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模拟评估卷(新高考版)(五)_第1页
2022届高考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模拟评估卷(新高考版)(五)_第2页
2022届高考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模拟评估卷(新高考版)(五)_第3页
2022届高考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模拟评估卷(新高考版)(五)_第4页
2022届高考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模拟评估卷(新高考版)(五)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上学期高三语文第三月模拟评估卷(五)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1\*ROMAN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近些年来,我们在很多西方国家的建筑学院做过讲座,讲得最多的主题就是如何“重返自然之道”。对此,传统中国有几点基本理解:自然体现着比人类更优越的东西,自然是人类的老师,学生要对老师保持谦卑的态度;自然直接和道德准则相关,自然体现着比人类的所为更高的道德准则。在我们考虑建筑、城市、生产、建造之前,首先应该反省我们面对自然的态度,我们需要重新树立自然比人造的建筑和城市更加重要的观念。中国曾经是一个诗意遍布城乡的国家,但是今天的中国,正在经历一种如同被时间机器挤压的快速发展,一切都无暇思考。如果我们能够意识到这种自然、建筑、城市彼此不分的体系的价值,意识到它表达着比现在惯常的建筑观更高的道德与价值,我们就有必要在新的现实中重新创建它的当代版本。不过,把中国建筑文化传统想象成与西方建筑文化传统完全不同的东西肯定是一种误解,在我们看来,它们之间只是有一些细微的差别,但这种差别却是决定性的。在西方,建筑一直享有面对自然的独立地位,但在中国的文化传统里,建筑在山水自然中只是一种不可忽略的次要之物。换句话说,在中国文化里,自然曾经远比建筑重要,建筑更像是一种人造的自然物。人们不断地向自然学习,使人的生活回复到非常接近自然的状态,一直是中国的人文理想。这就决定了中国建筑在每一处自然地形中总是喜爱选择一种谦卑的姿态,整个建造体系关心的不是人间社会固定的永恒,而是追随自然的演变。这也可以说明为什么中国建筑一向自觉地选择自然材料,建造方式力图尽可能少地破坏自然,材料的使用总是遵循一种反复循环更替的方式。在一栋被拆毁的民居里,我们经常可以发现1000年材料的累积。反反复使用某些材料,这不仅是出于节约的考虑,实际上,我们从这种方式读出的是一种信念,人是有可能建造一个与自然相似的世界的。而在西方建筑文化传统里,自然与建筑总是以简明的空间区隔方式区别开来,自然虽让人喜爱,但也总是意味着危险。之所以要探索一种中国本土的当代建筑,是因为我们从不相信单一世界的存在。所以,我们工作的范围,不仅在于新建筑的探索,更加关注那个曾经充满自然山水诗意的生活世界的重建。无论中国还是西方,它们的建筑传统都曾经是生态的。而当今,东西方之间最具普遍性的问题就是生态问题。建筑学需要重新向传统学习,这在今天的中国更多意味着向乡村学习,不仅学习建筑的观念与建造,更要学习和提倡一种与自然彼此交融的生活方式。在这种意识里,这种形而上的思考从来不能和具体的建造问题分开。我们要想办法把传统的材料运用与建造体系同现代技术相结合。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提升传统技术,这也是我们在使用现代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体系的同时大量使用手工技艺的原因。技艺掌握在工匠的手中,是活的传统。如果不用,即使在形式上模仿传统,传统仍然必死,而传统一旦死亡,可以相信,我们就没有未来。(摘编自王澍《循环建造的诗意——建造一个与自然相似的世界》)材料二:“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这一句名言,勾勒出一幅美好的田园生活图景,无数文人墨客将其视为理想境界。当下,现代都市高楼林立,但古人笔下的绿水青山仍是令人神往的桃花源。作为承载城市文化精神、塑造城市风貌特色的当代建筑,如何在钢筋水泥空间为人们营造栖息的诗意?如何以建筑寄托人文精神?追求自然之道依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追求“自然”的建筑,不仅意味着从自然形象中汲取灵感,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使建筑与自然发生关系;更意味着树立以“天人合一”为核心的美学追求,正如北宋郭熙所言,“身即山川而取之”,这也是中国古代建筑设计追求的境界。在当代建筑设计中,崇尚“自然”不是单纯模仿古典园林样式,也不是盲目追求抽象的建筑形式,更不是为概念而概念,而是顺应生态环境、人文传统、建造法则,以独特的生命体验激发创造灵感。这样的创作观有利于设计者形成个人风格,实现建筑与环境的对话,解决“千城一面”之困境。王澍建造中国美院象山校区时,将建筑融入到自然中,房子的形态与结构不同寻常,充满了浓郁的自然村落的感觉。追求“自然”还意味着构建绿色、可持续的发展观。目前,由于各种原因,我国每年都有一批建筑尚未达到50年使用寿命便被拆除,既浪费资源、破坏环境,又难以为子孙后代留下建筑遗产与历史文脉。沈阳地标之一沈阳夏宫建成15年后炸成瓦砾,重庆永川市会展中心使用5年后炸成废墟,合肥维也纳森林花园小区尚未完工就被整体爆破,这些建筑耗费巨资,英年早逝,令人痛心。破解这一难题,一方面要从体制机制上着手改革,重视城市规划设计;另一方面,也要鼓励建筑师积极将节能低碳、集约高效的绿色科技手段引入设计,树立可持续发展的建设理念。绿色,象征着自然、友好、创新与生机,也当成为中国建筑发展鲜亮的底色,为构筑和谐的人居环境提供指引。(摘编自马苏薇《追求建筑的自然之道》)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传统的建筑观把自然看得比人造的建筑和城市更加重要,并且认为建筑在山水自然中只是一种可忽略的次要之物。B.与中国建筑文化传统不同,西方建筑文化传统对自然十分排斥,所以要将建筑与自然区别开来,并赋予建筑独立的地位。C.中国古代建筑一向自觉地选择自然材料并反复使用,体现了古人向自然学习、使生活回复到非常接近自然的状态的人文理想。D.追求建筑的自然之道,就可在城市中为人们营造栖息的诗意,解决“千城一面”的难题,构筑和谐的人居环境。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虽然今天的中国有着超出常规的发展速度,但城乡却失去了原有的诗意,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人们缺乏对自然应有的谦卑。B.中国与西方的建筑学都面临生态传统遭到破坏的问题,解决之道就是重新向传统学习,特别是向乡村学习建筑的观念与建造。C.传统建筑的材料、手工技艺由于与现代建筑的材料、技术的巨大差异,很难得到真正的应用,一旦沦为形式就会走向死亡。D.当代中国不乏模仿古典园林样式、追求抽象的建筑形式、表达特定的概念的建筑设计,但这些设计都与建筑的自然之道绝缘。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的建筑不能体现“自然之道”的建筑观的一项是(3分)A.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B.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C.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D.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4.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方法。(4分)5.依巍巍壶山,伴汤汤兰水,我校新度校区的建设正在有序筹备中,请你结合以上材料对新校区的建设提出合理化的建议。(6分)【答案】1.C2.A3.B4.引用论证,在分析中国建筑追求自然,树立以“天人合一”为核心的美学追求时引用了北宋郭熙名言,“身即山川而取之”。(道理论证也可)举例论证,在分析在当代建筑设计顺应生态环境、人文传统时,以王澍建造中国美院象山校区为例。又如在谈我国每年都有一批建筑尚未达到50年使用寿命便被拆除时,以沈阳夏宫、重庆永川市会展中心、合肥维也纳森林花园小区为例。5.①顺应生态环境,依托壶山兰水,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诗意校园。②注重人文传统,融入莆仙文化,建设自然与人文兼美的文化校园。③运用传统工艺,使用传统材料,建设具有莆仙地域风情的本土校园。④重视科学规划,融入城市发展,保证新校区的使用寿命。⑤引入科技手段,注重绿色发展,建设节能低碳、集约高效的绿色校园。(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担水的贾大山老魏是个担水的,一条担杖两只木筲,是他吃饭的家当。那时没有自来水,城里的每一条街道上,有两眼公用水井,每天早晨和黄昏,井台上就站满了人,有担水的,有抬水的。那些没有劳力的人家,或是有劳力,自己懒得担水、抬水的人家,就雇一个担水的,一担水二百钱(旧币,等于现在二分钱)。担水也是一个职业。老魏在西大街担水。西大街路北里,有一眼古井,东北两面是人家的墙壁,西南两面,短墙环绕,亭台似的。井台上青石墁地,井口的石头上,有两道深深的沟,是井绳和岁月留下的痕迹。——井很深,水很甜,老魏就从这里打水。老魏高大身材,重眉大眼,脸上有一些络腮胡子;夏日赤膊,冬天穿一身薄薄的黑布棉衣,肩上总是搭着一块抹布似的手巾。他的年岁不小了,可是气力很充足,干活利落又热闹。朝井里“放筲”的时候,手不挨辘轳把儿,任那辘轳自己欢快地旋转着:格啦格啦格啦格啦。筲到水面了,用手把井绳猛地一逮,一摆两摆,扑通一声,一筲水就灌满了。担起水来,眼睛显得更大了,虎视眈眈的,一副奋勇向前的模样……老魏供应着许多人家喝水,除了西大街,府前街上也有雇他担水的。有一年夏天,我家房东也想雇他担水:“老魏,给我担水吧,一天十担。”“十担?”“浇花儿,近,钱不少给。”我家房东是个财主,土改的时候,“愿”了不少房屋,保留下一座小花园儿。那座花园儿就在井台对面,里面有一座假山,种着一些花木。老魏想了一下,不干,他说他只伺候人,不伺候花儿。老魏依然给人们担水,路近的二百钱一担,路远的也是二百钱一担。吃老魏的水,不用付现钱,十天结算一次也行,半月结算一次也行。谁家雇他担水,他便扔下一句话:“账,你记吧!”“你也记吧,以防差错。”“错不了,一个凉水!”他说。老魏没有账簿,用户也没有账簿。所谓记账,就是他担一担水,用户拿粉笔画一道杠儿,有的画在墙上,有的画在树上,有的画在水缸上。结算完了,擦掉,重画。夏日的中午,我们放学回家的路上,经常碰见他担水。我们一嚷口渴,他就把担子放到树凉里,让我们喝水。我们喝足了,他就把那担水泼掉了,再去打一担。我们谢他,他呵呵一笑,还是那句话:“不谢不谢,一个凉水!”“他所卖的,好像不是力气,只是凉水。”老魏除了担水,还管给人捞筲。那些自己担水、抬水的人家,不小心把筲掉到井里了,就去请老魏。他有一副捞筲钩子,形状像船上的锚,系在一条绳子上。井台上不忙了,他就把那捞筲钩子抛到井里,手握绳端,慢慢地打捞。那也真是一种技巧:闭着眼睛,屏着气息,一会儿捞上一只,一会儿捞上一只——那些沉落井底一两年的铁桶、木筲,也出人意外地重见天日了。他把它们捞上来,用水冲洗干净,打满水,一字儿摆在井台上,等待失主认领。失主们给他钱,他不要,一定要给,他就急了,嚷,我是担水的,担水的不挣捞筲的钱!如果给他一点儿吃的,他就要了。老魏没有妻室,没有拖累,净吃好的。他天天早晨坐在麻糖铺里,吃麻糖、喝豆浆,中午吃马蹄儿烧饼、喝豆沫。他最爱吃马蹄儿烧饼了,一买就是五六个。那些游手好闲的人(那时叫作懒婆懒汉),看见他吃马蹄儿烧饼,就说:“老魏,你的生活倒不错呀!”“是。”他说,“咱们城里头,遍地是马蹄儿烧饼,你得卖力气!”他相信自己的力气,更敬重那眼水井。每年腊月底,他总要到我父亲的小铺里,买一张黄纸、一股高香、一对蜡烛。他把那黄纸在柜台上裁了,让我父亲洗了手,写几个毛笔字:“井泉龙王之神位。”除夕把那神签贴在辘轳石上,焚一股香,点一对蜡烛,摆一些供果。黑暗里,那香着得欢欢的,像一朵静静开放的莲花……担水的没有行会,但是到了除夕,他们都会这么做的,像粮行供奉火神,药行供奉药王,木匠行供奉鲁班,理发行供奉罗祖。可是,后来人们不雇担水的了,全是自己担水吃,或是抬水吃。原因是解放好多年了,雇人担水,像雇“洋车”一样,有压迫、剥削劳动人民的嫌疑。老魏不担水了,井台上显得冷清了许多,再也听不到那欢快的格啦格啦的声音了。(注)辘轳:汉民族民间提水设施,流行于北方地区。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描写了老魏清苦而自足的担水生涯,展示了一幅富有地方特色的市井民俗风情画。B.老魏不愿意给房东挑水浇花,不论路程远近价格一样,体现了体力劳动者朴素的劳动观。C.老魏常说“一个凉水”,是因为他觉得凉水不值钱,大方中又流露出他的职业自卑感。D.小说最后描写了井台的冷清景象,余味悠长,流露出对旧日某些美好东西逝去的惆怅。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以孩童的视角叙述老魏的生活经历,打造出一个纯净的世界,使小说产生了审美上的陌生感。B.小说运用比拟和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祭神时燃香的情景,侧面表现了老魏对生活的认真态度。C.小说运用肖像、语言、动作等描写方法,还通过人物与环境相映衬的方法,生动刻画了老魏的形象。D.小说将旧时与解放后人们的吃水方式进行对比,传达出对新时代新生活的赞美,升华了小说的主题。8.小说的主人公老魏身上,隐含着作者情感和生活态度,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9.孙犁评价贾大山的小说“平淡中有奇观”,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6分)【答案】6.C7.D8.①老魏的勤劳朴实,体现了对普通劳动者的赞美。②通过老魏的乐于助人,赞颂温暖的人际关系。③老魏的热爱生活,体现对积极生活态度的肯定。④通过老魏的淳朴,赞美健康自然的生活方式。⑤老魏的平凡,体现了对底层劳动者的关注。⑥通过老魏的有风骨,赞美劳动者的职业精神。9.①小说人物平凡,主人公老魏职业平凡,经历平常,性格平和,但描写细致生动,形象鲜明。②小说叙述节奏舒缓从容,却展示了小城和谐安宁的生活氛围,令人神往。③小说故事情节平淡,没有冲突,却有浓厚的抒情意味,洋溢着诗意。④小说平静无波的生活氛围里,蕴含着小城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晋穆帝升平二年。赵之亡也,其将高昌遣使降燕,已而降晋,又降秦,各受爵位,欲中立以自固。燕主慕容俊使司空阳骛讨昌于东燕。三年夏六月,高昌不能拒燕,秋七月,自白马奔荥阳。五年春二月,高昌卒,燕河内太守吕护并其众,遣使来降,拜护冀州刺史。护欲引晋兵以袭邺。三月,燕太宰慕容恪将兵五万,冠军将军皇甫真将兵万人,共讨之。燕兵至野王,护婴城自守。护军将军傅颜请急攻之,以省大费。恪曰:“老贼经变多矣观其守备未易猝攻顷攻黎阳多杀精锐卒不能拔自取困辱护内无蓄积,外无救援,我深沟高垒,坐而守之,休兵养士,离间其党,于我不劳而贼势日蹙,不过十旬,取之必矣。何为多杀士卒以求旦夕之功乎?”乃筑长围守之。夏四月,桓温以其弟黄门郎豁督沔中七郡诸军事,兼新野、义城二郡太守,将兵取许昌,破燕将慕容尘。燕人围野王数月,吕护遣其将张兴出战,傅颜击斩之,城中日蹙。皇甫真戒部将曰:“护势穷奔突,必择虚隙而投之。吾所部士卒多羸,器甲不精,宜深为之备。”乃多课橹循,亲察行夜者。秋七月,护食尽,果夜悉精锐趋真所部,突围,不得出。太宰恪引兵击之,护众死伤殆尽,弃妻子奔荥阳。恪存抚降民,给其廩食,徙将帅于邺,自余各随所乐。以护参军广平梁琛为中书著作郎,冬十月,吕护复叛,奔燕,燕人赦之,以为广州刺史。(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桓温伐燕》)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老贼经变多矣/观其守备未易/猝攻/顷攻黎阳/多杀精锐/卒不能拔/自取困辱/B.老贼经变多矣/观其守备/未易猝攻/顷攻黎阳/多杀精锐/卒不能拔/自取困辱/C.老贼经变多矣/观其守备/未易猝攻/顷攻黎阳/多杀精锐卒/不能拔/自取困辱/D.老贼经变多矣/观其守备未易/猝攻/顷攻黎阳/多杀精锐卒/不能拔/自取困辱/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爵位,古代君主对贵戚功臣的封赐。中国周代有王、侯、伯、子、男五爵,后代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不尽相同。B.卒,古代常用来指大夫的死。在中国古代等级制度很严的社会中,对不同阶层的人的死常依据其不同的身份地位加以区别。C.冀州,古州名,我国古代九州之一。《尚书·禹贡》中称九州为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D.著作郎,古代官名。初设时属中书省,掌编纂国史。后改属秘书省,称为大著作。唐代主管著作局,亦属秘书省。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后赵灭亡后,后赵将领高昌先后向前燕、东晋、前秦投降,并分别接受各国的爵位,想利用中立来稳固自己的地位。B.对吕护的环城据守战术,傅颜与慕容恪的认识起初并不一致,但经过慕容恪一番人入情入理的分析后,两人达成共识。C.皇甫真在军事上可谓深谋远虑,预判被围困的吕护必定会寻机突围,于是提前做出部署,使得吕护的突围行动失败。D.吕护在军队死伤殆尽后抛妻弃子逃到荥阳,被任命为中书著作郎;后来,吕护再次叛乱,投奔燕国,担任广州刺史。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于我不劳而贼势日蹙,不过十旬,取之必矣。(2)恪存抚降民,给其廩食,徒将帅于邺,自余各随所乐。14.慕容恪和皇甫真为什么联合讨伐吕护?(3分)【答案】10.B11.A12.D13.(1)对我军来说毫不费力而敌人的形势却日益危急,不超过百天,攻取他是一定的(一定能够攻取他)。(2)慕容恪安抚归降的百姓,供应给他们积蓄的粮食(把积蓄的粮食供应给他们),把将帅都迁徙到邺城,其余的人则随他们到自己愿意去的地方去。14.①吕护在高昌去世之后吞并了高昌的军队,并投降东晋,被任命为冀州刺史。②吕护打算带领东晋的军队袭击邺城。参考译文:东晋穆帝升平二年。后赵灭亡的时候,后赵将领高昌派遣使者向前燕投降,不久又投降了东晋,继而又投降了前秦,分别接受各国的爵位,想要利用中立的办法来稳固自己的地位。前燕主慕容俊派遣司空阳骛到东燕讨伐高昌。三年夏季六月,高昌不能抵御前燕的进攻,秋季七月,高昌从白马逃奔到荥阳。五年春季二月,高昌去世,前燕河内太守吕护吞并了他的军队,并派遣使者向东晋投降,东晋任命他为冀州刺史。吕护打算带领东晋的军队袭击邺城。三月,前燕太宰慕容恪率领五万精兵,冠军将军皇甫真率领一万精兵,共同讨伐吕护。前燕的军队抵达野王,吕护环城据守。护军将军傅颜请求猛攻吕护,以便节省庞大的损耗。慕容恪说:“吕护老贼经历过的变故很多,观察他的守卫情形,不容易发动急攻。之前攻打黎阳,就已经牺牲了许多精锐士卒,最终还是没有攻下该城,反而自取困窘和耻辱。吕护城内没有粮食积蓄,城外没有救援,我军深挖壕沟高筑营垒,坐在这里围困他,休整军队保养士兵,离间吕护的党羽,对我军来说毫不费力而敌人的形势却日益危急,不超过百天,攻取他是一定的(一定能够攻取他)。为什么要牺牲士卒来获取眼前的成功呢?”于是筑起了长长的土围子围困吕护。五年夏季四月,桓温任用他的弟弟黄门郎桓豁为督沔中七郡诸军事,兼新野、义城二郡太守,率兵攻取许昌,打败了前燕将领慕容尘。前燕军队围困野王城几个月,吕护派遣他的部将张兴出城交战,傅颜迎战并斩杀了张兴,城中形势日益紧迫。皇甫真告诫他的部将们说:“吕护势孤力穷,必定会在我们防守空虚、防备不严的地方突围。我们所率领的士卒大多瘦弱,兵器和铠甲也不精良,应当深加防备,以防万一。”于是经常检验武器,并亲自检查巡夜的哨兵。升平五年秋季七月,吕护的粮食吃完了,果然趁夜色率领全部精锐士卒直扑皇甫真的军队进行突围,但没有成功。太宰慕容恪率兵进攻,吕护的军队死伤殆尽,于是抛下自己的妻子儿女逃奔荥阳。慕容恪安抚归降的百姓,供应给他们积蓄的粮食(把积蓄的粮食供应给他们),把将帅都迁徙到邺城,其余的人则随他们到自己愿意去的地方去。任命吕护的参军广平人梁琛为中书著作郎。冬季十月,吕护再次叛乱,投奔燕国,燕人赦免了他,让他担任了广州刺史。(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和裴司空答张秘书赠马诗张贾阁下从容旧客卿,寄来骏马赏高情。任追烟景骑仍醉,知有文章倚便成。步步自怜春日影,萧萧犹起朔风声。须知上宰吹嘘意,送入天门上路行。(注)张贾,晚唐诗人。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点明身份,张秘书曾是裴司空的旧日门人,为报恩送给裴司空一匹骏马。B.颔联前半句赞美马是好马,主人很喜欢;后半句赞美张秘书文才高,写文章快。C.颈联前后对比,前半句尚在春日美景下漫步;下半句起波澜,风萧萧,北风起。D.尾联直接说出裴度赠马诗的目的就是为了吹嘘,可见作者的直率和两人的默契。16.本诗为唱和裴度的《酬张秘书因寄马赠诗》,结合裴诗“飞控著鞭能顾我,当时王粲亦从军”(王桑,出身名门,但怀才不遇),赏析本诗思想情感。(6分)【答案】15.B16.①原诗:如果我这个文人骑马技艺娴熟了,那么当年的王粲也可以从军报国了。意思是:我力不从心,不能征战沙场,报效国家。②本诗首联抒发朋友之间的思念之情,二人感情深厚。③颔联抒发了对于裴司空的文才的赞美之情。④颈联尾联合在一起,和了原诗,国家危难之际,可以助君一臂之力,提携张秘书,让他能够报效国家。(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荀子《劝学》中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韩愈则在《师说》中将这种认识直接表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师生关系。(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形成鲜明对比,写出了百姓安于异族统治的现状。(3)莲花,具有高尚、正直,廉洁的君子之风的象征意义。中国古代诗歌中对莲花多有赞美,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示例: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孟浩然《题大禹寺义公禅房》)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李商隐《赠荷花》)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观红色写生系列作品,鲜活的气息________。这鲜活,既来自实地写生创造的新视觉形象,亦来自艺术家炙热而深沉的家国情怀。中国美术从新中国成立后的“新山水画”写生,到传统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不仅美术工作者在写生中丰富了视觉图式,进而升华了情感。如今、广大美术工作者继承这一优秀创作传统,以脚步丈量祖国大地,以笔墨描绘红色江山。在广大美术工作者笔下,革命圣地的红色精神,与新时代的城乡风景和美好生活________,使作品既呈现出厚重的历史感,也富有鲜活的时代气息。范迪安油画《浏阳颂》等作品以生动的笔触为时代巨变写下艺术注脚。当然,他们表现革命圣地,不只是客观描绘对象,更应凸显其所蕴含的红色精神,巧妙处理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彰显红色精神________。在挖掘和利用红色资源的过程中,广大美术工作者经历了一次次________的精神洗礼。心中升腾起的情感,促使他们将自然之景升华为艺术之景,让红色气象浸润草木山川。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项是(3分)A.扑面而来同功一体衣钵相传深入人心B.乘兴而来融为一体衣钵相传大快人心C.乘兴而来同功一体薪火相传大快人心D.扑面而来融为一体薪火相传深入人心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项是(3分)A.中国美术从传统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到新中国成立后的“新山水面”写生,不仅美术工作者在写生中丰富了视觉图式,而且升华了情感。B.中国美术从传统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到新中国成立后的“新山水画”写生,不仅美术工作者在写生中升华了情感,而且丰富了视觉图式。C.中国美术从传统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到新中国成立后的“新山水面”写生,美术工作者不仅在写生中丰富了视觉图式,而且升华了情感。D.中国美术从传统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到新中国成立后的“新山水面”写生,美术工作者不仅在写生中升华了情感,而且丰富了视觉图式。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5分)【答案】18.D19.C20.构成:画横线的句子“以脚步丈量祖国大地,以笔墨描绘红色江山”中,“以脚步”与“以笔墨”相对应;“丈量”与“描绘”相对应;“祖国大地”与“红色江山”相对应。这两句字数相等,词性相对,意思一致,上下两句构成一组对偶句。表达效果: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顿挫感强;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情感上,充分体现了广大美术工作者深厚的家国情怀,热情讴歌赞美祖国大好河山和红色文化。(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大部分硬骨鱼实际上就相当于一个充气的物体,因为它们体内①。对于生活在浅海的硬骨鱼类来说,鱼鳔可以帮助它们调整浮力,从而实现上浮或者下潜。但是②,鱼鳔无异于一个脆弱的气球,外部巨大的水压会毫无保留地挤压、蹂躏这个气球,直到它炸成碎片为止。因此,很多深海鱼在进化的过程中“舍弃”了鱼鳔这个“危险”的身体结构,转而依靠某些脂类提供浮力。所以相比于浅海中的鱼类,深海鱼体内的骨骼和肌肉含量都比较少,③。此外,深海鱼骨骼中软骨的比例也远高于浅海鱼。()——较低比例的骨骼和肌肉能降低深海鱼的能量消耗,而高比例的脂质则能够储存更多的能量,这对于身处营养贫瘠、氧气稀薄的深海的鱼类而言至关重要。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项是(3分)A.深海鱼都是这样的身体结构B.深海鱼的身体结构有一个好处C.这样的身体结构对深海鱼来说,还有另外一个好处D.还有另外一个好处是深海鱼的结构22.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