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大学《生物科学》专业题库- 生态系统演替过程的研究_第1页
2025年大学《生物科学》专业题库- 生态系统演替过程的研究_第2页
2025年大学《生物科学》专业题库- 生态系统演替过程的研究_第3页
2025年大学《生物科学》专业题库- 生态系统演替过程的研究_第4页
2025年大学《生物科学》专业题库- 生态系统演替过程的研究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大学《生物科学》专业题库——生态系统演替过程的研究考试时间:______分钟总分:______分姓名:______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请将正确选项字母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1.在一个从未有过植被的裸露岩石上发生的演替属于()。A.初生演替B.次生演替C.综合演替D.以上都不是2.下列哪一项通常不是生态系统演替过程中生物多样性增加的阶段特征?()A.物种数目增多B.食物网结构复杂化C.生产者生物量达到最大D.生态系统稳定性降低3.克列门茨的“超个体”理论强调生态系统的()。A.动态平衡B.随机性C.整体性与协同性D.竞争排斥4.能够促进生态系统演替向顶极群落方向发展的干扰类型通常是()。A.火灾B.洪水C.砍伐D.上述都不一定5.演替过程中,土壤层的发育和改善主要得益于()。A.先锋物种的固沙或固土作用B.后续物种对土壤的改造C.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启动D.以上都是6.次生演替通常比初生演替()。A.速度更快B.速度更慢C.道路更曲折D.物种组成更单一7.下列哪项研究方法最适合用于追踪特定物种在演替过程中的动态变化?()A.样方法B.标记重捕法C.遥感监测D.实验室培养8.顶极群落一旦被破坏,恢复到原有状态的能力称为()。A.生态系统的恢复力B.生态系统的抵抗力C.物种的迁移能力D.物种的适应能力9.在森林演替中,食草动物种群的增加通常滞后于()。A.植物种类的增加B.植物生物量的增加C.草原阶段的到来D.竞争性强的灌木出现10.人类活动(如放牧、砍伐)对自然生态系统演替的干扰,可能导致的后果是()。A.演替速度减慢B.演替方向改变C.物种多样性降低D.以上都是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请将答案填在题干后的横线上)1.生态系统演替是指在一定区域内,随着时间的推移,_________和_________发生有规律的变化的过程。2.克列门茨认为生态系统是一个具有内在统一性的整体,称为_________;而格鲁比纳则认为群落是各个物种的简单集合,强调_________。3.演替的起始阶段,通常是在极其贫瘠的基质上发生的演替称为_________。4.当演替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物种组成和结构不再发生显著变化的阶段时,称为_________。5.能够引起生态系统演替发生方向性改变的事件被称为_________。6.在演替过程中,土壤的形成和发育对于后续生物的定居和群落的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体现了_________在生态系统演替中的基础性作用。7.研究演替过程中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动态变化,常用的定量指标包括_________和_________。8.生态恢复力是指生态系统在受到干扰后,恢复到干扰前状态的能力,它的大小取决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和_________。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1.初生演替2.次生演替3.超个体4.顶极群落5.演替的干扰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18分)1.简述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2.简述影响生态系统演替速度和方向的主要因素。3.简述生态系统演替过程中生物量、多样性和稳定性的典型变化趋势。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论述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演替过程的影响,并举例说明。2.结合一个具体的生态系统类型(如森林、草原、湿地等),阐述生态学家是如何研究其演替过程的?其中可能运用到哪些研究方法?研究这些演替过程有何理论和实践意义?---试卷答案一、选择题1.A2.D3.C4.D5.D6.A7.B8.A9.B10.D二、填空题1.生物群落结构功能2.超个体随机性3.初生演替4.顶极群落5.干扰6.土壤7.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8.连续性结构复杂性三、名词解释1.初生演替:指在一定区域内,从未有过植被或生物活动的裸露地(如火山岩、沙丘)上发生的演替。2.次生演替: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3.超个体:克列门茨提出的概念,将生态系统视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如同一个生命有机体,其各个部分相互依存,共同维持其整体性。4.顶极群落:在特定气候区域内,经过长期演替达到的、相对稳定且结构复杂的最终群落阶段。5.演替的干扰:指能够引起生态系统演替发生方向性改变或导致演替速率显著变化的外部因素或事件。四、简答题1.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在于起始条件不同。初生演替发生在无生物和土壤基础的裸地上,需要经历土壤的形成过程;次生演替发生在原有植被被破坏但土壤条件尚存的区域,土壤基础相对完整,演替起点较高,速度通常更快。2.影响生态系统演替速度和方向的主要因素包括:气候(温度、水分)、地形(坡度、坡向)、土壤(肥力、质地)、生物因素(先锋物种、竞争者、捕食者、种间关系)、干扰(火灾、洪水、人类活动)以及种内调节等。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决定演替的路径和快慢。3.生态系统演替过程中,生物量通常在早期迅速增加(特别是生产者),达到峰值后可能随群落结构复杂化而稳定或略有波动;物种多样性一般随演替进程增加,在顶级群落达到最大或趋于稳定;生态系统稳定性则通常随演替进程提高,顶级群落结构复杂、功能完善,抵抗力力和恢复力均较强。五、论述题1.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演替过程的影响广泛且深刻。例如,森林砍伐会破坏顶级群落,导致演替中断或逆转为次生演替;放牧过度会抑制草地优势种,改变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甚至导致土地退化;城市化建设会侵占自然土地,导致原生演替被人工生态系统演替取代;农业开垦则是将森林或草原演替为农田,这是一个单向的、不可逆的过程。此外,气候变化(如全球变暖)也会改变区域气候条件,从而影响原有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这些干扰往往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生态系统功能退化、服务价值降低。2.研究生态系统演替过程通常采用多种方法。例如,对于森林演替,生态学家会设立长期样地(永久性样地),定期进行物种调查、生物量测定、土壤分析等,以追踪群落结构、功能随时间的变化。标记重捕法可用于研究关键物种的种群动态和迁移模式。实验生态学方法,如清场实验(移除原有生物)或添加物种实验,可以用于探究特定物种或环境因素对演替进程的影响。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