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考文学常识单元达标测试基础卷试题_第1页
人教版高考文学常识单元达标测试基础卷试题_第2页
人教版高考文学常识单元达标测试基础卷试题_第3页
人教版高考文学常识单元达标测试基础卷试题_第4页
人教版高考文学常识单元达标测试基础卷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高考文学常识1.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关于汉字的构成前人有所谓“六书”之说,其中的“象形”是指依照事物的形状构成汉字的字形,比如“刀”“木”;“指事”指的是在象形符号上加上指事性的形体或符号,比如“刃”“本”。B.

“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是五代孟昶题在寝门桃符板上的对联,相传这是最早的对联,也是最早的春联,王安石诗中的“总把新桃换旧符”指的就是贴春联。C.

《论语》中“仁”字共出现过104次,关于什么是“仁”,孔子并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定义,他总是根据不同的对象,对“仁”进行不同的阐述。D.

《兰亭集序》开篇说的永和九年,岁在癸丑,即公元353年,按照我国古代的“干支纪年法”可以推算出公元357年是丁辰年。2.下列诗句与中国传统节日无关的一项是(

)A.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B.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C.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D.

玉粽袭香千舸竞,艾叶黄酒可驱邪。3.下列各句没有反映流寓经历的一项是(

)A.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李煜《虞美人》)B.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C.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诗经·氓》)D.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白居易《琵琶行》)4.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建安风骨”或称“汉魏风骨”,“风”偏重指精神气质,“骨”偏重指骨格形态,是指建安时代的作家摆脱了儒学的束缚,注意作品的抒情性,再加之处在战乱的年代。思想感情更常常表现为慷慨激昂。

B.

我国唐代出现了诗歌发展的高峰,诗人众多,流派纷呈,除了李白、杜甫两位大诗人外,还有边塞诗派的王昌龄、高适、岑参,田园诗派的孟浩然、王维、常建等。C.

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宋代词作家,工诗词、善书法、精音律。其《扬州慢》一词抒写了时昔日扬州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荒凉破败景象的哀思。

D.

桐城派是清代散文流派,代表作家有方苞、归有光、刘大櫆、姚鼐等。其中,方苞的《狱中杂记》揭露了清代所谓太平盛世时狱中种种奸弊、污秽、酷虐的情景。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礼记》曰:“幼名,冠字。”名是婴儿出生几个月由父亲取的,字是男子二十岁成人举行冠礼时取的,女子则在十五岁行笄礼而字。

B.

“谥”即谥号,是古代对君、侯、臣等有一定地位的人在其死后追封的称号,用以表彰其功绩或品德,谥号只能由朝廷授予。C.

象笏是用象牙做的笏。笏是古代大臣上朝时用的手板,有事可以记在上面备忘。

D.

薨是古代对身故的一种说法,用于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还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缤和皇子公主等。6.《三国志》中的三国,指的是(

)A.

秦赵燕

B.

齐楚魏

C.

魏蜀吴

D.

吴越楚7.下列对相关文学、文化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古代的典籍可以分为“经、史、子、集”四大部分。“经”主要是儒家经典,文学史有“十三经”之说,其中包括《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孝经》《孟子》《庄子》《尔雅》。B.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原名《太史公书》,共一百三十篇,分为“八书”、“十表”、“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它记载了黄帝到汉武帝长达三千多年的历史,其人物传记开我国史传文学的先河。C.

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中,“王孟”并称,“王”指王维,“孟”指孟浩然。苏轼称赞王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高适、岑参、王昌龄是唐代边塞诗人的代表,他们的诗多描写边塞风光、反映军旅生活。D.

“结发”即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表示成年。“结发”有时也泛指年少之时,如《李将军列传》中,“且臣结发而与匈奴战”。“结发”又指成婚,古代人新婚夜要男女左右共髻束发。“结发”还可指妻子。8.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报告文学就题材而言,要求必须选择真人真事;就表达而言,要求必须用文学的表现方法,真实性和文学性是报告文学的两大特征。B.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一词源于《孟子》:“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以此形容自己内心之忧虑。C.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1918年5月,他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D.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是一篇获过美国普利策新闻奖的优秀新闻作品,被誉为“美国新闻写作中不朽的名篇”。9.下列对相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叙事诗,和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为“乐府双璧”。B.

古人纪年,常并用帝王纪年和干支纪年,如《兰亭集序》中“永和九年”为干支纪年,“岁在癸丑”为帝王纪年。C.

巴金是我国现当代著名作家,他的三部长篇小说《家》《春》《秋》合称为《激流三部曲》。D.

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杰出的戏剧家、诗人,主要作品有《李尔王》《哈姆莱特》《威尼斯商人》等。10.用下面的短语组成三副对联,下联已经给出。要求:上下联各为七字,语意连贯,符合语境和对联的特点,不得重复使用短语。桃李满园

寸草春晖

芝兰绕街

庭萱晚景

翠柳迎春座凝香

万福情

春锦绣

千里绿

千古韵新

春:上联:________,下联:黄牛耕地万山金教师节:上联:________,下联:芝兰绕街座凝香母亲节:上联:________,下联:庭萱晚景万福情11.小明报名参加哈三中学生选修课,选择的课题是“六朝尺素”,他的课程中不应该包括(

)A.

《与杨德祖书》

B.

《与山巨源绝交书》

C.

《与陈伯之书》

D.

《与高司谏书》12.下列对文化常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白,字太白,唐代诗人,被称为“诗仙”。他的诗想象奇特,气势豪迈,极具浪漫主义风格。代表作有《行路难》等。

B.

按写作年代的先后排列下面的文章,正确的顺序是《出师表》《捕蛇者说》《醉翁亭记》《陋室铭》。C.

《史记》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作者是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

D.

《关雎》选自《诗经·周南》,《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内容分为“风”、“雅”、“颂”三部分。13.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①中国古代典籍可以分为“经”“史”“子”“集”四部分,“集”是最大的类别。它包括各种汇集历代作家不同体裁作品的书籍,以诗文创作为主,但也不全属于文学作品。②雨果,法国浪漫主义作家,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巴黎圣母院》(九三年)—《悲慘世界》《战争与和平》等长篇小说都是他的代表作,《九三年》是雨果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是他晚年炉火纯青之作。③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相传他曾向老聃学礼,向苌弘学乐,向师襄学琴。④古人对年龄有不同的称谓,少年时代称总角,十三四岁称束发,20岁称弱冠,60岁可称“花甲”亦可称“耳顺”。⑤海明威,美国记者和作家。长篇代表作有《丧钟为谁而鸣》《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1954年因小说《老人与海》获诺贝尔文学奖,他在写作上有一个著名的“冰山理论”。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家所倡导的理想人格,这一思想在《中庸》中得到了集中、明确的阐述。《中庸》也是儒家学说最早而且最精密的哲学论文之一。A.

①②⑤

B.

③④⑥

C.

①③⑤

D.

②④⑥14.下列关于文化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作者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B.

年号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纪年方式,《岳阳楼记》中“庆历四年春”、《桃花源记》中“晋太元中”、《曹刿论战》中“(庄公)十年春”都是这种纪年方式。C.

“祖道”是指古代为出行者祭祀路神和设宴送行的礼仪。《荆轲刺秦王》中“至易水上,既祖”中的“祖”就是“祖道”。D.

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五律,宫和徵又各自有变音,这就是俗称的七音,变徵声调激越,羽声悲凉。15.下列文学常识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出自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作者是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表——雨果,其主要作品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B.

《离骚》的作者是春秋时楚国人屈原,“楚辞”创立者和代表作家,浪漫主义诗歌奠基人,其代表作《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政治叙事诗。C.

《琵琶行》属于七言歌行体长篇叙事诗,作者是唐代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其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他和元稹一起倡导了主张“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的新乐府运动。D.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其后学汇集整理而成的语录体文集,记载春秋末期大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儒家思想的经典著作,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16.下列各项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A.

司,是配合乐曲而填写的歌诗,又称曲子词、长短句或诗余。根据词牌的名称,词可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B.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史学和文学价值。C.

孟子,战国时期需家代表人物。他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宣扬“仁政”,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D.

《拿来主义》选自《且介亭杂文》,“且介”即取“租界”二字各一半而成,意喻中国的主权只剩下一半,这一析字式的集名隐含作者辛酸的愤愤懑。17.根据自己的积累,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A.

孟子,名轲,战国时期邹人,他与门人所著的《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

B.

《天净沙·秋思》表达了羁旅之思。“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C.

《马说》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所著,文章运用托物寓意的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来比喻贤才难遇明主。

D.

陆游,南宋爱国诗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出自他的《游山西村》。18.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屈原,战国时期楚国人,他开创了诗歌从集体创作转变为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是我国积极浪漫主文诗歌传统的奠基人,他的代表作是我国第首长篇政治抒情诗《离骚》。

B.

《六国论》作者苏洵,北宋眉山人,散文家,与其子苏轼、苏辙井称“三苏”,他们均属“唐宋散文八大家”之列。C.

《种树郭橐驼转》作者柳宗元,世称“柳河东”,唐代文学家、哲学家,与欧阳修共同倡导了唐代“古文运动”。

D.

古人的名字十分讲究,名是人们互相区别的符号,婴儿出生几个月后般由父亲命名:字是20岁举行加冠仪式以后起的,对名有表述、阐明作用,故名和学有关联。19.下列对文化常识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传”意为注释,《左传》即是给儒家经典《春秋》所作的注释。

B.

春秋时期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爵号是古代君主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C.

词牌就是词调的名称,如“沁园春”。词牌通常对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内容都有严格的规定。

D.

“六经”是指经过孔子整理的六部儒家经典,包括《诗》《书》《礼》《易》《春秋》《论语》。20.下列文化常识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

《国语》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撰的一部纪传体著作。B.

单于:秦汉时匈奴君主的称号,高适的《燕歌行》中“单于猎火照狼山”指敌酋。C.

从事:官名,源于汉武帝时期,有刺史属吏之称,如《伶官传序》有“遣从事”一说。D.

太牢: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三牲全备称为太牢。【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高考文学常识1.D【解析】【分析】D项“公元357年是丁辰年”错误,按照“干支纪年法”“十大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结合“岁在癸丑,即公元353年”推算公元357年应为“丁巳年”。故答案为:D【点评】此题考查文化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贵在平时的积累,经常翻阅经典,遇到不明白的就请教和查证。也可以分类整理,便于查询和记忆。2.B【解析】【分析】了解识记基本篇目涉及的有关文化常识,能力层级为A,A.重阳节。C.七夕。D.端午节【点评】①系统复习基本篇目涉及的作家、作品和文化常识,认真识记。②进行适当的专题训练,查漏补缺,提高解题熟练度。③复习可以一备两用,2017年高考考纲修订增加对古代文化知识的考察。3.C【解析】【分析】“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写热恋中的女子送来自己家提亲的男子到的顿丘。没有离别家乡客居。而其他选项,李煜亡国后被宋军掳至开封;杜甫则客居夔州。白居易被贬江州。【点评】流寓文士来到岭南之后,一方面用诗文排遣心中之情,另一方面则深入民间为民谋利,在蛮荒岭南积极实践自己未尽的政治抱负,给岭南大地带来深远的影响。他们遭贬谪或受排挤因此到僻远荒凉的地方为官;他们面临着恶劣的生存环境和艰难的生存状态;他们能以积极的态度实践自己的政治抱负;他们有政声政绩,促进了流寓地区的文化发展;他们书写了大量的诗文作品来反映流寓生活;他们得到了流寓地人民的认可和纪念。4.D【解析】【分析】D归有光不属于桐城派。故答案为D。【点评】此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作为新考点,文化常识题一般出自课文内容,又有所延伸,所以应在平时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结合文章内容积累、识记。解答时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5.B【解析】【分析】B项,一般文人学士或隐士的谥号,则由其亲友、门生或故吏所加,称为私谥,与朝廷颁赐的不同。故答案为B。【点评】此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作为新考点,文化常识题一般出自课文内容,又有所延伸,所以应在平时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结合文章内容积累、识记。解答时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6.C【解析】【分析】C项,三国中的三国分别指蜀国、魏国和吴国。故本题选C项。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把握作家作品的能力。这类题目的解答需要学生在熟悉并掌握相关名著内容及情节的前提下,根据题目要求作答。学生平时学习中应该多读名家名著,一方面扩展知识面,提高文学修养;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解答题目。7.A【解析】【分析】A项,其中包括《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孝经》《孟子》《庄子》《尔雅》,错误。不包括《庄子》,应该把《庄子》改为《论语》。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化、文学常识的能力。文学常识重在平时的积累和整理归纳。在识记的过程中,要特别关注作者所处的朝代,可按作者所处朝代的先后顺序对作者排列识记。另外应特别注意文学常识中的专有术语和并称,弄清楚其内容。8.B【解析】【分析】B项,“‘饮冰’一词源于《孟子》”错误,应该源自《庄子》,“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出自《庄子》。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文学常识重在平时的积累和整理归纳。在识记的过程中,要特别关注作者所处的朝代,可按作者所处朝代的先后顺序对作者排列识记。另外应特别注意文学常识中的专有术语和并称,弄清楚其内容。9.B【解析】【分析】B“永和九年”中“永和”是帝王年号,所以是帝王纪年,“岁在癸丑”中“癸丑”是干支,所以为干支纪年;答案:B.【点评】此题考查文学常识,主要是对中外历史名人及其作品和文化常识的考查,需要同学们一定的记忆力,更需要扎实的文学功底。此题考查正确识记文学常识,考查面比较广,因此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对作家作品的识记,也要养成多读书多思考的习惯,尤其是一些历史名著,我们不仅要读原著,也要多读一些赏析性的文章,加深对文本的理解。10.春节:翠柳迎春千里绿;教师节:桃李满园春锦绣;母亲节:寸草春晖千古韵【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对联的能力。要求掌握对联式仿写。对联的种类有春联、婚联、挽联、寿联、书画联、行业联等。对联要求字数相等,断句一致,平仄相对,音调和谐。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忌重字合掌,合掌就是上下联意思重复。应根据新春、教师办公室特点和母亲节选择相关的短语,属于新春的是“翠柳迎春”,和“黄牛耕地”相对,“千里绿”对“万山金”,属于教师办公室“芝兰绕阶”、“桃李满目”、“春绣锦”和“座凝香”。然后按照对联词性结构相对和语意连贯的要求排列成句。剩下的短语属于母亲节,“寸草春晖”对“庭萱晚景”,“千古韵”对“万福情”,然后按照语意排列为“寸草春晖千古韵,庭萱晚景万福情”,注意仄起平收。故答案为:春节:翠柳迎春千里绿;教师节:桃李满园春锦绣;母亲节:寸草春晖千古韵【点评】做对联题必须要了解对联的基本常识,了解常规的对子,了解对联的基本原则,并且也要了解一些重要的文化文学常识。对对联时,需要切合题目要求,针对具体场景,积累足够的同义词反义词使用,学会捕捉生活中相关或相对的事物。11.D【解析】【分析】A项,《与杨德祖书》是魏晋三国时期曹植写的书信;B项,《与山巨源绝交书》是魏晋时期文学家嵇康写给朋友山涛(字巨源)的一封信;C项,《与陈伯之书》是南朝梁文学家丘迟所写的一篇书信;D项,《与高司谏书》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篇书信体政论文。故选D。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注意根据题干排除选项。读题干看题干内容用排除法来得到答案。12.B【解析】【分析】B项,“正确的顺序是《出师表》《捕蛇者说》《醉翁亭记》《陋室铭》”错误,选项排列不当。《出师表》是诸葛亮所写,是三国时期,《捕蛇者说》是柳宗元所写,是唐代;《醉翁亭记》是欧阳修所写,在北宋;《陋室铭》是刘禹锡所写,是唐代。由此可知“《醉翁亭记》《陋室铭》”排列错误。故答案为:B。【点评】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学常识题一般出自课文内容,又有所延伸,所以应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结合文章内容积累、识记。解答时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13.C【解析】【分析】②“雨果……《战争与和平》等长篇小说都是他的代表作”错误,《战争与和平》是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④“十三四岁称束发”错误,女子十三四岁称豆蔻,男子15岁称束发。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思想在《中庸》中得到了集中、明确的阐述”错误,“修齐治平”应是在《大学》中得到集中明确阐述。故选C。故答案为:C【点评】此题考查学生掌握文学常识的能力。文学常识涉及到古今中外众多的作家、作品、体裁和写作技法,零散琐碎,繁多庞杂。这么多的内容,要想掌握它,确非易事。大家平时就注意搜集、归纳、整理。只要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就能集腋成裘,积沙成塔;再加上常看常记,烂熟于心,考试时定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正确地完成此类考题。14.C【解析】【分析】A选项,“《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错误,《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B选项,“‘(庄公)十年春’都是这种纪年方式。”错误,“(庄公)十年春”是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D选项,“变徵声调激越,羽声悲凉。”错误,变徵声调悲凉,羽声激越。故选C。故答案为:C【点评】此题考查对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化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纷繁。包括传统文化中事关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礼俗、服饰和器物、古代音乐和历代刑罚等相关知识。学生平时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须细心比对,防止张冠李戴,防止时代混淆,防止基本情节和人物错乱等。15.B【解析】【分析】B项,“春秋时期”错误,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人。故选B。故答案为:B。【点评】该题考查学生的文学常识的识记积累水平。文学常识源于学生平时的理解积累,是个坚持不懈的过程,学生必须有耐力勤复习,不然很容易忘记。另外进入高中就应该有积累意识,高中语文课本注解十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