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医学硕士2025年影像医学试卷(含答案)_第1页
考研医学硕士2025年影像医学试卷(含答案)_第2页
考研医学硕士2025年影像医学试卷(含答案)_第3页
考研医学硕士2025年影像医学试卷(含答案)_第4页
考研医学硕士2025年影像医学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研医学硕士2025年影像医学试卷(含答案)考试时间:______分钟总分:______分姓名:______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1.支气管气肿2.肺门“蝶翼征”3.MRI射频脉冲4.弥散加权成像(DWI)5.介入放射学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1.简述X线检查中,影响图像对比度的因素有哪些?2.简述急性胰腺炎的CT表现特点。3.简述MRI成像的基本原理(至少提及三个关键要素)。4.简述超声检查的物理基础及其主要优点。5.简述经皮肺穿刺活检的适应症和主要并发症。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试述头颅CT扫描的常规技术参数选择及其意义,并比较平扫与增强扫描的影像特点及临床应用价值。2.选择一种常见腹部脏器(如肝脏、胰腺或肾脏),结合其正常影像表现,详细阐述该器官主要恶性肿瘤的影像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思路。---试卷答案一、名词解释1.支气管气肿:指细支气管壁及周围的肺泡壁因弹力纤维断裂和萎缩而扩张,常伴有肺泡囊腔的形成。病理上表现为末梢气道和肺泡结构的不可逆性扩张。**解析思路:*名词解释需包含定义和基本病理改变。支气管气肿的核心是“细支气管壁及周围肺泡壁扩张”,并提及常见的伴随改变“肺泡囊腔形成”。2.肺门“蝶翼征”:指在胸部正位X线片上,双侧肺门影因肺间质水肿、纤维化或淋巴结肿大而变得模糊、增宽,形态如蝴蝶的两个翅膀对称性增大、模糊。**解析思路:*关键在于描述影像学表现(形态、对称性)和原因(病因),“蝶翼征”是影像学描述性名词,需结合典型表现和常见病因。3.MRI射频脉冲:指能够激发人体内氢质子(或其他磁性核)产生核磁共振现象的特定频率的无线电波脉冲。通过施加RF脉冲,可以使处于静息态的质子群发生自旋取向的改变,从而实现MR信号的产生或质子状态的翻转、激发。**解析思路:*定义要清晰,说明其功能(激发NMR、产生信号或改变状态)。需点明其基本物理特性(特定频率的无线电波)和作用对象(氢质子)。4.弥散加权成像(DWI):是一种MRI序列,通过施加特殊的脉冲序列(如自旋回波平面成像SE-EPI或梯度回波平面成像GRE-EPI),能够检测和量化组织中水分子扩散运动受限的程度。主要反映组织中自由水子的布朗运动。**解析思路:*定义要包含技术名称(DWI)、基本原理(检测/量化水分子扩散受限)和所用技术(脉冲序列类型)、反映内容(自由水子运动)。需点明其核心是“扩散受限”的检测。5.介入放射学:指在影像设备(主要是X线、CT、MRI、超声)的引导下,利用专用器械通过皮肤断层、穿刺、插管等方式,对人体内的病变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技术总称。兼具诊断与治疗功能。**解析思路:*定义需包含核心要素(影像引导、专用器械、微创/介入途径)、作用(诊断/治疗)和学科性质。点明“引导设备”和“诊断+治疗”是其关键特征。二、简答题1.X线检查中,影响图像对比度的因素主要有:①组织本身的密度差异(基本因素);②组织对X线的吸收差异(与密度相关);③原子序数(Z)的差异;④人体组织厚度;⑤X线管产生的X线质(即能量/频谱,如kVp选择影响对比度);⑥散射线的影响(会降低对比度);⑦被照体与探测器的距离(如使用增感屏);⑧焦点大小等。**解析思路:*对比度源于不同组织对X线的吸收不同。回答需从最根本的物理基础(密度、吸收)出发,再扩展到影响吸收和图像呈现的其他因素,如射线质、厚度、散射线、设备参数等,覆盖主要方面。2.急性胰腺炎的CT表现特点:①胰腺肿大、增厚,轮廓饱满或边缘不规则;②胰腺密度增高或降低(水肿期/坏死期表现不同);③胰周脂肪条纹化、渗出、坏死(可形成假性囊肿);④胰管扩张;⑤常伴有急性腹膜炎表现(肠壁增厚、腹腔积液);⑥严重者可出现休克表现。增强扫描可见胰腺强化不均匀或中断。**解析思路:*要求列出主要影像特点,需涵盖胰腺本身(大小、形态、密度)、周围改变(渗出、假性囊肿)、相关并发症(腹膜炎)以及增强扫描的特点。按逻辑顺序(从胰腺本身到周围及并发症)进行阐述。3.MRI成像的基本原理:①原子核(主要是氢质子)在强磁场(B0)中会产生进动(Larmor频率);②施加特定频率的射频(RF)脉冲,能量匹配时能激发质子自旋取向发生改变(从低能态到高能态);③当RF脉冲停止后,被激发的质子会释放能量,产生MR信号,经过一定时间(TE)后可被检测到;④不同组织由于分子运动(扩散)、环境磁场不均匀等因素,导致质子失相程度不同,影响了信号强度,据此可区分不同组织。此外,还包括信号的空间编码(梯度磁场Gx,Gy,Gz的应用)。**解析思路:*概括MRI成像的核心物理过程:静息态(进动)→激发(RF脉冲)→信号产生与释放(自旋回波)→信号衰减与检测。并提及影响信号的关键因素(失相,与扩散、场不均相关),以及空间定位的关键(梯度磁场)。需抓住几个关键物理环节。4.超声检查的物理基础是利用高频声波(通常1-18MHz)在人体不同组织界面之间发生反射和折射的原理。当声波遇到声阻抗差异大的界面时,会产生反射波;声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会发生折射。人体组织(如脂肪、肌肉、器官)具有不同的声阻抗和声速,导致声波在传播过程中产生不同程度的反射和衰减。通过探头接收这些回声信号,经处理后在屏幕上形成实时图像。其主要优点包括:①无电离辐射损伤;②操作简便、灵活,可进行实时动态观察;③设备相对便携、成本较低;④可进行介入引导;⑤对浅表器官和小器官检查效果好。**解析思路:*首先阐述基本物理原理(声波反射、折射,与声阻抗、声速有关)。然后说明如何成像(接收回声、形成图像)。最后列举主要优点(无辐射、便捷、实时、便携、经济、实时动态、介入引导、浅表器官优势)。逻辑清晰,从原理到成像再到优缺点。5.经皮肺穿刺活检的适应症:①肺部结节或肿块,经影像学(CT/MRI)评估怀疑恶性肿瘤,而经支气管镜或经胸壁穿刺难以获得足够组织;②特定部位病灶(如靠近胸膜、肺门或纵隔的病灶);③某些情况下作为确诊手段(如疑为感染但痰菌阴性)。主要并发症:①出血(穿刺道或肺实质内血管损伤);②气胸(最常见,肺泡破裂);③疼痛(穿刺点或胸膜刺激);④胸膜渗液或脓肿(若刺入胸膜腔或引起感染);⑤咯血(支气管损伤);⑥出血性或感染性休克(严重并发症);⑦肿瘤种植(罕见,穿刺道种植)。**解析思路:*简答题要求列出要点。先写适应症,说明其应用场景(定性困难、特定位置、确诊需求)。再写并发症,按发生频率或严重程度分类,如最常见的气胸,然后是出血、疼痛等,最后提及罕见但严重的并发症(休克、种植)。涵盖主要方面即可。三、论述题1.头颅CT扫描的常规技术参数选择及其意义:①管电压(kVp):决定X线的穿透能力。头颅扫描通常选择较高kVp(如80-120kVp),以增加骨组织的对比度,清晰显示颅骨结构,同时对软组织的分辨率也有利。高kVp产生更多散射,对比度相对下降,但骨细节显示更好。低kVp对比度好,但骨细节模糊。意义在于平衡骨与软组织显示。②管电流时间积(mAs):决定X线的光子数量,影响图像信噪比。mAs的选择需根据患者体型、厚度和扫描部位调整,保证足够的信噪比,同时尽量减少辐射剂量。意义在于保证图像质量(清晰度)。③准直宽度:影响空间分辨率。较窄的准直产生更高的空间分辨率,但扫描时间延长,部分容积效应增加。较宽的准直则反之。意义在于根据需求选择空间分辨率与扫描速度的平衡点。④层厚、层距:层厚决定图像的厚度,层距决定层面间是否有重叠。薄层(如1-5mm)提高空间分辨率,减少部分容积效应,适用于观察小病灶或细节。厚层(如10mm)扫描速度快,适用于观察大范围或无需精确定位的情况。层距为0或稍大于层厚(如5-10%)可减少伪影,提高连续性;层距大于层厚会产生间隔伪影。意义在于根据观察目标选择空间覆盖和细节程度。⑤重建算法:影响图像的平滑度和伪影。标准算法(如B30)平衡噪声和伪影;平滑算法(如B50)图像更光滑但可能丢失细节;细节算法(如ADW)强调边缘和细节。意义在于根据图像用途选择合适的显示效果。增强扫描参数:对比剂选择(如含碘对比剂)、剂量、注射流速、扫描延迟时间(根据血管类型和目标器官确定,如脑部动脉期、静脉期,颈部动脉期等)。意义在于提高病变与正常组织的对比度,特别是血管性病变和血供丰富的肿瘤。常规技术参数的选择意义在于为了获得高质量、信息充分、满足特定诊断需求的头颅CT图像。**解析思路:*论述题要求深入、系统。首先分点列出主要技术参数(kVp,mAs,准直,层厚层距,重建算法),然后逐一解释每个参数的含义、可选范围及其对图像质量和信息的影响。特别要说明不同参数间的权衡关系(如kVp与对比度、空间分辨率的关系,mAs与信噪比的关系,层厚与空间分辨率、扫描时间的关系)。最后单独讨论增强扫描参数及其意义。需要有逻辑地组织内容,从基础到应用,覆盖全面。2.选择肝脏为例,阐述主要恶性肿瘤的影像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思路:肝脏恶性肿瘤主要包括肝细胞癌(HCC)和肝转移癌。肝细胞癌(HCC)影像诊断要点:①好发于肝硬化基础上;②典型表现为动脉期“快进快出”的强化特征,即动脉期明显强化,门静脉期和延迟期迅速下降;③肿瘤内部可见“肿瘤-血管征”(血管向肿瘤中心走行)、“假包膜征”(环状低密度带)、“门静脉癌栓征”(门静脉内充盈缺损);④病灶边缘可呈分叶状或不规则;⑤DWI呈高信号。鉴别诊断:需与血管瘤(典型“快进快出”,但程度可能稍轻,延迟期可仍有部分强化)、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动脉期强化明显,但门静脉期和延迟期持续强化或平台状,中心可有星状瘢痕,DWI信号多不高或稍高)、胆管细胞癌(通常位于非肝硬化背景,强化模式可为“快进快出”或“快进等出”,肿瘤内胆管扩张,更易侵犯门静脉和胆道)相鉴别。肝转移癌影像诊断要点:①常多发、散在分布;②大小不一,边缘可清晰或模糊;③强化模式多样,最常见为动脉期和门静脉期“快进快出”或“等强强化”,部分可延迟强化;④肿瘤内部可出现“坏死囊变”(低密度区)、“出血”(高密度区);⑤常有原发灶(需结合临床);⑥DWI多呈高信号;⑦可伴门静脉癌栓和肝门淋巴结肿大。鉴别诊断:需与HCC(单发、动脉期强化更显著、假包膜更常见)、FNH(单发、中心瘢痕、强化模式不同)、肝淋巴瘤(常弥漫浸润,DWI信号极高)相鉴别。总结鉴别思路:结合病灶部位(单发或多发)、强化特征(快进快出/等强/延迟)、有无包膜、内部特征(坏死、出血)、DWI信号、患者背景(有无肝硬化)及有无原发灶等信息综合判断。**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