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广东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15 鉴赏艺术手法(知识梳理+考点)(原卷版)_第1页
2026年广东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15 鉴赏艺术手法(知识梳理+考点)(原卷版)_第2页
2026年广东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15 鉴赏艺术手法(知识梳理+考点)(原卷版)_第3页
2026年广东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15 鉴赏艺术手法(知识梳理+考点)(原卷版)_第4页
2026年广东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15 鉴赏艺术手法(知识梳理+考点)(原卷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15古代诗歌鉴赏

(鉴赏艺术手法)

目录

明晰学考要求...................................................................1

基础知识梳理...................................................................2

考点精讲精练...................................................................7

考点一:单一手法考查........................................................7

考点二:多种手法考查........................................................9

实战能力训练..................................................................10

【学考要求】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

态度;

广东省学考语文试卷古代诗歌鉴赏考题分析

考题类型2020年2021年2022年2023年2024年

诗歌鉴赏6分。诗歌鉴赏11分。诗歌鉴赏11分。

诗歌鉴赏11分。诗歌鉴赏11分。

《客行》《浣溪沙·新年夜《春日京中有怀》

《张谷田舍》《楚州夜泊》

题型:一道主观坐》题型:两道主观

古代诗歌鉴题型:两道主观题型:两道主观

题,尾联的含意题型:两道主观题,考查内容理解

赏题,考查形象及题,考查形象及

及句子表达效题,描写手法及句及尾联的含意及

思想情感。思想情感。

果。子表达效果。句子表达效果。

【规律总结】选材来自课外古诗词,以描写抒情为主,多为主观题题型,主要考查诗歌形象、

诗歌语言及诗歌情感(另外可能涉及到诗歌艺术手法),艺术手法包括抒情手法、表现手法、

修辞手法三大类。需要同学们积累相关知识,掌握相关答题思路。

学考中,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写作手法包括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结构技巧。

考查重点是修辞手法和描写手法,建议学考生抽空了解一下修辞手法和描写手法。如果考到,

试题一般会要求考生辨别该诗歌运用了某种修辞手法,以及该手法有哪些表达效果。表达方式

主要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描写和抒情用得最为普遍。《2021年考试说明》规定常见

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拟人、拟物)、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一)抒情手法及其作用

类概

说明表达作用例句赏析

型念

直接对有关人物淋漓酣畅,一吐为快,"上邪!我欲与君相知,写一位女子对“君”剖白

直直和事件表明爱憎使感情表达得朴实真长命无绝衰。山无陵,心迹,直接表达了少女至

接抒态度的抒情方式。切,震动人心。江水为竭,冬雷震震,真、至善、至烈的爱情,

抒胸夏雨雪,天地合,乃敢显得坦荡、真率而震撼人

情臆与君绝。(《汉乐府·上心。

邪》)

借景抒情指的是借景抒情的手法往往”日出江花红胜火,春借景抒情,情含景中。诗

借诗人对某种景物使情感含而不露,意蕴来江水绿如蓝。“(白人借对优美的江南春景的

景有所感触时,把自悠远,深切动人。“借居易《忆江南》)描绘,抒发了对江南的热

抒身所要抒发的感景抒情”是先有情,缘爱、留恋之情。

情情,寄寓在景物情而选景,是有我之

中,通过描写景物境,物皆着我颜色。

予以抒怀。

间寓情于景”是指诗寓情于景”表达感情时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诗人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

接人带着由自己的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黄郦深树鸣。春潮带雨法。(叙)诗人独爱自甘寂

抒遭遇或处境而产歌后的感受是见“景”晚来急,野浪无人舟自寞安贫守节的涧边幽草,

情寓生的强烈感情(如不见"情”,但是仔细横。无意居高媚时的黄酷,郊

情欢乐、悲哀、苦闷、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韦应物《滁州西间》)野渡口水急舟横的悠闲景

于彷徨等),去观察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象。(析)表露出诗人恬淡

景和描写客观的自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的胸襟以及不在其位、不

然景物,并自觉或语皆情语,得其用的无亲而忧伤的情

不自觉地把这种怀。(评)

主观感情熔铸到

客观景物的描写

之中,以客观之景

来寄托感情。

触景生情是指诗"触景生情”是先见景,“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这里的“丛菊”“孤舟”

触人见到某一景物,自然景物的变化触发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是眼前之景,诗人见眼前

景某一场景后,受到了作者的联想,引起和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之景,而生出"他日泪”“故

眼前景物的触动,触动了作者内在的思暮砧。”《杜甫《秋兴园心”这些郁积之情。“捣

引发联想,从而产想感情。八首》)衣声”这个秋日特有的生

情生某种感情的抒活情景,也触动了诗人岁

情方式。暮日晚、羁旅无依的伤感

之情。

这种抒情方式是在景物描写中融入了采范东篱下,悠然见南情景交融,物我合一。诗

将感情融汇在特作者的主观感情,使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人把自己超脱尘世、热爱

定的自然景物或歌达到“物我会一”分相与还。此中有真意,自然、远离官场的感情融

生活场景中,借对不清哪是“景”哪是欲辨已忘言。(陶渊明入到对采菊所见优美的山

这些自然景物或“情”。一般情况下,《饮酒》)间田园的景物描绘之中。

景场景的描摹刻画"情乐则景乐,情哀则

交抒发感情,是一种景哀”,但也有以乐景

间接而含警的抒衬哀情或以哀景写乐

情方式。情的写法。诗人的高妙

之处在于把情融入景

中,通过景传达自己的

喜怨哀乐。

(二)描写手法及其作用

说明表达作用例句赏析

“虚”,指直觉中看留下“空白”,让“寒蝉凄切,对长亭虚实结合,增强艺术感染力。上

不见摸不着,却又能读者从虚中想象晚,骤雨初歇。都门片除“念去去”句外,写的都是

从字里行间体味出那实,从实中体会虚,帐饮无绪,留恋处,眼前实景实事实情,写词人和心

虚虚象和空灵的境界。激发想象,增强吸兰舟催发。执手相看爱的人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别的心

“实”指客观世界中引力;②有虚有实,泪眼,竟无语凝情:下片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是

存在的实象、实事、虚实结合,丰富内噎……”(柳永《雨霖虚写,着意描绘词人孤独寂寞的

实境。虚实结合是指容,充满想象,增泠》)心情。虚实结合,抒发了离别的

合现实的景、事与想象强表现力。依依不舍之情。

的景、事互相映衬,

交织一起来表达一样

的情感。

"动”,是对事物和动静中有动,动中有“江月去人只数尺,动静结合,相互映衬。诗中末句

作形态进行描静,甚至静景动写,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大鱼跃出水面的“动"更衬托出

绘;“静”,是对事物动态静描,能突出头宿鹭联拳静,船尾前三句白鹭屈曲着身子、恬静地

静的静止状态进行描事物特征,将对象跳鱼拨刺鸣。”(杜甫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上的

结绘。对事物、景物作表现得活泼有致,《漫成一首》)“静”,抒发了诗人对平静、安

动、静的描写,两者使文章跌宕起伏,宁生活的向往。

相互映衬,构成一种灵活多变,富于诗

情趣。意,充满美感。

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使被描写的景物的“头上倭堕髻,耳中前四句是正面描写,后八句是侧

的直接的描与是正面特点更加鲜明更加明月珠。缃绮为下裙,面描写。前四句夸张地写罗敷的

正描写;描写对象周围突出。紫绮为上襦。行者见服饰之美,是为了衬托人物的高

的事物,使对象更鲜罗敷,下担捋髭须。贵和美好。至于罗敷具体怎么美

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呢?这是很难描绘的。于是作者笔

写。侧面描写的方式帩头。耕者忘其犁,势一荡,不直接写罗敷本身,而

合给读者留下更多的想锄者忘其锄。来归相去写周国的人为罗敷所吸引的神

象余地。怨怒,但坐观罗敷。”态,通过侧面描写,给人留下无

(汉乐府《陌上桑》)限的想象空间。

“点”就是某一个具①有点有面,全面“功盖三分国,名成“功盖”句总说诸葛亮在确立魏

体的对象,加强点的而深入地反映事八阵图。江流石不转,蜀吴三分天下、鼎足而立局势的

猫写,可以使文学作物,突出特征,具遗恨失吞吴。”(杜甫过程中,功绩最为显著,这就是

面品内容具体,有血有有感染力;②材料《八阵图》)“面”;“名成”句则具体写诸

结肉;“面”就是较为多样,富于变化,葛亮创制八阵图使他名声更加卓

全面的情况的概述,增强可读性:③便著,这就是“点”。头两句既写

注意面的描写,可以于读者形成全面完出诸葛亮全局性的业绩,又赞颂

使文学作品具有普遍整印象,增强说服他对军事的贡献,很好地反映出

意义,深化主题。力。他卓越的才能和伟大的功绩。

以勾勒特点、不设喻、①鲜明突出事物的“父耕田上原,子斫运用白描,简洁洗练。寥寥数语

少修饰为特征的描写特征;@语言简洁洗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勾勒出父子辛勤耕耘劳作、官家

方法。练,真切自然,毫官家已修仓。”(聂筑仓虎视以待的画面,表现了封

无做作之嫌。夷中《田家》)建统治者残酷剥削、压榨农民的

深刻主题。

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恰到好处地运用细“洛阳城里见秋风,细节描写,鲜明形象。这首诗借

细又具体的典型情节,节描写,能起到烘欲作家书意万重。复助生动的细节描写传递人物的思

加以生动细致的描写托环境气氛、刻画恐匆匆说不尽,行人想感情,“临发又开封”这一行

它归根到底是为塑造人物性格和心理、临发又开封。"(张藉动细节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对亲

人物形象服务的,细揭示主题思想等作《秋思》)人的深切思念。

写节描写越生动,人物用。

形象越鲜明。

诗人常常通过变化观①使视觉形象千姿“远上寒山石径斜,头两句描绘了秋山远景,第一句

察角度来描摹事物,百态,变化万干,自云生处有人家。停描写了秋山高远的景象,表现了

如,由远到近(远眺、生动活泼;②使读车坐爱枫林晚,霜叶诗人勇于攀登的精神。每二句描

近看),由高到低(仰者对视觉形象产生红于二月花。”(杜牧写了秋山中的一个特定场录,在

角视、俯视)更加全面的认识,《山行》》白云浮动的天空下有几户人家隐

变获得更完美的感约可见,后两句描绘了秋山近景。

受。"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生机勃

勃,鲜艳夺目,清新刚劲,形象

鲜明,给人一种秋光胜似春光的

美感。

三、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①生动形象,突出“还望洞庭山水色,白运用比喻,生动形象。诗人将皓

比方另一种事物或情特征:②化抽象为具银盘里一青螺。"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

景。可分为明喻、暗体,化深奥为浅显,(刘禹锡《望洞庭》)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喻和借喻。“状难写之景如在目抒发了对山水的热爱之情。

前,含不尽之意见于

言外";③引发读者

联想,激发读者共

鸣。

比把物当做人来描写叫①突出事物特“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运用拟人,生动形象。用“先偷眼

拟拟人,把人当做物来征:②赋予无生命的蝶如知合断魂。”(林"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

写叫拟物。事物以生命,赋予无逋《山园小梅》)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

情感的事物以感情,花几眼;“含断魂”一词写粉蝶对梅

使语富形象化,显得的喜爱而至销魂,把粉蝶对梅的

生动活泼;③便于抒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情,激发想象,增强

感染力。

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①突出特征,强调“知否,知否?应是绿运用借代,委婉含蓄。诗人用“绿”

替所要表达的事物。重点,增强形象;②肥红瘦。”李清照《如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指叶和花,

借代可用部分代整委婉含蓄,幽默俏梦令》)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抒发了

体,具体代抽象,特皮:③有时具有回避对韶华易逝的悲叹之情。

征代替人。掩饰作用。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①突出事物的特“白发三千丈,缘愁似运用夸张,生动形象。诗人因愁

夸作用、程度等作扩大征,激发联想;②表个长。”李白《秋浦生白发,且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

张或缩小的描述。达褒贬好恶,引起共歌》)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鸣;③生动形象,幽

默风趣。

用结构相问、字数相①句式整齐,音节“风急天高猿啸衷,清此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且对

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匀称,抑扬顿挫,音清沙白鸟飞回。无边得圆润自然,不见斧凿之痕。“无

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乐感强;②表意凝落木萧萧下,不尽长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

对近的意思,从形式上炼,概括力强,具警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

偶看,语言简练,整齐策之美i③读来朗常作客,百年多病独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

对称;从内容上看,意朗上口,悦耳动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万干。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我们

义集中含蓄。便于吟诵,便于记鬂,潦倒新停浊酒杯。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的

忆。"(杜甫《登高》)苦痛。

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的①强调内容,增强“枯藤老树昏鸦,小桥运用排比,增强了感染力。此曲

内容紧密关联、结构说服力:②强化抒流水人家,古道西风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

相同或相似、语气一情,增强感染力;③瘦马。”(马致远《天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

致的句子或短语接连造成气势,增强表现净沙·秋思》)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

说出来。力,④还能逐层深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抒发了

入地阐说事理,有深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

化内容之效。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这种修辞手法的特点突出内容,强化感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巴山夜雨”重复使用,构成了音

在于强调,既使形象情,增强感染力。山夜雨涨秋池。何当调和章法的回环往复之妙,也含

鲜明、思想突出、感共剪西窗烛,却话巴蓄曲折地表达了作省的寂寞相思

情强烈,又使行文前山夜雨时。之苦。

后呼应、起伏跌宕,(夜雨寄北。季商隐)

获得强烈的节奏感和

旋律美。

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①加强语气,显得“江东弟子今虽在,肯运用反问,使诗句语气冷峻。诗

反定的意思。义正辞严,引起读者为君王卷土来?"(王歌以史实扣题,指出项羽的失败

问注意,增强表达效安石《题乌江亭》)实在是历史的必然。

果;②变化句式,打

破平板,掀起波澜。

先提出问题,接着自①通过自问自答,强“问人间谁是英雄?有运用设问,点明题旨,领起下文。

己把看法说出。问题调思想内容或情感酾酒临江,横槊曹公。诗人抓住“酾酒临江”“赤壁东风”

引入,带动全篇;中间态度;②引起人们注紫盖黄旗,多应借得,和“八阵图”等典型事件,言简意丰

设问,承上启下;结尾意,令人深思,发人赤壁东风。更惊起南地塑造了曹操、周瑜、诸葛亮的

设问,深化主题,令深省;③能辅助反阳卧龙,便成名八阵英雄形象,并对三国鼎立的形势

人回味。映思维过程,起廓清图中。鼎足三分,一进行了鸟瞰与概括。全曲写得沉

思路、提纲挈领的作分西蜀,一分江东。郁奔放,与所吟人物的胸襟抱负

用。"(阿鲁威《(双调)蟾宫暗相契合。

曲》)

艺术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艺术手法分抒情手法、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在学考考查中,通常是单一手法考查或多

种手法考查,后者难度较前者大,但两者的设问方式和解题步骤基本一致。

考点一:单一手法考查

单一手法有可能考查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和抒情手法中的其中一种。

设问方式:1.这首诗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赏析表达效果。

2.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分析。

3.请从表现手法角度对本诗进行赏析。

4.这首诗怎样描写景物?

5.这首诗是怎样抒发诗人感情的?

解题步骤:第一步: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第二步:结合诗句扣住字眼细析这种手法。

第三步:指出手法在描写形象(景物形象、人物形象、事物形象)方面的表达效果与传达出诗人

怎样的感情。

【典型例题】

(2023高二上·广东·学业考试)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各题。

新城道中(其一)

苏轼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

【注】①钲(zhēng):古代一种铜制乐器,又名丁宁,形似钟,打击发声。②西崦(yān):

这里泛指山。

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颈联。

【即时演练】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各题。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作者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考点二:多种手法考查

多种手法则是将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和抒情手法几种手法综合考查。

设问方式:1.这首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赏析表达效果。

6.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分析。

7.请从表现手法角度对本诗进行赏析。

8.这首诗怎样描写景物?

9.这首诗是怎样抒发诗人感情的?

解题步骤:第一步: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第二步:结合诗句扣住字眼细析这种手法。

第三步:指出手法在描写形象(景物形象、人物形象、事物形象)方面的表达效果与传达出诗人

怎样的感情。

【典型例题】

(2024高二下·广东·学业考试)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日京中有怀①

杜审言

今年游寓独游秦,愁思看春不当春。

上林苑里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新。

公子南桥应尽兴,将军西第几留宾。

②③

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

【注】①诗人长居洛阳,本诗为诗人寓居长安时所作。②南桥:洛阳的天津桥风景点。

③西第:代指洛阳豪华的楼堂馆所。

请赏析本诗第四联。

【即时演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题诸葛谼田家壁

贺铸

晚度孔明谼【注】,林间访老农。

行冲落叶径,坐听隔江钟。

后舍灯犹织,前溪水自春。

无多游宦兴,卜隐幸相容。

【注】诸葛谼(hóng):地名,在乌江北八十里,与江南石头城相望,当以诸葛亮而得名。谼,

深沟、大谷。

诗歌的颔联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龙阳县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