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挖电力隧道施工技术方案_第1页
暗挖电力隧道施工技术方案_第2页
暗挖电力隧道施工技术方案_第3页
暗挖电力隧道施工技术方案_第4页
暗挖电力隧道施工技术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暗挖电力隧道施工技术方案一、工程背景与概况城市电力系统升级改造中,地下电力隧道作为大容量电缆敷设的核心载体,其暗挖施工因对地面交通、周边建(构)筑物干扰小,在复杂城区环境中应用广泛。本工程位于XX市核心商务区,隧道全长约1.2km,设计为单洞双线断面,净宽5.8m、净高4.2m,埋深6~10m。地质勘察显示,地层以粉质黏土、中砂层为主,局部含砾石,地下水位埋深4~6m,属微承压水层,对混凝土结构具弱腐蚀性。隧道需敷设220kV电缆4回、110kV电缆6回,采用支架分层敷设,设计使用年限100年。二、施工准备工作(一)技术准备组织设计、勘察、监理单位开展图纸会审,重点核查隧道断面与电缆敷设空间的匹配性、支护结构配筋与地质条件的适应性。编制《暗挖电力隧道专项施工方案》,针对浅埋暗挖法的开挖步序、超前支护参数、防水节点等进行细化,经专家论证后实施。施工前对作业班组进行“三维可视化”技术交底,结合BIM模型演示开挖、支护、电缆安装的工序衔接,确保全员理解工艺要点。(二)现场准备1.场地与临时设施:清理施工区域障碍物,硬化临时施工便道,搭建钢筋加工棚、材料仓库及防雨棚,确保材料堆放离地30cm以上。在隧道洞口外侧5m处设置集水坑(尺寸3m×2m×1.5m),配置2台潜水排污泵(扬程20m,流量50m³/h),实现场地排水与地下水抽排的联动控制。2.测量放线:采用全站仪建立平面控制网,水准仪引测高程控制点,隧道中线、开挖轮廓线的放样误差控制在±5mm内,每循环开挖前复核中线与高程,确保轴线偏差≤10mm。(三)物资与设备准备1.材料选型:喷射混凝土采用C25早强混凝土,初凝时间≤5h;格栅钢架选用HRB400钢筋,主筋直径22mm,连接采用双面焊(焊缝长度≥5d);防水板选用EVA材质(厚度1.5mm),土工布重量≥300g/㎡;电缆支架采用热镀锌角钢(L50×5),确保防腐性能。2.设备配置:配置电动凿岩机(YT-28型)、湿喷机(TK-961型)、钢筋弯曲机、注浆泵(UB-6型),以及监控量测设备(全站仪、收敛计、测斜仪),所有设备进场前完成调试与报验。三、核心施工技术方案(一)开挖工法选择与实施结合地质条件(Ⅳ级围岩)与断面尺寸,采用台阶法分两步开挖:上台阶开挖:开挖高度2.4m,循环进尺0.6m(根据围岩稳定性调整,最大不超过1m),采用“短开挖、强支护、快封闭”原则,开挖后立即初喷50mm厚混凝土封闭岩面,架设格栅钢架(间距0.6m),挂设钢筋网(φ8@200×200),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200mm)。下台阶开挖:滞后上台阶3~5m,开挖高度1.8m,工序与上台阶一致,注意上下台阶开挖面的错台控制(≤1.5m),避免形成应力集中区。若遇富水砂层,采用超前小导管注浆加固:小导管采用φ42×3.5mm热轧钢管,长度3.5m,环向间距30cm,外插角10°~15°,注浆材料为水泥-水玻璃双液浆(水灰比1:1,水玻璃浓度35Be’,体积比1:1),注浆压力控制在0.5~1.0MPa,加固范围为开挖轮廓线外3m。(二)支护体系施工1.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分两次完成,初喷封闭岩面(厚度50mm),复喷至设计厚度(200mm),采用湿喷工艺确保混凝土密实度,回弹率控制在≤15%。格栅钢架安装时,拱脚设置锁脚锚杆(φ25mm,长度3m),与钢架焊接牢固,防止拱架下沉。2.二次衬砌:在初期支护变形稳定后(收敛速率≤0.2mm/d,累计收敛≤15mm),施作二次衬砌。采用整体式液压模板台车,混凝土强度等级C35,抗渗等级P8,浇筑时由下向上对称分层(厚度≤30cm),插入式振捣器振捣密实,拱顶设置带阀门的注浆管,待混凝土初凝后进行回填注浆(水泥浆水灰比0.8~1.0),确保衬砌与初期支护间无空隙。(三)防水工程施工1.结构自防水:二次衬砌混凝土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胶凝材料用量≥300kg/m³,粉煤灰掺量≤20%,严格控制水胶比≤0.5,混凝土入模温度≤30℃,养护期≥14d。2.附加防水层:在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间铺设“土工布+EVA防水板”,土工布采用热熔衬垫(间距1m×1m)固定,防水板采用热风焊接,搭接宽度≥10cm,焊接后进行充气检测(压力0.2MPa,保持15min无压降)。施工缝处设置中埋式橡胶止水带(宽度30cm),与防水板焊接密封,表面涂刷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厚度1mm)。3.地下水处理:在隧道两侧设置排水盲管(φ100mm,外包土工布),间距5m,将水引入纵向排水管(φ150mm),最终排至洞口集水坑。富水段采用管井降水,井深15m,间距10m,降水至开挖面以下1m。(四)电力设施安装1.电缆支架安装:支架采用膨胀螺栓(M12×100mm)固定于二次衬砌侧壁,水平间距1m,垂直间距0.5m,安装前对支架进行防腐处理(热镀锌层厚度≥85μm),安装后垂直度偏差≤5mm/m。2.电缆敷设:采用机械牵引(牵引力≤7kN)结合人工推送,敷设速度≤5m/min,电缆弯曲半径≥20倍电缆外径。敷设后进行绝缘电阻测试(220kV电缆≥4000MΩ,110kV电缆≥2000MΩ),并在支架上绑扎标识牌(注明电缆型号、电压等级、回路编号)。3.接头处理:电缆接头采用工厂预制式中间接头,安装环境温度≥5℃,相对湿度≤70%,接头两端电缆重叠量≥200mm,压接后进行局部放电测试(放电量≤10pC),并采用防火包带进行防火处理。四、质量控制要点(一)开挖与支护质量隧道净空尺寸偏差控制在+10mm~-5mm内,采用全站仪每循环检测开挖轮廓线,超挖部分采用同级混凝土回填。喷射混凝土强度采用回弹法检测,合格率≥90%,不合格部位采用钻芯取样复检,必要时返工处理。格栅钢架间距偏差≤±50mm,连接焊缝长度、厚度符合设计要求,采用磁粉探伤检测焊缝质量。(二)防水工程质量防水板焊接质量采用真空检测(负压0.2MPa,保持30s无气泡),每10m²抽查1处。施工缝止水带安装偏差≤±5mm,采用钢尺检测,止水带中心与施工缝中心线重合。隧道渗漏检测采用“双控法”:拱顶无滴水,边墙、底板湿渍面积≤0.5m²/100m²,总湿渍面积≤2m²/100m²。(三)电缆安装质量电缆支架水平度偏差≤3mm/m,垂直度偏差≤5mm/m,采用靠尺检测。电缆绝缘电阻测试值符合规范要求,采用2500V兆欧表检测,每回路检测3次取平均值。电缆接头局部放电量≤10pC,采用局部放电检测仪检测,检测频率为1次/接头。五、安全保障措施(一)地质超前预报采用地质雷达(探测距离30m)与超前钻探(钻孔深度5m,间距5m)结合,每循环开挖前预报前方地质条件,若发现富水断层、软弱夹层,及时调整开挖工法与支护参数。(二)监控量测在隧道拱顶、边墙设置沉降观测点(间距10m),收敛观测线(间距5m),采用全站仪、收敛计进行监测,监测频率:开挖期1次/d,初期支护完成后1次/2d,二次衬砌完成后1次/周,直至变形稳定(收敛速率≤0.2mm/d)。监测数据实时上传至智慧管控平台,若出现异常(沉降速率≥5mm/d或累计沉降≥30mm),立即停工分析,采取加密支护、注浆加固等措施。(三)专项安全管理用电安全:临时用电采用“三级配电、两级保护”,电缆线架空敷设(高度≥2.5m),配电箱接地电阻≤4Ω,作业面照明采用36V安全电压。机械安全:凿岩机、注浆泵等设备专人操作,定期检修,严禁带病作业;起重设备(如龙门吊)安装限位装置,吊装时设专人指挥。有限空间作业:隧道内作业前进行气体检测(O₂≥19.5%,CO≤24ppm,H₂S≤10ppm),配备通风机(风量≥3倍洞内容积/h),作业时保持持续通风。六、应急预案(一)坍塌事故应急若发生隧道坍塌,立即启动“三断一送”(断电源、断设备、断作业,送急救),组织抢险队采用“管棚+小导管注浆”加固坍塌体,同步用生命探测仪搜救被困人员,医疗组现场急救并转运伤员。(二)涌水事故应急富水段开挖时突发涌水,立即启动排水系统(增开备用泵,流量提升至100m³/h),采用速凝浆液(水泥-水玻璃双液浆,初凝时间≤30s)封堵涌水点,同时撤离作业人员,待涌水稳定后查明水源,采取帷幕注浆或管井降水处理。(三)触电事故应急作业人员触电后,立即切断电源(采用绝缘棒挑开电线),对伤员进行心肺复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