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翻译专项练习
第一组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
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
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材料三:
或问子产,子曰:“惠人也。〃问子西,曰:“被哉!彼哉!〃问管仲,
曰:〃人也。夺伯氏骈邑三百,饭疏食,没齿无怨言。〃
子贡日:〃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日: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蜴。微管仲,吾其被发
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2)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
第一组
1.阅读《史记•管晏列传》《论语》选段
(1)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翻译:管仲家境贫困,常常占鲍叔牙的便宜,鲍叔牙始终友好地
对待他,不把(这件事)挂在嘴上。
得分点(共4分):
L贫困:家境贫困(1分,古今义一致,强调“家境”而非单纯“贫
穷”);
2.欺:占……便宜(1分,古今异义,非“欺骗”,指利益上的占
便宜);
3.善遇:友好对待(1分,“善”表友好,“遇”表对待);
4.不以为言:不把(这件事)作为话柄/挂在嘴上(1分,“以”
后省略宾语“之”,“为言”指“说出来、挂在嘴边”)。
【备注】“善遇”可联系《鸿门宴》“不如因善遇之”,均为“友
好地对待”之意。
(2)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
翻译:管仲不是有仁德的人吧?齐桓公杀了公子纠,(管仲)不
能为(公子纠)去死,反而辅佐他。
得分点(共4分):
1.非与:不是吗/吧(1分,固定句式,表委婉反问);
2.死:为……而死(1分,为动用法,“为公子纠死”的省略);
3.相:辅佐(1分,名词作动词,“担任辅佐大臣”);
4.之:代词,指齐桓公(1分,代指对象需明确)。
【备注】“相”可联系《鸿门宴》“相项王”,均为“辅佐(君
主)”之意。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凡与敌战,若地利已得,士卒已阵,法令已行,奇兵已设,要当割
弃性命而战,则胜。若为将临阵畏怯,欲要生,反为所杀。法曰:"幸生
则死。〃
春秋时,楚子伐郑,晋师救之,与战于敖、鄢之间。晋赵婆齐使其
徒先具舟于河,欲败而先济,故将士懈,卒不可胜。
(节选自《百战奇略・生战》)
材料三:
韩信与张耳以兵数万,欲东下井隆击赵。赵王、成安君陈余闻汉且
袭之也,聚兵井隘口,号称二十万。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
军望见而大笑。平旦,信建大将之旗,鼓行出井建口,赵开壁击之。于
是信、张耳详弃鼓旗,走水上军。水上军开入之,复疾战。
(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为将临阵畏怯,欲耍生,反为所杀。
(2)信建大将之旗,鼓行出井隆口,赵开壁击之。
2.阅读《百战奇略-生战》《史记•淮阴侯列传》选段
(1)若为将临阵畏怯,欲要生,反为所杀。
翻译:如果作为将领,临阵时畏惧胆怯,想要苟且偷生,反而会
被(敌人)杀死。
得分点(共4分):
1.若:如果(1分,假设连词);
2.为将:作为将领(1分,“为”表“担任、作为”);
3.要生:苟且偷生(1分,“要”表“谟求、苟且”,“生”指“生
存”);
4.为所杀:被(敌人)杀死(1分,被动句式,“为所”表被动,
后省略动作发出者“敌”)。
【备注】“为所杀”的被动结构可联系《鸿门宴》“若属皆且为
所虏”,均表“被……(动作)”。
(2)信建大将之旗,鼓行出井隆口,赵开壁击之。
翻译:韩信竖起大将的旗帜,击鼓进军走出井隆口,赵军打开营
垒攻击他们。
得分点(共4分):
L建:竖起(1分,动词,非“建造”,指“树立、举起”);
2.鼓行:击鼓进军(1分,“鼓”名词作动词,“击鼓”,表进军
号令):
3.壁:营垒(1分,名词,指军队驻扎的营寨);
4.击之:攻击他们(1分,“之”代指韩信、张耳的军队)。
【备注】“壁”可联系《史记•项羽本纪》“及楚击秦,诸将皆
从壁上观”,均为“营垒”之意。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承元谓诸将日:“诸公未忘先德,不以承元齿幼,欲使领事。承元
欲效忠于国,以奉先志,诸公能从之乎?”诸将许诺。遂于衙门都将所
视事,约左右不得呼留后,事无巨细,决之参佐。密疏请帅,天子嘉之,
授检校工部尚书,兼滑州刺史、义成军节度、郑滑观察等使。邻镇以两
河近事讽之,承元不听,诸将亦悔。及起居舍人柏耆赍诏宣谕滑州之命,
兵士或拜或泣。承元与柏耆于馆驿召诸将谕之,诸将号哭喧哗。承元诘
之日:“诸公以先世之故,不欲承元失此,意甚隆厚;然奉诏迟留,其
罪大矣!“遂拜诸将,泣涕不自胜。承元厉诸将,乃尽出家财,籍其人
以散之,酌其勤者擢之。(节选自《旧唐书・王承元传》)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遂于衙门都将所视事,约左右不得呼留后,事无巨细,决之参
佐。
(2)承元厉诸将,乃尽出家财,籍其人以散之,酌其勤者擢之。
3.阅读《旧唐书・王承元传》选段
(1)遂于衙门都将所视事,约左右不得呼留后,事无巨细,决之
参佐。
翻译:(王承元)于是在衙门都将的住处处理政务,约定身边的
人不能称呼(他)为留后,事情无论大小,都由幕僚决定。
得分点(共4分):
1.视事:处理政务(1分,官员任职办公的专用词):
2.左右:身边的人(1分,古今异义,非“方位”,指侍从、亲信);
3.无巨细:无论大小(1分,“无”表“无论”,“巨细”指“大
事小事”);
4.决之参佐:由幕僚决定(1分,状语后置,“之”代指“事”,
“参佐”指幕僚、下属官员)。
【备注】“寻”可联系《桃花源记》“寻向所志,遂迷”,均为
“不久”之意;“劳”可联系《鸿门宴》“劳苦而功高如此”,均为
“慰劳、劳累”(此处取“慰劳”)。
(2)诏书一纸征之,无不即日就道,由是谗谤不行。
翻译:(只要)一道诏书征召他,(他)没有不当天就上路的,
因此谗言诽谤无法流传。
得分点(共4分):
L诏书一纸:一道诏书(1分,定语后置,“一纸”修饰“诏书”);
2.征:征召(1分,君主征召臣子的专用词);
3.即口就道:当天上路(1分,“即日”表“当天”,“就道”指
“动身、上路”);
4.不行:无法流传(1分,古今异义,非“不出发”,指“不传播、
不通行”)o
【备注】“征”可联系《张衡传》“公车特征拜郎中”,均为“(朝
廷)征召”之意。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文本一,:
黄帝以下〃通其变,使民不倦〃。尧命四子以〃敬授民时〃,舜命后稷以
“黎民祖饥〃,是为政首。禹平洪水,定九州,制土田,各因所生远近,
赋人贡,茂迁有无,万国作。殷国之盛,《诗》《书》所述,要在安民,
富而教之。故《易》称:〃天地之大德日生,圣人之大宝日位;何以守位
日仁,何以聚人曰财。〃
(节选自《汉书・食货志》)
文本二:
仁宗承之,经费浸广。天圣初首命有司取景德一岁用度较天禧所出
省其不急者。自祥符天书一出,斋醮③靡费甚众,京城之内,一夕数处,
至是,始大裁损。京师营造,多内侍传旨呼索,费无艺极。帝与太后知
其弊,诏自今营造所须,先下三司度功费然后给。又减内外宫观清卫卒
及工匠,分隶诸军、八作司。旧殿直已上,虽幼未任朝谒,遇乾元、长
宁节皆赐服,至是亦罢绐。故事,上尊号、谥号,随册宝物寺用黄金。
帝曰:“先帝、太后用黄金,若朕所御,止用涂金。〃
(节选自《宋史•食货志》)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殷周之盛,《诗》《书》所述,要在安民,富而教之。
(2)帝与太后知其弊,诏自今营造所须,先下三司度功费然后给。
5.阅读《汉书•食货志》《宋史•食货志》选段
(1)殷周之盛,《诗》《书》所述,要在安民,富而教之。
翻译:殷朝、周朝的兴盛时期,《诗经》《尚书》所记述的,关
键在于安定百姓,使(百姓)富裕后再教育他们。
得分点(共4分):
L盛:兴盛时期(1分,名词,指“鼎盛阶段”,非“茂盛”);
2.所述:所记述的(内容)(1分,“所”字结构,表”……的事
物”):
3.要:关键(1分,名词,表“核心、关键”);
4.安民/富而教之:安定百姓/使(百姓)富裕后再教育他们(1分,
“安”“富”均为使动用法,”使……安定/富裕”)。
【备注】“要”可联系《史记•项羽本纪》“要之,死日然后是
非乃定”,均为“关键、核心”之意。
(2)帝与太后知其弊,诏自今营造所须,先下三司度功费然后给。
翻译:皇帝和太后知道其中的弊端,下诏从今以后(凡)营造所
需的物资,先下交给三司估算人工和费用,然后再供给。
得分点(共4分):
1.弊:弊端(1分,名词,表“弊病、问题”);
2.营造所须:营造所需(的物资)(1分,“所”字结构,表”……
的东西”);
3.下:下交(1分,名词作动词,“向下交付”):
4.度功费:估算人工和费用(1分,“度”表“估算、计算”,“功
费”指“人工和钱财”)O
【备注】“度”可联系《鸿门宴》“度我至军中,公乃入”,均
为“估算、估计”之意。
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既而刘从一及朝士往往奏留复,上谓陆贽日:“朕思迁幸以来,江、
淮远方,或传闻过实,欲遣重臣宣慰,谋于宰相及朝士,佥谓宜然。今
乃反覆如是,朕为之怅恨累日。卿知萧复何如人?其不欲行,意趣安在?〃
贽上奏,以为:〃复痛自修励,慕为清贞,用虽不周,行则可保。至于轻
诈如此,复必不为。借使复欲逗留,从一安肯附会!今所言矛盾愿陛下
明加辩诘若箫复有所请求则从--何容为隐!陛下何惮而不辩明,乃宜为
此怅恨也!夫明则罔惑,辨则罔冤。惑莫甚于逆诈而不与明,冤莫痛于
见疑而不与辩。是使情伪相糅,思邪靡分。兹实居上御下之要枢,惟陛
下留意。〃上亦竟不复辩也。
材料二:
德宗性猜忌,不委任臣下,官无大小,必自选而用之,宰相进拟,
少所称可;及群臣一有谴责,往往终身不复收用;好以辩给取人,不得
敦实之士;艰于进用,群材滞淹。贽上奏谏,其略曰:“夫登进以懋庸,
黜退以惩过,二者迭用,理如循环。进而有过则示惩,惩而改修则复进。
既不废法,亦无弃人,虽纤介必惩而用材不匮。故能使釉退者克励以求
复,登进者警饬而恪居,上无滞疑,下无蓄怨。〃又曰:“中人以上,迭
有所长,苟区别得宜,付授当器,各适其性,各宣其能,及乎合以成功,
亦与全才无异。但在明鉴大度,御之有道而已。〃又日:“以一言称惬为
能而不核虚实,以一事违忤为咎而不考思邪,其称惬则付任逾涯,不思
其所不及,其违忤贴罪责过当,不恕其所不能,是以职司之内无成功,
君臣之际无定分。〃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借使复欲逗留,从一安肯附会!
(2)既不废法,亦无弃人,虽纤介必惩而用材不匮。
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既而契丹围瀛州,中外震骇,准遂请帝幸澧州。及至南城,固请日:
“陛下不过河,则人心益危。”帝遂渡河。相持十余日,其统军挞览出
督战。时威虎军头张瑰守床子弩,弩撼机发,矢中挞览额。挞览死,乃
密奉书请盟。(节选自脱脱《宋史•寇准传》)
材料二:
可恃之情形,如彼其昭著。唯钦若之流,挟雕虫之技,安于醉梦。
羽书涛至,惊于迅雷;金鼓乍闻,茫如黑雾。已而虏兵忽退,和议无猜,
且不知当日之何以得此于契丹。则其云〃孤注〃者,虽倾妒之口,抑心所
未喻,而亿其必然也。
(节选自王夫之《宋论・真宗》)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至南城,固请曰:〃陛下不过河,则人心益危。〃
(2)己而虏兵忽退,和议无猜,且不知当日之何以得此于契丹。
第二组
1.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建安元年八月,曹操在许,谋迎天子。众以为山东未定,未可卒制。
荀或臼:“将军首唱义兵,徒以山东扰乱,未遑远赴。今义士有存本之
思,兆民怀感旧之哀,诚因此时,奉主上以从人望。”操乃遣扬武中郎
将曹洪将兵西迎天子。
(1)将军首唱义兵,徒以山东扰乱,未遑远赴。
2.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臣光日: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非信无以
使民,非民无以守国。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邻,善为国
者不欺其民,善为家者不欺其亲。不善者反之。上不信下,下不信上,
上下离心,以至于败。所利不能药其所伤,所获不能补其所亡,岂不哀
哉!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秦并六国》)
(1)所获不能补其所亡,岂不哀哉!
3.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令行期年,秦民之国都言新令之不便者以千数。行之十年,秦国道
不拾遗,山无盗贼,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秦民初言令不
便者,有来言令便。卫鞅日:“此皆乱法之民也!”尽迂之于边。其后
民莫敢议令。(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秦并六国》)
(1)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卫鞅曰:“此皆乱法之民也!”
4.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叔陵为江州刺史,性苛察狡险。新安王伯固以善谐谑,有宠于上及
太子,叔陵疾之,快求其过失,欲中之以法。叔陵人为扬州刺史,事务
多关涉。省阁执事,承意顺旨,即讽上进用之,微致违忏,必抵以大罪,
重者至殊死。伯固惮之,乃谄求其意。叔陵好发古冢,伯固好射雉,常
相从郊野,大相款狎,因密图不轨。伯固为佶中,每得密语,必告叔陵。
——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始兴王谋逆》
(1)叔陵疾之,阴求其过失,欲中之以法。
5.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及中诏用雅,众遂赴雅焉。将拜,遇雨,请以伞入。王均不许之,
因冒雨而拜。雅既贵幸,威权甚震,门下车骑常数百,而善应接,倾心
礼之。帝以道子无社稷器干,虑晏驾之后皇室倾危,乃选时望以为簿屏,
将擢王恭、殷仲堪等,先以访雅。雅以恭等无当世之才,不可大任。
(节选自《晋书列传第五十三》)
(1)雅既贵幸,威权甚震,门下车骑常数百,而善应接,倾心礼之。
6.翻译文中句子。
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
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上怒日:“卿
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
以布大信于天下也。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
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上日:“卿能执法,朕复何忧!”
胄前后犯颜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节选自《通鉴
经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
(1)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7.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八年,庾翼在武昌,数有妖怪,欲移镇乐乡。征虏长史王述与庾冰
至曰:“乐乡去武昌千有余里,数万之众,一旦移徙,兴立城壁,公私
劳扰。又江州当溯流数千里供给军府,力役增倍。且武昌实江东镇戍之
中,非但杆御上流而已;缓急赴告,骏奔不难。若移乐乡,远在西睡,
一朝江渚有虞,不相接救。”(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
(1)若移乐乡,远在西陲,一朝江渚有虞,不相接救。”
8.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时帝手诏择日巡幸东南,纲言:“车驾巡幸之所,关中为上,襄阳
次之,建康为下。陛下纵未能行上策,犹当且适襄、邓,示不忘故都,
以系天下之心。“帝乃谕两京以还都之意。已而帝意复变,纲又极言其
不可,帝然之。而江伯彦、黄潜善阴主扬州之议。或谓纲日:“外论汹
汹,咸谓东幸已决。”纲曰:“国之存亡,于是焉分,吾当以去就争之!”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
(1)国之存亡,于是焉分,吾当以去就争之!
6.阅读《资治通鉴・唐纪》选段
(1)借使复欲逗留,从一安肯附会!
翻译:假使萧复想要停留(不去),刘从一怎么会愿意附和(他)
呢!
得分点(共4分):
1.借使:假使(1分,假设连词,表“假如、倘若");
2.逗留:停留(1分,动词,表“不出发、停留原地”);
3.安肯:怎么会愿意(1分,“安”表疑问,“怎么”;“肯”表
“愿意”);
4.附会:附和(1分,动词,表“迎合、赞同"非“牵强附会”)。
【备注】“安”可联系《鸿门宴》“君安与项伯有故”,均为“怎
么、哪里”之意。
(2)既不废法,亦无弃人,虽纤介必惩而用材不匮。
翻译:既不废弃法令,也不抛弃人才,即使是微小的过错也一定
惩罚,因而任用的人才不会匮乏。
得分点(共4分):
L废法:废弃法令(1分,“废”表“废除、丢弃”);
2.弃人:抛弃人才(1分,“弃”表”舍弃、放弃”);
3.纤介:微小的过错(1分,古今异义,表“细微的事情”,此处
特指“小过错”);
4.匮:匮乏(1分,形容词,表“缺少、不足”)。
【备注】“纤介”可联系《汉书•高帝纪》“无纤介之祸”,均
为“微小的(事物/过错)”之意。
7.阅读《宋史•寇准传》《宋论•真宗》选段
(1)及至南城,固请曰:“陛下不过河,则人心益危。”
翻译:等到(皇帝)到了南城,(寇准)坚决请求说:“陛下不
渡过黄河,那么人心就会更加危急。”
得分点(共4分):
1.及:等到(1分,时间连词,表“到……的时候”);
2.固请:坚决请求(1分,“固”表“坚决、坚持",“请”表“请
求”);
3.过:渡过(1分,动词,表“跨过、渡过”,非“经过”);
4.益:更加(1分,程度副词,表“越发、更甚”)。
【备注】“固”可联系《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蔺相如固止
之”,均为“坚决、坚持”之意。
(2)已而虎兵忽退,和议无猜,且不知当日之何以得此于契丹。
翻译:不久敌军忽然撤退,和谈没有疑虑,(他们)却不知道当
时凭什么从契丹那里得到这样的结果。
得分点(共4分):
L己而:不久(1分,时间副词,表“随后、很快”);
2.虏兵:敌军(1分,对敌方军队的称呼,表“敌方”);
3.何以:凭什么(1分,宾语前置,“以何”,表“凭借什么”);
4.得此于契丹:从契丹那里得到这样的结果(1分,状语后置,“于
契丹”表“从契丹”)。
【备注】“已而”可联系《鸿门宴》“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
均为“不久、随后”之意;“何以”可联系《鸿门宴》“何以至此”,
均为“凭什么”之意。
第二组
1.阅读三国史选段
(1)将军首唱义兵,徒以山东扰乱,未遑远赴。
翻译:将军首先倡导义兵,只是因为崎山以东地区混乱,没有闲
暇远赴(京城)。
得分点(共4分):
1.首唱:首先倡导(1分,“唱”通“倡”,表“倡导、发起”);
2.徒以:只是因为(1分,“徒”表“只是”,“以”表“因为”);
3.山东:崂山以东(1分,古今异义,非“山东省”,指“靖山以
东地区”):
4.未遑:没有闲暇(1分,“遑”表“闲暇、空闲”)。
【备注】“唱”可联系《陈涉世家》“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通“倡”,均为“倡导”之意;“山东”可联系《鸿门宴》“沛公居
山东时,贪于财货”,均为“靖山以东”之意。
2.阅读《通鉴纪事本末-秦并六国》选段
(1)所获不能补其所亡,岂不哀哉!
翻译:所得到的(东西)不能弥补所失去的(东西),难道不悲
哀吗!
得分点(共4分):
L所获:所得到的(东西)(1分,“所”字结构,表“……的事
物”);
2.补:弥补(1分,动词,表“补偿、填补”);
3.所亡:所失去的(东西)(1分,“所”字结构,表”……的事
物”):
4.岂不……哉:难道不……吗(1分,反问句式,表强烈语气)。
【备注】“所获”“所亡”的“所”字结构可联系《鸿门宴》“所
诛者皆生平所仇怨”,均表“……的(事物)”。
3.阅读《通鉴纪事本末・秦并六国》选段
(1)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卫鞅曰:“此皆乱法之民
也!”
翻译:当初说新法不方便的秦国人,有人来(说)新法方便了。
卫鞅说:“这些都是扰乱法令的百姓啊!”
得分点(共4分):
1.秦民初言令不便者:当初说新法不方便的秦国人(1分,定语后
置,“初言令不便”修饰“秦民”);
2.便:方便(工分,形容词,表“便利、适宜”,前后语境需一致);
3.乱法:扰乱法令(1分,“乱”为使动用法,“使法令混乱”);
4.……也:判断句式(1分,表“是……”的判断语气)。
【备注】判断句式可联系《鸿门宴》“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
也”,均以“……也”表判断。
4.阅读《通鉴纪事本末-始兴王谋逆》选段
(1)叔陵疾之,阴求其过失,欲中之以法。
翻译:陈叔陵嫉妒他(新安王伯固),暗中寻找他的过失,想要
用法律中伤他。
得分点(共4分):
L疾:嫉妒(1分,古今异义,非“疾病”,表“妒忌、怨恨”);
2.阴:暗中(1分,副词,表“秘密地、暗地里”);
3.求:寻找(1分,动词,表“搜寻、查找”);
4.中之以法:用法律中伤他(1分,状语后置,“以法”表“用法
律”,“中”表“中伤、陷害”)O
【备注】“疾”可联系《屈原列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均为“嫉妒、痛恨”(此处取“嫉妒”)之意;“阴”可联系《史记•项
羽本纪》“阴使范增等击之”,均为“暗中、秘密地”之意。
5.阅读《晋书列传第五十三》选段
(1)雅既贵幸,威权甚震,门下车骑常数百,而善应接,倾心礼
之。
翻译:王雅已经显贵受宠,权势非常显赫,门下的车马常常有几
百辆,(他)却善于接待(宾客),全心全意地礼遇他们。
得分点(共4分):
L贵幸:显贵受宠(1分,“贵”表“地位高”,“幸”表“受君
主宠爱”);
2.震:显赫(1分,形容词,表“权势盛大”,非“震动”);
3.善应接:善于接待(宾客)(1分,“应接”指“接待、应酬”,
需补充宾语“宾客”);
4.礼之:礼遇他们(1分,“礼”名词作动词,“以礼相待、礼遇”)。
【备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0年12月26日陕西省商洛市直遴选公务员考试面试真题
- 2025年大学《标准化工程-标准化信息管理》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大学《养老服务管理-养老机构运营模拟与照护方案设计实训》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雨课堂学堂云在线《马克思主义哲学(陕西理大 )》单元测试考核答案
- 健康养生活动策划与实施方案
- 内部控制分析师岗位竞聘方案
- 医学研究员临床试验研究员技能培训
- 2025年大学《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社会体育赛事组织与策划》考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大学《能源经济-能源经济学原理》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下半年浙江湖州市安吉县事业单位招考60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JB/T 20185-2017热原检测仪
- GB/T 22153-2008国际货运代理通用交易条件
- GB 30616-202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用香精
- 加油站安全费用申请表
- DB63-T 1806-2020金属非金属露天矿山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实施指南
- 企业风险管理-战略与绩效整合(中文版)
- 董事、监事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 (完整)城市轨道交通安检工作概述ppt
- 儿童舌诊医学课件
- 阀门安装施工方案
- 高中英语外研版高中必修2UNIT6Earthfirst-sharks教案胡江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