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晋中教师职称考试(语文)复习题及答案(小学)_第1页
2025年晋中教师职称考试(语文)复习题及答案(小学)_第2页
2025年晋中教师职称考试(语文)复习题及答案(小学)_第3页
2025年晋中教师职称考试(语文)复习题及答案(小学)_第4页
2025年晋中教师职称考试(语文)复习题及答案(小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晋中教师职称考试(语文)复习题及答案(小学)1.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20分)1.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伫立(zhù)纤维(qiān)伶俐(líng)B.酝酿(yùn)亘古(gèn)嶙峋(lín)C.伶俐(líng)酝酿(niàng)伫立(zhù)D.亘古(gèn)纤维(xiān)嶙峋(lín)1.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通过这次研学,使同学们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B.教师不仅要教书,而且要育人,更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C.学校举行了以“节约粮食”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受到了同学们的欢迎和积极响应。D.阅读不仅可以提高写作水平,而且能增强理解能力和培养语感。1.3下列关于修辞手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运用了拟人。B.“飞流直下三千尺”运用了比喻。C.“风像一把刷子,把天空刷得湛蓝”运用了排比。D.“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运用了夸张。1.4下列关于汉字笔顺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方”第三笔是横折钩。B.“必”第二笔是撇。C.“凹”第二笔是横折。D.“鼎”第六笔是竖。1.5下列作品与作者对应正确的一项是A.《少年闰土》——鲁迅B.《爬山虎的脚》——叶圣陶C.《蟋蟀的住宅》——法布尔D.《桂花雨》——琦君1.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他问:“这道题你会做吗”?B.我喜欢的三部童话是:《丑小鸭》《海的女儿》和《快乐王子》。C.请你带上这些物品:笔记本、钢笔、橡皮和尺子。D.“落红不是无情物,”老师深情地说,“化作春泥更护花”。1.7下列关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0万字。B.第二学段要求默读速度每分钟不少于300字。C.第三学段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左右。D.学习任务群“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只在第三学段出现。1.8下列关于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策略,不恰当的一项是A.以“章节精读+整体跳读”交替推进。B.用“阅读单”引导学生记录关键信息。C.教师全程讲解,学生倾听笔记。D.设计“角色体验”活动深化理解。1.9下列关于口语交际教学目标的说法,符合课标理念的一项是A.第一学段要求学生能就某一主题连续说3分钟。B.第二学段鼓励学生使用体态语辅助表达。C.第三学段强调演讲技巧,淡化倾听能力。D.各学段均需掌握“即席演讲”方法。1.10下列关于习作教学评价的做法,最符合“教—学—评一致性”的一项是A.教师课后统一批注,学生只看等级。B.习作前公布评分标准,学生自评、互评、师评结合。C.以中考作文评分细则直接用于小学。D.只挑选优秀范文讲评,其余不反馈。1.11下列诗句所描写的季节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C.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D.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1.12下列关于“大单元教学”特征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以单篇精讲为主,课时目标细碎。B.强调真实情境、任务驱动、资源整合。C.忽视课后习题,另起炉灶设计活动。D.评价只关注知识点的纸笔测试。1.13下列关于“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学习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只包括成语、歇后语。B.第二学段要求分类整理谚语。C.第三学段需掌握构字规律。D.不涉及修辞手法。1.14下列关于“学习任务群”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六个任务群彼此独立,不可融合。B.“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可对接整本书阅读。C.“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不包含非连续性文本。D.每个任务群必须对应一本教材单元。1.15下列关于“情境创设”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情境要贴近学生生活经验。B.情境越复杂越能激发学习兴趣。C.情境需与核心任务高度关联。D.情境创设要考虑学生认知水平。1.16下列关于“跨学科学习”在语文中的渗透,最恰当的一项是A.用数学统计方法分析《西游记》人物出场频次。B.音乐课学唱《明月几时有》即完成语文诗词教学。C.科学实验报告代替习作。D.美术课画“桂花”即完成《桂花雨》教学。1.17下列关于“识字与写字”教学的做法,符合课标要求的一项是A.一年级要求会写800个汉字。B.二年级要求掌握基本笔顺规则。C.三年级不再安排硬笔书法教学。D.四年级要求熟练运用毛笔书写行楷。1.18下列关于“朗读教学”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各学段朗读目标一致,无需分层。B.第三学段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诗文,注意节奏。C.教师范读只需一次,学生模仿即可。D.朗读评价只看声音是否洪亮。1.19下列关于“语文核心素养”四维度关系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语言运用是最终目标,其余是手段。B.思维能力与审美创造彼此独立。C.文化自信是语言运用的前提与结果。D.四维度可割裂培养。1.20下列关于“作业设计”的做法,最能体现“双减”精神的一项是A.每天布置词语抄写5遍。B.设计“寻找生活中的对联”实践作业。C.要求背诵课外古诗20首并默写。D.统一购买教辅完成同步练习。2.多项选择(每题2分,共10分)2.1下列属于“实用性阅读”文本类型的有A.超市促销海报B.高铁时刻表C.童话《稻草人》D.药品说明书E.唐诗《春望》2.2下列做法有利于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有A.用思维导图梳理《草房子》人物关系B.对比阅读《牛郎织女》不同版本C.机械抄写优美段落D.围绕“诚信”展开辩论E.背诵名言警句不解释含义2.3下列属于“非连续性文本”的有A.公交站牌B.统计图表C.小说《城南旧事》D.漫画《父与子》无字篇E.课文《詹天佑》2.4下列关于“整本书阅读”评价方式,恰当的有A.阅读成长档案袋B.阅读闯关游戏C.闭卷检测作者生日D.角色扮演展示E.写一封给主人公的信2.5下列关于“习作修改”指导,符合课标理念的有A.教师示范“增删调换”B.学生互评用符号标注C.只纠正错别字D.聚焦本次训练点E.提供“修改清单”3.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3.1“________,不亦说乎”强调了学习与实践结合的乐趣。3.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语文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运用、________、思维能力和________。3.3第二学段默读速度每分钟不少于________字。3.4汉字“________”是象形字,像侧立的人形。3.5“__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出自《________》。3.6整本书阅读指导“三课型”指:导读课、________、________。3.7“学习任务群”中,“________”侧重生活化交际。3.8第三学段累计认识常用汉字________个左右,会写________个左右。3.9口语交际评价应关注交际情境、交际________和交际________。3.10“双减”背景下,作业设计应体现________、________、综合性。4.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4.1“朗读”与“朗诵”在课标中是同一概念。4.2第一学段可以安排学生借助字典识字。4.3第三学段要求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4.4“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不包含古诗文。4.5跨学科学习主题必须由语文教研组单独确定。4.6情境创设越真实越好,无需考虑教学时间。4.7教师应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阅读成果。4.8习作教学应淡化过程指导,只重结果评价。4.9识字教学要将汉字文化与审美教育融合。4.10“教—学—评一致性”要求评价先于教学设计。5.简答题(每题5分,共15分)5.1简述“大单元教学”与传统单篇教学在目标设定上的三点差异。5.2结合实例说明如何在第三学段开展“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教学。5.3概述“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四条基本原则。6.案例分析(30分)案例: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围绕“改变”主题,编排了《大象的耳朵》《蜘蛛开店》《青蛙卖泥塘》《小毛虫》四篇童话。教师甲按顺序逐篇精讲,每课完成生字词、课后题、同步练习,三周后单元检测平均分82分。教师乙整合单元,创设“森林童话剧场”情境,任务一:角色体验,用第一人称讲“我的改变”;任务二:小组改编剧本并表演;任务三:设计“改变”主题海报并配一句话广告语。学生持续阅读《了不起的狐狸爸爸》作为拓展,三周后单元检测平均分88分,学生问卷显示学习兴趣提高32%。问题:6.1从“学习任务群”视角评析教师乙的设计(10分)。6.2结合“教学评一致性”说明教师乙的评价方案应包含哪些要素(10分)。6.3请为教师甲提出两条改进建议,并说明理论依据(10分)。7.教学设计(40分)以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民间故事”为主题,包含《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一)》两篇课文。请完成以下任务:7.1提炼单元大概念与核心任务(5分)。7.2设计一个“整体感知”课时的教学流程(含目标、重难点、活动、评价)(15分)。7.3设计一份“整本书阅读”延伸方案,书目《中国民间故事》,含导读、推进、展示三环节(10分)。7.4设计一份“情境化作业”,体现跨学科融合,并说明评价量规(10分)。8.写作(30分)阅读材料:“文字是文化的基因,书写是文明的传承。粉笔字不仅是一种教学技能,更在横竖撇捺间传递审美与品格。”请结合自身教学经历,以“粉笔尖上的成长”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叙事文章,要求主题鲜明,细节生动,语言流畅,不得抄袭。——答案——1.1C1.2B1.3A1.4C1.5A1.6C1.7C1.8C1.9B1.10B1.11B1.12B1.13C1.14B1.15B1.16A1.17B1.18B1.19C1.20B2.1ABD2.2ABD2.3ABD2.4ABDE2.5ABDE3.1学而时习之3.2思维能力审美创造3.33003.4人3.5落红不是无情物己亥杂诗3.6推进课分享课3.7实用性阅读与交流3.8300025003.9态度效果3.10趣味性实践性4.1×4.2√4.3√4.4×4.5×4.6×4.7√4.8×4.9√4.10×5.1示例:1.目标层级:大单元以“核心大概念”统摄,传统单篇聚焦知识点;2.目标整合:大单元强调学科素养融合,单篇往往割裂三维目标;3.目标表述:大单元用“任务—表现”描述,单篇常用“了解、理解、掌握”动词。5.2示例:教学《列车时刻表》时,创设“暑假独自去外婆家”情境,任务一:查找合适车次;任务二:计算停靠时长;任务三:写一段微信语音告知家长。学生通过圈画、列算式、口头表达完成信息提取、整合与传递,实现“实用性阅读与交流”目标。5.3示例:原则一:量少质精,控制总量;原则二:分层设计,兼顾差异;原则三:实践导向,联系生活;原则四:融合创新,跨学科整合。6.1教师乙以“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为核心,整合“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跨学科学习”,用真实任务驱动,实现学科育人与核心素养落地。6.2评价方案应含:任务表现标准(角色讲述、剧本创编、海报设计三级量规)、多元主体(自评、互评、师评、观众评)、过程性证据(观察记录、阅读单、表演视频)、结果性展示(剧场公演、海报展),并与目标一一对应。6.3建议一:采用“单元整体—任务驱动”模式,依据课标“大单元”理念,提高学习效率;建议二:引入“教学评一致性”,先明确成功标准,再设计活动,依据评价反馈即时调整教学。7.1大概念:民间故事口耳相传,承载百姓智慧。核心任务:创编并展演“新民间故事”,传递当代价值观。7.2整体感知课时示例:目标:1.梳理故事脉络,提炼“舍己为人”“追求幸福”主题;2.初步掌握创造性复述策略。重难点:用“故事山”工具概括情节。活动:①情境导入——“故事驿站”招募讲述人;②快速默读画“故事山”;③小组用“关键词接龙”复述;④教师示范“添枝加叶”法;⑤学生即兴复述,同伴用“三星评价”即时反馈。评价:表现性任务“90秒故事电梯演讲”,量规含“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