“海底煤矿”位于______(海域),尼摩船长解释其形成与______(地质活动)有关。(5)阿龙纳斯教授在航行中记录了______种海洋生物,其中______(生物名)的发光特性令他尤为惊叹。(6)鹦鹉螺号的最快航速可达______海里每小时,最大下潜深度为______米。5.请根据以下细节,推断对应的情节或人物(每小题2分,共8分)(1)“它的触须有八米长,比大腿还粗,末端的吸盘直径约二十五厘米。”——描述的生物是______,相关情节是______。(2)“他的卧室墙上挂着一位年轻女子与两个孩子的肖像,相框边缘有子弹划过的痕迹。”——“他”指______,肖像暗示______。(3)“我们用捕鲸叉、斧头甚至拳头与它们搏斗,康塞尔的帽子被撕掉,尼德·兰的刀几乎被打落。”——“它们”指______,事件发生在______(海域)。(4)“这些珊瑚虫不断分泌石灰质,逐渐形成一道围墙,将坟墓永远封闭在人类的侵扰之外。”——“坟墓”中安葬的是______,选择珊瑚墓地的原因是______。二、文本理解与探究(共40分)(一)阅读下面选段,完成6-8题(12分)【选段】“教授,”尼摩船长对我说,“这是克雷斯波岛的森林。不过,这是一片海底森林,一片只生长在海平面以下的森林。”我望着他,没有说话。显然,他刚才的话需要我做出回应,但我的惊讶让我失语了。我们穿上潜水服,背上储气罐,手持兰可夫灯,开始下潜。海水逐渐变凉,光线却愈发柔和——那是因为阳光穿透海水时,波长较长的红光被吸收,只留下蓝光与绿光在水中流淌。突然,康塞尔指着前方:“先生,您看!”那是一片“树林”:高约30厘米的管状珊瑚像直立的芦苇,石竹珊瑚如展开的扇面,菌状珊瑚似倒置的蘑菇。最令人惊叹的是那些“乔木”——黑角珊瑚的枝杈如铁树般坚硬,柳珊瑚的细丝像垂柳般柔软,它们在海流中轻轻摇曳,仿佛被风吹动的森林。6.选段中尼摩船长称海底为“森林”,请结合描述分析其比喻的合理性。(4分)7.文中对“海水光线变化”的描写有何作用?请从科学与文学两个角度分析。(4分)8.阿龙纳斯教授在《海底两万里》中常以“记录者”身份出现,结合选段及原著,概括他的记录特点。(4分)(二)阅读下面对话,完成9-11题(14分)【对话背景】鹦鹉螺号被困南极冰山,氧气仅剩48小时。尼德·兰(捶打舱壁):“这破铁壳子!我们早该在之前的港口逃跑!现在好了,要和这疯子一起死在冰里!”阿龙纳斯(按住他肩膀):“冷静,兰。船长已经在计算爆破点了。他说冰盖厚度只有十米,我们可以用热水喷射软化冰层,再用冲角撞击。”康塞尔(整理仪器):“先生,储气罐还剩三罐,每人每小时限用0.5升。我建议轮流休息,减少耗氧量。”尼摩船长(走进舱室,手中拿着计算稿):“教授,您的学生(指康塞尔)的建议很合理。兰先生,您的体力适合操作冲角杠杆。三小时后,全体穿潜水服到平台集合。”尼德·兰(嘟囔):“就算逃出去,我也要回加拿大捕海豹……”9.对话中人物语言体现了各自的性格特点,请任选两人分析。(6分)10.结合原著,尼摩船长此前多次拒绝阿龙纳斯的“逃跑请求”,为何此时愿意合作突围?(4分)11.有读者认为“南极被困”是小说的高潮之一,请从情节、主题两个角度说明理由。(4分)(三)探究题(14分)12.《海底两万里》被称为“科学预言小说”,请结合以下两则材料,分析其“预言性”的具体表现,并联系现实说明这些预言的实现情况。(8分)【材料一】鹦鹉螺号的“电推系统”:通过提取海水中的钠,与汞混合形成合金,产生电流驱动螺旋桨。【材料二】尼摩船长的“海底通讯”:通过特殊装置将信号转化为声波,在水中传递信息。13.尼摩船长是文学史上极具争议的“复杂人物”。有评论说“他的仇恨源于文明的伤害,他的善良源于人性的未泯”。请结合原著具体情节,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三、拓展迁移(共30分)14.假设你是《巴黎自然史博物馆》的编辑,需要为阿龙纳斯教授的《海底航行笔记》撰写一篇推荐语。要求:结合书中至少三个具体科学发现,突出其“科学价值”与“文学魅力”,200字左右。(10分)15.有人认为,若将《海底两万里》中的“鹦鹉螺号”替换为现代潜水器(如“奋斗者”号),故事的“冲突”与“张力”会减弱。请从“科技限制”与“人物关系”两个角度反驳这一观点。(20分)答案一、基础积累与运用1.D(阿拉伯隧道的发现基于尼摩船长的实地探测,非仅依赖传说)2.B(康塞尔的严谨体现在整理标本,“不假思索”符合救主时的本能,“默默”体现其不张扬的性格)3.C(尼摩船长曾向欧洲受灾城市捐赠巨额黄金,说明未完全隔绝人类)4.(1)鱼叉王暴躁倔强(2)电力海水(钠)(3)锡兰采珠场(4)地中海远古森林沉没(5)2000发光水母(或其他符合原著的生物)(6)50100005.(1)巨型章鱼鹦鹉螺号与章鱼群搏斗(或“克里特岛附近遇章鱼”)(2)尼摩船长他曾有幸福家庭,后遭遇悲剧(或“家人因战争/压迫死亡”)(3)抹香鲸南极海域(或“南极附近”)(4)因伤去世的船员珊瑚虫会封闭坟墓,避免被人类破坏二、文本理解与探究6.①形态相似:管状珊瑚如芦苇、柳珊瑚如垂柳,具有“树木”的摇曳姿态;②功能相似:海底“森林”为海洋生物提供栖息场所,类似陆地森林的生态作用;③感官体验:海流中“树枝”的摆动与风吹树林的动态一致,给人“森林”的直观感受。(4分,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7.科学角度:解释海水光线变化的原理(红光被吸收,蓝绿光穿透),体现阿龙纳斯作为科学家的观察严谨性;文学角度:用“柔和”的光线渲染海底的神秘与美丽,增强场景的画面感,吸引读者代入。(4分,各2分)8.①科学性:记录生物形态(如珊瑚尺寸)、光线原理等细节,符合科学观察规范;②文学性:用比喻(“芦苇”“垂柳”)描述生物,语言生动;③客观性:如实记录见闻,不添加主观评价(如对尼摩船长的态度变化隐含在记录中)。(4分,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9.示例:尼德·兰:语言直接暴躁(“破铁壳子”“疯子”),体现其冲动、渴望自由的“陆地人”特质;康塞尔:语言理性务实(计算储气罐用量),体现其冷静、细致的仆人本色;尼摩船长:语言简洁果断(布置任务明确),体现其领袖气质与极强的行动力。(6分,任选两人,每人3分)10.①此时危机关乎全船生命(包括他自己),生存是首要目标;②阿龙纳斯团队(尤其康塞尔、尼德·兰)的建议具有实用价值,尼摩船长认可其能力;③此前拒绝逃跑是因担心鹦鹉螺号技术泄露,而南极困境中逃跑与突围目标一致,矛盾暂时消解。(4分,答出两点即可)11.情节:从“被困冰山”到“热水喷射+冲角撞击”的突围过程,节奏紧张,集中展现团队协作(尼摩船长的冷静、尼德·兰的体力、康塞尔的计算),是前文冒险的高潮;主题:通过人类与自然(冰山)的对抗,突出“勇气”“智慧”的价值,同时暗示尼摩船长“仇恨”之外的“求生本能”,深化人物复杂性。(4分,各2分)12.预言性表现:①电推系统:小说中通过海水提取能源驱动潜水器,预言了现代潜水器使用的电力推进技术(如锂电池、核动力);②海底通讯:声波传递信息的设想,与现代声呐技术(利用声波探测、通信)原理一致。现实实现:目前深海潜水器(如“蛟龙号”)普遍使用电力推进,声呐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海底探测与通讯。(8分,表现4分,实现4分)13.示例:仇恨源于文明伤害:尼摩船长因祖国被侵略、家人被杀害(原著暗示其印度贵族身份,因殖民战争家破人亡),故攻击英国军舰,体现对压迫者的仇恨;善良源于人性未泯:他救采珠人、为船员建珊瑚墓地、向灾区捐款,展现对弱者的同情与对生命的尊重。二者矛盾统一,体现人物“被伤害却未完全堕落”的复杂人性。(6分,仇恨与善良各3分,需结合具体情节)三、拓展迁移14.示例:阿龙纳斯教授的《海底航行笔记》是一部“把科学写进传奇”的杰作。他记录了2000余种海洋生物——从发光水母的荧光机制到柳珊瑚的柔韧结构,每个观察都兼具精确的数据(如珊瑚高度30厘米)与生动的描写(“细丝如垂柳摇曳”)。更珍贵的是,他以科学家的理性剖析鹦鹉螺号的科技(如电力来源),又以文人的敏感捕捉海底的诗意(如蓝光流淌的海水)。这本书不仅是海洋生物学的早期珍贵资料,更是一部让科学与文学共舞的奇书。(10分,科学发现3分,价值3分,魅力4分)15.示例:这一观点不成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智能卡在金融风控中的应用-洞察及研究
- 学年度班班通管理计划书
- 电工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全集
- 制造企业生产计划与物料控制方法
- 企业标准劳动合同范本示例
- 创业公司股权激励方案设计
- 小学生时间管理与学习计划模板
- 企业营销中心开业致辞范文
- 网络录播教室系统建设与维护方案
- 教师年度教研活动总结范文
- 农交会营销方案
- 2024-2025学年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青岛版五年级上册期中测试数学试卷(无答案)
- 篮球场施工合同(标准版)
- 国网基建各专业考试题库大全-安全专业-上(单选题汇总)
- TZHUSA 001-2023 水面智能 救生机器人
- 干部履历表(1999年版)
- 2021国开 人文英语3 边学边练参考答案
- 徕卡Leica-TS30-TM30用户手册
- 中国金币总公司招聘考试题
- 中宫格练字模板
- 魏晋南北朝文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