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滨州市中考历史真题(含标准答案)_第1页
2025年滨州市中考历史真题(含标准答案)_第2页
2025年滨州市中考历史真题(含标准答案)_第3页
2025年滨州市中考历史真题(含标准答案)_第4页
2025年滨州市中考历史真题(含标准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类型:A滨州市二○二五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本试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3.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1.北京人制作石器的技术比较成熟,采用不同的打制方法,制作成不同类型的工具,如尖状器、刮削器、石锤和石砧等。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A.遗址中的约10万件石器 B.遗址中的头盖骨化石C.北京人狩猎场景想象图 D.遗址中的灰烬、烧骨2.都江堰水利工程利用地形与水势,无坝引水,自流灌溉,实现了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效益的动态平衡,2200多年来持续发挥作用。这一设计体现的理念是A.顺应自然 B.为政以德C.提倡节俭 D.以法治国3.观察《西汉形势图》,判断此时大约处于A.西汉建立之初B.张骞通西域时C.汉武帝统治时D.公元前60年后历史试题第1页(共8页)4.历史叙述本身包含着史实和对史实的解释。以下选项中属于史实的是A.三国鼎立使分裂的中国走向局部的统一B.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经济迅速发展C.494年,北魏孝文帝将都城由平城迁到洛阳D.东晋王羲之将书法艺术提高到一个新阶段5.谥号是中国古代对帝王、大臣等一生功过是非的总结性评价。据《逸周书·谥法解》,“文”为道德博闻等,“贞”为不隐无屈(大意为守正不阿、直言不讳)等。下列人物中,最有可能被追谥为“文贞”的是A.房玄龄 B.魏征 C.王安石 D.岳飞6.北宋范仲淹曾经担任知县、通判、知州、转运使、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等职。他所担任过的这些官职反映出北宋A.地方势大 B.抑制武将 C.分化事权 D.科举盛行7.研究郑和下西洋,以下材料中最可信的是8.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英、法两国在俄、美两国的支持下,分别以“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为借口,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据此可知A.西方列强未在鸦片战争中获利,中国市场仍然封闭B.“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是战争根本原因C.英国、法国、俄国、美国组成联军,武力侵略中国D.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延续,根本目的一致历史试题第2页(共8页)9.对下面这幅挽联纪念的历史人物评价准确的是A.洋务运动的倡导者 B.维新变法的领导者C.武昌起义的参与者 D.民主革命的先行者10.下列搭配正确的是A.南昌起义————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帜B.八七会议————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C.秋收起义————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D.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11.1946年10月1日,毛泽东在《三个月总结》中指出,“各地必须在今后几个月内,不论战争如何忙,坚决地领导农民群众解决土地问题……”。“解决土地问题”的措施是A.精兵简政 B.减租减息 C.土地改革 D.自卫战争12.三八线是位于朝鲜半岛上北纬38度附近的一条军事分界线。这条线见证了A.北洋舰队将士奋勇杀敌 B.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C.美国海军侵入台湾海峡 D.联合国维和部队维持和平13.中华人民共和国先后颁布了四部宪法,其中一部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现在主要有下列各种:国家所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合作社所有制,即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个体劳动者所有制;资本家所有制。”据材料判断,该宪法颁布于A.1954年 B.1975年 C.1978年 D.1982年14.某同学在笔记上记录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新发展理念”等词语。由此可以判断,他正在学习的专题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及向社会主义过渡B.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C.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15.“标志着外国占领中国领土历史的终结,洗刷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被外国列强欺凌的屈辱历史”的历史事件是A.抗日战争胜利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C.西藏和平解放 D.香港、澳门回归祖国16.1957年,第12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各国间之和平善邻关系》的决议,倡导“互尊互惠,互不侵犯,尊重彼此主权,地位平等,领土完整及互不干涉彼此内政”,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高度相似。由此说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A.成为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B.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C.体现了中国国力的提升 D.成为各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历史试题第3页(共8页)17.某同学在日记中写到:“今天和奶奶出门,奶奶感慨:‘现在路上的汽车真多啊!我小的时候,路上半天不见一辆。如果有一辆车经过,小朋友们都追在后面看。’”这反映了A.城市交通拥堵 B.生活水平提高C.义务教育普及 D.通信方式变迁18.据统计,1世纪时,罗马全年的节庆娱乐日为66天;2世纪时,节庆娱乐日有123天;4世纪时,节庆娱乐日增至175天。在节日里,奴隶角斗、斗兽、戏剧、赛车等活动皆由国库开支。这段材料可以用于研究A.罗马民主政治的表现 B.斯巴达克起义的背景C.罗马帝国扩张的过程 D.罗马帝国衰落的原因19.有学者将欧洲11——13世纪视为中世纪盛期,认为这一时期的经济活动、社会结构、思想文化等方面发生了显著变化。下列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A.法兰克王国的建立 B.农奴劳役负担沉重C.出现许多自由城市 D.文艺复兴运动兴起20.以下为某同学制作的“三角贸易”示意简图,完全正确的是21.1865年,美国内战以北方获胜告终,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1871年,四分五裂的德国完成统一,这为它后来的崛起奠定了基础。由此可见A.统一是国家走向强盛的保障B.两国都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C.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两国的发展D.统一是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的唯一途径22.1897年,英国杂志《星期六评论》说:“德国的商贩和英国的行商……在地球上每个角落里都彼此竞争。无数小冲突会成为大战的借口,总有一天世界上会发生这种大战。”材料反映出A.英德间发生战争是必然的 B.英德实行霸权主义C.英德为争夺霸权扩军备战 D.英德意识形态对立历史试题第4页(共8页)23.下图是1922—1939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统计图。数据显示A.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经济空前繁荣B.1929—1933年,美国的失业人数激增C.1933—1937年,美国的经济缓慢复苏D.美国采用国家干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24.下表为近代以来埃及民族民主运动大事表(部分)。由此可以看出时间1914年1918年1919年1922年1952年1953年事件埃及沦为英国的“保护国”,实际成为英国的殖民地。扎格鲁尔等人向英国政府提出让埃及完全独立的要求。殖民政府逮捕了扎格鲁尔等人,激起了埃及人民的反英斗争。英国政府被迫有条件地承认埃及独立。纳赛尔领导起义,推翻了英国扶持的封建王朝。埃及共和国成立。A.非洲民族民主运动始自埃及 B.埃及民族民主运动曲折艰辛C.扎格鲁尔领导埃及完全独立 D.埃及收回了苏伊士运河主权25.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欧盟成立后,欧洲的实力进一步增强。2010年,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二。俄罗斯凭借丰富的自然资源致力于国家复兴。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占全世界人口总数的3/4,它们的总体实力在不断增强。这说明A.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B.各国相互依存关系加深C.新的世界格局已经形成 D.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强历史试题第5页(共8页)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7分,第27题17分,第28题16分,共50分。26.(17分)某学校历史社团举办以“科技推动农业发展”为主题的图片展,请你参与完成。⑧宋应星(邮票)⑨袁隆平在田间观察水稻【搜集与挑选】(1)从以上材料中挑选出符合展览主题的图片(序号即可),并任选其一说明入选理由。(7分)【策划与展览】(2)将入选图片进行分组展览,写出各展板名称及相关图片。(6分)示例:展板一:……(名称),……(相关图片);展板二:……【参展与感悟】(3)围绕主题,从中国农业科技发展的特点、意义等方面,为本次展览撰写结语。(4分)历史试题第6页(共8页)27.(17分)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近百年的解放运动积累到了今日,已经不同于任何历史时期。各种内外反对力量虽给了解放运动以严重挫折,同时却锻炼了中国人民。今日中国的军事、经济、政治、文化虽不如日本之强,但在中国自己比较起来,却有了比任何一个历史时期更为进步的因素。————毛泽东《论持久战》(1938年)(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列举“今日中国”进步的表现。(4分)材料二(七七事变后)中国政府于1937年9月12日正式向国际联盟提出申诉的照会。根据国联大会的建议,1937年11月3日布鲁塞尔会议召开。会议期间,美国务院顾问霍恩贝克对中国代表顾维钧说:美国不能对日实行经济制裁。会议前夕,英国商会联合会主席克拉克断然反对制裁,认为这对贸易是无益而有害的。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不久,1942年元旦,26个国家在华盛顿举行会议,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中国人民在此之前,坚持抗战十年多,为国际反法西斯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理所当然地得到了应有的国际承认。《宣言》由美、英、苏、中四国领衔首签,其余22个国家则按国名的英文字母顺序依次排列,就是最好的历史证明。————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卷)》(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美英对中国抗日战争态度的变化,并简析这种变化产生的原因。(6分)材料三中国共产党抗日大事记(部分)时间事件1931年秋在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1935年12月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1937年7月递交《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1937年9月平型关大捷1938年5月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1940年8月百团大战开始1941年3月皖南事变政治解决1942年5月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壮烈牺牲1945年4——6月中共七大召开1945年8月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声明(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7分,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历史试题第7页(共8页)28.(16分)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斗争是推动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阶级斗争与政治】材料一法国大革命历程示意图(部分)(1)依据材料一,概括民众在法国大革命中的作用。(4分)【阶级斗争与新理论】材料二某同学制作的思维导图(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将思维导图补充完整。(6分)【阶级斗争与社会】材料三两大阶级之间“长期的多少隐蔽的内战”使资产阶级认识到,工人基本生活的保障及基本需要的满足,是资本发展的需要,也是资本利益之所在。正因此,由政府采取各种社会福利措施以保障工人起码生活的做法从19世纪末开始出现,但是,直到二战结束前,各国政府所实施的社会福利范围依然很狭小。战后由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工人持续不断的斗争,才有了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失业有救济,生活有保障,以及政治民主和人权状况的改善。————摘编自康瑞华《发达国家的工人运动与生态运动》(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归纳西方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的原因,并对西方社会保障制度进行客观评价。(6分)历史试题第8页(共8页)滨州市二○二五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A)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答案AADCBCCDDDCBA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DDBBDCBAACBA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7分,第27题17分,第28题16分,共50分。26.(17分)(1)图片:①③④⑤⑧⑨(3分,答出1—2个1分、3—4个2分、5—6个3分;序号、图片名称皆可)理由:示例一图片①:春秋后期出现的耕作工具。铁制农具的使用,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示例二图片③:北朝贾思勰撰写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这部农书对后世农学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4分,作答农具类需包括出现时期及用途2分、对农业发展的地位或作用或影响2分,作答农学家需包括生活时期及贡献2分、对农业发展的地位或作用或影响2分)(2)示例一展板一:古代农业科技,①③④⑤⑧;展板二:现代农业科技,⑨。示例二展板一:春秋战国时期,①;展板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③;展板三:隋唐时期,④⑤;展板四:明清时期,⑧;展板五:新中国,⑨。示例三展板一:农业生产工具,①④⑤;展板二:农业科学家,③⑧⑨。(6分,其它合理作答亦可得分)(3)结语:示例从古至今,中国农业科技长期站在时代潮流的前沿。智慧的中国人民,在传承中革新,不断推动中国农业生产力的大发展。这些珍贵的历史印记,既是中国农业科技“持续突破”的见证,也是“以人为本”理念的生动诠释。回望这些闪耀的科技星火,我们更应传承创新基因,让农业科技持续赋能乡村振兴,书写农业文明的新篇章。(4分,从中国农业科技发展的历程、特点、意义、启示等方面作答,言之有理即可)27.(17分)(1)表现: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资本主义有所发展;民主科学思想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民族意识不断觉醒;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不断发展壮大;有了中国共产党及其军队;等等。(4分,答出2点即可)历史试题答案第1页(共2页)(2)态度变化:从无视中国权益,纵容侵略(实行绥靖政策)到认可联合,结成同盟。(2分,意思相近即可)原因:美英方面,遭到法西斯国家的侵略;中国方面,中国坚持抗战,为国际反法西斯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4分,美英方面2分,中国方面2分,意思相近、言之有理即可)(3)评分标准水平等级拟定的观点材料运用与论述赋分A明确,有新意或有思想深度紧扣自己的观点加以论述,运用材料中两个以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