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6年高考地理复习新题速递(2025年10月)之人口一.选择题(共17小题)1.如图示意10个人口过亿国家的资源环境安全系数。读图,完成11~12题。制约日本资源环境安全系数的主要因素是()A.能源资源禀赋 B.科技水平 C.经济发展水平 D.消费水平2022年我国总人口比2021年减少85万人,中国人口迎来了负增长。2021年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14.2%(深度老龄化阶段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14%的社会发展阶段),2022年上升至14.9%,预计在2030年左右进入占比超20%的超级老龄化社会。老龄化、少子化、不婚化成为现今社会的普遍人口现象。如图为2021年我国人口现状及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省域分布图。据此完成2﹣4题。2.我国人口出现负增长的原因不包括()A.婚育观念改变 B.人口政策改变 C.人口老龄化 D.生育成本上升3.由2021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省域分布可知()A.老龄化趋势和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 B.中西部人口老龄化高于东部地区 C.河北、陕西、湖北处于深度老龄化阶段 D.东北地区老龄化加剧成因是气候4.为缓解少子化这一现象应该()①鼓励生育②完善养老保障体系③完善产假制度保障妇女权益④加大教育投入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我国人口分布地区差异巨大,黑河—腾冲一线是我国重要的人口分布界线。如图示意我国人口密度分布。据此完成5﹣7题。5.图中黑河—腾冲一线两侧人口密度差异巨大,其主要影响因素有()A.植被、地形 B.地形、气候 C.气候、河流 D.植被、河流6.江西省人口密度低于周围各省的主要原因是()A.山区面积占比较大 B.气候过于湿热 C.交通便利程度较低 D.经济发展水平较低7.近十年来,下列省区人口增长最快的是()A.新疆 B.青海 C.陕西 D.山西为了研究人口发展新趋势,探索人口均衡发展模式,发展和完善传统人口转变理论,部分学者提出了新人口转变理论。如图示意新人口转变理论的四个阶段(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图中曲线a、b、c分别代表()A.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B.出生率、自然增长率、死亡率 C.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D.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出生率9.图中人口数量达到最高峰的时间是()A.① B.② C.③ D.④10.关于新人口转变理论四个阶段特点说法正确的是()A.Ⅰ阶段极高出生率导致人口迅猛增长 B.Ⅱ阶段出生率降低导致人口急剧下降 C.Ⅲ阶段低自然增长率导致老龄化加重 D.Ⅳ阶段低自然增长率导致劳动力短缺诏安县地处福建省最南端,闽粤交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5%,是天然绿色氧吧,拥有全省最优质的饮用水源,是联合国老龄所科学评估认证的“世界长寿乡”,吸引了许多退休的老年人前往当地定居。据此完成11﹣12题。11.大量老年人定居对诏安县产生的积极影响是()A.缓解劳动力不足 B.促进服务业的发展 C.促进生态环境改善 D.优化当地人口结构12.在老年人口大量迁入定居的背景下,诏安县应()①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②提高老年人口准入条件③推动康养产业发展④提高养老公共服务水平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区域老龄化程度按一定的指标可划分为低水平、中低水平、中等水平、中高水平和高水平5个等级。近年来,南宁市城市化水平提高了16.27个百分点,城市核心区常住人口变化不大,但老龄化程度明显升高。下图示意2020年南宁市各圈层不同等级老龄化程度的乡(镇)、街道统计数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2020年南宁市人口老龄化程度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A.城市核心区城市近郊区中心城区 B.城市近郊区城市核心区中心城区 C.城市核心区中心城区城市近郊区 D.城市近郊区中心城区城市核心区14.近几年,南宁市城市核心区人口老龄化程度明显升高的主要原因是()A.青年人大量外迁 B.产业结构调整 C.人口惯性的影响 D.落户政策放宽常德是湖南省地级市,市辖区有武陵区和鼎城区,县级行政区有安乡县、澧县、临澧县、桃源县、石门县、汉寿县和津市市,除津市市外,其余各县人口数量相差不大。图甲示意该市“六普”和“七普”常住人口数量;图乙示意4种人口流动情况,箭头代表人口流动的规模和主要方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图乙所示人口流动情况与常德市“六普”至“七普”人口情况相符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16.与澧县相比,“七普”常德市市辖区()A.劳动人口比重大 B.老龄化更严重 C.老龄人口数量小 D.劳动人口平均年龄大17.据图可知,由“六普”到“七普”,常德市()A.户籍人口少于常住人口 B.城镇化水平提高 C.自然增长率一定是负值 D.性别比严重失衡二.解答题(共4小题)18.(2024秋•河池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位于莱茵河畔的杜塞尔多夫市,为德国五个重要的国际经济中心之一。20世纪80年代,城市面临由于后工业化转型和人口老龄化引发的一系列城市收缩问题。经过长时间的空间实践,杜塞尔多夫市重新恢复活力,其在跨国空间重构方面成果显著。2021年媒体港城市片区外国人口占28.7%,以土耳其、波兰、葡萄牙、奥地利和希腊籍为主;加拉特城市片区外国人口占24.4%,以叙利亚、伊拉克、波兰、俄罗斯和乌克兰籍为主。如图示意媒体港和加拉特在杜塞尔多夫市的位置。(1)简述杜塞尔多夫市吸引外国人口的有利条件。(2)分析媒体港区域城市收缩前后主要功能的变化。19.(2025秋•南阳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汾河平原是山西省人口的主要密集区域,“洪洞大槐树”位于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汾河流域东侧甲处)西北,是一处国家级旅游景区,被誉为“全球华人的寻根圣地”。大量史料证明,山西历来是重要的移民输出地;同时也接收了大量外来移民(如内迁的少数民族),经过数百年的生息繁衍和再迁徙,大槐树移民的后裔又扩散到全国各地。有学者考证,“洪洞古大槐树移民”分布在11个省、市的227个县。如图分别为“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景观图(图1)和黄河流域局部简图(图2)。(1)分析汾河平原成为山西省人口主要密集区域的条件。(2)指出促使大槐树移民的后裔扩散到全国各地的原因。(3)评价山西移民输出对山西省的影响。20.(2025•汇川区校级开学)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黑龙江省常住人口从2010年的3833.35万人持续下降至2024年的3029万人,14年间减少804.35万人。如图为2023年黑龙江省流出人口(单位:人)主要去向统计图。(1)说明黑龙江省人口流出给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2)分别说明黑龙江省流出人口选择迁至辽宁省和广东省的主要原因。(3)为缓解黑龙江省人口持续流出问题,请提出有效措施。21.(2025•芝罘区校级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城乡融合是指城市与乡村一体化的过程,近郊产业园在推动城乡融合中扮演重要角色。J工业园地处北方某市近郊,诞生了国内某知名肉制品品牌,附近乡镇的就业人口每日呈现“工作在园区﹣居住在乡镇”的流动特征。如图示意J工业园的位置。(1)分析J工业园附近乡镇就业人口流动特征的有利条件。(2)简述J工业园对该市实现城乡融合的作用。
2026年高考地理复习新题速递(2025年10月)之人口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7小题)题号1234567891011答案ABCCBAAABCB题号121314151617答案DBCAAB一.选择题(共17小题)1.如图示意10个人口过亿国家的资源环境安全系数。读图,完成11~12题。制约日本资源环境安全系数的主要因素是()A.能源资源禀赋 B.科技水平 C.经济发展水平 D.消费水平【分析】资源环境安全系数主要反映人与自然的和谐程度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由土地、水、矿产、生态环境等要素构成。【解答】解:日本科技水平、经济发展水平高,获取资源的能力强,这不是制约因素,BC错误。消费水平高对资源环境安全有一定影响,但不如能源资源禀赋的影响大,D错误。日本国土面积小,能源和矿产资源短缺,人口较多,导致资源供给和需求失衡,资源环境安全系数低,A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以资源环境安全系数为载体,考查制约日本资源环境安全系数的因素,从图文中获取信息分析解答地理问题。2022年我国总人口比2021年减少85万人,中国人口迎来了负增长。2021年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14.2%(深度老龄化阶段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14%的社会发展阶段),2022年上升至14.9%,预计在2030年左右进入占比超20%的超级老龄化社会。老龄化、少子化、不婚化成为现今社会的普遍人口现象。如图为2021年我国人口现状及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省域分布图。据此完成2﹣4题。2.我国人口出现负增长的原因不包括()A.婚育观念改变 B.人口政策改变 C.人口老龄化 D.生育成本上升【分析】我国人口出现负增长的原因主要从出生率、死亡率、人口老龄化、生育观念变化、人口政策等方面分析。【解答】解: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我国2022年开始出现人口负增长,人口出现负增长的原因包含年轻人生育观念改变,且随着社会的发展,现阶段生育孩子以及抚养孩子的成本上升,随着人口老龄化,人口年龄结构变老,导致育龄妇女减少,育龄妇女生育愿望不高,ACD正确,不符题意。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随着人口增长速度的下降,我国采取单独二孩、全面二孩及三孩政策,适度放开人口生育,有利于缓解人口增长缓慢的现象,但事实却是人口负增长,B错误,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人口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3.由2021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省域分布可知()A.老龄化趋势和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 B.中西部人口老龄化高于东部地区 C.河北、陕西、湖北处于深度老龄化阶段 D.东北地区老龄化加剧成因是气候【分析】2021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省域分布特征主要根据图上信息分析可知。【解答】解: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大部分东部省份老龄化系数高于中西部地区,但部分省份人口老龄化系数偏低,如广东省、海南省等,而中西部经济较落后的四川、重庆等人口老龄化系数高,和经济差异导致的人口迁移密切相关,AB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河北、陕西、湖北老龄化程度高,已经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C正确。由图可知,东北地区老龄化系数偏高,纬度高,气候寒冷,大量老年人外迁的话会降低老龄化,不符合题意,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2021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省域分布特征,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4.为缓解少子化这一现象应该()①鼓励生育②完善养老保障体系③完善产假制度保障妇女权益④加大教育投入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分析】缓解少子化的措施主要从生育政策调整、社会保障完善、女性就业与生育权益保障、生育观念引导等方面分析。【解答】解: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为缓解少子化需要缓解出生率低,使育龄妇女敢生、愿生、抚养无压力、教育成本低。故政策上应该鼓励生育,使育龄妇女敢生,此外完善产假制度保障妇女权益,增强育龄妇女生育愿望,同时加大教育投入,降低成本,①③④正确。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完善养老保障体系是缓解老龄化问题的对策,和减缓少子化无关联,②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人口问题应对措施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我国人口分布地区差异巨大,黑河—腾冲一线是我国重要的人口分布界线。如图示意我国人口密度分布。据此完成5﹣7题。5.图中黑河—腾冲一线两侧人口密度差异巨大,其主要影响因素有()A.植被、地形 B.地形、气候 C.气候、河流 D.植被、河流【分析】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①自然因素:气候、地形、水源、土壤、矿产等,②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历史文化、政策等。【解答】解:读图可知,东侧以平原、丘陵为主,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业耕作、城市建设和交通发展,适合大规模人口聚居;以季风气候为主,雨热同期,降水丰富,热量充足,有利于农作物生长,能支撑高人口密度。西侧以高原、山地、盆地为主,地形崎岖、沙漠广布,不利于农业生产和居住;以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山地气候为主,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或寒冷,无法满足大规模农业生产和人口生活需求;植被是气候与地形的结果,而非人口分布的主要驱动因素,A错误。地形、气候直接决定了农业生产能力和居住适宜性,是人口密度差异的核心影响因素,B正确。河流是气候的衍生资源,且西侧并非完全缺乏河流,但河流无法抵消气候与地形的限制,故河流不是主要因素,C错误。植被、河流均为次要因素,无法解释两侧人口密度的巨大差异,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解题信息。6.江西省人口密度低于周围各省的主要原因是()A.山区面积占比较大 B.气候过于湿热 C.交通便利程度较低 D.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分析】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①自然因素:气候、地形、水源、土壤、矿产等,②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历史文化、政策等。【解答】解:经济发展水平是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但人口密度的核心是“总人口/总面积”,取决于可承载的人口数量,江西经济虽不如浙江、湖北,但与湖南、安徽等省份差距不大,无法解释人口密度的显著差异,D错误。江西省的地形特征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少,山区面积大导致可承载的人口数量有限,是江西人口密度低于周围省份的主要原因,A正确。江西与周围省份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特征(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差异极小,无法解释人口密度差异,B错误。江西的交通条件并不落后,北部有长江,是重要的水运通道,有京九铁路、沪昆铁路等国家级铁路干线,高速公路网覆盖全省,交通便利程度与周围省份相近,并非人口密度低的主要原因,C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江西省人口密度低于周围各省的主要原因,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解题信息。7.近十年来,下列省区人口增长最快的是()A.新疆 B.青海 C.陕西 D.山西【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自然因素有气候、淡水、土壤、矿产资源、自然灾害等。社会经济因素有经济发展水平、交通通信、文化教育、婚姻家庭、政策、政治、军事等。其中经济因素中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是影响当前人口迁移的最主要的因素。【解答】解:新疆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自然资源,近十年国家加大能源开发力度,相关产业快速发展,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吸引了区外劳动力大规模迁入,成为人口增长的主要动力,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等战略,对新疆基础设施、特色产业给予重点扶持,进一步增强了区域吸引力,促进了人口流入,生育政策促进自然增长;新疆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相对宽松的生育政策,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自然增长率,补充了人口增长的内源动力,新疆凭借资源开发、政策支持及相对宽松的生育政策,成为近十年人口增长最快的省区,A正确。山西以煤炭等传统资源型产业为主,面临产业转型压力,传统产业吸纳就业能力下降,新兴产业发展缓慢,人口增长缺乏强劲支撑,D错误。青海自然环境恶劣(高原、山地为主),生态脆弱,可利用土地资源有限,产业发展受限,就业机会少,对人口吸引力不足,B错误。陕西虽有一定产业基础,但近年来产业结构调整压力较大,在吸引大规模人口流入方面优势不明显,自然增长速度也无突出表现,C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近十年来,人口增长最快的省区判断,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解题信息。为了研究人口发展新趋势,探索人口均衡发展模式,发展和完善传统人口转变理论,部分学者提出了新人口转变理论。如图示意新人口转变理论的四个阶段(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图中曲线a、b、c分别代表()A.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B.出生率、自然增长率、死亡率 C.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D.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出生率【分析】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取决于出生率、死亡率;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解答】解:读图文材料信息结合已学的知识可知,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在三个要素中,只有自然增长率可能小于0,即为c曲线;由此可以推理出a为出生率曲线,b为死亡率曲线,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以新人口转变理论的四个阶段图为载体,考查人口增长问题的知识,从图文中获取信息分析解答地理问题。9.图中人口数量达到最高峰的时间是()A.① B.② C.③ D.④【分析】人口增长包括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人口自然增长与当地的出生率和死亡率有关;机械增长与当地的人口净迁移率有关。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当自然增长率大于0时,人口总量在增加;自然增长率由正转负,人口数量达到最高峰。【解答】解:读图文材料信息结合已学的知识可知,全球人口数量的变化主要看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在Ⅱ(①)阶段,人口自然增长率一直为正值,说明人口经历了长时间的增长,在Ⅲ(③)阶段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说明人口呈负增长,②时自然增长率由正转负,此时人口数量达到最高峰,之后自然增长率为负,人口开始减少,B正确,AC错误。④时自然增长率虽为正值,但人口数量在②之后减少的量更多,④人口数量没有②多,不是最高峰,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以新人口转变理论的四个阶段图为载体,考查人口数量达到最高峰的时间的知识,从图文中获取信息分析解答地理问题。10.关于新人口转变理论四个阶段特点说法正确的是()A.Ⅰ阶段极高出生率导致人口迅猛增长 B.Ⅱ阶段出生率降低导致人口急剧下降 C.Ⅲ阶段低自然增长率导致老龄化加重 D.Ⅳ阶段低自然增长率导致劳动力短缺【分析】人口增长模式有原始型(高、高、低)、传统型(高、低、高)、过渡型和(高、低、高)、现代型(低、低、低).发达国家属于现代型,发展中国家多数属于传统型、过渡型.【解答】解:I阶段人口增长特点为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缓慢,A错误。Ⅱ阶段人口增长特点主要为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较快,B错误。Ⅳ阶段进入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人口稳定阶段,劳动力相对稳定,D错误。Ⅲ阶段人口呈现负增长,导致人口老龄化加重,C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了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解题的关键是从图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诏安县地处福建省最南端,闽粤交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5%,是天然绿色氧吧,拥有全省最优质的饮用水源,是联合国老龄所科学评估认证的“世界长寿乡”,吸引了许多退休的老年人前往当地定居。据此完成11﹣12题。11.大量老年人定居对诏安县产生的积极影响是()A.缓解劳动力不足 B.促进服务业的发展 C.促进生态环境改善 D.优化当地人口结构【分析】人口迁移的有利影响包括对迁入地提供了人才和廉价劳动力。促进迁入地人才建设;对迁出地加强了与外界经济、科技、文化的联系,缓解了由于承载力不足形成的人地矛盾。不利影响包括对迁入地增加了公共设施的负担,承担了更多人口的服务功能,对迁出地可能会导致劳动力不足,老龄化加剧。【解答】解:老年人迁入后通常不参与劳动力市场,无法缓解劳动力不足,A错误。老年人对医疗、养老、休闲等服务业需求增加,会促进相关服务业发展,B正确。大量人口迁入可能增加环境压力,而非改善生态环境,C错误。老年人迁入会加剧老龄化,使人口结构更不均衡,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人口迁移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12.在老年人口大量迁入定居的背景下,诏安县应()①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②提高老年人口准入条件③推动康养产业发展④提高养老公共服务水平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分析】人口迁移受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综合影响:自然方面,气候恶化、资源短缺或灾害频发会推动人口迁出,而环境优越地区形成拉力;社会经济方面,就业机会、收入差距、教育医疗资源等是主要动力,战争、政策(如户籍制度)、家庭团聚等也会显著影响迁移流向。交通条件改善则加速迁移进程,形成城乡、区域间的人口再分布。【解答】解:劳动密集型产业依赖年轻劳动力,与老年人迁入需求不匹配,①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提高准入条件会限制老年人迁入,与题干“吸引老年人定居”矛盾,②错误。康养产业符合老年人需求,能促进经济发展,③正确。提高养老公共服务水平是应对老龄化的重要措施,④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人口迁移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区域老龄化程度按一定的指标可划分为低水平、中低水平、中等水平、中高水平和高水平5个等级。近年来,南宁市城市化水平提高了16.27个百分点,城市核心区常住人口变化不大,但老龄化程度明显升高。下图示意2020年南宁市各圈层不同等级老龄化程度的乡(镇)、街道统计数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2020年南宁市人口老龄化程度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A.城市核心区城市近郊区中心城区 B.城市近郊区城市核心区中心城区 C.城市核心区中心城区城市近郊区 D.城市近郊区中心城区城市核心区【分析】2020年南宁市人口老龄化程度由高到低的顺序主要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可知。【解答】解: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城市近郊区高等级(中高水平6、高水平18)老龄化程度的乡(镇)、街道统计数量最多,说明城市近郊区高等级老龄化的区域占比相对更大;城市核心区中,中高水平(2)和高水平(12)老龄化程度的统计数量次之;中心城区相对较少。所以2020年南宁市人口老龄化程度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城市近郊区、城市核心区、中心城区,B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2020年南宁市人口老龄化程度由高到低的顺序,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14.近几年,南宁市城市核心区人口老龄化程度明显升高的主要原因是()A.青年人大量外迁 B.产业结构调整 C.人口惯性的影响 D.落户政策放宽【分析】南宁市城市核心区人口老龄化程度明显升高的主要原因主要从人口迁移(年轻人外迁)、人口自然增长(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老年人口占比上升)、城市发展(核心区生活成本高,年轻人向郊区等迁移)等方面分析。【解答】解:材料中提到城市核心区常住人口变化不大,说明青年人没有大量外迁,A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产业结构调整与城市核心区人口老龄化程度明显升高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B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由于之前的人口出生、年龄结构等情况,存在人口惯性。随着时间推移,老年人口比例自然上升,导致城市核心区人口老龄化程度明显升高,C正确。落户政策放宽一般会吸引人口迁入,可能会降低老龄化程度,而不是使其升高,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人口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常德是湖南省地级市,市辖区有武陵区和鼎城区,县级行政区有安乡县、澧县、临澧县、桃源县、石门县、汉寿县和津市市,除津市市外,其余各县人口数量相差不大。图甲示意该市“六普”和“七普”常住人口数量;图乙示意4种人口流动情况,箭头代表人口流动的规模和主要方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图乙所示人口流动情况与常德市“六普”至“七普”人口情况相符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分析】乙所示人口流动情况与常德市“六普”至“七普”人口情况相符的图主要根据图上信息分析可知。【解答】解: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六普”常德市非市辖区(其他县级行政区)常住人口428.29万人,“七普”371.8万人,减少了56.49万人,而市辖区人口只增长了3.48万人,因此人口流动主要表现为其他县级行政区(非市辖区)人口流出为主,CD错误。市辖区就业机会相对多于非市辖区,吸引非市辖区人口流入市辖区,由于市辖区由于人口有所增加,因此市辖区人口流出相对较少,A正确,B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人口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16.与澧县相比,“七普”常德市市辖区()A.劳动人口比重大 B.老龄化更严重 C.老龄人口数量小 D.劳动人口平均年龄大【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气候、淡水、土壤、矿产等;2、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发展、交通和通信、文化教育、婚姻家庭等;3、政治因素:政策、社会变革、战争等。【解答】解: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相比市辖区,澧县经济较落后,就业机会较少,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以外出务工为主,多老年人口和留守儿童,加上部分青壮年进入市辖区务工、经商、学习等,导致市辖区劳动人口比重大,A正确,BD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七普”市辖区人口达到146.91万,而其余各县人口数量相差不大(除津市市外),因此澧县人口远比市辖区人口少,因此推测市辖区的老龄化人口数量比澧县多,C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人口迁移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17.据图可知,由“六普”到“七普”,常德市()A.户籍人口少于常住人口 B.城镇化水平提高 C.自然增长率一定是负值 D.性别比严重失衡【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气候、淡水、土壤、矿产等;2、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发展、交通和通信、文化教育、婚姻家庭等;3、政治因素:政策、社会变革、战争等。【解答】解: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市辖区人口增多,非市辖区人口减少,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增加,因此常德市城镇化水平提高,B正确。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常德市人口外出务工较多,人口以流出为主,户籍人口多于常住人口,A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人口增长包括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虽然人口以流出为主,但是自然增长率不一定为负值,C错误。由图无法看出人口性别比失衡,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人口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二.解答题(共4小题)18.(2024秋•河池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位于莱茵河畔的杜塞尔多夫市,为德国五个重要的国际经济中心之一。20世纪80年代,城市面临由于后工业化转型和人口老龄化引发的一系列城市收缩问题。经过长时间的空间实践,杜塞尔多夫市重新恢复活力,其在跨国空间重构方面成果显著。2021年媒体港城市片区外国人口占28.7%,以土耳其、波兰、葡萄牙、奥地利和希腊籍为主;加拉特城市片区外国人口占24.4%,以叙利亚、伊拉克、波兰、俄罗斯和乌克兰籍为主。如图示意媒体港和加拉特在杜塞尔多夫市的位置。(1)简述杜塞尔多夫市吸引外国人口的有利条件。(2)分析媒体港区域城市收缩前后主要功能的变化。【分析】(1)杜塞尔多夫市吸引外国人口的有利条件可以从地理位置、城镇化水平、交通运输、政策等角度分析。(2)媒体港区域城市收缩前后主要功能的变化可以从交通、城市功能区布局等角度分析。【解答】解:(1)结合材料信息,杜塞尔多夫市为德国五个重要的国际经济中心之一,是德国重要城市,德国地处欧洲十字路口,地理位置优越;位于发达国家,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位于莱茵河畔,有火车站和飞机场,水陆空交通便利;有对外开放的政策支持,对外国人口的吸引力大。(2)读图可知,媒体港区域靠近杜塞尔多夫市的城市中心,距离主火车站近,交通便利,城市收缩前为该城市的老工业区,收缩后其在跨国空间重构方面成果显著,向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城市功能区方面发展。故答案为:(1)为德国重要城市,德国地处欧洲十字路口,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水陆空交通便利;对外开放的政策等。(2)媒体港区域靠近城市中心,交通便利,城市收缩前为该城市的老工业区;收缩后向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城市功能区方面发展。【点评】本题以杜塞尔多夫相关图文资料为材料,涉及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城市发展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19.(2025秋•南阳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汾河平原是山西省人口的主要密集区域,“洪洞大槐树”位于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汾河流域东侧甲处)西北,是一处国家级旅游景区,被誉为“全球华人的寻根圣地”。大量史料证明,山西历来是重要的移民输出地;同时也接收了大量外来移民(如内迁的少数民族),经过数百年的生息繁衍和再迁徙,大槐树移民的后裔又扩散到全国各地。有学者考证,“洪洞古大槐树移民”分布在11个省、市的227个县。如图分别为“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景观图(图1)和黄河流域局部简图(图2)。(1)分析汾河平原成为山西省人口主要密集区域的条件。(2)指出促使大槐树移民的后裔扩散到全国各地的原因。(3)评价山西移民输出对山西省的影响。【分析】(1)汾河平原成为山西省人口主要密集区域主要从地形、土壤、水源、开发历史、地理位置、气候等方面分析。(2)促使大槐树移民的后裔扩散到全国各地主要从人口政策、交通条件、商业贸易、战争、自然灾害等方面分析。(3)评价山西移民输出对山西省的影响主要从有利影响(人地矛盾、就业压力、生态环境等)和不利影响(人才、劳动力等)方面分析。【解答】解:(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汾河平原是河流冲积形成的平原,地势平坦开阔,便于开展各项生产生活活动;平原地区土壤肥沃,有利于农业生产,能为人口提供充足的粮食等农产品;汾河流经该区域,为其提供了丰富的水源,满足生产生活用水需求;同时,汾河平原开发历史悠久,长期的发展积累了较好的基础;从地理位置看,它承东启西、连接南北,交通等方面优势明显;且处于温带季风气候区,气候较为适宜人类居住。(2)根据材料“经过数百年的生息繁衍和再迁徙,大槐树移民的后裔又扩散到全国各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社会发展,人口政策逐渐宽松,人们迁徙的限制减少;交通条件不断改善,使得人们的迁徙更加便捷;商业贸易的发展带动了人口的流动,促进了移民后裔的扩散;历史上,战争会导致大量难民迁徙,自然灾害也会迫使人们为了生存而迁移,这些因素都促使大槐树移民的后裔扩散到全国各地。(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山西移民输出对山西省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从有利影响看,移民输出能减轻山西省的人地矛盾,缓解土地等资源的压力;降低当地的就业压力,减少就业竞争;同时,人口减少也有助于改善生态环境,减轻生态承载压力。从不利影响看,移民过程中,会导致山西省人才外流,不利于当地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发展;劳动力流失,也会对当地的生产建设等造成一定阻碍。故答案为:(1)位于河流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开阔;土壤肥沃,便于农耕;汾河流经,水源充足;开发历史悠久;承东启西,连接南北,地理位置优越;温带季风气候区,气候适宜。(2)人口政策逐渐宽松;交通条件改善;商业贸易的带动;战争导致的难民迁徙;自然灾害导致的难民迁徙。(3)利:减轻人地矛盾;降低就业压力;改善生态环境;弊:人才外流;劳动力流失。【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工业区位因素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20.(2025•汇川区校级开学)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黑龙江省常住人口从2010年的3833.35万人持续下降至2024年的3029万人,14年间减少804.35万人。如图为2023年黑龙江省流出人口(单位:人)主要去向统计图。(1)说明黑龙江省人口流出给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2)分别说明黑龙江省流出人口选择迁至辽宁省和广东省的主要原因。(3)为缓解黑龙江省人口持续流出问题,请提出有效措施。【分析】(1)人口迁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需掌握劳动力、人口结构、消费市场等核心概念及其关联性。(2)人口迁移的地理因素,需理解距离、文化适应性、经济条件等驱动因素的差异性。(3)区域发展措施的综合应用,需结合产业政策、公共服务、区域合作等多维度知识。【解答】解:(1)人口持续流出导致劳动力供给不足,直接削弱经济发展的人力资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糖果溶化的速度小学社团科学实验课后服务教案(2025-2026学年)
-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民版新时期的改革开放教案(2025-2026学年)
- 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教案(2025-2026学年)
-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案例
- 电商创业实训教案与操作指南
- 2025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发展分析及前景预测与投资策略研究
- 机械零件表面缺陷识别方法
- 2025中国数字经济产业政策分析及企业转型路径研究报告
- 2025中国数字孪生技术应用场景及产业化路径研究
- 园林养护工作月度计划模板
- GB/T 24131.1-2018生橡胶挥发分含量的测定第1部分:热辊法和烘箱法
- GB/T 37421-2019热喷涂热喷涂涂层的表征和试验
- GB/T 2441.2-2010尿素的测定方法第2部分:缩二脲含量分光光度法
- 邀请函模板完整
- 《元素周期律》上课课件(省级优质课获奖案例)
- 会阴切开缝合术评分标准
- 卫生间清洁检查及记录表
- 混联电路精品课件
- 七年级语文部编版初一上册世说新语二则《陈太丘与友期行》任务学习单(公开课)
- CNAS-CL01-2018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 (2019-2-20第一次修订)
- 河道治理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文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