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歌鉴赏】2026届高三10月名校模考试题精【诗歌鉴赏】2026届高三10月名校模考试题精选四
辽宁省东北育才等学校2025-2026学年高三联合考试(四)阅读IV(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吴中书事杨乘①十万人家天堑东,管弦台榭满春风。名归范蠡五湖上,国破西施一笑中。香径②自生兰叶小,响廊③深映月华空。尊前多暇但怀古,尽日愁吟谁与同。注:①杨乘:晚唐诗人,同州冯翊(今陕西大荔)人。宣宗大中元年登进士第,官殿中侍御史。②香径:苏州香山旁小溪,传说吴王种香于香山,使美人泛舟于溪以采香。③响廊:用于跳舞的木板长廊。相传是吴王夫差为西施而造。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及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首联以“天堑东”交代了吴中的地理环境,“十万人家”写出吴中的繁华,而“管弦台榭”写出了作者于亭台楼阁之中,欣赏着音乐歌舞,如同春风拂面。B.颔联“国破西施一笑中”指范蠡用美人计助越灭吴,“名归范蠡五湖上”指范蠡功成退隐后,泛舟五湖。但因为韵律要求,这一联上下句语序颠倒了过来。C.颈联描写现实之景,特别是“自”“空”二字,意蕴丰富。“自”独自之意,表现了香径荒凉冷落之景;“空”徒劳之意,渲染了响廊空寂无人之境。D.这首七言律诗,以景起笔,以愁收结,感情深沉,语言含蓄;颔、颈两联形式对仗工整,韵律和谐。16.这首诗表现了诗人的哪些“愁”?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15.A
(A项“写出了作者于亭台楼阁之中,欣赏着音乐歌舞,如同春风拂面”错,这是作者的想象,虚写当年吴国的繁华。故选A。)16.(1)愁:①诗人孤独寂寞,无人理解的伤感;②对历史兴亡、国运渐衰的感叹。(1点1分)(2)表现:①对比。通过当年的繁华和眼前的凄清冷落对比,借古伤今,感叹晚唐国运渐衰。②直抒胸臆。通过写尊前多暇,只能独自借酒消愁,表达无人理解的惆怅。③用典。以范蠡和西施颠覆吴国的典故,感叹历史兴衰。(如果学生分析典故从范蠡帮助勾践灭吴,最终名成归隐的角度,点出作者的羡慕之情或回答诗人对自己命运不能自主的悲叹,分析合理,也可酌情给分)(1点2分,2点2分,3点4分)
重庆市2025-2026学年高三五校十月联考(四)阅读Ⅳ(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春日出浣花溪
宋
祁侧盖天长荡晓霏,暖风才满使君旗。
水通江渚容鱼乐,草遍山梁报雉时。
场雨灭尘盘马疾,楼云碍曲进觞迟。少陵宅畔吟声歇,柳碧梅青欲向谁。注:本诗作于嘉佑二年(1057年)春,宋祁任益州知州。15.(原创)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描绘了清晨时分,车盖倾斜,天空辽阔,晨雾飘荡,暖风拂旗的春日景象,为全诗营造了明快惬意的氛围。B.颔联以“鱼乐”“雉时”展现浣花溪一带的生机,既体现了自然的和谐,也暗含诗人对春日的喜爱之情。C.颈联“盘马疾”与“进觞迟”形成对比,一快一慢,分别表现出骑马驰骋的畅快和宴饮的悠然,富有情趣。D.尾联中“吟声歇”“欲向谁”直接抒发了诗人对杜甫的怀念以及对自己无人赏识的愤懑之情。16.(原创)这首诗是如何表现“春日”之景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15.D解析:“对自己无人赏识的愤懑之情”理解过重。尾联主要是表达对杜甫的追思,以及美景无人共赏的惆怅,并非“愤懑”。16.①选取典型春日意象:如“暖风”“草遍”“柳碧梅青”等,从触觉、视觉等角度展现春日的温暖、生机与色彩。②动静结合:颔联“鱼乐”是动景,“草遍山梁”是静景;颈联“盘马疾”是动,“进觞迟”是静,动静相衬,表现春日的活力与闲适。③情景交融:通过对浣花溪春日景色的描绘,如晨雾、暖风、游鱼、春草等,融入诗人对春日的喜爱与对往昔的追怀之情,使“春日”之景更具情感韵味。
江苏省泰州市泰州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10月月考(四)阅读IV(本小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除夜自石湖归苕溪①姜夔其九少小知名翰墨场,十年心事只凄凉。旧时曾作梅花赋,研墨于今亦自香。其十环玦随波冷未销,古苔留雪卧墙腰。谁家玉笛吹春怨,看见鹅黄上柳条。[注]①石湖:在苏州西南,诗人范成大晚年居所。苕溪:在浙江湖州,姜夔当时寓居之地。此组诗共十首,作于姜夔除夕夜从范成大石湖别院乘船返回湖州途中。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其九首句追忆少时在翰墨林中闻名,次句则道出当下的心境,两句形成强烈的反差。B.其十前两句,选取了“冷波”“古苔”“残雪”等意象,营造出除夕冷清寂寥的氛围。C.这两首诗一首写人生感慨,一首绘旅途所见,呈现出了诗人复杂心境的多重变奏。D.这两首诗语言精练,意象鲜明,意境深远,其清雅空灵的诗风与《扬州慢》迥异。16.两首诗同写于除夕归途,但表达思想感情各有侧重,请结合诗歌内容进行鉴赏。【答案】15.D16.
《其九》,侧重怀才不遇的慨叹或对高洁品格的坚守。“十年心事”,直抒胸臆点明宦海心事;“梅花”自香,借物抒怀,表达心志坚贞;前两句亦形成对比,少年成名与中年凄凉形成强烈反差,凸显不顺。《其十》,侧重困境中感知希望,蕴含慰藉。“鹅黄上柳条”,联想与想象,以除夜春笛曲中心象的春天乐景传达积极心绪。也可以理解为实写,作者寓情于景,借柳条的春意表达自己在困境中感知到希望。【解析】【导语】姜夔《除夜自石湖归苕溪》组诗以除夕归途为背景,其九追忆少时文名与十年凄凉,借梅花赋寄寓孤高;其十绘旅途冷寂之景,玉笛春怨中暗藏柳条新生的希望。两诗一抒怀一写景,清雅含蓄,展现诗人复杂心绪。【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和艺术特色的鉴赏的能力。D.“与《扬州慢》迥异”错误。两首诗用词精炼,意象如“冷波”“古苔”“梅花”“鹅黄柳条”等都非常鲜明、清幽,整体风格清雅空灵。《扬州慢》写于金兵南侵之后的扬州,情绪沉痛,意境苍凉,如“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整体风格清冷含悲、哀而不伤,仍属清雅空灵一脉,而非热烈、直白、粗犷风格。此二诗与《扬州慢》在语言风格、审美意境、情感基调上都一脉相承,皆体现姜夔典型的清丽含蓄、婉约空灵之风。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1)《其九》侧重怀才不遇的慨叹与高洁品格的坚守:以“少小知名翰墨场”与“十年心事只凄凉”形成对比,少年时在文坛成名,中年却满心凄凉,用人生境遇的反差,直抒胸臆点明宦海失意的“十年心事”,凸显怀才不遇的慨叹;借“旧时曾作梅花赋,研墨于今亦自香”,以“梅花”象征高洁,“研墨自香”暗喻品格未改,借物抒怀,表达对自身高洁品格的坚守。(2)《其十》侧重困境中感知希望,蕴含慰藉:前两句“环玦随波冷未销,古苔留雪卧墙腰”写冷波、古苔、残雪,营造清冷困境;后两句“谁家玉笛吹春怨,看见鹅黄上柳条”,以“鹅黄上柳条”的新春之景(或乐景心象),借乐景抒怀,在除夜的清冷中见春意,传达困境中感知到的希望,蕴含慰藉。
四川省成都七中2026届高三十月阶段性检测(四)阅读Ⅳ(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鹧鸪郑谷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①。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注]①山鸡,鸟名,形似雉。雄者羽毛红黄色,有黑斑,尾长;雌者黑色,微赤,尾短。古称鸐雉,今名锦鸡。传说自爱其羽毛,常照水而舞。1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写鹧鸪习性、羽色,次句将其与山鸡比较,突出其形貌高雅美丽B.颔联状写鹧鸪生活环境,天空阴沉,雨水淋漓,黄陵庙宇,花瓣飘落。C.颈联转而写人,“游子”句紧承“啼”字,“佳人”句因鹧鸪曲而生发。D.尾联以鹧鸪悲鸣寄寓情感,表达了诗人对鹧鸪悲苦生活的同情和怜悯。18.诗歌后两联是如何表现游子佳人的情感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案】17.D18.①细节描写(直接描写):颈联描写游子泪下沾襟,佳人蹙眉两个细节,表现了人物羁旅和相思之苦。②环境烘托(侧面烘托):尾联选取“湘江”“苦竹”“落日”等意象,营造出空阔、凄迷的意境,烘托了人物孤苦寂寥的悲怆之情。【解析】【导语】这首《鹧鸪》以细腻笔触勾勒鹧鸪形貌,更借物抒怀。颔联以凄迷雨景烘托哀愁,颈联“征袖湿”“翠眉低”传神刻画游子佳人之悲,尾联“苦竹”“日西”的意象叠加,将羁旅之思与韶光易逝的感伤融于鹧鸪啼声中,含蓄深沉。【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D.“表达了诗人对鹧鸪悲苦生活的同情和怜悯”错误,尾联通过描绘鹧鸪在湘江辽阔、苦竹丛深、夕阳西下时相呼相应的场景,营造出凄迷悠远的氛围,实则烘托了游子、佳人的愁情,而非对鹧鸪悲苦生活的同情。故选D。【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①颈联“征袖湿”是动作细节,游子突然听到鹧鸪悲啼,思乡之情涌上心头,泪水浸湿衣袖,表现出羁旅漂泊的孤独与思乡之苦。“低眉”是神态细节,佳人唱起含情的鹧鸪曲时,眉头紧锁、神情哀怨,传递出深切的相思之愁与内心的惆怅。这两个细节直接捕捉人物的动作与神态,让情感真实可感,直击人心。②尾联“湘江阔”营造出空阔辽远的氛围,凸显人物的孤独无依,“苦竹丛深”以幽深凄苦的环境强化悲凉感,“日向西”暗喻时光流逝、归期无望,增添寂寥愁绪。三个意象构建出凄迷、苍凉的意境,将游子的羁旅之愁、佳人的相思之苦融入其中,从侧面烘托出人物内心的孤苦悲怆。
安徽师大附中2025—2026学年高三上阶段模考(二)古代诗歌阅读(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自题写真①
宋·司马光黄面霜须细瘦身,从来未识漫相亲。居然不可市朝往,骨相天生林野人。自题传神
宋·陆游识字深村叟,加巾下版僧。檐挑只草履,壁倚一乌藤。得酒犹能醉,逢山未怯登。莫论明日事,死至亦腾腾。【注】①自题写真:即自题画像。“写真”和陆游诗中的“传神”,都指肖像画。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两位诗人均以平实的语言题写自己的画像,却在平易中见出精气神。B.在两首诗歌的后半部分,两位诗人都通过议论来披沥自己的内心。C.司马光诗的开头未加铺垫,开门见山地勾勒出画中人的面容与身形。D.陆游诗的颔联描绘了清新雅致的家居环境,有力地烘托了诗人形象。16.两首诗中诗人都以村夫野老自居,但寄寓
思想情感不同。请简要分析。【答案】15.D16.(1)司马光以“林野人”自居,寄寓不媚权贵、坚守隐逸的高洁志趣。陆游以“村叟”“僧”自比,展现闲适洒脱、超然生死的豁达情怀。
(2)司马光诗突出远离市朝、天生隐者风骨,强调人格操守。陆游诗重在得酒能醉、遇山敢登,体现乐观放达的人生态度。【解析】【导语】两首自题画像诗,展现宋人风骨。司马光以自嘲疏离朝堂,甘为林野隐士;陆游则以村叟自况,草履乌藤间透出豁达。前者冷峻自持,后者狂放不羁,同写肖像,却各见性情——或孤高守节,或超然生死,笔墨间尽显士人精神底色。【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和艺术特色的鉴赏的能力。D.“陆游诗的颔联描绘了清新雅致的家居环境”错误。“檐挑只草履,壁倚一乌藤”并非“清新雅致”,而是简陋朴素的生活状态的描写。这种环境不是为了“雅致”,而是为了突出诗人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形象。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1)司马光以“林野人”自居,紧扣“骨相天生林野人”句,表明其天生具有隐士风骨,不适宜于市朝仕途,寄寓了他不媚权贵、坚守高洁志趣的情怀。陆游则以“识字深村叟,加巾下版僧”自比,借村夫与僧人形象展现其闲适洒脱、不拘世俗的心境,尤其“莫论明日事,死至亦腾腾”更显超然生死的豁达。
(2)司马光通过“不可市朝往”突出自身与仕途格格不入,强调人格的独立与操守;而陆游“得酒犹能醉,逢山未怯登”则展现其乐观积极、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凸显出放达不羁的精神风貌。两相对比,情感指向各有侧重。2026届安徽省皖豫名校联盟高三十月调研考试(四)阅读IV(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15~16题。客至
杜甫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寒夜
杜来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①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注]①竹炉:外竹内泥的火炉。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客至》首联写出一派热闹喜庆氛围,群鸥来如同喜鹊登枝,为客人将至的喜悦作铺垫,颔联呼应首联。B.《客至》颈联描绘了主人待客之简、家境之贫,没有写宾主兴致盎然的场面,而是由尾联唤取邻翁对饮暗示出来。C.《客至》整首诗平白如话,结构紧凑,章法谨严;《寒夜》语言清新自然,看似随笔挥洒,实则耐人寻味。D.《寒夜》以简练的笔触勾勒冬夜待客场景,诗歌结尾突出有梅花点缀的窗前月与平常的差异。16.两首诗都是写有客来访,但两位诗人的心境有细微区别,请简要分析。(6分)答:——————————————————————————————15.答案A命题透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情感、手法及语言风格的能力。思路点拨:该项对首联氛围的理解有误,"写出一派热闹喜庆氛围”表述错误。首联营造出的实际上是一种清幽、孤寂且略带闲适的氛围,是“无人至”的意境,并非“热闹喜庆”。16.命题透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进行对比阅读的能力。答案①客至》:表现诗人待客的真诚喜悦,生活清贫却乐在其中的豁达与从容,以及与邻翁对饮的欢快,情感较真挚热烈。②《寒夜》:通过“寒夜煮茶”“梅花映月”,体现清雅恬淡的心境,友人静夜对谈的温馨,带有文人雅士的诗意与宁静,情感较含蓄蕴藉。(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哈师大附中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四、古代诗歌阅读(8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5~16题。再过黄州苏子瞻东坡雪堂因书即事题于武昌王叟斋扉张舜民欹帆侧柂岭边归,重过东坡叩竹扉。床座凝尘风自扫,江山无主燕空飞。门前桃李①添新径,井畔梧桐长旧围。好在江南王钓叟,为君时复晒渔衣。【注】①陶渊明《归园田居》:“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苏轼写有“和陶诗”109篇。《史记·李将军列传》评李将军“桃李不言,下自成蹊”。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欹帆侧柂”形容船只在波涛中倾斜着帆和舵,写诗人历经辛苦,经水路从岭外归来。B.“重过东坡”呼应“再过黄州苏子瞻东坡雪堂”,“叩”字以细微的动作写出诗人的心情。C.颔联写轻风吹去床座上的积尘,燕子翩翩飞去飞来,它们都高兴地欢迎诗人再次来到雪堂。D.尾联以王钓叟晾晒渔衣这一日常场景收束全篇,将深沉的思念转化为温润的日常,余味悠长。16.结合全诗,分析“门前桃李添新径”有何深意。(6分)【答案】15.C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C.“它们都高兴地欢迎诗人再次来到雪堂”错误。颔联“床座凝尘风自扫,江山无主燕空飞”中,“凝尘”暗示久无人居,“江山无主”指苏轼早已离开黄州,“自”写只有风吹去床座上的积尘,“空”写燕子空自飞去飞来,这种空寂的景象,让诗人顿生人世沧桑之感。“风自扫”更显荒寂;燕子“空飞”则强化物是人非的怅惘。此联渲染雪堂萧瑟之景,并无“欢迎”之意,选项曲解情感基调。故选C。16、①“添新径”对应“长旧围”,以雪堂自然环境的变化,突出作者对人世沧桑、世事变迁的感慨。②“门前桃李”既写出苏轼对陶渊明的欣赏,又体现其乐观精神与陶渊明安贫乐道精神的契合。③化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典故,用“添新径”含蓄表达作者及他人对苏轼的思念与仰慕之情。本题考查学生炼句的能力。①“新径”指门前桃李生长出新的路径,暗示雪堂周边自然景物的变化;“长旧围”写井畔梧桐按旧有的范围生长,暗含时光流逝中景物依旧、人事已非的沧桑感。②“桃李”化用陶渊明《归园田居》“桃李罗堂前”句,此处以“桃李”喻苏轼对陶渊明的追慕。陶渊明以淡泊名利著称,苏轼在黄州虽仕途失意,却安于清贫,借“门前桃李”暗示其保持高尚品格与乐观态度。
③“桃李”化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典故,意为桃树李树无需言语,因果实美好而自然有人踩出路径。“添新径”暗示人们因仰慕苏轼品德,不断前来探访雪堂,路径不断更新增多,既写出苏轼的人格魅力,也暗含诗人对其敬仰之情。辽西重点高中2025~2026学年高三10月联考(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翠鸟诗①蔡邕庭陬②有若榴,绿叶含丹荣。翠鸟时来集,振翼修形容。回顾生碧色,动摇扬缥青③。幸脱虞人④机,得亲君子庭。驯心托君素,雌雄保百龄。【注】①东汉未年,作者屡次遭受暗害,不得已亡命江海、寄身吴会。此诗应是蔡邕到吴会后所写。②庭陬(zōu):庭院角落。③缥青:淡青色。④虞人:古代掌管田猎的官,这里指代猎人。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庭院角落里的石榴树,绿叶间掩露着红花,翠鸟常飞来此,在树上修饰自己的形体。B.翠鸟于石榴树上回望,满树石榴叶似生碧色;翠鸟跳动,其青白色羽翼在枝叶间闪耀。C.翠鸟逃脱了猎人的捕杀,雌雄相偕到老,表达了诗人想像翠鸟一样保持百年的寿命。D.诗人讲究诗境的映衬和色彩的描绘,达到了诗中有画、动静生姿的绝妙境界。16.明代钟惺评论此诗“是寄托不是题吟”,作者在诗中有何寄托?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答案】15.C16.①通过对翠鸟形象的细致描写和其与石榴树之间相处和谐的场景,寄托了诗人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②以翠鸟逃脱猎人捕杀,寄托了诗人劫后余生的庆幸之情。③以翠鸟飞到君子庭院得到呵护,寄托作者对得到真心实意的君子呵护而远离灾祸的期待。【解析】【导语】蔡邕的《翠鸟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色彩对比,展现了庭院中翠鸟的优雅形态。诗中以翠鸟的自由象征诗人对脱离纷扰、寄情山水的向往,隐喻对自由和长寿的追求。作品不仅有画面感,还流露出诗人的心境寄托和对仕途困境的淡然态度。【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和诗歌内容的能力。C.“表达了诗人想像翠鸟一样保持百年的寿命”错误。诗歌最后一句“雌雄保百龄”的意思是“翠鸟就可以雌雄平安,共度一生”,并非表达诗人想活百岁。诗人借此是期望自己能躲避灾祸、平安到老。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古诗内容,评价作者的情感、观点态度的能力。①在“绿叶含丹荣”的石榴树间,翠鸟“回顾生碧色,动摇扬缥青”,他们飞过来聚集在这里,回头顾盼时眼中闪烁出碧色的光彩,身体晃动时扬起了淡青色的羽毛。鸟儿生活的环境是美好的,鸟儿的生活是宁静、平和的,诗人通过细致地描写,寄托了自己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②“幸脱虞人机,得亲君子庭”,翠鸟有幸逃脱了猎人设下的机关罗网,得以亲近这君子居住的庭院。诗人以翠鸟逃脱猎人捕杀,暗示自己在历经迫害之后,幸运地逃脱了危险的处境,寄托了诗人劫后余生的庆幸之情。③“驯心托君素,雌雄保百龄”,翠鸟把温顺的心托付给品德高尚的君子,愿雌雄翠鸟都能安享百年的寿命。翠鸟飞到君子庭院得到呵护,这其实是诗人自身情感的寄托,他希望自己能在君子的庇护下,平平安安地生活,能够得到真心实意的君子呵护而远离灾祸。
湖北省黄冈中学2026届高三标准测试(四)阅读IV(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注]①本诗作于严维任职秘书郎期间(约763-779年),时值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加剧。友人房元直赴任北京(今太原,该地为唐代北方军事重镇),参与军政事务,助力时局稳定。②歧:岔路。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以“楼兰十万师”的豪迈边塞场景起笔,与“书生匹马”的孤身远行形成反差,暗含了对友人此行的关切。B.颈联“明时”指清明时代,诗人虽处安史之乱后,但仍以“明时”称之,包含了对时局的期待与对友人的劝勉。C.尾联通过想象勾勒友人雅集场景,“彩笔”“长裾”既写其风雅,又暗含对友人赴军事重镇却沉溺于文事的批判。D.全诗虽为送别之作,但并非仅仅停留在离愁别绪中,而是将个人情谊与时代背景相勾连,情感基调刚健而深沉。16.据《留别邹绍刘长卿》注本记载,该诗存在“临歧未断归家目”与“临歧未断归家日”的版本差异。现代学者多采用“目”字版本。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学者选择“目”字的原因。(6分)15.C
【解析】尾联“彩笔长裾”是对友人风雅才学的肯定,“会晋祠”是诗人想象友人得展才华、融入文人群体的场景,传递的是乐观期许;“沉溺于文事的批判”属过度解读,忽略了诗人对友人“以文才济时局”的隐性期待。16.①契合送别场景。“目”指目光,精准对应离别情境。这一表述以具象的“目光”勾勒出送别时凝望的动态画面。②承载离别情感。“未断”修饰“目”,写出目光久久未移的状态,将不舍之情藏于神态之中。③呼应上下文。从凝望的目光到吟诗的举动,“目”字使得对人物离别情态的刻画更连贯,使诗句间的衔接更自然。④塑造鲜活形象。相较于抽象的情感表述,目光的持续凝望更能展现远行之人在离别瞬间的真实情态,让房元直的形象更鲜活可感。(每点2分,任答3点可得满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山东省九五高中协作体2026届高三10月质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01-赵欣《资产配置解析及实战应用基金、保险、存款的实战营销》6课时
- (2025年)酒店有线电视系统维保服务合同9篇
- 2025年下半年吉水城投控股发展集团及下属子公司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年下半年吉林省高速公路集团限公司公开招聘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年下半年吉林省通化柳河县政府专职消防员招聘15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年下半年吉林省省直事业单位公开招聘(10号)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年苏州市公有住房承租权转让合同样本
- 2025年下半年吉安市永新县事业单位招考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年下半年司法部信息中心招聘5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年下半年台州市空间地理信息中心招聘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中级铁路车辆电工职业技能鉴定考试题及答案
- 校本课程《葫芦丝》教案
- 职业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核心课《景区服务与管理》课程标准
- 运维培训计划及方案
-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学期数学期中模拟测试卷(含答案)
- 高耗能落后机电设备淘汰目录
- 维修空调合同模板7篇
- 在线网课知慧《国际商务(双语)(吉林财大)》单元测试考核答案
- 新产品开发计划书
- 创新管理及其实施策略
- 中药贴敷在骨折康复中的临床应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