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学概论期末测试卷附答案_第1页
老学概论期末测试卷附答案_第2页
老学概论期末测试卷附答案_第3页
老学概论期末测试卷附答案_第4页
老学概论期末测试卷附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老学概论期末测附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以下哪位被认为是老子思想的重要传承者?()A.庄子B.杨朱C.列子D.以上都是答案:D。庄子、杨朱、列子等在不同方面传承和发展了老子的思想。庄子继承了老子的道论等思想并进一步发挥;杨朱的“贵己”“重生”观念与老子对个体生命的重视有一定关联;列子的思想中也有诸多与老子相通之处。2.《老子》一书又称()A.《道德经》B.《南华经》C.《冲虚经》D.《文始真经》答案:A。《老子》又被称为《道德经》,分上下两篇,上篇《道经》,下篇《德经》。《南华经》是《庄子》的别称,《冲虚经》是《列子》的别称,《文始真经》一般指《关尹子》。3.老子认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其中“二”指的是()A.阴阳B.天地C.男女D.有无答案:A。在老子的思想体系中,“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里的“二”通常被解释为阴阳。阴阳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是构成万物变化的基本元素。天地、男女等都可看作阴阳的具体体现。有无是老子关于道的一种表述特征。4.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其“无为”的含义是()A.什么都不做B.不妄为,顺应自然规律C.放弃治理D.消极避世答案:B。老子的“无为”并非是什么都不做、放弃治理或消极避世,而是不妄为,遵循自然规律,让事物按照自身的发展趋势去发展,政府不过多干预社会和百姓的生活,从而达到“无不为”的效果。5.“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体现了老子的()思想。A.辩证法B.道论C.无为论D.认识论答案:A。这句话体现了老子的辩证法思想,说明祸与福相互依存、相互转化,事物都有其对立面,且对立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变,这是老子对事物发展变化规律的深刻认识。6.老子认为“柔弱胜刚强”,以下哪个例子最能体现这一观点?()A.水滴石穿B.以卵击石C.螳臂当车D.飞蛾扑火答案:A。水滴石穿体现了水这种柔弱的事物,凭借持续不断的力量,最终能够穿透坚硬的石头,很好地诠释了老子“柔弱胜刚强”的观点。以卵击石、螳臂当车、飞蛾扑火都是以弱小对抗强大却导致失败的例子,不符合“柔弱胜刚强”的内涵。7.《老子》中说“治大国,若烹小鲜”,其意思是()A.治理大国要像烹饪小鱼一样小心翼翼B.治理大国要像烹饪小鱼一样简单C.治理大国要像烹饪小鱼一样不要过多翻动D.治理大国要像烹饪小鱼一样注重技巧答案:C。“治大国,若烹小鲜”意思是治理大国就像烹饪小鱼一样,不要过多翻动,否则小鱼就会破碎。寓意治理国家不要频繁地扰民、折腾,要遵循自然规律,让社会自然发展。8.老子所说的“道”的特性不包括()A.可名B.无名C.无形D.永恒答案:A。老子认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是难以用语言来准确命名和描述的,具有无名、无形的特点,同时道是永恒存在的,所以“可名”不是道的特性。9.老子主张“绝圣弃智”,其目的是()A.否定智慧和圣贤B.让百姓回归质朴自然的状态C.消除社会矛盾D.实现无为而治答案:B。老子“绝圣弃智”并非否定智慧和圣贤本身,而是反对当时社会上过度追求智巧、权谋等现象,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百姓摆脱过多的巧诈之心,回归到质朴自然的状态,从而减少社会的纷争和混乱,这也是其实现社会和谐的一种途径。10.以下哪一项不属于老子的政治理想()A.小国寡民B.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C.以智治国D.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答案:C。老子主张“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反对以智巧来治理国家。小国寡民、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使民复结绳而用之都是老子描绘的理想社会状态,体现了他对一种简单、自然、和谐社会的向往。11.老子认为“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这里强调的是()A.武力的重要性B.以柔克刚、不战而胜的策略C.愤怒的作用D.积极对抗的态度答案:B。这句话意思是善于做将帅的,不逞其勇武;善于作战的,不轻易激怒;善于战胜敌人的,不与敌人正面冲突。强调了以柔克刚、不战而胜的策略,避免过度使用武力和冲动行事。12.《老子》中“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批判的是()A.自然规律的不合理B.社会分配的不公平C.人类道德的败坏D.战争的残酷答案:B。这句话将天之道(自然规律是减少有余的补给不足的)和人之道(社会上往往是剥夺不足的来供奉有余的)进行对比,批判了当时社会分配的不公平现象。13.老子说“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体现的思想是()A.积极进取B.柔弱谦下C.刚健有为D.争强好胜答案:B。“知其雄,守其雌”意思是明知什么是雄强,却安守雌柔的地位,像天下的溪谷一样谦下包容。体现了老子柔弱谦下的思想,不追求过度的刚强和争强好胜。14.以下哪句体现了老子对知足的看法()A.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B.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C.合抱之木,生于毫末D.治人事天,莫若啬答案:A。“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明确表达了老子认为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到屈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有危险,这样才能长久,体现了他对知足的看法。“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强调的是善的品质;“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体现的是事物的发展是由小到大的过程;“治人事天,莫若啬”强调的是治理国家和养护身心要懂得节俭。15.老子认为“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这是在告诫人们()A.要追求物质享受B.要远离感官刺激C.要适度节制欲望D.要重视感官体验答案:C。这句话意思是缤纷的色彩使人眼花缭乱,嘈杂的音调使人听觉失灵,丰盛的食物使人舌不知味。老子是在告诫人们过度追求物质和感官刺激会带来危害,要适度节制欲望,而不是追求物质享受或过度重视感官体验,也不是要完全远离感官刺激。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老子思想中的核心概念包括()A.道B.德C.无为D.自然答案:ABCD。道是老子思想的最高范畴,是宇宙万物的根源和本质;德是道在具体事物中的体现;无为是老子倡导的一种处事和治国的原则;自然强调事物按照自身的规律发展,这几个概念都是老子思想的核心内容。2.以下关于老子“小国寡民”理想社会的描述正确的有()A.国家规模小,人口少B.人们过着简单质朴的生活C.不用先进的器具和技术D.与外界没有任何交流答案:ABC。“小国寡民”描述的是国家规模小、人口少的状态,人们过着简单质朴的生活,不用先进的器具和技术,以减少欲望和纷争。但“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并非指与外界没有任何交流,只是强调一种相对封闭、自足的社会状态。3.老子辩证法思想的特点有()A.强调事物的对立统一B.认为对立面可以相互转化C.忽视了转化的条件D.主张通过斗争促进转化答案:AB。老子辩证法思想强调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如有无、难易、长短等,且对立面相互依存、相互转化。但老子并没有忽视转化的条件,只是没有详细阐述。老子并不主张通过斗争促进转化,而是更强调以柔弱、顺应自然的方式来实现事物的发展变化。4.老子“无为而治”的具体措施可能包括()A.减少政府干预B.让百姓自由发展C.废除法律制度D.不过度搜刮百姓答案:ABD。“无为而治”主张政府减少对社会和百姓生活的干预,让百姓能够自由发展,不过度搜刮百姓,给百姓创造一个相对宽松的生存环境。但老子并不是要废除法律制度,只是反对过度使用法律等强制手段来治理国家。5.老子对“道”的描述有()A.有物混成,先天地生B.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C.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D.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答案:ABCD。“有物混成,先天地生”说明道在天地产生之前就已经存在;“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描述了道的寂静、独立且永恒不变的特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指出道循环运行不息,是宇宙万物的根源;“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强调道的深奥玄妙,是一切奇妙的根源。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道“道”是老子思想的核心概念。它是宇宙万物的根源和本质,先于天地而生,是一种超越人类感知和语言描述的存在。道具有无形、无名、永恒、独立等特性,它是一种客观的自然规律和法则,支配着宇宙万物的产生、发展和变化。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体现了道作为万物本原的地位。同时,道也是人类行为和社会治理应该遵循的准则,人们应顺应道的规律来行事。2.无为而治无为而治是老子提出的一种治国理念和处事原则。“无为”并非是无所作为,而是不妄为,不刻意去干预事物的自然发展。政府在治理国家时,应减少对百姓生活的过度干预,遵循自然规律,让社会和百姓能够自由发展。这样做的目的是避免过多的政令和强制手段导致社会的混乱和百姓的困苦,从而达到“无不为”的效果,使社会在自然的状态下实现和谐有序。3.柔弱胜刚强这是老子辩证法思想的一个重要观点。老子认为柔弱的事物往往蕴含着强大的生命力和潜力,而刚强的事物则容易走向衰败。如水是柔弱的,但它可以水滴石穿,以柔克刚。在社会和人生中,人们不应一味地追求刚强和强硬,而应学会以柔弱、谦下的姿态去应对,避免过度的争斗和冲突,通过顺应自然、积蓄力量,最终实现战胜刚强的目的。4.小国寡民小国寡民是老子描绘的一种理想社会状态。在这种社会中,国家规模小,人口少。人们过着简单质朴的生活,使用简单的工具,不用先进的器具和技术,减少欲望和纷争。“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描述了这种社会相对封闭、自足的特点,人们安于现状,没有过多的对外交流和竞争,从而保持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简述老子辩证法思想的主要内容。老子的辩证法思想是其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刻的内涵。首先,老子强调事物的对立统一。他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存在着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如有无、难易、长短、高下、音声、前后等。这些对立面相互依存,没有“有”就无所谓“无”,没有“难”就无所谓“易”,它们共同构成了事物的存在。其次,老子认为对立面可以相互转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祸与福相互依存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变。事物的发展往往会走向其对立面,强盛可能会走向衰败,柔弱也可能转化为刚强。最后,老子的辩证法思想还体现了对事物发展变化的认识。他认为事物是不断运动和变化的,不是静止不变的。如“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说明事物的发展是一个由小到大、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2.分析老子“无为而治”思想在现代社会的意义。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在现代社会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在政府治理方面,“无为而治”提醒政府要减少对市场和社会的过度干预。在市场经济中,政府应遵循市场规律,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不过多进行行政干预,这样可以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创造力,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例如,政府减少对企业的行政审批事项,降低企业的制度性交易成本,有利于企业的自主发展。在社会管理方面,“无为而治”倡导营造一个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社会管理不应过于僵化和强制,要尊重个体的自由和权利,让社会成员能够自由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创造力。例如,在文化艺术领域,政府可以提供一定的支持和引导,但不过多干涉创作自由,这样有利于文化的繁荣和创新。在个人生活方面,“无为而治”启示人们要顺应自然规律,不过度追求功名利禄,避免因过度的欲望和竞争而给自己带来身心的疲惫和压力。人们应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保持一种平和、自然的生活态度,注重自身的内在修养和精神追求。五、论述题(15分)论述老子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老子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诸多方面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在哲学方面,老子的“道”论为中国哲学提供了一个形而上的基础。“道”作为宇宙万物的根源和本质,成为后世哲学家不断探讨和研究的重要概念。道家、儒家等学派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老子道论的影响。例如,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道论,进一步强调了道的超越性和相对性;宋明理学也借鉴了老子道的思想,将其融入到自己的哲学体系中,探讨宇宙本体和人性等问题。老子的辩证法思想,如事物的对立统一和相互转化,也成为中国哲学思维的重要特征,影响了后世哲学家对世界和事物的认识方式。在政治思想方面,老子的“无为而治”理念对中国古代政治产生了重要影响。许多统治者在治理国家时,会借鉴“无为而治”的思想,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例如,西汉初期,统治者实行黄老之学,轻徭薄赋,与民休息,使得社会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无为而治”也提醒统治者要减少对百姓的过度干预,关注民生,以实现社会的稳定和和谐。在文学艺术方面,老子思想为文学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灵感和审美观念。老子崇尚自然、质朴的思想,影响了中国文学艺术追求自然、简洁、含蓄的审美风格。许多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都体现了老子的思想,如中国古代的山水诗、山水画,追求一种自然、空灵的意境,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老子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等观点,也影响了中国文学艺术对含蓄、深沉之美的追求。在宗教方面,老子被尊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