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州墙体绿化施工技术交底_第1页
林州墙体绿化施工技术交底_第2页
林州墙体绿化施工技术交底_第3页
林州墙体绿化施工技术交底_第4页
林州墙体绿化施工技术交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林州墙体绿化施工技术交底一、施工准备(一)环境勘察气候适应性评估林州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2.8℃,冬季极端低温-10℃,夏季最高温38℃,年降水量672.1mm,需重点应对季节性干旱、冬季冻害及夏季高温强光。施工前需测量墙面朝向(优先选择北、东、西向墙面,南向需加强遮阴措施),记录每日日照时长(≤6小时为宜)及主导风向(南风、东风为主),制定针对性防护方案。墙体结构检测承载力要求:墙面活荷载需≥200kg/㎡,采用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C25),空心砖墙需进行局部加固(增设钢结构托架)。基层处理:清除墙面浮灰、空鼓及凸起物,修补裂缝(宽度≥0.3mm时采用环氧树脂灌注),平整度误差控制在5mm/2m内,涂刷基层处理剂(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二)材料准备种植基质配置根据林州土壤特性(有机质1.46%,速效氮74ppm,pH值7.5-8.0),采用改良基质配方:泥炭土40%+珍珠岩20%+蛭石15%+腐熟锯末15%+腐熟羊粪10%添加硫酸亚铁(1kg/m³)调节pH至6.5-7.0,混合均匀后进行高温灭菌(60℃以上持续48小时)。系统材料选型模块化种植系统:选用PP材质种植模块(尺寸300×300×150mm,重量≤8kg/模块),具备透水孔(孔径5mm,间距50mm)及导水槽,模块间采用榫卯结构连接。灌溉系统:采用滴灌+渗灌复合系统,主管选用PE管(直径25mm,工作压力0.2MPa),支管采用多孔微喷带(孔径0.8mm,间距150mm),配置时控电磁阀(设定每日6:00、18:00自动灌溉,单次时长15分钟)及雨量传感器(雨天自动关停)。二、系统设计(一)结构设计模块化系统构造支撑层:采用热镀锌方钢(50×50×3mm)制作骨架,间距横向600mm、纵向800mm,通过膨胀螺栓(M12×120mm)固定于墙面,螺栓间距≤500mm,每点承重≥50kg。防水层:骨架与墙面间隙填充聚氨酯发泡剂,表面覆盖1.5mm厚HDPE防水膜,接缝处热熔焊接,转角处附加500mm宽防水附加层。种植层:模块内填充改良基质(厚度120mm),底部铺设陶粒排水层(高度30mm,粒径20-30mm),基质表面覆盖50g/㎡无纺布防止流失。荷载计算静荷载:基质自重120kg/㎡+模块重量30kg/㎡+植物重量20kg/㎡=170kg/㎡活荷载:考虑风荷载(0.3kN/㎡)及检修荷载(1.0kN/㎡),总荷载≤190kg/㎡,满足设计要求。(二)灌溉与排水设计灌溉系统布置主管沿墙顶横向布置,支管垂直分布于模块间隙,每个模块设置2个滴头(流量2L/h),系统末端安装排水阀(管径20mm),确保管道排空防冻。排水系统墙面底部设置纵向排水沟(宽100mm,坡度≥2%),接入市政雨水管网,沟内铺设碎石过滤层(粒径5-10mm,厚度50mm)。三、植物选择(一)品种筛选原则生态适应性耐寒性:选择-15℃低温存活率≥80%的品种,优先本地乡土植物。耐旱性:根系吸水率≥30%,叶片保水能力强(角质层厚度≥15μm)。抗逆性:对SO₂、NO₂等污染物耐受性强,病虫害发生率≤5%/年。景观配置要求常绿与落叶比例:7:3(确保冬季景观效果)。叶色搭配:深绿(70%)+浅绿(20%)+彩叶(10%,如红叶石楠)。生长特性:慢生型(年生长量≤50cm),浅根系(主根深度≤30cm),耐修剪。(二)推荐植物清单类型品种特性参数适用位置藤本类爬山虎耐寒-20℃,吸盘附着力≥5kg/个西向墙面(夏季遮阴)常春藤(‘中华’品种)常绿,耐阴(光照≥2000lux即可)北向墙面灌木类小叶黄杨耐修剪,枝叶密度≥800片/㎡模块边缘收边沙地柏耐旱,根系分布深度≤25cm顶部模块草本类佛甲草(‘金叶’品种)景天科,夏季休眠期≤30天南向墙面(耐旱)麦冬常绿,耐贫瘠(土壤有机质≥1%可存活)底层模块四、施工流程(一)基础施工(工期:7天)测量放线采用全站仪定位,弹出骨架安装控制线,水平误差≤3mm,垂直度误差≤5mm/10m。骨架安装先安装横向主龙骨(与墙面间距100mm),再固定纵向次龙骨,焊接节点涂刷防锈漆(干膜厚度≥80μm),安装完成后进行荷载测试(悬挂250kg沙袋,持荷1小时无变形)。(二)系统安装(工期:10天)防水与排水施工铺设防水膜(搭接宽度≥100mm),安装排水沟,试水试验(连续淋水2小时,墙面无渗漏,排水坡度达标)。模块与灌溉安装模块自下而上分层安装,每层错缝排列(搭接长度100mm),模块与骨架采用不锈钢卡扣固定(每个模块≥4个固定点)。安装灌溉管道,进行压力测试(0.3MPa保压30分钟,压降≤0.02MPa),调试自动控制系统(模拟不同天气条件下的灌溉频率)。(三)植物种植(工期:5天)苗木预处理选择高度15-25cm、冠幅20-30cm的容器苗,种植前修剪破损根系(保留须根长度≥10cm),蘸取生根剂(萘乙酸浓度500mg/L)处理根系。种植作业模块内先填充基质至2/3高度,放入苗木(保持根系舒展),回填基质至距模块顶部20mm,轻压基质(密度控制在1.2g/cm³)。种植顺序:先边角后中间,藤本植物靠近牵引绳,灌木类居中,草本类填充间隙,确保种植密度≥25株/㎡。五、养护管理(一)日常养护水肥管理浇水:春秋季每周2次,夏季每日1次(避开正午高温),冬季每10天1次(水温≥10℃),采用EC值监测仪控制基质湿度(保持20%-30%)。施肥:春季(3-4月)施用复合肥(N:P:K=1:1:1,用量50g/㎡),夏季(6-7月)喷施叶面肥(磷酸二氢钾0.2%溶液),秋季(9-10月)增施钾肥(硫酸钾30g/㎡)增强抗寒能力。修剪与牵引藤本植物:春季牵引枝条(每20cm固定1处),夏季修剪徒长枝(保留长度≤50cm),冬季重剪病弱枝(剪口距主蔓5cm)。灌木类:每年修剪2次(4月、10月),控制高度≤40cm,保持冠幅均匀。(二)季节性防护冬季防冻11月下旬覆盖保温层(模块表面铺设50mm厚岩棉,外用塑料薄膜包裹),灌溉系统排空后添加防冻液(乙二醇浓度10%)。极端低温(≤-8℃)时启用伴热带(功率20W/m,温度控制在5℃±2℃)。夏季降温南向墙面安装遮阳网(遮光率50%),正午时段(12:00-15:00)开启微雾降温系统(雾滴直径10-20μm,降温幅度3-5℃)。定期检查基质温度(≤35℃),超过阈值时增加浇水频次(每日2次)。(三)病虫害防治常见病虫害蚜虫、介壳虫:春季(4-5月)喷施吡虫啉(1000倍液),冬季(12月)涂刷石硫合剂(波美3度)。根腐病:控制基质湿度≤35%,发病时浇灌恶霉灵(800倍液,每15天1次,连续3次)。生物防治措施释放天敌(如瓢虫防治蚜虫,捕食螨防治红蜘蛛),配置比例1:100(天敌:害虫),每月释放1次。六、质量验收与安全规范(一)验收标准观感质量植物覆盖率:种植后3个月≥90%,6个月≥95%,无明显裸露区域。生长状况:叶片色泽正常(无黄化、枯萎),新梢生长量≥5cm/月(生长季)。系统性能灌溉系统:滴头均匀度≥90%,无堵塞现象。结构安全:骨架挠度≤L/200(L为跨度),模块无松动、变形。(二)安全要求施工安全高空作业(≥2m)必须佩戴安全带,脚手架搭设符合《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设置安全网(网目密度≥2000目/100cm²)。电气设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