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启航化学之旅(复习讲义)_第1页
第一章 启航化学之旅(复习讲义)_第2页
第一章 启航化学之旅(复习讲义)_第3页
第一章 启航化学之旅(复习讲义)_第4页
第一章 启航化学之旅(复习讲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启航化学之旅

复习讲义

A复习目标

1.能判断常见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并能从宏观和微观的视角说明二者的区别。

2.结合实例,从物质及及变化的视角,认识资源的绰合利用与新能源的开发、材料的科

复习目标学利用与新材料的研发,理解化学与生态环境保护、医药研制及营养健康的关系。

3.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转化及应用的一门基础学科,其特征是从

分子层次认识物质,通过化学变化创造物质。

初步了解化学科学的发展历程,体会实验探究和模型建构是化学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重点: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重点和难点

难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知识体系构建、

胸识点一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I、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1)化学的研究对象是物质。

(2)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分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定义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本质区别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生成其它物质

微观变化构成物质的粒子,本身没有变化,变化的是粒构成物质的粒子,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其它

子之间的间隔。粒子。

宏观现象通常是状态,形状,大小发生改变。常伴随发光、放热、颜色变化、产生气体、

生成沉淀等现象。

举例水的三态水化、酒精挥发等。铁生锈、木炭燃烧、葡萄酿酒、光合作用等。

联系发生化学变化的同时•定伴随物理变化。

(3)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分类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定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可以表现出来的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性质

区别某种性质是否需要经过工。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

注意物质的性质受外界条件影响,在描述物质性质时注明条件。(如液体沸点受大

气压影响)

实例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燃点、沸实例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稳定性、活泼性;酸

点、熔点: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性、碱性、毒性等。

吸附性等。

效果检测

1.下列生产生活中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冰雪融化B.风力发电C.燃料燃烧D.海水晒盐

【答案】C

【详解】A、冰雪融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俣;

B、风力发电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燃料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D、海水晒盐过程中只是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C。

2.下列属于石墨化学性质的是

A.质软B.导电性C.吸附性D.可燃性

【答案】D

【详解】A、石墨质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B、石墨的导电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C、石墨的吸附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D、石墨的可燃性需要在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符合题意。

故选:De

3.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

A.发光、放热B.有气体生成C.有颜色变化D.有新物质生成

【答案】D

【详解】A.白炽灯在通电时,会发光、放热,但是该过程是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有气体生成是变化的现象,不是特征,给水加热,水中的氧气逸出,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有颜色变化,是变化的现象,不是特征,氯气经过加压降温变成蓝色固体,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故选项正确。

故选D。

4.下列有关化学史的说法正确的是

A.张青莲研发了多种用于石油化工生产的催化剂

B.拉瓦锡提出水是由一种元素组成

C.闵恩泽主持测定了几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D.徐寿参与创造了许多元素的中文名称

【答案】D

【详解】A、闵恩泽研发了多种用于石油化工生产的催化剂,张青莲主持测定了锢、钺等元素的相对原子质

量的新值,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拉瓦锡通过实验证明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闵恩泽研发了多种用于石油化工生产的催化剂,张青莲主持测定了锢、锹等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

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徐寿参与创造了许多元素的中文名称,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o

歌]识点二实验仪器与操作

1、药品的取用

(I)化学试剂取用规则

三不规则:不能用手接触试剂,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试剂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试剂的味道;节约

规则:按规定用量取用试剂,如不指明用量,一般按最少量取用,液体l~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处理规则:实验剩余的试剂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

内。

(2)固体试剂的取用

存贮在广口瓶中;粉末固体取用:药匙或纸槽:“一横、二送、三竖立”;块状固体取用:镜子央取:“二

横、二放、三慢竖”

(3)液体试剂的取用

存贮在细口瓶或滴瓶中;

①多量液体取用:直接倾倒法

细口瓶瓶塞倒放在桌面上(防止试剂腐蚀实验台或污染试剂),瓶口紧挨试管口缓缓倾倒,细口瓶标

签一面_(防止残留液流下腐蚀标签),倒完液体后,立即盖紧瓶塞并放回原处,标签向外。

②少量液体取用:胶头滴管

在容器的正上方竖宜滴入:胶头滴管不要接触容器壁,防止沾污试管或污染试剂;取液后的滴管,应保

持橡胶胶帽在上,不要平放或倒置,防止液体倒流,沾污试剂或腐蚀橡胶胶帽;用过的试管要立即用

清水冲洗干净,但滴瓶上的滴管(专管专用)不能用水冲洗,也不能交叉使用。

③一定量的液体取用:量筒(配套使用胶头滴管)

先向量筒中倾倒液体至接近所需刻度时,停止倾倒,余下部分用胶头滴管滴加试剂至所需刻度线,读

数: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量简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2、常用实验仪器

(1)反应容器:可直接加热:试管、珀烟、蒸发皿、燃烧匙不可直接加热:烧杯、烧瓶、锥形瓶

(2)存放仪器:广U瓶、细口瓶、集气瓶

(3)加热仪器:酒精灯

(4)分离仪器:普通漏斗、长颈漏斗、分液漏斗

(5)计量仪相:托盘天平、电子天平

(6)取用仪器:缴了、药匙、胶头滴管

(7)加持仪器:试管夹、铁架台、珀烟钳

(8)其他仪器:陶土网、玻璃棒、水槽、试管刷

3、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1)物质的加热使用一一酒精灯注意事项

禁止向燃萱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只酒精灯;

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红帽盖火不可用嘴去吹;

如果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盖;

酒精灯内酒精含量不能少于酒精灯容量的,4,也不能多于盐,酒精灯在熄灭的情况下用漏斗添加酒精。

(2)试管加热的注意事项

加热前擦干试管外壁的水,防止加热时受热不均炸裂;

加热时用试管夹夹持试管,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在距试管口约以处的中部,握长柄;

加热固体,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

与桌面成45。角,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3,加热液体,试管口向上倾斜,热时试管不对着有

人的方向。

加热时先预热,待均匀受热后固定在试剂的部位加热、试管底部不能和酒精灯的灯芯接触,防止加热

不均炸裂;

加热后的热试管不能用冷水立即冲洗,防止骤冷炸裂;

(3)仪器装置的连接

把玻璃导管插入带孔橡胶塞:先把玻璃管口用水润湿然后对准橡胶塞上的孔梢稍用力转动,将其插入。

连接玻璃导管和乳胶管:先把导管口用水润湿,然后稍稍用力把玻璃导管插入乳胶管。

连接橡胶塞和容器:把橡皮塞慢慢转动塞进容器口,不能把容器放在桌上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容器。

(4)检查装置气密性

连接好仪瑞,将导管一端放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水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手后,导管口形成一

段水柱,且长时间不回落,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5)玻璃仪器的洗涤

试管的洗涤:倒净废液后,反复用水冲洗。如果内壁附有不易洗掉的物质,要用试管刷刷洗。洗净的试

管要倒插在试管架上晾干。洗过的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时,表示仪器

已洗干净。

・■效果检测

5.下列物质的鉴别方法,错误的是

A.氧气和二氧化碳——用带火星的木条分别插入集气瓶中

B.水和过氧化氢溶液——加入二氧化镒

C.实验室的白糖和食盐一品尝味道

D.高钵酸钾和二氧化钵——观察颜色

【答案】C

【详解】A、氧气支持燃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木条会熄灭,故A不符合题意;

B、水和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加入二氧化锦,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镐催化下分解产生氧气(冒气泡;,而水无反

应,故B不符合题意;

C、实验室严禁通过尝味道鉴别物质,违反安全规则,故C符合题意;

D、高钵酸钾为暗紫色固体,二氧化钵为黑色粉末,颜色差异明显,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规范的化学实验操作是实验成败的关键。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取用块状试剂

C.滴加液体D.

【答案】D

【详解】A、取用块状试剂时,应先把试管横放,用镜子夹取块状试剂放在试管口,再把试管慢慢地竖立起

来,使块状试剂缓缓滑到试管底部,以免打破试管,图示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B、洗涤试管时,应左右振荡,图示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C、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正上方进行滴加,不能伸入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图示

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D、闻气体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使极少量的气味飘入鼻孔中,不能把鼻孔凑到瓶口去闻气体的

气味,图示操作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o

7.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答案】B

【详解】A、检查气密性:将导管置于水中,用手紧握试管,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有气泡冒出,说

明装置气密性良好,不符合题意;

B、倾倒液体时,瓶塞应倒放,瓶口应紧挨,标签应朝向手心处,图中瓶塞未倒放,瓶口未紧挨,符合题意;

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应用外焰加热,且试管里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枳的1/3,图中操作正确,不

符合题意;

D、往试管里装入固体粉末时,为避免药品沾在管口和管壁上,可先使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用

小纸条折叠成的纸槽)小心地送至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图中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o

8.下列实验操作不氐砸的是

厂B.^----J倾倒液体

A.XI点燃酒精灯

等S

D二,L口

C..加热液体

【答案】D

故选D。

9.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倾倒液体/y""B.加热液体

V50

▼j浊

C.读取液体体积730D.稀释浓硫酸

320_v浓硫酸

水黎

=-10

【答案】D

【详解】A、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图示操作瓶塞要

没有倒放,瓶口没有•紧挨试管口,错误;

B、加热液体时,用酒精灯外焰加热,且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现的三分之一,试管夹应该夹在试管的中上

部,错误;

C、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错误;

D、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密度大于水,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

玻瑞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正确。

故选D。

10.下图是某化学小组部分实验过程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图1中错误的操作为o

⑵若按正确操作进行称量,天平的示数如图1,则所称食盐的质量为g;若食盐与祛码的位置颠倒

了,读数仍如图1所示,则称取食盐的实际质量为g。

⑶关于托盘天平的使用,还々很多注意事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字母)。

B.除易潮解、有腐蚀性的试剂外,其余试剂可直接放在托盘上称量

C.加祛码的顺序应是先加质量大的再加质量小的

D.称量试剂时,可以用手直接取跌码

⑷如图2所示,加热试管中的固体从而制取气体,该操作可能造成的后果是,若装置安装和操作

止确,制取气体时,在加入试剂之前需要o

【答案】(1)没有在右盘放与左盘相同大小的纸片

(2)12.47.6

(3)C

(4)试管炸裂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⑸胶头滴管小于

(6)14。⑥

【详解】(1)托盘天平使用时应遵循“左物右码”原则,图中食盐放在左盘,祛码放在右盘,但没有在

右盘放与左盘相同大小的纸片,操作错误。

(3)A、托盘天平一般能精确到0.1g,不能准确称量12.53g蔗糖,A错误;

B、易潮解、有腐蚀性的试剂应放在玻璃器皿内称量,其余试剂应在托盘上放称量纸,B错误;

C、加祛码顺序是先大后小,C正确;

D、取用祛码要用银子,不能用手,防止硅码生锈,D错误。

故选C.

(4)加热固体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图中试管口向上

倾斜,易出现此问题;

制取气体时,在加试剂前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防止装置漏气,收集不到气体。

(5)量取一定体积液体时,先向量筒中倾倒液体至接近所需刻度,再用胶头滴管滴加至刻度线;

图3是俯视读数,俯视时读数偏大,实际量取液体体积小于读数,所以实际量取体积小于40mL。

热狗350mL水,量较大,需用烧杯盛装,用铁架台(带铁圈)司定,垫陶土网使烧杯受热均匀,用酒精灯

加热,所以需要①烧杯、④酒精灯、⑤陶土网、⑥铁架台(带铁圈)。

胸识点三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与方法

1.科学探究

(1)化学科学探究的一般环节:提出问题形成假设获取的据分析解释形成结论及建构模型反思评价及

表达交流

(2)化学科学探究用到的方法:主:实验方法。辅:文献检索法、调查研究法

(3)探究目的:

依据探究目的把实验分为三类:探究陌生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探究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条件或规律、

探究陌生物质的组成或结构

验证:已经从生活经验,以往学习相关资料中了解或推测物质的性质及变化,需进一步证明

制取:物质的分离和提纯通过化学变化获得新物质

(4)猜想与假设:作出猜想和假设,一定要有依据,表述要尽量具体。

(5)实验方案:首先需要明确实验原理,准备好实验装置(包括仪器和试剂),明确实验步骤,要考虑全

面、具体、可操作

(6)进行实验:实验时要注重实验现象和数据的观察和记录,常见的化学实验现象有燃烧、有沉淀生

成、有气体生成、溶解和变色。

(7)观察与记录:以物质变化为核心关注变化前、变化中、变化后

(£)得出结论:对比实验现象和数据,相同点归纳出规律,不同点归纳出特点。

2.催化剂

(1)定义:改变化学反应速率,而自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均不发生变化的物质。

(2)在化学反应中起到催化作用。

■效果检测

5.科学发展常以如题图所示的方式推进、循环。公元前5世纪,有哲学家猜想:万物是由极其微小的、不

可分割的“原子”构成。这属于

A.观察现象B.提出问题C.建立假说D.实验验证

【答案】C

【详解】有哲学家猜想:万物是由极其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原子”构成,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建立假说,

故选C。

6.卜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催化剂只能加快反应速率

B.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性质都不改变

C.只有二氧化钵才能作催化剂

D.生成物的质量与催化剂无美

【答案】D

【详解】A、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率,但不一定加快反应速率,故选项说法错误;

B、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是性质)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C、二氧化钵可以作为催化剂,也可以有其他物质如硫酸铜溶液作为催化剂,故选项说法错误;

D、催化剂改变反应速率,不改变生成物的质量,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高频考点突破

■考点一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例1】(2022北京中考)下列氧气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无色无味B.沸点低C,能支持燃烧D.不易溶于水

【答案】C

【分析】通过化学变化来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

性质,据此判断。

【详解】A、氧气无色无味,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B、氧气沸点低,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C、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氧气支持燃烧属于化学性质,符合题意:

D、氧气不易溶于水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Co

:解题要点:

!物质常见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I

!常见的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燃点、沸点、熔点、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

|导热性、吸附性等。i

・・・■■••・・・・・・・・・・•••・・・・・・•■・•・・・・•••»••••a••・

【变式11](2023北京中考)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铁呈固态B.铜呈紫红色C.蔗糖易溶于水D.碳酸易分解

【答案】D

【详解】A、铁呈固态,状态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B、铜呈紫红色,颜色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C、蔗糖易溶于水,溶解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D、碳酸易分解,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故选D.

【变式12](2024北京中考)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冰雪融化B.酒精挥发C.镁条燃烧D.矿石粉碎

【答案】C

【详解】A、冰雪融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泗精挥发过程中由液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镁条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氧化镁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D、矿石粉碎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C。

■考点二绿色化学

【例2】为系统治理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提倡的做法是

A.任意排放生活污水B.防治海洋垃圾污染

C.农业上过量使用农药D.景观用水大量逆用自来水

【答案】B

【详解】A、任意排放生活污水,会造成水污染,错误;

B、防治海洋垃圾污染,有利于系统治理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正确;

C、农业上过量使用农药,会造成土壤、水源污染,错误:

D、景观用水大量使用自来水,会浪费淡水资源,错误.

故选Bo

【例21】2023年杭州亚运会秉承“绿色、智能、节俭、文明”的办赛理念。下列做法没有体现绿色理念的

A.亚运会开幕式燃放电子烟花B.馆内采用节能环保材料

C.纸做的党子用后丢弃D.鼓励市.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观看赛事

【答案】C

【详解】A、亚运会开幕式燃放电子烟花,电子烟花相较F传统烟花,不会产生大量的烟尘、有需气体和噪

音污染,既营造了开幕式的氛围,又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体现了绿色理念,不符合题意:

B、馆内采用节能环保材料,节能环保材料在使用过程中能够降低能源消耗,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符合

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要求,体现了绿色理念,不符合题意;

C、纸是山木材等资源制成的,随意丢弃纸做的凳子,不仅浪费J'资源,还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没有体现

资源节约和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理念,符合题意;

D、鼓励市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观看赛事,公共交通工具可以搭载更多的乘客,相比私家车,能减少道路上

的车辆数量,从而降低能源消耗和尾气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体现了绿色理念,不符合题意。

故选:Co

【例22】2025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美丽中国我先行”,下列说法不符合.主题的是

A.短途出行以骑行代替驾车,减少尾气污染

B.电器不用时处于待机状态,方便下次开机

C.选择简易包装商品,以减少塑料垃圾产生

D.将厨余垃圾分类处理,促进资源回收利用

【答案】B

【详解】A、短途出行以骑行代替驾车骑行是一种零排放的交通方式,可以大幅减少城市交通产生的尾气排

放,降低空气污染,符合主题,不符合题意;

B、电器处于待机状态时仍会消耗一定能量,造成能源浪费,不符合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理念:符合题意;

C、选择简易包装商品,可以减少资源浪费和垃圾产生,有助于减少塑料污染等,对环境有益,符合主题,

不符合题意:

D、将厨余垃圾分类处理,能使厨余垃圾得到合理处理,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污染,也符合主题,不

符合题意。

故选Bo

■考点三实验仪器与操作

【例3】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检验气密性

【答案】D

【详解】A、检查气密性:连接装置,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加热,观察导管口有气泡产生,

证明气密性好;正确;

B、加热液体时,盛液量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g(防止液体受热溢出),用外焰加热;正确;

C、取用粉末状药品:先把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小心送至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

让药品全部落入底部,以免药品沾在管口或试管上:正确;

D、滴加液体:滴管悬空垂直放在试管口上方,以免污染滴管,滴管管口不能伸入受滴容器(防止滴管沾上

具也试剂):错误。

解题要点

检查装置气密性

气密性检验的原则是,先让装置和附加的液体(一般指水),构成封闭的整体:

(1)通过改变这个整体的温度,导致产生压强差来判断气密性好坏。

(2)通过观察是否有稳定的液面差来判断气密性好坏。

(3)通过观察是否可以达到“液封”条件来判断气密性好坏。

(4)通过压强不变来判断气密性好坏。

K11AA

【变式31】我们制取任何气体前都要先检杳装置气密性,下列检杳装置气密性的实验设计中,方法合理的

A

B.一观察是

__否有气

天蛔-泡冒出

C

观察是

否有气

泡冒出

【详解】A、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先将导管放入水中,再用手紧握试管,若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良

好,该选项方法合理;

B、紧握试管时,气体会从左边导管逸出,无法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该选项方法不合理:

C、紧握玻璃管时,气体从左边导管逸出,无法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该选项方法不合理;

D、紧握集气瓶时,气体会从长颈漏斗中逸出,无法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该选项方法不合理。

故选A。

【变式32]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A.检查气密性B.倾倒液体

C.加热液体D.取用固体粉末

【答案】B

【详解】A、检查气密性:将导管置于水中,用手紧握试管,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有气泡冒出,说

明装置气密性良好,不符合题意;

B、倾倒液体时,瓶塞应倒放,瓶口应紧挨,标签应朝向手心处,图中瓶塞未倒放,瓶口未紧挨,符合题意;

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应用外焰加热,且试管里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图中操作正确,不

符合题意;

D、往试管里装入固体粉末时,为避免药品沾在管口和管壁上,可先使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用

小纸条折叠成的纸槽)小心地送至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图中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o

■考点四误差操作

【例4】如图所示读得量筒中液体的体积为mL(保留一位小数);若仰视读数,读数会_____(填"偏

大”"偏小”或"不变”)。某同学需要量取45mL蒸储水,他应该选用(填“25”"50"或"100”)mL

的量筒。

50-

40二

【答案】44.0偏小50

【详解】由图可知,量筒中液体的体积为44.0mL:

若仰视读数,读取数值小于•实际数值,读数会偏小;

量筒量程的选择,应遵循“大而近”的原则,某同学需要量取45mL蒸储水,他应该选用50mL的量筒。

解题要点

量筒读数判断误区

(1)正确读数:读数时量简必须放平稳,视线与量简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2)读数误差:

俯视:读数,液体实际体积,实际液体体积v读数;

仰视:读数(液体实际体积,液体实际体积〉读数

【变式21】向量筒内注入水后,先仰视读数为20mL,倒出一部分水后,俯视读数为15mL,则倒出水的体

积:A.等于5mLB.大于5mLC.小于5mLD.无法确定

【答案】B

【详解】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要放平,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如果仰视液面,读数比实

际偏低,若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大。该学生倾倒液体前先仰视读数20mL,实际液体的体枳大于20mL,

倒出一部分水后,俯视读数为15mL,那么实际体积应小于15mL;则实际倒出的水的体积为大于5mL;

故选:Be

【变式22】用量筒量取溶液,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20mL;倒出部分液体后,仰视凹液面的最低处,

读数为9mL。则该学生实际倒出的溶液体积

A.小于11mLB.大于11mLC.等于11mLD.无法确定

【答案】A

【详解】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要放平,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如果仰视液面,读数比实

际偏低,若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高。俯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20mL,此时量筒内液体的实际体积小于

20mL,倒出部分后,仰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9mL,实际体积大于9mL,故倾倒出的液体的实际体积小于

llrnL;

故选A。

单元达标测评

1」基础应用

1.2024年7月22口晚,第九届亚冬会倒计时200天主题演出在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梦想舞台上演,绚丽的

烟花迎接着亚冬会渐进的脚步,同时也在照亮了哈尔滨的夜空。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下列事实

不是体现化学造福人类的是

A.生产化肥增加粮食产量B.屠呦呦发现青蒿素

【答案】D

【详解】A、生产化肥增加粮食产量,利用化学方法合成化肥,提高农作物产量,体现化学造福人类,

不符合题意;

B、屠呦呦发现青蒿素,利用化学方法提取和研究青蒿素,用于治疗疟疾,体现化学造福人类,不符合

题意;

C、新材料用于航天,通过化学研究和合成新的材料,应用于航天领域,体现化学造福人类,不符合题

意;

D、设计手机软件,主要涉及计算机科学和信息技术,不是化学领域的成就,不能体现化学造福人类,

符合题意。故选D.

2.关于下列化学家,说法不正确的是

A.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

B.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

C.我国化学家闵恩泽院士,研发了多种用于石油化工生•产的催化剂

D.道尔顿提出了分子学说。

【答案】D

【详解】A、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了元素周期表,故A不符合题意;

B、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测定了空气的成分,并通过实验得出空气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故B不符

合题意:

C、我国化学家闵恩泽院士,研发了多种用于石油化工生产的催化剂,故C不符合题意:

D、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故D符合题意。故选D。

3.卜・列关于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爆炸一定属于化学变化

B.物理变化的过程中,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

C.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后•定有新物质生成

D.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发光、放热、生成气体或沉淀

【答案】C

【详解】A、爆炸分为物理爆炸(如气球爆炸、汽车轮胎爆炸)和化学爆炸(如煤气爆炸),其中物理

爆炸没有产生新物质,不属于化学变化,化学爆炸产生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所以爆炸不一定属于化

学变化,A选项错误;

B、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物理变化,但物理变化过程中不一定伴随化学变化,B选项错误;

C、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所以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后一定有新物质生成,C选项正确;

D、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D选项错误;故选:Co

4.下列叙述中,前者属于物质发生的化学变化,后者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铜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铜绿

B.镁在空气中燃烧;食物在夏天变质了

C.氢氧化铜受热能分解;汽油燃烧

D.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二氧化碳;蜡烛在空气中能燃烧

【答案】D

【详解】A、铁丝燃烧、铜生锈过程中,均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镁燃烧、食物变质过程中,均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氢氧化铜能分解,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汽油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生

成,属于化学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石灰石制取二氧化碳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蜡烛能燃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

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该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5.铜器在潮湿的空气中久置,表面会生成一种绿色固体,称之为“铜绿”。兴趣小组为探究“铜绿”的性

质进行的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取“铜绿”样品B.点燃酒精灯

【答案】A

【详解】A、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倾斜(或平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

直在起来,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图中所

示操作错误;

C、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用外焰加热,为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试管口应略

向下倾斜,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I」紧挨试管口,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Ao

6.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详解】A、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错误;

B、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试管II,图中瓶塞没有倒放,

错误;

C、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

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错误;

D、过漉注意“一贴二低三靠",并使用玻璃棒引流,正确。

故选D。

7.李同学提出“可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分酒精和蒸储水”。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猜想与假设B.设计实验

C.收集证据D.解释与结论

【答案】B

【详解】提出“可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分酒精和蒸馄水”,属于设计实验的流程,故选B。

8.科学发展常以如题图所示的方式推进、循环。公元前5世纪,有哲学家猜想:万物是由极其微小的、不

可分割的“原子”构成。这属于

A.观察现象B.提出问题C.建立假说D,实验验证

【答案】C

【详解】有哲学家猜想:万物是由极其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原子"构成,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建立假

说,故选C。

9.科学探究中的“观察现象”是指

A.用眼睛看变化中的现象

B.观察变化后出现的现象

C.从变化前、变化中和变化后三个方面多感官进行观察

D.随意观察

【答案】C

【详解】科学探究中的“观察现象”是指从变化前、变化中和变化后三个方面多感官进行全面的观察,

而不是用眼睛看变化中的现象、观察变化后存在的现象、随意观察。

故选c。

10.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催化剂只能加快反应速率

B.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性质都不改变

C.只有二氧化镭才能作催化剂

D.生成物的质量与催化剂无关

【答案】D

【详解】A、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率,但不一定加快反应速率,故选项说法错误;

B、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是性质)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C、一氧化镒可以作为催化剂,也可以有其他物质如硫酸铜溶液作为催化剂.故选项说法错误:

D、催化剂改变反应速率,不改变生成物的质量,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II.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填序号)。

①冰雪融化②蜡烛燃烧③海水晒盐④粮食酿酒⑤干冰升华

⑥水果榨汁⑦过滤豆渣⑧海水制镁⑨植物生长⑩酒精挥发

⑪铁锅生锈⑫食物腐烂⑬火箭发射⑭金属冶炼⑮酒精消毒

⑯光合作用⑰滴水成冰⑱火药爆炸⑲玻璃破碎⑳黏十.烧究

【答案】①⑦®⑰⑲

【解析】略

12.规范的实验操作能有效避免实验安全事故的发生。判断下列操作是否正确:(正确填“A”,不正确填

1,B,,)

⑴酒精洒落桌面着火,用水浇灭。

⑵实验室加热液体时,便于观察,试管口对着人。

⑶加热固体试剂时,试管口略向二倾斜。

⑷加热后的试管,置于试管架上等待试管冷却后再洗涤。

【答案】⑴B

(2)B

⑶B

(4)A

【详解】(1)酒精洒落桌面着火,不能用水浇灭,因为酒精易溶于水,会引起更大面积的火灾,应该

用湿抹布盖灭,故不正确(B)。

(2)实验室加热液体时,试管口不能对着人,防止液体溅出伤人,故不正确(B)。

(3)加热固体试剂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造成试管炸裂,故不正确(B)。

(4)加热后的试管,置于试管架上等待试管冷却后再洗涤,防止试管因骤冷而炸裂,故正确(A)。

|1墟力提升

13.2024年8月6日,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发射“一箭18星”升空。所用

燃料之•为液氢,下列说法中属于氢气的化学性质的是

A.无色无味的气体B.氢气是最轻的气体

C.氢气可转化为液氢D.氢气具有可燃性

【答案】D

【详解】A、无色无味的气体,该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