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省合肥市第四十五中学2026届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题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题,45分)1.一块石头在下列各种情况中,它的质量会发生变化的是()A.把石头加热B.把石头磨成粉C.把石头加工成石像D.把石头运到月球上2.下列有关质量和密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由热胀冷缩的现象可知,温度能改变物质的密度B.铁的密度大于棉花的密度,因此铁比棉花质量大C.将密闭容器中的气体压缩,密度变大,因此其质量增大D.一杯酒精用去一半后,剩余酒精的密度将变为原来的一半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凸透镜只对平行光有会聚作用B.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不在同一平面内C.一束太阳光可以通过三棱镜分解为不同的色光D.人离平面镜越远,人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就越小4.下列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A.光的传播路线一定是直线 B.光的传播速度是3×108米/秒C.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D.光在空气中的速度最大5.中国的诗词歌赋蕴含丰富的物理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影子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B.“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倒影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C.“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疑水浅”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D.“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6.生活中关于热现象叙述正确的是()A.打开冰箱门,看见门前冒白气,这是汽化现象B.电冰箱内侧壁会看见附有一层白色的冰晶,这些冰晶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露珠,这是液化现象D.北方的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这是汽化现象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1kg铁比1kg棉花质量大B.水结成冰后,体积增大,质量也增大C.将铁块从20℃加热到800℃后,铁的质量不变D.将铁块放在炼钢炉内化成铁水,铁的质量变小了8.如图所示,2020年7月23日,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托举着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在升空过程中,下到说法中正确的是()A.若以“天问一号”为参照物,运载火箭是运动的B.若以地球表面为参照物,“天问一号”是运动的C.若以火星为参照物,“天问一号”是静止的D.若以地球表面为参照物,运载火箭是静止的9.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的是()A.照镜子 B.日全食现象C.“折断”的笔 D.山水倒影10.甲、乙两个物体质量之比为3∶4,,那么它们的体积之比为()A.8∶3 B.2∶3 C.3∶2 D.3∶811.若要使图中的反射光线射中墙壁上的目标,在激光笔不动的情况下,可将平面镜A.水平向左移动B.水平向右移动C.竖直向上移动D.竖直向下移动12.不论较近或较远的物体,对于正常人来说都能使物像落在视网膜上,这主要是因为A.视网膜可以前后移动调节B.眼球的前后径能随意调节C.瞳孔可以缩小或放大D.晶状体的曲度可以调节13.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不受力作用时处于静止状态B.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一定不受力的作用C.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时,一定受到力的作用D.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运动状态一定改变14.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A.千克(kg) B.米每秒(m/s)C.千克每立方米(kg/m3) D.克每立方厘米(g/cm3)15.为了探究“声的传播是否需要介质”,有人建议以下几个实验方案,其中最合理的是A.把正在响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铃声逐渐减小B.将一只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会有震感C.吹响笛子后,按不同的孔发出不同的声音D.将音叉发出的声音信号输入到示波器上,观察波形16.如图所示,小胡同学做有关声现象的实验时,将一个正在发声的音叉贴近面颊,目的是为了()A.估算发声音叉的质量B.体验发声音叉的温度C.感受发声音叉的振动D.判断声音的传播速度17.下列关于声现象的阐述,不正确的是____A.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B.一般在室内讲话声音相对室外洪亮,是因为回声加强了原声C.“高声喧哗”是指声音的音调高D.中考期间,优美动听的音乐声,对需要休息的考生来说也是噪声18.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谁家玉笛暗飞声"中的笛声由笛管的振动产生B.广播里播放“考生开始答卷"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同学们耳朵的C.蝴蝶翅膀振动的声音我们听不到,是因为它的翅膀振动幅度太小D.嘈杂环境里戴耳塞,是防止噪声的产生19.如图所示,一个同学用水平力F推停在水平地面上的汽车,但没有推动.推车时水平力F与地面对车的摩擦力f的大小关系是()A.F一定小于f B.F可能小于fC.F一定等于f D.F可能大于f20.如图所示,下列生活中的“影”与物理知识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手影﹣平面镜成像B.摄影﹣光的反射C.投影﹣凸透镜成像D.倒影﹣光的折射21.下列物体属于光源的是()A.黑板 B.课本 C.篝火 D.笤帚22.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谈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A.山 B.船 C.流水 D.河岸23.某校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与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关系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B.实验中,蜡烛燃烧变短,屏上像的位置会下降C.当v=15cm时,光屏上会成倒立放大的实像D.当u=20cm时,光屏上会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该原理制成的24.小明学了物理后,下列理解正确的是()A.声呐是利用次声波定位的 B.电视机的遥控器发射的是红外线C.显微镜的目镜成正立、缩小的虚像 D.深秋窗户上水雾形成在窗户的外侧2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医学上用的“B超”,是依靠次声波能成像的原理制成的B.牛顿最早通过实验研究光的色散现象C.小孔成像一定成倒立缩小的实像D.红光照射到绿叶上,叶子呈现黄色26.下列关于密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不同物质的密度一定不同B.将一物体割去一半,密度变为原来的一半C.固体的密度一定比液体的密度大D.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其密度一般不同27.测量液体的温度时,下列温度计的放置方法正确的是A. B. C. D.28.甲、乙、丙三位同学测一张长1.2m的办公桌,甲、乙均用分度值为1cm的刻度尺,丙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甲、乙、丙三人测出的数据分别为1.203m、12.0dm、120.1cm,其中正确的是A.三者都对 B.甲对 C.乙对 D.丙对29.体积相同的甲乙两个实心球,同时轻轻放入盛水的烧杯中,最终甲球悬浮在水中,乙球下沉入水底,如图,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球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B.乙球密度等于C.乙球对杯底有压力作用D.甲球受到的浮力大于乙球受到的浮力30.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平时认为不动的房屋随地球自转的速度大小是v1,同步通讯卫星绕地心转动的速度大小是v2,比较这两个速度的大小,正确的是A.v1<v2 B.vl=v2 C.v1>v2 D.无法比较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题,20分)31.星期天,爱音乐的小明在练小提琴之前要调整琴弦的松紧程度,他这样做的目的是要改变琴声的_____,悠扬的琴声是琴弦振动发出的。练了一会儿,有位同学在楼下叫他去打球,他一听就知道是小刚,马上答应了,他是根据声音的______判断是小刚在喊他。32.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4.5V保持不变,电阻R1=5Ω,变阻器R2的最大阻值为20Ω,电流表量程为0~0.6A,电压表量程0~3V,为保护电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范围是_____。33.(1)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m/s;一束太阳光照射在平面镜上,光线与镜面的夹角60°则反射角___________(2)如图甲所示,若一束太阳光照射在三棱镜上,在三棱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形成了彩色的光带,这是光的____________现象;电视机的遥控器能发射____________对电视机实现控制,它是一种不可见光。(3)如图乙,小明测凸透镜焦距f时,将凸透镜正在太阳光,在透镜下方的白纸上呈现一光斑,测得光斑到透镜的距离为L,将透镜再远离白纸一段距离,发现白纸又出现了相同大小的光斑,则L_____________(选填“大小”、“等于”或“小于”)f。34.在100m短跑比赛时,如果裁判员听见声音才开始计时,则计时的结果将出现__________s的误差;这样计时是将该运动员的成绩_____________了(选填“提高”或“降低”).(v空=340m/s,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35.谚语“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比喻为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或整体。从物理学角度看,这是同一个人观察树叶和泰山的______不同,而这个因素的大小与被观察物体本身的_______及该物体和人眼之间的________有关。36.如图是某种物质的质量m与体积V的关系图象,这个关系说明同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______,由图象知道,这种物质的密度ρ=______g/cm3,合______kg/m3。37.光与镜面成30°射在平面镜上,如图所示。(1)请在图中标出入射角i_________,i的大小为__________。(2)在图中画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r_________,r的大小为__________。38.小冬在表演二胡时,用弓拉动琴弦,使琴弦振动而发声;小冬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__;二胡的声音是通过______传播到我们的耳中的.39.陈帅同学身高165cm,站在竖止放置的平面镜前1m处,从平面镜中看到挂钟的指针如图所示。由此可知,他在平面镜中的像高为_______cm,他距离平面镜中自己的像________m,挂钟显示的实际时间是_________。40.如图是用照相机所拍摄的气泡从充满油的玻璃管底端向上运动的一张频闪照片,气泡从点A开始运动,频闪点B、C、D是每隔2s拍摄的气泡位置,分析照片可知:(1)气泡在AD段做________(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其理由是___________;(2)气泡在BD段运动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3)该气泡在________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最大。三、实验题(每空1分,共2题,15分)41.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1)梦想小组用图所示的方法获取了凸透镜的焦距。右图是该小组某次实验时观察到的清晰成像现象,生活中的_____(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保持凸透镜不动,把蜡烛向右移动2cm的距离,要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该把光屏向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一段距离,再次承接到清晰的像将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某次实验在光屏上得到了蜡烛火焰清晰的像,小华同学用物理课本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梦想小组的同学们观察到蜡烛火焰的像是_____(选填“完整”或“不完整”)的;(3)小华同学将课本移开,小君同学取下自己佩戴的近视眼镜,将其中一片镜片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小华使光屏远离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蜡烛清晰的像,这说明近视眼镜对光线有_____作用(选填“会聚”或“发散”)。由此可知,在近视眼得到矫正之前,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的_____方(选填“前”或“后”);(4)小华再次将蜡烛移动到标尺上的32cm处,调节光屏的位置,发现在光屏上_____成清晰的像(选填“能”或“不能”)。42.如图所示,某同学用钢尺做探究声音的特性实验,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1)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使每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改变钢尺振动的快慢。从实验可观察到:钢尺振动越慢时,发出声音的音调就越_________。(2)让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相同,拨动钢尺,改变钢尺振动的幅度。从实验可观察到:钢尺振动的幅度越大,发出的声音响度就越_________。(3)用手握住钢尺,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这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________而产生的。(4)该同学想比较几种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的隔声性能,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可利用的声源还有:音叉、机械闹钟。在本实验中适合作声源的是___________。该同学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他设想了下面两种实验方案,你认为比较好的是_________。A.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距离处,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B.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若另一同学通过实验得到的现象如表格所示,则待测材料隔声性能由好到差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距离响度听不见声音听不见声音听不见声音四、计算题(每题10分,共2题,20分)43.校园足球比赛开始之前队员进行热身训练,队员绕着400m操场跑步热身,通过前半程用时100s。(1)求前半程队员跑步的速度。(2)若跑完全程的时间不得超过180s,则队员后半程至少应以多快的速度跑步。44.山地自行车是大家出行、健身的工具之一。已知某品牌的山地自行车车架由钢制成,车架体积为2.5×10-3m3。(已知:ρ钢=7.9×103kg/m3)求:(1)该山地自行车车架的质量是多少千克?(2)若将此山地自行车车架改由碳纤维材料制作,可使车架质量减少15kg,则碳纤维材料的密度是多少千克每立方米?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题,45分)1、C【详解】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位置、温度和状态的改变而改变,把石块磨成粉是状态变了;把石头加热是温度变了;从地球运到月球是位置变了;但石块所含铁的多少没有改变,所以其质量不会改变,把石头加工成石像所含铁物质会改变,所以质量变了。故选C。2、A【详解】A.一定质量的物体,热胀冷缩导致体积发生变化,由公式ρ=知,密度相应发生变化,说明温度能改变物质的密度,故A正确;B.铁的密度大于棉花的密度,因为相同体积的铁和棉花,铁的质量大于棉花。故B错误;C.将密闭容器的气体压缩,密度变大,体积变小,但质量不变,故C错误;D.一杯酒精用去一半后,剩余酒精的质量和体积减小,但物质种类和状态没有变化,所以密度不变,故D错误。故选A。3、C【详解】A.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不论是平行光还是发散光甚至是会聚光,都用会聚作用,不符合题意;B.由光的反射定律: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故不符合题意;C.太阳光是复色光,是由单色光复合而成的,所以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可以分解为不同的色光,符合题意;D.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像与物的大小相等;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故D不符合题意;4、C【详解】AC.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故A错误,C正确;BD.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在其他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都比这个值小,故BD错误。故选C。5、B【详解】A.“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影子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错误;B.“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倒影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正确;C.“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疑水浅”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错误;D.“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故D错误。故选B。6、C【分析】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详解】A.打开冰箱门,一股“白气”扑面而来,“白气”的形成原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A错误;B.电冰箱内侧壁会看见附有一层白色的冰晶,这是水蒸气凝华而成的,故B错误;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C正确;D.冰冻的衣服变干,这是固体变成气体,属于升华现象,故D错误。故选C。7、C【详解】A.1kg铁的质量和1kg棉花的质量是相同的,故A错误;
B.水结冰,体积变大,状态发生改变,所含物质的多少不变,所以质量不变,故B错误;
C.将铁块从20℃加热到800℃后,其温度发生改变,所含物质的多少不变,因此铁的质量不变,故C正确;
D.将铁放在炼钢炉内化成铁水,状态发生了改变,所含物质的多少不变,所以质量不变,故D错误。
故选C。8、B【详解】A.在升空的过程中,运载火箭相对于“天空一号”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以“天问一号”为参照物,运载火箭是静止的,故A错误;B.在升空的过程中,“天问一号”相对于地球表面的位置发生了变化,以地球表面为参照物,“天问一号”是运动的,故B正确;C.在升空的过程中,“天问一号”相对于火星的位置发生了变化,以火星为参照物,“天问一号”是运动的,故C错误;D.在升空的过程中,运载火箭相对于地球表面的位置发生了变化,以地球表面为参照物,运载火箭是运动的,故D错误。9、B【详解】A.照镜子是平面镜成像,是利用了光的反射,故A不符合题意;B.日全食是因光沿直线传播而形成的,故B符合题意;C.水中的笔好像在水面处折弯了,是由于光从水中射向空气时发生折射形成的,是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D.山在水中倒影是平面镜成像,是利用了光的反射,故D不符合题意。10、D【详解】甲、乙两个物体的体积之比为故选D。11、C【详解】A、将平面镜水平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入射光线不变,则反射光线也不会改变,不能射中目标,故A不符合题意;B、将平面镜水平向右移动一段距离,入射光线不变,则反射光线也不会改变,不能射中目标,故B不符合题意;C、将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一段距离,则入射光线方向不变,入射点向右移动,则反射光线也向右移动,光斑会向上移动,能射中目标,故C符合题意;D、将平面镜竖直向下移动一段距离,则入射光线方向不变,入射点向左边移动,则反射光线也向左移动,光斑会向下移动,不能射中目标,故D不符合题意.12、D【分析】睫状体内有平滑肌,晶状体依靠悬韧带与睫状体相连,眼睛通过睫状体内平滑肌的收缩和舒张来调节晶状体的曲度,使物像落在视网膜上,来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详解】视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象,物象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其中晶状体的曲度可以调节,晶状体与睫状体相连,眼睛通过睫状体来调节晶状体的曲度,来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故选D.13、C【详解】A.物体不受力作用时,处于静止或匀速运动状态,故A错误;B.物体不受力时,可以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但受到平衡力时,也可以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故B错误;C.力的作用效果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形状,所以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时,一定受到力的作用,故C正确;D.物体受到平衡力作用时,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此时运动状态不改变,故D错误。故选C。14、A【解析】A.千克(kg)是质量的单位,故A符合题意;B.米每秒(m/s)是速度的单位,故B不符合题意;C.千克每立方米(kg/m3)是密度的单位,故C不符合题意;D.克每立方厘米(g/cm3)是密度的单位,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15、A【详解】A.把正在响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铃声逐渐减小,说明声的传播需要介质;B.将一只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会有震感,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C.吹响笛子后,按不同的孔发出不同的声音,说明音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D.将音叉发出的声音信号输入到示波器上,观察波形,可以显示声音的音调、响度和音色.故选A。16、C【详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发声音叉在振动,将一个正在发声的音叉贴近面颊,目的是为了感受发声音叉的振动,发声音叉的质量不能知道,这个做法不是为了体验发声音叉的温度,声音的传播速度也不能判断。故选C。17、C【解析】A、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本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B、一般在室内讲话声音相对室外洪亮,是因为回声加强了原声,故本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C、“高声喧哗”是指声音的响度大,不是音调高,故本选项错误,但符合题意.D、从环保的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的正常的工作、学习和休息的声音都属于噪声.所以悦耳的乐声也会成为噪声,故本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C.18、B【详解】A.笛声是由于笛管中的空气柱振动产生的,A不符合题意;B.广播中的声音经过空气传播到同学们耳中从而听到声音,B符合题意;C.蝴蝶翅膀的振动是由于振动的频率较低,不在人耳能听到的频率范围,C不符合题意;D.戴耳塞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并没有阻止噪声的产生,D不符合题意。19、C【详解】一位同学用水平力F推停在水平地面上的汽车,但没有推动,汽车处于静止状态,汽车水平方向上受到的推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即F=f,故C正确.20、C【分析】(1)“影”的形成包括光沿直线传播现象、光的反射现象以及光的折射现象。(2)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现象称之为影子;光的反射现象有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为透镜所成的像。根据不同原理所成的像分析各选项。【详解】A.手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错误;B.摄影是利用了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原理,属于光的折射,故B错误;C.投影是利用了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原理,属于光的折射,故C正确;D.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D错误。故选C。本题考查了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的应用,是一道基础题,生活中“影”的例子很多,要要明确各种影形成的原因,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应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21、C【详解】能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光源,故篝火是光源。我们能看到黑板、课本、笤帚是因为它们反射光的原因,故它们不是光源。故只有C项符合题意。故选C。22、B【详解】A.山若以山本身为参照物,那它只能是静止的,而且一般是不能选研究对象为参照物,故A不符合题意;B.以船为参照物,船与山之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而且船向前行,以船为参照物,山在“后退”,故B符合题意;C.以流水为参照物,山与流水之间的位置发生变化,山是运动的,但是船不知道是顺流还逆流,所以以流水为参照物,无法判断山是向前还是向后,故C不符合题意;D.以河岸为参照物,山与河岸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山是静止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23、C【详解】A.由图知,当物距为10cm时,像距也为10cm,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此时像距与物距相等,所以2f=10cm,则f=5cm,故A错误;B.因为经过光心的光线方向不发生改变,则蜡烛变短时,像应该向上移动,故B错误;C.当v=15cm时,v>2f,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C正确;D.当u=20cm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故D错误。故选C。24、B【详解】A.声呐是利用超声波定位的,故A错误;B.遥控器发出的红外线,它会以光波的形式进行传播,并且可以发生反射,故B正确;C.显微镜的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C错误;D.水雾出现在窗户的内侧,这是窗户内的水蒸气遇到玻璃会液化形成的,故D错误。故选B。25、B【详解】A.医学上用的“B超”,是利用了超声波能传递信息,故A错误;B.1666年牛顿最先利用三棱镜观察到光的色散,故B正确;C.小孔成像一定成倒立的实像,但不一定是缩小的,也有可能是等大或放大的,故C错误;D.红光照射到绿叶上,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绿叶只反射绿光,所以红光照到绿叶上,叶子会把红光吸收掉,叶子呈现黑色,故D错误。26、D【详解】A.煤油和酒精是不同物质,但密度相同,故A错误;B.将一个物体割去一半,质量变为原来的一半,体积变为原来的一半,根据密度公式可知,密度不变,故B错误;C.水银是一种液体,其密度比很多固态的物质的密度大许多,故C错误;D.水和冰是同种物质,它们的密度不同,说明了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其密度不同,故D正确。故选D。27、D【详解】A.温度计碰到容器底,故A错误;B.温度计碰到容器壁,故B错误;C.温度计的玻璃泡没有与液体充分接触,故C错误;D.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没有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部,故D正确;故选D。28、B【详解】甲同学测量数据为1.203m=120.3cm,测量结果准确到cm,且甲用分度值为1cm的刻度尺,故甲同学的数据正确;乙同学测量数据为12.0dm,测量结果准确到dm,而乙同学用的分度值为1cm的刻度尺,故乙同学的数据不正确;丙同学测量数据为120.1cm,测量结果准确到cm,而丙同学用的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故丙同学的数据不正确;故选B.29、C【详解】ABC.对于甲物体:悬浮在水中,说明甲受到的浮力等于甲的物重,且;对于乙物体:沉入水底,说明乙受到的浮力小于乙的物重,且,即乙的密度大于,此时乙物体对杯底的压力大小为:。所以选项AB错误,C正确;D.由于物体甲、乙的体积相同,且均完全浸入水中,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知:两个物体所受的浮力相同,故D错误。故选C。30、A【详解】同步通讯卫星绕地球转动一周的时间与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相同,由于地面的房屋随地球自转时半径小,同步卫星转动的半径大,所以房屋运动的路程小于卫星的路程,根据公式可知v1<v2。故选A。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题,20分)31、音调音色【详解】[1]琴弦的松紧程度决定琴弦的振动频率,即决定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2]不同的人声音的音色也不同,区别出熟悉的人谁在说话,是因为音色不同的原因。32、2.5Ω~10Ω【详解】由电路图可知,滑动变阻器R2与电阻R1串联,电压表测量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量电路总电流,当电流表示数为I1=0.6A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最小,根据欧姆定律可得,电阻R1两端电压:U1=I1R1=0.6A×5Ω=3V,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所以,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U2=UU1=4.5V3V=1.5V,因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所以,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最小:R滑最小===2.5;当电压表示数最大为U2最大=3V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最大,此时R1两端电压:U1′=UU2最大=4.5V3V=1.5V,电路电流为:I2===0.3A,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最大电阻:R滑最大===10,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范围为2.5~10。33、3×10830°色散红外线小于【详解】(1)[1]光速是自然界中最快的速度,光在真空当中传播的速度为3×108m/s。[2]反射角为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所以反射角为90°减60°等于30°。(2)[3]一束太阳光照射在三棱镜上,在三棱镜的另一侧光屏上形成了彩色的光带,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光的色散最早是牛顿发现的,它属于光的折射。由于太阳光是复色光,不同色光在发生折射时的偏折程度不同,所以当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而分成了7种颜色。[4]生活当中各种遥控器均发射红外线对用电器实现控制,红外线是一种看不见的光。(3)[5]根据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这个光斑可能是焦点之后的,也可能是焦点之前的光斑,根据凸透镜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大可推断焦点在光斑之前,从而判断焦距。34、0.29提高【解析】[1][2]由速度公式可知,声音传播100m所需的时间为:;故裁判员听到发令枪声响后开始按表计时,会使运动员的成绩提高0.29s。35、距离大小距离【详解】[1][2][3]眼睛之所以能看到物体,是因为要么物体反射光源的光传播到人的眼睛,要么物体本身是光源发射光到眼睛里;“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说明泰山反射的光线不能绕过叶子传播到人的眼睛,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从物理学角度看,这是同一个人观察树叶和泰山的距离不同,而这个因素的大小与被观察物体本身的大小及该物体和人眼之间的距离有关。36、成正比1.51.5×103【分析】(1)分析图示m—V图象,根据图象特点可以看出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2)根据图象读出质量和体积,根据算出密度,密度的单位换算关系是【详解】[1]由图象知,质量m与体积V的关系图线是过原点的正比例函数图象,由此可知: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2][3]由图可知,当质量m=30g,体积为V=20cm3,则这种物质的密度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密度公式的掌握和运用,利用好图象是本题的关键。37、60°60°【详解】(1)[1]先过入射点垂直平面镜作出法线,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就是i,如下图所示[2]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30°,所以入射角为90°-30°=60°。(2)[3]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的右侧画出反射光线,反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就是反射角r,如下图所示[4]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为60°。38、音调空气【分析】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详解】当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时,琴弦振动的快慢会不一样,声音的音调就会发生变化;二胡的声音会通过空气传到我们的耳朵里.39、16527:20【分析】(1)平面镜成像特点: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2)根据钟表在平面镜中成像判断实际时间的方法:作图法: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出物体的实际情况。翻看法:由于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时,物像相对平面镜对称,根据这个特点把试卷翻过来观察,即可得出实际时间。【详解】[1]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物和像大小相等;小明同学的身高是165cm,则他在平面镜中的像高也是165cm。[2]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所以,由小明到平面镜的距离为1m可得,镜中所成的像与平面镜之间的距离也为1m,则相距像与他之间的距离为2m。[3]方法一: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即物像关于平面镜对称,看到的时钟指针是左右相反的,可知平面镜中钟表指针的实际情况,如下图,可以看到钟表的实际时间是7:20;方法二:把试卷翻过来,注意上下不要颠倒,直接从试卷的反面看钟表的实际时间是7:20。40、变速在相等的时间内气泡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材料员实务的考试题及答案
- 检测站安检试题及答案
- 水利工程协会五大员资料员仿真模拟考试题及答案
- 解读2021年全国两会政府政府工作报告课件
- 2025年临时用电专项题库及答案
- 传统国企的弊病
- 美术类开学测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康复医学专业题库及答案
- 2025年贵州中考英语试卷及答案
- 燃气行业技术规范与标准
- 中医内科脾胃系临床思维
- 责任彩票培训课件
- 二级供应商管理
- IT应用系统迁移技术方案
- 2024-2025学年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检测试卷
- 小儿外科急腹症护理
- 住宅燃气工程竣工资料
- 泵站工程设计(共138张课件)
- 陕西省西安铁一中2025届物理高一上期中统考试题含解析
- JGJ∕T194-2009钢管满堂支架预压技术规程
- 宠物犬鉴赏与疾病防治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石河子大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