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501∕T 0054-2024 黄芪林间生态种植技术规程_第1页
DB1501∕T 0054-2024 黄芪林间生态种植技术规程_第2页
DB1501∕T 0054-2024 黄芪林间生态种植技术规程_第3页
DB1501∕T 0054-2024 黄芪林间生态种植技术规程_第4页
DB1501∕T 0054-2024 黄芪林间生态种植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65.020.01

CCSB38

1501

呼和浩特市地方标准

DB1501/T0054—2024

黄芪林间生态种植技术规程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ecologicalintercroppingofforestandAstragalusRadix

2024-09-09发布2024-10-09实施

呼和浩特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1501/T0054—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呼和浩特市林业和草原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内蒙古天际绿洲特色生物资源研发中心、内蒙古本土香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有限公

司、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德红文化旅游服务有限公司、呼和浩特市林业和草原保护中心、北京中医

药大学。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雄杰、周福平、盛晋华、任玉霞、何小强、刘宇晓、李星聪、祁建勋、王浩

泽、冯小丽、张艺博、阳佳庆、李宜乘、高传磊、卞泽婧。

I

DB1501/T0054—2024

黄芪林间生态种植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黄芪林间生态种植的适生区域与种植环境、播前准备、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

采收加工、贮藏的技术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黄芪林间生态种植。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NY/T525有机肥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黄芪

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membranaceus(Fisch.)Bge.var.mongholicus(Bge.)Hsiao或膜荚黄

芪Astragalusmembranaceus(Fisch.)Bge.。

3.2

林间生态种植ecologicalintercroppingofforest

在保持生态系统稳定的基础上,遵循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采用清洁化生产、绿色防控等生态

培育措施种植植物,充分利用林分营养和空间层次的协调互补关系,实现生态经济良性循环。

4种植区域与环境选择

适宜种植在呼和浩特市海拔高度为1000m~2000m、无霜期≥90d、年平均气温3.5℃~6.7℃、

年日照时数≥2500h的地区。

种植环境监测大气应符合GB3095环境空气质量二类功能区的要求,土壤应符合GB15618的要求,

1

DB1501/T0054—2024

灌溉水质应符合GB5084的要求。

5播前准备

5.1林地选择

选择郁闭度在0.2~0.5,坡度在0°~28.6°的林地。土壤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富

含腐殖质的淡粟钙土或砂质壤土块进行种植。

5.2林地清理

种植前,清理林地杂草、石块等杂物,清除老枝、病枝及下部枝。

5.3整地施肥

在选好的林地内,结合主栽树种进行整地施肥。每667m2施用充分腐熟的农家肥2000kg~3000kg,

或每667m2施用商品有机肥150kg~200kg,深翻土壤30cm以上,将肥料与土壤混匀。整平耙细,

达到上虚下实的状态。有机肥料质量应符合NY/T525的要求。

6定植

6.1种苗选择

选择根条直,根长30cm以上,根直径0.5cm以上,光滑无病,无机械损伤的种苗,移栽保湿避

风,不应在太阳下暴晒,每667m2用种苗量75kg~80kg。

6.2种苗移栽

春季4~5月黄芪苗出芽前移栽。林带间黄芪边行与主栽树种间距1m,选择平栽即卧栽的方式种

植,人工或机械开沟,沟深8cm~12cm,行距30cm~40cm,黄芪芦头朝同一方向,芦头间距离为株

距,株距15cm~20cm,每667m2移栽密度为0.8万~1.5万株。

7田间管理

7.1补苗

观察幼苗生长情况,定苗的时候,对缺苗穴口要做好补苗工作,补上生长健康的幼苗。补苗时不要

破坏原有种苗的根部,覆土后及时浇水。

2

DB1501/T0054—2024

7.2郁闭度管理

及时剔除林木的下部侧枝,并剪除徒长枝、密生枝、枯死枝,郁闭度在0.2~0.5。

7.3中耕除草

苗高5cm左右时结合间苗进行第一次中耕除草;6月~8月根据具体情况中耕除草2~3次,以保

持土层疏松和田间无繁茂杂草即可。

7.4追肥

在黄芪返青出苗后的10d~15d内,可以进行第一次追肥。追肥选择农家肥,每667m2用量120kg~

200kg,开沟施入或直接撒播,开沟后及时覆土。追肥后,如遇苗情不好,可在第一次追肥后20d左

右进行第二次追肥,施用量同第一次追肥。

7.5灌溉与排水

在出苗期或补苗后,如果发现苗情不好,要及时浇水,以保持土壤湿润为最佳,之后不遇特别干旱

不再浇水。黄芪耐干旱,不宜大水漫灌,雨季应及时排除田间积水,以防烂根。

8病虫害防治

以预防为主,选用自然调控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利用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

能力,采用引入天敌、特异性伴生植物等方法,安装频振式杀虫灯,辅以必要诱杀、隔离等人工措施,

将有害生物控制在允许范围内。施用生物源农药,不使用化学农药。主要病虫害种类及其防治参考方法

见附录A中表A.1。

9采收贮藏

9.1采收

2~3年为黄芪最佳采收年份。采收时先将地上部割掉,然后人工采挖或机械起苗。人工挖苗要注

意根部保护,不要损伤黄芪根部。机械起苗要注意起苗深度,保证采收完全。

9.2采后处理

洗净全根,剪去黄芪芦头和须根,然后晾晒,直至全干。晾晒后的黄芪进行分拣,捆成小捆。芦头、

3

DB1501/T0054—2024

须根等边角料分类存放。晾晒过程注意避免雨淋。

10贮藏

放置于阴凉干燥的地方,定期检查贮藏环境,保持通风干燥。

4

DB1501/T0054—2024

附录A

(资料性)

黄芪常见病虫害防治参考方法

黄芪常见病虫害防治参考方法见表A.1。

表A.1黄芪常见病虫害防治参考方法

病害名称防治时期危害症状推荐防治方法

雨季湿度大易发生,根尖或侧根播种时每平方米用木霉制剂10g拌适量

先发病并向内蔓延至主根,严重细土沟施;发病初期选用50%甲基托布津

根腐病7~8月

时,植株叶片变黄枯萎,发病后期800倍液或75%百菌清600倍液等喷茎基

茎基部及主根均呈红褐色干腐。部;雨后及时排水,地面不积水。

高温多湿的7-8月间为盛发期,

宜选新茬地种植,忌连作;合理密植,

危害叶片和荚果。受害叶片两面和

白粉病6~9月注意通风透光;发现病株及时拔除,深埋

荚果表面均生有白色绒状霉斑,后

或烧毁,植株枯萎或收获后及时清园

期出现很多小黑点。

发病后根部变成红褐色,先由须

根发病,而后逐渐向主根蔓延,根与禾本科作物轮作,轮作期3~5年;发

紫纹羽病6~8月

部自皮层向内部腐烂,最后全根腐病期拔除病株烧毁;雨季注意排水。

烂。

以幼虫蛀荚为害,幼虫孵化后在

引入寄生性或捕食性昆虫、蜘蛛等天敌

豆荚上结一白色薄丝茧,从茧下蛀

豆荚螟6~9月来控制豆荚螟的数量;使用具有杀灭作用

入荚内取食种子,造成瘪荚、空壳,

的白僵菌、苏云金芽孢杆菌等。

也可为害叶柄、花蕾和嫩茎。

采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用姬小蜂、

地老虎5~6月初夏期间幼虫常咬断黄芪幼苗。

反颚茧蜂、潜叶蜂等天敌生物防治

七星瓢虫、蚜虫寄生、蜂草蛉、小花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