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大学《大气科学》专业题库- 气氛对大气动力学的影响研究_第1页
2025年大学《大气科学》专业题库- 气氛对大气动力学的影响研究_第2页
2025年大学《大气科学》专业题库- 气氛对大气动力学的影响研究_第3页
2025年大学《大气科学》专业题库- 气氛对大气动力学的影响研究_第4页
2025年大学《大气科学》专业题库- 气氛对大气动力学的影响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大学《大气科学》专业题库——气氛对大气动力学的影响研究考试时间:______分钟总分:______分姓名:______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在绝热过程中,干空气的位温(θ)保持不变,这主要反映了其()。A.内能守恒B.动量守恒C.密度变化规律D.热力结构特征2.大气静力稳定度判据主要依据()。A.气压随高度的变化率B.温度随高度的变化率C.风随高度的变化率D.水汽含量随高度的变化率3.气旋过境时,暖湿空气被迫抬升,其中释放的潜热对气旋发展起着()作用。A.抑制B.微弱影响C.重要驱动D.无关4.在水平温度梯度驱动下产生的力,称为()。A.地转偏向力B.气压梯度力C.摩擦力D.绝热力5.大气处于绝对稳定状态时,若气块受到扰动向上位移,其()。A.温度比周围空气低,会继续上升B.温度比周围空气高,会继续上升C.温度比周围空气低,会返回原处D.温度比周围空气高,会返回原处6.反气旋中心附近气流辐散,其上空水汽通常()。A.易凝结成云B.蒸发加剧C.保持相对干燥D.水汽来源充足7.涡度是描述大气()的物理量。A.温度水平分布B.水汽垂直运动C.角动量变化D.气压空间梯度8.绝热干燥过程中,气块上升时()。A.内能增加,气温下降B.内能减少,气温上升C.内能增加,气温上升D.内能减少,气温下降9.地转风的概念是基于()假设建立的。A.大气绝对静止B.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平衡C.摩擦力可忽略D.大气处于绝热状态10.大气环流的形成与维持,深受地球()分布的影响。A.经度B.纬度C.海拔D.旋转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1.大气中的水汽凝结释放潜热,会增强气流的______,对动力发展产生重要影响。2.气压梯度力是产生风的原动力,它的大小与大气垂直______有关。3.绝对湿度是指单位体积空气中实际含有的水汽质量,而相对湿度则表示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饱和水汽压的______。4.气流的散度表示气流的______或辐合特性,与局地气压场的演变密切相关。5.在摩擦层内,风速______地减小,风向通常比地转风更偏向高压。6.大气静力稳定度描述了大气垂直运动受到______的程度。7.涡度通量是涡度随时间的______。8.热带辐合带(ITCZ)的形成与______的汇合以及强烈的感热加热有关。9.锋面是冷、暖空气的过渡带,其附近常伴有强烈的______和动力调整。10.温度垂直递减率是影响大气稳定性的关键因素,干绝热递减率、湿绝热递减率和假相当位温递减率是三个重要的______值。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简述气温垂直递减率与大气稳定度的关系。2.解释什么是气旋,并简述其典型动力学结构特征。3.比较干绝热过程和湿绝热过程的异同点。4.简述地转偏向力对风的影响,并说明其产生的原因。四、计算题(每题7分,共14分)1.一气块自地面(温度为25°C,气压为1000hPa)绝热上升,假设大气为干绝热递减,求该气块上升到500hPa高度时的温度。(干绝热递减率取9.8K/km)2.某地气压为1020hPa,其正北方向100km处气压为1015hPa。若水平风速为10m/s,风向为北偏东30°。估算该地近似的地转偏向力加速度。(取地球自转角速度为7.29×10⁻⁵rad/s)五、论述题(10分)结合大气热力过程和动力过程,论述锋面过境时可能出现的典型天气现象及其原因。试卷答案一、选择题1.D2.B3.C4.B5.C6.C7.C8.A9.B10.B二、填空题1.抬升力2.梯度3.比值4.散度5.增大6.抑制7.变率8.赤道低空气流9.天气系统10.特征三、简答题1.解析思路:大气稳定度取决于气块受到的浮力与所受摩擦力(或惯性力)的相对大小。气温垂直递减率是判断浮力的关键指标。*若干绝热递减率(约9.8K/km)>实际气温垂直递减率:气块上升冷却变缓,下沉增温变快,受到正浮力,大气不稳定,对流易发展。*若干绝热递减率<实际气温垂直递减率:气块上升冷却变快,下沉增温变慢,受到负浮力,大气稳定,垂直运动受抑。*若实际气温垂直递减率≈干绝热递减率:气块升降浮力接近平衡,大气处于中性稳定状态。*类似地,可比较湿绝热递减率(约6K/km)与实际气温垂直递减率。2.解析思路:气旋定义为核心气压最低的天气系统。其动力学结构围绕中心展开。*定义:气旋是水平气面上中心气压比周围低的闭合成片低压系统。*结构特征:*水平气流:气流沿等压线逆时针辐合于中心(北半球,南半球顺时针)。*垂直气流:中心附近低空为上升气流,水汽易凝结,常伴随云雨。*天气:中心气旋过境常带来云、雨、大风等阴湿天气。*系统:通常伴有冷锋和暖锋,锋面活动导致天气剧烈变化。3.解析思路:对比两个绝热过程的假设、公式和结果。*干绝热过程:*假设:大气干燥,水汽含量不变,没有水汽相变。*公式:T₂=T₁-Lα(T₁-T₀)/T₁或T₂/T₁=(P₂/P₁)^(R/cp)≈(P₂/P₁)^0.286(简化形式)。*特点:气块上升过程中不发生凝结,无潜热释放,温度下降率恒定(干绝热递减率)。*湿绝热过程:*假设:大气有足够水汽,气块上升至饱和时发生凝结,释放潜热。*公式:温度下降率小于干绝热递减率,可用公式T₂=T₁-(g/cp)*(z₂-z₁)或T₂=T₁-Lα'*Δζ,其中Lα'<Lα。*特点:凝结释放的潜热对气块有加热作用,部分抵消了绝热冷却,导致实际降温速率减小。气块上升冷却至饱和后,温度变化主要受湿绝热递减率控制。*相同点:两者都是绝热过程,气块与外界无热量交换,仅依靠内能变化改变温度。*不同点:干绝热过程无潜热变化,湿绝热过程有潜热释放,导致温度下降率不同。4.解析思路:地转偏向力是作用在运动物体上的水平力,其方向垂直于运动方向和地球旋转轴,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影响:它改变了水平气流的方向,但不改变气流的速率(在理想状态下)。使得在气压梯度力作用下形成的地转风,风向偏离等压线。*产生原因:地转偏向力的产生是由于地球的自转。当地球自转时,地表各点随地球一起转动。当空气相对于地面运动时,由于惯性,空气倾向于保持其原来的运动状态(相对于旋转的地球),相对于旋转的地球表面,就好像受到了一个偏转力的作用,这个力就是地转偏向力。其大小与风速、纬度有关,风速越大、纬度越低,地转偏向力越大。四、计算题1.解析思路:应用干绝热过程公式计算温度变化。需要知道初末状态的气压和温度,以及干绝热递减率。*公式:T₂=T₁-Lα*(P₂/P₁)^(R/cp-1)≈T₁-Lα*(P₂/P₁)^0.286(简化公式)*已知:T₁=25°C=298K,P₁=1000hPa,P₂=500hPa,Lα≈9.8K/km*气压比:P₂/P₁=500/1000=0.5*温度变化量:ΔT=Lα*(P₂/P₁)^0.286=9.8K/km*(0.5)^0.286*计算:(0.5)^0.286≈0.7937,ΔT≈9.8*0.7937≈7.78K*末温:T₂=T₁-ΔT=298K-7.78K≈290.22K=17.07°C2.解析思路:计算地转偏向力加速度。公式为f*v,其中f=2Ωsinφ,v为风速。需要根据风向计算有效风速,并假设纬度φ。*公式:a_g=2*Ω*v*sinφ*已知:P=1020hPa,P_north=1015hPa,v=10m/s,Ω=7.29×10⁻⁵rad/s*计算气压梯度力引起的风速分量(近似地转风):ΔP=P-P_north=1020-1015=5hPa。1hPa≈100Pa。ΔP≈500Pa。距离D=100km=1×10⁵m。平均梯度ΔP/Δx=500Pa/1×10⁵m=0.05Pa/m。地转风速v_g≈√(ΔP/g)=√(500/(9.8))m/s≈7.14m/s。*风向为北偏东30°,有效风速(北风分量)为v_north=v*cos(30°)=10*(√3/2)≈8.66m/s。*假设纬度φ≈30°(示例,实际需根据地点确定),sinφ≈sin(30°)=0.5。*计算地转偏向力加速度:a_g=2*Ω*v_north*sinφ=2*(7.29×10⁻⁵)*(8.66)*0.5m/s²*计算:a_g≈2*7.29×10⁻⁵*4.33m/s²≈6.31×10⁻⁴m/s²五、论述题解析思路:论述需结合热力、动力两方面,分步骤阐述锋面过境前后的变化及其原因。1.锋面定义与分类:锋面是冷、暖两种不同性质气团的过渡带。按冷暖气团相对位置分为冷锋、暖锋、静止锋。2.冷锋过境:*动力:冷气团密度大、活动能力强,楔入暖气团下方,迫使暖空气抬升。暖空气受挤压,做剧烈的倾斜运动,常形成锋面云系(荚状云、砧状云等)。强烈的上升运动和水汽凝结导致降水(雨、雪、冰雹)。*热力:暖空气被迫抬升,绝热冷却,若达到饱和则凝结放热,但整体仍处于较暖状态。锋面过境后,冷气团占据主导,气温骤降,气压升高,天气转晴。3.暖锋过境:*动力:暖气团密度小、活动能力强,爬升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