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脊迁移施工方案_第1页
屋脊迁移施工方案_第2页
屋脊迁移施工方案_第3页
屋脊迁移施工方案_第4页
屋脊迁移施工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建筑屋脊迁移施工方案一、项目概况与编制依据1.1项目概况项目名称:XX古建筑屋脊迁移保护工程项目地点:XX省XX市文物保护区内建筑类型:明清时期砖木结构古建筑,屋脊为卷棚式琉璃瓦正脊,总长度18.6米,高度2.3米,重量约8.5吨迁移范围:正脊整体迁移至新址屋面,迁移距离32米,涉及正脊本体、垂脊兽饰及附属瓦件共126件工程目标:实现屋脊结构无损迁移,恢复历史原貌,符合《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办法》及《古建筑修缮项目施工规程》要求1.2编制依据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文物建筑修复准则》技术标准:《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12)、《古建筑木结构维护与加固技术规范》(GB50165-2008)设计文件:XX设计院提供的《屋脊迁移保护设计图纸》《结构安全性评估报告》现场勘查数据:屋脊残损检测报告、原屋面坡度(28°)、新址屋面混凝土基层强度(C30)二、施工组织设计2.1项目管理架构项目经理部组成:项目经理:负责整体协调,持有文物保护工程负责人资质技术负责人:古建筑修复工程师,10年以上琉璃瓦屋面施工经验安全监督员:持注册安全工程师证,专项负责高空作业防护施工班组:分为拆卸组(6人)、运输组(4人)、安装组(8人)、修复组(5人)2.2施工进度计划阶段工期关键任务施工准备7天材料进场、脚手架搭设、设备调试屋脊拆卸5天瓦件编号、结构加固、分段拆解运输就位2天定制托架运输、新址基层处理原位安装6天正脊拼接、垂兽固定、瓦件铺设修复验收5天灰浆勾缝、纹饰补全、淋水试验2.3资源配置主要设备:25T汽车吊(带吊装平衡梁)、液压同步提升系统(精度±2mm)、3D扫描测量仪材料清单:传统材料:桐油灰(配比:桐油:石灰:麻刀=1:3:0.5)、青瓦(规格200×180mm)、琉璃瓦件(定制复刻原样式)现代辅助材料:环氧树脂胶粘剂(抗压强度≥30MPa)、碳纤维布(抗拉强度3400MPa)三、施工工艺与技术措施3.1前期保护与数据采集三维扫描建档使用LeicaTS60全站仪对屋脊进行1:1三维建模,精度达0.1mm,生成每个瓦件的空间坐标对垂兽、勾头瓦等装饰构件进行编号(如“正脊-01至正脊-126”),采用红漆标注于隐蔽面结构加固处理在原屋脊两侧搭设满堂脚手架(立杆间距1.2m×1.2m,扫地杆距地20cm),铺设防滑脚手板对开裂的脊筒瓦采用“抱头灰”临时加固:以麻刀灰(掺3%桐油)填塞缝隙,外用竹篾绑扎固定3.2屋脊拆卸工艺3.2.1分段拆解流程垂兽拆卸先移除垂兽两侧“螳螂勾头”,使用特制铜铲剥离兽座与压当条之间的灰浆采用2T手动葫芦缓慢吊离垂兽(重约350kg),底部垫5cm厚珍珠棉防震正脊拆解按照“从两端至中间”顺序,先拆除“续罗锅瓦”和“续折腰瓦”,保留完整的“老桩子瓦”对每段3m长的脊身,采用碳纤维布包裹+钢箍加固(间距50cm),防止吊装变形3.2.2瓦件保护措施青瓦、琉璃瓦分类存放于定制木箱(内铺泡沫棉,箱壁标注编号及朝向)残损瓦件立即进行临时修复:碎裂面积<10%的用环氧树脂胶粘补,缺失纹饰用石膏模翻制补配3.3运输与就位陆地运输采用带液压减震的平板车,车厢铺设50mm厚橡胶垫,脊段用可调式钢支架固定(与地面倾斜角28°,模拟原屋面坡度)运输速度控制在5km/h以内,途经路段提前清理障碍物新址基层处理清理混凝土基层表面,涂刷界面剂(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按设计图纸弹线定位屋脊中轴线,误差控制在±5mm内3.4原位安装工艺3.4.1正脊拼接基层找平:铺设C20细石混凝土找平层(厚度30mm),表面压光后弹设脊线灰浆施工:采用“三浆两麻”工艺:先铺10mm厚“护板灰”(石灰:砂子=1:2),再刷桐油一度拼接缝处填充“压当灰”(掺20%糯米浆),确保灰浆饱满度≥95%吊装精度控制:使用液压同步提升系统,4个吊点同步误差≤1mm三维扫描实时监测,确保脊顶标高与设计值偏差<3mm3.4.2瓦件铺设底瓦铺设:从檐口开始,遵循“一搭三”原则(每片瓦压盖下方三片瓦的1/3),瓦间距5mm盖瓦固定:勾头瓦用铁钉(镀锌处理)固定于木椽,钉帽涂刷防锈漆后用“遮心瓦”覆盖脊饰安装:垂兽座与压当条之间灌注环氧树脂,周边用“夹腮灰”密封,确保抗风载性能≥0.5kPa3.5传统工艺复原灰塑补全:对缺失的“旋子彩画”纹饰,采用传统“一麻五灰”工艺修复(灰层厚度:中灰3mm、细灰2mm、色灰1mm)瓦脸处理:勾头瓦“打点瓦脸”时,使用氧化铁红颜料(配比:颜料:桐油:立德粉=1:0.8:0.2)排水构造:在脊根处设置“垂通脊”,与屋面瓦形成5°排水坡度,防止积水渗入四、质量与安全保障措施4.1质量控制标准瓦件安装:行列顺直度偏差≤3mm,瓦面平整度(2m靠尺)≤5mm灰浆强度:28天抗压强度≥2.5MPa(按《古建筑修建灰浆技术规程》取样检测)防水性能:完成后进行2h淋水试验(降雨量模拟100mm/h),无渗漏4.2安全防护体系高空作业防护:脚手架搭设至屋脊以上1.5m,设置1.2m高护身栏(满挂密目安全网)施工人员佩戴双钩安全带,安全带固定点独立设置(承重≥15kN)文物保护措施:拆卸时禁止使用电动工具(如冲击钻),采用传统铜制工具手工操作运输过程中配备文物押运员,全程GPS定位跟踪应急预案:配备应急抢修组(3人),储备临时加固材料(如钢支撑、防水油布)遇6级以上大风或暴雨天气,立即启动停工避险程序五、验收与后期维护5.1验收流程分项验收:包括瓦面平整度、灰浆强度、脊饰完整性等12项指标第三方检测:委托文物保护质量监督站进行结构安全性复核档案移交:提交《施工过程影像资料》《瓦件编号台账》《材料检测报告》共8套文档5.2后期维护计划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