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仙游一中2025-2026学年生物高二上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福建省仙游一中2025-2026学年生物高二上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福建省仙游一中2025-2026学年生物高二上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福建省仙游一中2025-2026学年生物高二上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福建省仙游一中2025-2026学年生物高二上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建省仙游一中2025-2026学年生物高二上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干旱缺水和气候严寒是草凋零的重要影响因素B.与草有竞争和捕食关系的生物因素是非密度制约因素C.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影响草种群数量的因素D.气候因素对草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无关2.研究人员在千岛湖地区两个面积、植被、气候等环境条件相似的甲、乙两岛上对社鼠进行种群数量调查,得到下图所示结果。已知乙岛上另一种鼠类——青毛硕鼠的数量要明显多于甲岛,且6到8月该岛上有黄鼠狼活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甲、乙两岛上的社鼠与青毛硕鼠存在共生关系B.从3月到11月,两岛社鼠的环境容纳量均保持不变C.两岛5月到6月期间社鼠的出生率均小于死亡率D.黄鼠狼的捕食不是导致6月之后乙岛社鼠数量下降快的唯一因素3.某种宠物兔的毛色有黑色、灰色、白色和黄色,其受到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B/b、E/e)控制,E对e为完全显性,毛色相关物质代谢途径如图所示。某人让一只白毛兔与一只灰毛兔交配,结果生下的兔的毛色有三种。据此判断亲本的基因型为()A.bbEe和BbEe B.BbEe和BbeeC.BbEe和BBee D.bbee和Bbee4.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和生物进化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细菌在接触青霉素后会产生抗药性的突变个体,青霉素的选择作用使其生存B.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它们长期共同进化形成的相互适应特征C.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不能说是新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D.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5.肠道内壁上排列着的一些特殊细胞,可以识别食物中的化学成分、酸碱度等信息,并将信息传递给中枢神经系统。据此判断,这些细胞属于()A.感受器 B.传入神经 C.传出神经 D.效应器6.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轻型患者会高热、不自主咳嗽,重症患者会出现脱水、呼吸困难等症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控制不自主咳嗽的中枢位于大脑皮层B.重症患者体内的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C.持续高烧40℃的患者,机体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D.输氧瓶内的CO2刺激重症患者脑干属于神经调节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某水产动物幼体均为雌性,存在性反转现象。下图表示该种动物在自然状态下性反转相关的生理机制,下表为有关研究结果。请回答:组别褪黑激素幼体数中间型数雄性数对照组(正常饲喂)174.3/(mg·L-1)18144实验组(饥饿处理)253.6/(mg·L-1)18711(1)图中下丘脑分泌的激素A为____________,该激素通过____________运输到垂体。该动物的性别表现直接取决于体内___________(两种激素)相对含量的变化。(2)脊髓胸段含有反射弧结构中的___________,反射弧内信息传导和传递的形式为___________。该种动物性反转的调节方式为___________。(3)表中数据表明,饥饿处理使该种动物雄性反转率提高了__________。雄性个体摄食量大,生长速度快,结合图表分析水产养殖提高该种动物产量的方法是___________。8.(10分)黄色(Y)圆粒(R)豌豆和绿色圆粒豌豆杂交,对其子代表现型按每对相对性状进行统计,结果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1)杂交后代,黄色与绿色的比是_____;圆粒与皱粒的比是_____。(2)后代中属于双隐性性状的是_____,它是_____子。(3)实验中所用亲本的基因型为:黄色圆粒_____、绿色圆粒_____。(4)后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总数的_____;自交能产生性状分离的占_____。(5)后代中重组类型占_____,其中能稳定遗传的占重组类型的_____。9.(10分)太极拳是我国传统的运动项目,其刚柔并济、行云流水般的动作是神经系统对肢体和躯干各肌群的精巧调控及各肌群间相互协调而完成。其中“白鹤亮翅”的伸肘动作在脊髓水平上的反射弧结构如下图所示,实现伸肌的收缩和屈肌的舒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所示的反射弧中含有4个神经元,效应器是伸肌运动神经末梢及伸肌B.兴奋传至a处时,a处膜内外电位应表现为内负外正C.若神经元轴突外的Na+浓度升高,神经元产生的动作电位绝对值将增大D.伸肘时,抑制性中间神经元不能产生和释放神经递质10.(10分)草原盐碱化会导致草场退化,人们分步骤在盐碱化的草原上种植不同植物修复退化的生态系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回答相关问题:(1)生态系统修复过程中会发生________________。人为增加物质和能量的投入,可以尽快使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恢复或接近受干扰前的正常状态。(2)恢复后草原土壤中有机物含量明显增加。土壤有机物的来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恢复后的草原生长着紫花苜蓿、黑麦草、燕麦草等多种绿色植物,这些绿色植物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构成一个生物群落,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有人认为鼠啃食绿色植物,在草原上打洞做窝,应该将其彻底消灭。请从保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角度谈谈你的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15分)Ⅰ科研工作者为研究罗浮山自然保护区的黑桫椤(木本蕨类植物)的生态发展及生态保护的相关问题展开了下列研究,在该保护区中黑桫椤主要分布于一条溪流的两侧。(1)研究人员选取了10m×10m的20个样方,记录数据如下:样带黑桫椤个体数平均值12345678910A717510616741569.3B196101481158549.0①研究植物种群时,样方的选取应遵循________原则,样带A和B分别位于__________,样方位置的选取采用________(填“五点”或“等距”)取样法。②表中数据反映的是黑桫椤的___________,测定结果为__________株/m2。(2)在获得上述数据的同时研究者还对每株黑桫椤的高度进行了测定,并按高度划分为五组,具体划分方法及测定数据见下图。黑桫椤的生长主要体现在___________增加方面,因而以上数据主要反映的是黑桫椤种群特征中的___________,从结果可以预测该地黑桫椤种群密度将________。(3)为对黑桫椤的种群变化进行更加全面的分析,研究人员还对样方中其他植物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下:黑桫椤种群所在的森林群落中有蕨类植物14种,被子植物113种。①以上结果是通过对样方中所有植物_______(填“种类”或“数量”或“种类和数量”)的调查,获得了该植物群落的物种_________数据。②进一步调查发现,该群落中乔木层可分2个亚层,每层优势物种有十几种;黑桫椤是灌木层中绝对优势种,其下还有种类丰富的草本层。此数据反映出黑桫椤所处群落在空间上有较为复杂的__________。(4)桫椤树形美观,茎干可以药用食用,其化石还与恐龙化石并存,被用以研究恐龙兴衰,以上这些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价值。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一珍贵的植物活化石,国家在其所在地区建立自然保护区,这种保护措施属于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B【解析】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迁入率和迁出率。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种群数量,出生率和死亡率以及迁入率和迁出率能决定种群的数量变化,年龄组成能预测种群数量变化,性别比例影响种群数量变化。【详解】A、水和温度都会影响植被的生长,干旱缺水和气候严寒是草凋零的重要影响因素,A正确;B、非密度制约因素,即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无关的因素,与草有竞争和捕食关系的生物因素会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进而影响种群的密度,属于密度制约因素,B错误;C、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种群的数量特种,能决定种群的数量变化,是影响草种群数量的因素,C正确;D、气候、季节、降水等的变化,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没有关系,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D正确。故选B。2、D【解析】1、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为K值。2、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影响种群数量的主要因素。由图可知,两岛社鼠数量超过最高点后均开始下降,不能维持在最高点上下波动。5~6月,甲岛社鼠的种群数量是增加的,所以其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5~6月,乙岛社鼠的种群数量是降低的,所以其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详解】A、甲、乙两岛上的社鼠与青毛硕鼠存在竞争关系,不存在共生关系,A错误;B、环境容纳量会受到天敌、气候、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因此从3月到11月,两岛社鼠的环境容纳量均有改变,B错误;C、在5月到6月期间甲岛上的社鼠种群数量增加,说明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C错误;D、6~8月乙岛上有黄鼠狼活动。在6月之后乙岛社鼠数量下降快的影响因素包括黄鼠狼的捕食,另外还包括两类鼠之间的竞争等,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种间关系、种群的数量变化,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3、A【解析】分析题图可知,e基因抑制B和b基因的作用,可推知黄色的基因型为__ee,由于毛色有黑色、灰色、白色和黄色四种颜色,且E对e为完全显性,结合图示可知,白色的基因型为bbE_,黑色的基因型为BBE_,灰色的基因型为BbE_,B对b为不完全显性。【详解】让一只白毛兔(bbE_)与一只灰毛兔(BbE_)交配,若只考虑B/b基因,其后代的基因型有Bb、bb两种,当后代全为E_时,只有灰色和白色两种颜色,已知后代的毛色有三种,故后代一定存在ee,表现为黄色的个体,则亲本的基因型为bbEe和BbEe,A正确。故选A。4、A【解析】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生物进化是指同种生物的发展变化,时间可长可短,性状变化程度不一,任何基因频率的改变,不论其变化大小如何,都属进化的范围,物种的形成必须是当基因频率的改变在突破种的界限形成生殖隔离时,方可成立。【详解】细菌在接触青霉素前就已有个体发生突变,青霉素的使用对细菌进行了选择,A错误;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的形成是生物间的共同进化形成的,使生物之间相互适应,B正确;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因此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不能说是新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C正确;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D正确。【点睛】注意:农药对害虫、抗生素对病菌等都是起选择作用,不是诱发其产生抗药性突变的作用。5、A【解析】一个典型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其中,感受器为接受刺激的部位;传入神经为感觉神经元,是将感受器与神经中枢联系起来的通路;中间神经即神经中枢,包括脑和脊髓;传出神经为运动神经元,是将中枢与效应器联系起来的通路,效应器是产生效应的器官,如肌肉或腺体。只有在反射弧完整的情况下,反射才能完成。任何部分发生病变都会使反射减弱或消失。【详解】根据上述分析可知,感受器一般是神经组织末梢的特殊结构,它能把内外界刺激的信息转变为神经的兴奋活动变化,并将信息传递给中枢神经系统,综上分析,A正确,BCD错误。故选A。6、B【解析】1、人体体温调节:(1)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2)机理: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3)寒冷环境下:①增加产热的途径: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②减少散热的途径:立毛肌收缩、皮肤血管收缩等;(4)炎热环境下:主要通过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增加散热的途径主要有汗液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2、体液调节是指体内的一些细胞能生成并分泌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如激素、代谢产物等),经体液(血液、组织液等)运输,达到全身的组织细胞或某些特殊的组织细胞,通过作用于细胞上相应的受体,对这些细胞的活动进行调节。【详解】A、不自主咳嗽属于非条件反射,大脑皮层是控制躯体运动的最高级中枢,是条件反射的中枢,因此控制不自主咳嗽的中枢不在大脑皮层,A错误;B、重症患者会出现脱水症状,因此细胞内的细胞液浓度会升高,导致下丘脑合成并分泌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重吸收分水分,从而维持生物体内水平衡,B正确;C、虽然高烧,但是体温维持在一个稳定值40℃,没有继续升高,故身体的产热量基本等于散热量,C错误;D、输氧是混有一定的CO2是为了刺激脑干中的呼吸中枢,是单独的化学物质调节,属于体液调节,D错误。故选B。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1).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2).体液(3).促黄体素和卵泡刺激素(4).神经中枢(5).电信号和化学信号(6).神经一体液调节(7).38.9%(8).幼体时适当减少营养(幼体饥饿处理使其性反转成雄性个体),成体时增加营养【解析】(1)分析图形可知,下丘脑分泌的激素A能通过作用于垂体最终影响生殖腺的发育,所以激素A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素分泌后通过体液运输,选择性地作用于靶器官或靶细胞;图中显示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既能促进精巢发育也能促进卵巢发育,幼体性反转直接取决于体内促黄体素和卵泡刺激素相对含量的变化。(2)脊髓是反射活动的低级中枢,反射活动中兴奋既要在神经纤维上传导,也要通过突触传递,所以反射弧内信息传导和传递的形式为电信号和化学信号。图中显示该动物性反转的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3)分析表中数据可知,饥饿处理使该种动物雄性反转率提高了11/18-4/18=38.9%;雄性个体摄食量大,生长速度快,结合图表分析可知,水产养殖时幼体适当减少营养(即幼体饥饿处理使其性反转成雄性个体),成体时增加营养可提高该种动物产量。8、(1)①.1∶1②.3∶1(2)①.绿色皱粒②.纯合(3)①.YyRr②.yyRr(4)①.1/4②.3/4(5)①.1/4②.1/2【解析】分析柱状图可知,子代中黄色∶绿色=1∶1,为测交实验类型,说明亲本相关基因型为Yy×yy;子代中圆粒∶皱粒=3∶1,为自交实验类型,说明亲本相关基因型为Rr×Rr。因此亲本的基因型为YyRr×yyRr。【小问1详解】据图分析已知,杂交后代中黄色∶绿色=1∶1,圆粒∶皱粒=3∶1。【小问2详解】已知黄色和圆粒是显性性状,则后代中属于双隐性性状的是绿色皱粒,基因型为yyrr,是纯合子。【小问3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已知,亲本的基因型为YyRr、yyRr,分别表现为黄色圆粒和绿色圆粒。【小问4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已知,亲本的基因型为YyRr×yyRr,则后代中能稳定遗传(纯合子)的个体占总数的比例=1/2×1/2=1/4;其余3/4都是杂合子,杂合子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小问5详解】已知亲本的基因型为YyRr、yyRr,分别表现为黄色圆粒和绿色圆粒,则后代的重组类型为黄色皱粒(Yyrr)和绿色皱粒(yyrr),占后代总数的比例=1/2×1/4+1/2×1/4=1/4,其中能稳定遗传的占重组类型的1/2。【点睛】本题结合柱形图,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熟练运用后代分离比推断法推断亲本的基因型,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即可。9、C【解析】1、传出神经纤维末梢或运动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一起称为效应器。这种从中枢神经向周围发出的传出神经纤维,终止于骨骼肌或内脏的平滑肌或腺体,支配肌肉或腺体的活动。2、神经递质能使突触后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详解】A、图中有4个神经元,效应器是伸肌运动神经元和屈肌运动神经元末梢以及它们支配的相应肌肉,A错误;B、兴奋传至a处时,a处产生兴奋,释放抑制性递质,此时a处膜内外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B错误;C、若组织液中的Na+浓度升高,由于动作电位是由于钠离子内流形成的,而钠离子内流的方式是协助扩散,则此时钠离子内流的量增多,则神经元的动作电位绝对值增大,C正确;D、伸肘时,抑制性中间神经元能产生和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从而抑制屈肌活动,D错误。故选C。10、(1).群落演替(2).结构和功能(3).植物的枯枝落叶,动物的遗体与粪便(4).不能(5).群落是指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而这些绿色植物仅属于该草原种群的一部分(6).彻底消灭鼠会降低草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使草原生态系统营养结构变得简单,自我调节能力降低;不利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保持【解析】1、生态恢复工程指通过研究生态系统退化的原因,利用生态学、系统学、工程学的方法实现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以使一个生态系统恢复到较接近其受干扰前的状态的工程。2、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而恢复力稳定性则是生态系统被破坏后恢复原状的能力,恢复力稳定性的大小和抵抗力稳定性的大小往往存在着相反的关系。【详解】(1)恢复生态学主要利用的是生物群落演替理论,盐碱化的草原治理过程中,群落发生了次生演替,因为重度盐碱化草地具有一定的土壤条件,在演替过程中,原有土壤条件逐步改善。生态系统修复过程中特别强调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和生物的适应性,充分依靠生态系统自身的能力,并人为增加物质和能量的投入,从而尽快使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恢复到(或接近)受干扰前的正常健康状态。(2)土壤有机物的来源有植物的枯枝落叶,动物的遗体与粪便。(3)群落是指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恢复后的草原中这些绿色植物仅属于该草原种群的一部分,不能构成一个生物群落,生物群落应包含该区域的全部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草原上生长的紫花苜蓿、黑麦草、燕麦草等多种绿色植物存在生殖隔离,不是同一物种,所以也不能构成一个种群。(4)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越强。若彻底消灭鼠,生物的多样性降低,使草原生态系统营养结构变得简单,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降低,不利于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点睛】本题考查群落演替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群落演替的类型及实例;识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类型、影响因素,掌握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11、(1).随机取样(2).溪流两侧(3).等距(4).种群密度(5).9.15×10-2(6).植株高度(茎高)(7).年龄结构(8).增大(9).种类(10).丰富度(11).垂直结构(12).直接(13).就地保护【解析】1.样方法:①随机取样;②样方大小适中:乔木100m2、灌木16m2、草本1m2;③样方数量不宜太少;④一般选易辨别的双子叶植物(叶脉一般网状);⑤常用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