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2025年上学期期中模拟试卷(含答案)_第1页
初中语文2025年上学期期中模拟试卷(含答案)_第2页
初中语文2025年上学期期中模拟试卷(含答案)_第3页
初中语文2025年上学期期中模拟试卷(含答案)_第4页
初中语文2025年上学期期中模拟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语文2025年上学期期中模拟试卷(含答案)考试时间:______分钟总分:______分姓名:______一、基础积累与运用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给加点的字写汉字。(1)他屏()息凝视着远处的地平线,希望发现什么异常的动静。(2)这座古老的建筑在风雨中依然巍然()立。(3)对于这个复杂的问题,他陷入了沉思,一时难以做出决()。2.选择下列词语中加点词语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A.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①这位演员扮演的皇帝,神态举止维妙维肖。②他画的画惟妙惟肖,几乎可以乱真。B.相形见绌():和同类的事物相比较,显出不足。①他的球技在队里首屈一指,无人能相形见绌。②和这位经验丰富的老师相比,我的教学方法还相形见绌。C.按部就班():按照一定的步骤、顺序进行。①学习语文要循序渐进,不能一味求难,跳过基础按部就班。②他做事总是按部就班,缺乏一点创新精神。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使我深刻认识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B.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C.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片生机勃勃、充满希望的景象。D.他的演讲引经据典,内容丰富,发人深省,给听众留下了深刻的映像。4.补写下列句子。(1),病树前头万木春。(2),何以解忧?唯有杜康。(3)《论语》中强调“学而不思则罔,”,告诫我们学习时要勤于思考。5.根据提示,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新闻的主要内容。近日,某地开展“清洁家园,美化环境”志愿服务活动。众多志愿者分工合作,清理道路垃圾,擦拭公共设施,整治卫生死角。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该地区的环境卫生得到了显著改善,营造了整洁优美的城市氛围。二、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9题。黄昏是宁静的。夕阳把天空染成一片绚烂的锦缎,云彩镶上了金边,像被神笔轻轻勾勒过一般。几缕顽皮的余晖穿透云层,洒在大地上,给万物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纱。远处的山峦,在夕阳的映照下,轮廓变得模糊而柔和,仿佛披上了一层轻纱。近处的树木,枝叶的影子在地面拉长,随风轻轻摇曳,发出沙沙的声响,像是低语着白天的疲惫,又像是夜晚的序曲。空气里弥漫着淡淡的花香和泥土的气息,混合着夕阳的余温,让人感到一种慵懒和舒适。鸟儿归巢,发出几声婉转的啼鸣,很快便安静下来。整个世界仿佛都沉入了寂静之中,只有夕阳还在不知疲倦地燃烧,奉献着最后的美丽。这宁静的黄昏,像一首无声的诗,一曲舒缓的歌,洗涤着白天的喧嚣,让人心也随之平静下来。6.文中描绘了黄昏时哪些景象?请结合原文简要概括。7.分析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8.文章最后一段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9.你怎样理解文中“这宁静的黄昏,像一首无声的诗,一曲舒缓的歌”这句话的含义?(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0-13题。陈涉者,阳城人也。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吴广者,阳城人也,与陈涉同里。乃行卜,卜者知其事,曰:“足下事皆成,有功者必高祖。”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鱼腹中丹书,陈胜所署也。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亡者过半。陈胜乃召令徒属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秦始皇帝死,天下大乱,百姓皆欲赴汤蹈火。今诚以吾为将,上应天意,下合人心,宜乎所行皆成。”号令召诸县佐吏,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之,诸侯皆自为战。今或聚徒百人以上,以备丧卒,曰‘大楚兴,陈胜王’,天下可定也!”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县,令召平守陈,以示众效之。1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佣耕之垄上:________(2)苟富贵,无相忘:________(3)罾鱼腹中:________(4)亡者过半:________11.翻译下列句子。(1)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2)上应天意,下合人心,宜乎所行皆成。12.陈胜是如何谋划并动员他人跟随他的?请简要概括。13.你认为陈胜能够成功(此处指发动起义)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文意谈谈你的看法。(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4-15题。登高(唐)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14.这首诗首联描绘了怎样的景象?体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15.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复杂情感?三、写作1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有人说,成长就像一场旅行,沿途的风景和遇到的挑战都不可或缺;也有人说,成长需要一盏灯,照亮前行的路。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结合你的生活经历或观察,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试卷答案一、基础积累与运用1.(1)bǐng(2)wēi(3)jué解析思路:考查学生字音和字形的基础知识。注意多音字、形近字、音近字的区分。bǐng读第一声,wēi读第三声,jué读第二声。2.C解析思路:考查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正确运用。A项“维妙维肖”应为“惟妙惟肖”。B项“相形见绌”指和更好的人或事物比较,显得不如对方。D项“映像”应为“印象”。C项解释和运用均正确。3.C解析思路:考查病句辨析。A项缺主语,去掉“通过”或“使”。B项否定失当,“防止...不再发生”错误,应为“防止...再次发生”或“为了防止...发生”。D项搭配不当,“留下深刻的映像”应为“留下深刻的印象”。4.(1)沉舟侧畔千帆过(2)花间一壶酒(3)学而不思则罔解析思路:考查古诗文名句的默写。要求准确书写字词,并理解句意。5.某地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清洁环境,使该地区卫生得到改善。解析思路:考查新闻摘要概括能力。抓住新闻的核心要素:主体(志愿者)、行为(清洁环境)、结果(卫生改善)。二、阅读理解(一)6.描绘了夕阳西下时天空、云彩、大地、树木、空气以及鸟儿的景象。如:天空绚烂如锦缎,云彩镶金边;大地被镀上金纱,山峦轮廓模糊;树木影子拉长摇曳;空气中弥漫花香土息;鸟儿归巢。解析思路:考查对文中描写的景物信息的筛选和概括能力。仔细阅读第一、二段,找出描写天空、云彩、大地、树木、空气、鸟儿的句子,进行归纳。7.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夕阳下的世界比作“一首无声的诗,一曲舒缓的歌”,是比喻;把树木影子“低语”,是拟人。这些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黄昏景色的宁静、美好和诗意,表达了作者对黄昏的喜爱之情。解析思路:考查修辞手法的识别和分析能力。找出画线句,判断其修辞手法(比喻的本体和喻体,拟人的对象和赋予人的动作),分析其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感情)。8.运用议论和抒情的表达方式。作用:对前文描写的黄昏景象进行总结和评价,点明主旨,表达了作者对宁静黄昏的赞美和由此引发的对人生的感悟,深化了文章的意境。解析思路:考查表达方式的判断和作用分析。识别文段主要内容(对黄昏的总结评价),判断表达方式(议论:对事物进行分析评论;抒情:抒发感情),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总结、点明主旨、深化主题、感染读者等)。9.“诗”和“歌”都是艺术形式,用来形容黄昏的景象和氛围具有美感、韵律感和感染力。“无声”和“舒缓”则点明了黄昏的宁静、安逸特点。这句话将黄昏比作优美的艺术作品,形象地表达了黄昏宁静、美好、引人遐思的特点,也流露出作者对这种宁静之美的欣赏和向往。解析思路:考查句子含义的深层理解。理解“诗”、“歌”、“无声”、“舒缓”的象征意义,体会比喻的妙处,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关于黄昏的情感和意境。(二)10.(1)去往,往……地方去(2)如果(3)古代捕鱼的网(4)逃跑解析思路:考查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结合上下文推断词语意思。“之”在句中表示动作趋向;“苟”表示假设关系;“罾”是捕鱼的工具;“亡”在这里指逃跑。11.(1)唉!燕雀怎么能知道鸿鹄的远大志向呢!(感叹句,表感叹)(2)对上能顺应天意,对下能符合民心,那么(我们的事业)成功是理所当然的了。解析思路: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首先要通读全文,理解句子大意。然后逐字逐句进行翻译,注意关键词语(嗟乎、安知、鸿鹄之志哉、上应、下合、宜乎、所行)的准确翻译,并确保语句通顺,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12.陈胜通过卜卦得知自己会成功,并在鱼腹和篝火旁设置疑兵,制造“天意”的假象,以“大楚兴,陈胜王”的口号鼓舞士气,最后召集众人发表演说,阐述起义的必要性和意义,号召大家跟随他。解析思路:考查对文中信息的筛选和概括能力。阅读文段,找出陈胜采取的具体行动:占卜、鱼腹藏书、篝火狐鸣、召集徒属演说,并概括这些行动的目的和作用。13.陈胜能够成功的原因可能包括:①具有远大的志向和坚定的信念(“鸿鹄之志”);②善于审时度势,利用秦朝的暴政和人民的痛苦(“天下苦秦久矣”);③具有一定的组织和动员能力,能够策划并实施有效的宣传动员策略(如卜卦、鱼腹藏书、篝火狐鸣);④顺应了当时人民反秦的潮流(“上应天意,下合人心”)。解析思路: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和评价能力。结合陈胜的性格、行动以及当时的社会背景,分析其成功的主客观因素。(三)14.描绘了秋天傍晚,急风高天,猿猴哀鸣,水清沙白,鸟儿盘旋的萧瑟景象。体现了诗人面对此情此景时,内心的悲凉、孤独和忧愁。解析思路:考查对诗歌首联意境和情感的把握。分析首联中景物(风、天、猿、渚、沙、鸟)的特点(急、高、哀、清、白、回),概括出景象的特点(萧瑟、悲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