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生态学基础试题与参考答案_第1页
2024年5月生态学基础试题与参考答案_第2页
2024年5月生态学基础试题与参考答案_第3页
2024年5月生态学基础试题与参考答案_第4页
2024年5月生态学基础试题与参考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5月生态学基础试题与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50题,每题1分,共50分)1.试题:"从种群数量变动的角度来看,沿海的"赤潮"现象,属于()"选项A:不规则波动选项B:季节性消长选项C:周期性波动选项D:种群爆发答案:【D】详解:“种群爆发是指动物密度比平常显著增加的现象。“赤潮”现象属于种群数量的爆发式增长,短时间内种群数量急剧上升,符合种群爆发的特点。周期性波动是指种群数量随时间呈周期性的有规律波动;不规则波动是指种群数量的变化无规律可循;季节性消长是指种群数量随季节变化而出现的有规律变动,这几种情况均不符合“赤潮”现象的特征。2.试题:遗传多样性发生在()选项A:离子水平选项B:分子水平选项C:原子水平选项D:物质水平答案:【B】详解:遗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体现在分子水平上,比如基因的差异等。原子水平、离子水平过于微观且与遗传多样性直接关联不大,物质水平表述不准确,遗传多样性重点强调分子层面的变化。3.试题:我国土壤酸碱度分为()选项A:4级选项B:6级选项C:3级选项D:5级答案:【D】详解:我国土壤酸碱度分为5级,分别是强酸性(pH<5.0)、酸性(pH5.0-6.5)、中性(pH6.5-7.5)、碱性(pH7.5-8.5)、强碱性(pH>8.5)。4.试题:下列生态系统中,食物网结构最简单的是()选项A:草原选项B:荒漠选项C:森林选项D:湿地答案:【B】详解:荒漠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最少,营养结构最简单,所以食物网结构也最简单。湿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和森林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相对较多,食物网结构相对复杂。5.试题:相同的群落类型()。选项A:只能出现在同一地区选项B:可重复出现在相同生境中选项C:只能出现在不同气候区选项D:不会重复出现在相同生境中答案:【B】详解:群落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居住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生物种群的集合。相同的群落类型可以重复出现在相同生境中,只要环境条件适宜,一些群落特征相似的群落可能会在相似的生境中多次出现。B选项错误,相同群落类型是有可能重复出现在相同生境的;C选项错误,相同群落类型不一定只能出现在同一地区;D选项错误,相同群落类型不是只能出现在不同气候区,在相同气候区等合适条件下也可能出现。6.试题:与r对策生物相比,K对策生物一般来说()选项A:出生率高,寿命短选项B:出生率低,寿命长选项C:出生率高,寿命长选项D:出生率低,寿命短答案:【B】详解:r对策生物往往具有高出生率、短寿命等特点,而K对策生物出生率低、寿命长,在资源有限的稳定环境中竞争能力强。7.试题:生活在沙漠中的仙人掌和霸王鞭是不同种类的植物。但它们都以肉质化的茎等来适应干旱生境,这种现象称为()选项A:趋异适应选项B:趋同适应选项C:竞争选项D:互利共生答案:【B】详解:趋同适应是指不同种类的生物,由于长期生活在相同或相似的环境条件下,通过变异、选择和适应,在形态、生理、发育以及适应方式和途径等方面表现出相似性的现象。仙人掌和霸王鞭是不同种类的植物,都以肉质化的茎等来适应干旱生境,符合趋同适应的特点。竞争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互利共生是指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趋异适应是指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群,由于分布地区的差异,长期接受不同环境条件的综合影响,不同个体群之间在形态、生理等方面产生的相应的生态变异。8.试题:下列关于衰退型种群年龄结构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选项A:幼龄与老龄的个体数大致相等选项B:老龄个体少,幼龄个体多选项C:年龄锥体呈金字塔形选项D:幼龄个体少,老龄个体多答案:【D】详解:种群的年龄结构可以分为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衰退型种群的特征是幼龄个体少,老龄个体多,年龄锥体呈倒金字塔形。选项B描述的是增长型种群的特征;选项C描述的是增长型种群的特征;选项D描述的是稳定型种群的特征。所以正确答案是A。9.试题:下列不属于自然生态系统的是()选项A:荒漠选项B:冻原选项C:果园选项D:河流答案:【C】详解:自然生态系统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依靠自然调节能力维持的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冻原、河流、荒漠都属于自然生态系统。果园是人工建立的生态系统,不属于自然生态系统。10.试题:外来植物紫茎泽兰在云南、广西等地大量出现,威胁当地物种生存,这种现象属于()。选项A:生态入侵选项B:季节消长选项C:年际波动选项D:种群平衡答案:【A】详解:紫茎泽兰是外来物种,在云南、广西等地大量出现并威胁当地物种生存,这种现象属于生态入侵。生态入侵是指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宜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其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定地扩展,危害当地的生产和生活,改变当地生态环境的过程。季节消长主要指种群数量随季节的变化;种群平衡是指种群数量在一定范围内相对稳定;年际波动是指种群数量在不同年份间的波动,均不符合紫茎泽兰这种外来物种大量繁殖威胁本地物种生存的情况。11.试题:森林生态系统生物组分的主体是()选项A:木本植物选项B:藤本植物选项C:草本植物选项D:地衣答案:【A】详解: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上最复杂的生态系统,其生物组分以木本植物为主体,具有明显的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藤本植物和地衣等在森林生态系统中虽然也有,但不是主体。所以森林生态系统生物组分的主体是木本植物。12.试题:下列植物中,属于长日照植物的是()选项A:玉米选项B:冬小麦选项C:大豆选项D:水稻答案:【B】详解:长日照植物是指在日照时间超过一定数值(一般14小时以上)才能开花的植物。冬小麦需要在较长的日照条件下才能进入生殖生长阶段,属于长日照植物。水稻、玉米、大豆通常属于短日照植物,它们在日照时间较短时更容易开花。13.试题:按瑙基耶尔的生活型分类,当年完成生活史并以种子的形式度过不利时期的植物是()选项A:地面芽植物选项B:地上芽植物选项C:高位芽植物选项D:一年生植物答案:【D】详解:一年生植物是当年完成生活史并以种子的形式度过不利时期的植物。地面芽植物的芽贴近地面,地上芽植物的芽或顶端嫩枝位于地表或接近地表,高位芽植物的芽或顶端嫩枝位于离地面较高处。14.试题:下列矿质元素中,属于植物所需的微量元素的是()。选项A:磷选项B:氮选项C:铜选项D:钾答案:【C】详解:微量元素是指植物正常生长发育需要量很少的必需元素,包括铁、锰、铜、锌、硼、钼、氯、镍等。氮、磷、钾属于大量元素。所以答案选D,铜是微量元素,而氮、磷、钾是大量元素。15.试题:下列属于短日照植物的是()。选项A:冬小麦选项B:油菜选项C:晚稻选项D:菠菜答案:【C】详解:短日照植物是指在短日照条件下才能开花的植物。晚稻是短日照植物,在日照时间缩短时会促进其开花。冬小麦、油菜、菠菜属于长日照植物,它们在日照时间较长时有利于开花。16.试题:地衣中的藻类和真菌的关系是()。选项A:偏利共生选项B:互利共生选项C:寄生选项D:竞争答案:【B】详解:地衣中的藻类通过光合作用为真菌提供有机养料,真菌为藻类提供水分、无机盐等,二者相互依存,彼此有利,属于互利共生关系。17.试题:狼和羊的种间关系是()选项A:编利共生选项B:互利共生选项C:竞争选项D:捕食答案:【D】详解:狼以羊为食,这种关系是捕食关系,捕食是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的种间关系,符合狼和羊的关系特点。互利共生是两种生物相互依存,彼此有利;偏利共生是一方受益,另一方无害;竞争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所以狼和羊的种间关系是捕食,答案选B。狼以羊为食,是典型的捕食关系,狼获取食物,羊是被捕食者。18.试题:下列矿质营养元素中,属于植物所需的大量元素的是()。选项A:锰选项B:磷选项C:铝选项D:锌答案:【B】详解:大量元素是指植物正常生长发育需要量或含量较大的必需营养元素,一般指碳、氢、氧、氮、磷、钾、钙、镁、硫。选项中只有磷属于大量元素,锌、铝、锰属于微量元素。19.试题:法瑞学派群落分类方法的基础是()选项A:植被型选项B:植物区系选项C:群落生态选项D:演替原则答案:【B】详解:法瑞学派群落分类方法以植物区系为基础,强调群落中植物种类的组成及其相互关系,通过对植物种类的分析来划分群落类型。20.试题:在年降水量100mm以下的温带地区,典型的自然植被类型是()。选项A:草原选项B:阔叶林选项C:荒漠选项D:针叶林答案:【C】详解:在年降水量100mm以下的温带地区,气候干旱,典型的自然植被类型是荒漠。草原一般分布在年降水量200-400mm的地区;针叶林分布的地区降水相对较多;阔叶林分布地区降水更为丰富。所以在年降水量100mm以下的温带地区典型自然植被是荒漠,答案选B。21.试题:当光合作用强度因光照不足而下降时,增加二氧化碳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其下降幅度,这表明生态因子的作用具有()选项A:不可替代性选项B:阶段性选项C:补偿性选项D:限制性答案:【C】详解:光合作用强度因光照不足下降,增加二氧化碳可减小下降幅度,说明一种生态因子不足时,另一种生态因子可起到一定补偿作用,体现了生态因子作用的补偿性。22.试题:下列概念与“生物地理群落”含义相同的是()选项A:生态系统选项B:种群选项C:群落选项D:生物圈答案:【A】详解:生物地理群落是指在一定地段上,生物群落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体,生态系统也是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相互作用的统一整体,二者含义相同。种群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群落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一定空间内上的分布各物种的种群集合;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23.试题:一个猴群占据某个山头,不让其他猴群进入,这一现象在生态学中称为()选项A:领域行为选项B:自疏现象选项C:密度效应选项D:种群调节答案:【A】详解:领域行为是指动物个体、家庭或社群所占据的、并积极保卫不让同种其他个体侵入的空间。猴群占据山头,不让其他猴群进入,符合领域行为的特点。种群调节是指种群大小的控制;密度效应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当种群的个体数目增加时,就必定会出现邻接个体之间的相互影响;自疏现象是指同种植物因种群密度而引起种群个体死亡的现象。所以答案选D。24.试题:与水生植物相比,陆生植物通气组织和机械组织的特点依次是()选项A:发达,不发达选项B:不发达,不发达选项C:发达,发达选项D:不发达,发达答案:【D】详解:陆生植物需要支撑自身重量并适应陆地环境中的各种外力,所以机械组织发达;而水生植物生活在水中,不需要像陆生植物那样强大的机械支撑,其通气组织发达以适应水中的气体交换,所以陆生植物通气组织不发达,机械组织发达,答案选C。25.试题:下列概念中,由英国植物学家坦斯利首次提出的是()选项A:生态系统选项B:生物群落选项C:生物多样性选项D:生物种群答案:【A】详解:坦斯利提出生态系统这一概念,强调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生物种群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生物群落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一定空间内上的分布各物种的种群集合;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内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总称。所以首次提出生态系统概念的是坦斯利。26.试题:我国东部地区成为湿润森林区,主要受()选项A:季风影响选项B:山风影响选项C:谷风影响选项D:海洋风影响答案:【A】详解:我国东部地区属于季风气候区,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影响,降水丰富,冬季受来自内陆的干冷气流影响,降水较少。季风的影响使得该地区降水较为充沛,从而形成湿润森林区。山风、谷风主要影响局部小气候,海洋风表述不准确,不是主要影响因素。所以主要受季风影响,答案选B。27.试题:根据植物开花对日照长度的反应,可将植物划分为()。选项A:热带植物、温带植物、寒带植物选项B:长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日中性植物选项C:阳性植物、阴性植物、耐阴植物选项D:陆生植物、湿生植物、水生植物答案:【B】详解:长日照植物是指在日照长度长于一定临界值时才能开花的植物;短日照植物是指在日照长度短于一定临界值时才能开花的植物;日中性植物是指开花不受日照长度影响,在任何日照长度下都能开花的植物。根据植物开花对日照长度的反应进行这样的划分。28.试题:决定陆地植物群落分布的两个最主要气候因子是()选项A:温度和光照选项B:温度和降水选项C:风力和降水选项D:风力和温度答案:【B】详解:温度和降水是决定陆地植物群落分布的两个最主要气候因子。温度影响植物的生理活动、生长发育速度等,不同植物对温度有不同的适应范围。降水则决定了植物可获取的水分状况,是植物生存和生长的关键因素之一。风力和光照虽然也对植物有影响,但不是决定陆地植物群落分布的最主要气候因子。29.试题:下面关于r对策生物和K对策生物的说法,错误的是()选项A:K对策者种群恢复能力强选项B:K对策者竞争能力强选项C:r对策者幼体存活率低选项D:r对策者适应不稳定环境答案:【A】详解:r对策生物通常适应不稳定环境,幼体存活率低,具有较强的扩散和繁殖能力;K对策生物适应稳定环境,竞争能力强,但种群恢复能力弱。所以选项D中说K对策者种群恢复能力强是错误的。30.试题:甲乙两个群落的交错区中的物种数通常()选项A:有少于乙中物种数的趋势选项B:等于甲的物种数选项C:有多于乙中物种数的趋势选项D:少于甲的物种数答案:【C】详解:交错区是两个或多个群落之间的过渡区域,由于它具有更复杂的环境条件和生态位,通常会有更多的物种在此生存,所以甲乙两个群落的交错区中的物种数有多于甲、乙中物种数的趋势。31.试题:对冬小麦完成春化过程起决定作用的是()选项A:高温选项B:低温选项C:短日照选项D:长日照答案:【B】详解:春化作用是指低温诱导植物开花的过程。冬小麦等一些植物需要经过一定时期的低温才能开花结实,所以对冬小麦完成春化过程起决定作用的是低温。32.试题:下列关于阳性植物的描述中,正确的是()。选项A:光饱和点较高,生长在全光照环境选项B:光补偿点较高,生长在阴湿环境选项C:光补偿点较高,生长在全光照环境选项D:光饱和点较低,生长在阴湿环境答案:【C】33.试题:下列生态系统中,食物网结构最复杂的是()。选项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选项B:热带雨林选项C:北方针叶林选项D:温带真阔叶林答案:【B】详解: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最多,营养结构最复杂,食物网结构也最复杂。北方针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生物种类相对热带雨林要少一些,食物网结构相对没那么复杂。34.试题:按照丹麦植物学家瑙基耶尔(ChristenRaunkiaer)的生活型划分方法,北方针叶林的优势生活型为()选项A:高位芽植物选项B:地面芽植物选项C:一年生植物选项D:地上芽植物答案:【B】详解:瑙基耶尔将植物的生活型分为高位芽植物、地上芽植物、地面芽植物、隐芽植物和一年生植物等。北方针叶林冬季寒冷漫长,植物多以地面芽植物为主,地面芽植物在不利季节,地上部分死亡,地下部分处于休眠状态,到适宜季节再重新生长。高位芽植物一般适应温暖湿润的气候;地上芽植物多适应寒冷环境但地上部分不高;一年生植物在北方针叶林这种环境中不是优势生活型。所以北方针叶林的优势生活型为地面芽植物。35.试题:氮循环中引起的环境问题有()选项A:偏施氮肥,造成养分失衡选项B:气候变暖选项C:使土壤成分缺氮选项D:水污染答案:【B】36.试题:按照饶基耶尔对植物生活型的分类,高大乔木属于()选项A:地上芽植物选项B:高位芽植物选项C:地面芽植物选项D:地下芽植物答案:【B】详解:饶基耶尔(Raunkiaer)按照更新芽或休眠芽的位置对植物生活型进行分类,高位芽植物是指更新芽位于距地面25厘米以上的植物,高大乔木的芽通常位于较高位置,属于高位芽植物。地上芽植物更新芽位于土壤表面之上,25厘米之下;地面芽植物更新芽位于近地面土层内;地下芽植物更新芽位于较深土层中或水中。37.试题:下列属于同一个种群的是()选项A:某一实验地中的小麦选项B:某一森林中的山杨和柳树选项C:某一池塘中的鲢鱼和鲫鱼选项D:两个鱼塘中的鲤鱼答案:【A】详解:种群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选项A中鲢鱼和鲫鱼是不同物种;选项B中是两个鱼塘中的鲤鱼,属于不同区域的鲤鱼种群;选项C中山杨和柳树是不同物种;选项D中某一实验地中的小麦属于同种生物个体,属于同一个种群。38.试题:下列直接影响或参与生物新陈代谢的因子是()选项A:坡向选项B:海拔选项C:光照选项D:坡度答案:【C】详解:光照是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因素,光合作用是生物新陈代谢的重要过程,所以光照直接影响生物新陈代谢。坡向主要影响光照、温度等的分布情况,但不是直接参与新陈代谢的关键因子;海拔主要通过影响气温、气压等间接影响生物,但不是直接参与新陈代谢;坡度主要影响地形、水流等,对生物新陈代谢没有直接作用。39.试题:下列选项中,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选项A:石油选项B:天然气选项C:生物质能选项D:煤答案:【C】详解:可再生能源是指在自然界中可以不断再生、永续利用的能源,具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特点。生物质能是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等形成的,可循环再生,属于可再生能源。而石油、天然气、煤都是经过漫长地质年代形成的化石能源,属于不可再生能源。40.试题:原始森林遭到破坏后,形成森林的过程为()选项A:旱生演替选项B:水生演替选项C:原生演替选项D:次生演替答案:【D】详解:次生演替是指原来的植物群落由于火灾、洪水、崖崩、风灾、人类活动等原因大部分消失后所发生的演替。原始森林遭到破坏后,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在此基础上进行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原生演替是在从未有过生物生长或虽有过生物生长但已被彻底消灭的原生裸地上发生的生物演替。水生演替是在水生环境中发生的演替。旱生演替是在干旱环境中发生的演替。所以原始森林遭到破坏后形成森林的过程为次生演替。41.试题:虫媒植物与其传粉昆虫之间的关系是()选项A:竞争选项B:捕食选项C:寄生选项D:共生答案:【D】详解:虫媒植物依靠传粉昆虫为其传播花粉,从而完成受精过程以繁衍后代;传粉昆虫则从虫媒植物获取花蜜等食物资源。二者相互依存,彼此有利,这种关系属于共生关系。寄生是一方受益一方受损;捕食是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竞争是生物之间为争夺资源等而发生的关系,均不符合虫媒植物与传粉昆虫之间的关系特点。42.试题:决定植物群落地理分布的两个主要气候因子是()选项A:风力和雨量选项B:温度和雨量选项C:光照和温度选项D:风力和温度答案:【B】详解:温度和雨量是决定植物群落地理分布的两个主要气候因子。温度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生理过程等,不同的植物对温度有不同的适应范围。雨量决定了水分的供应情况,水是植物生长不可或缺的物质,不同地区的降水量差异会导致植物群落类型的不同。例如,在降水量丰富的地区可能形成森林群落,而在干旱少雨地区则多为草原或荒漠群落。43.试题:《中国植被》(1980)中未采用的植物群落分类单位是()选项A:生态型选项B:群丛选项C:群系选项D:植被型答案:【A】详解:生态型是根据植物对特定环境条件的适应性划分的类别,不属于《中国植被》(1980)中的植物群落分类单位。而群丛、群系、植被型都是该书中采用的植物群落分类单位。44.试题:陆地生态系统的营养级数目通常不会超过()选项A:5~6选项B:1~2选项C:2~3选项D:3~4答案:【A】详解:陆地生态系统中,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传递效率大约为10%-20%。营养级越高,获得的能量越少。当营养级超过5-6级时,传递到最高营养级的能量就不足以维持一个种群的生存了,所以陆地生态系统的营养级数目通常不会超过5-6个。45.试题: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种群自动调节机制的是()。选项A:动物的领域性选项B:遗传调节选项C:食物调节选项D:内分泌调节答案:【C】详解:种群自动调节机制主要包括行为调节、内分泌调节、遗传调节等。食物调节不属于种群自动调节机制,而遗传调节、内分泌调节都属于种群自动调节机制的范畴,动物的领域性属于行为调节的一种表现形式,也属于种群自动调节机制。46.试题:下列有关阳性植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选项A:强光下生长良好选项B:荫蔽处生长良好选项C:强光下生长不好选项D:弱光下生长良好答案:【A】详解:阳性植物是指在强光环境下生长良好,弱光条件下生长不良的植物。选项A符合阳性植物在强光下生长良好的特点;选项B弱光下生长良好描述的是阴性植物的特性;选项C强光下生长不好与阳性植物特性不符;选项D荫蔽处生长良好也不符合阳性植物特性。47.试题:比较理想的耕种土壤是()选项A:黏土选项B:盐碱土选项C:壤土选项D:砂土答案:【C】详解:壤土是比较理想的耕种土壤。壤土的颗粒大小适中,通气透水性良好,保水保肥能力较强,能为植物生长提供适宜的水、肥、气、热条件,有利于植物根系的生长和发育,相比砂土保水保肥性差、黏土通气透水性差以及盐碱土不利于大多数植物生长,壤土更适合耕种。48.试题:下面关于群从的说法,正确的是()。选项A:群落外貌相似的植物群落联合为群从选项B:层片结构相似,且优势层片优势种或共优种相同的植物群落联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