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训练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光现象》综合测试试卷(含答案详解版)_第1页
强化训练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光现象》综合测试试卷(含答案详解版)_第2页
强化训练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光现象》综合测试试卷(含答案详解版)_第3页
强化训练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光现象》综合测试试卷(含答案详解版)_第4页
强化训练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光现象》综合测试试卷(含答案详解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光现象》综合测试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I卷(选择题2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1、自行车尾灯能将照射过来的光原方向反射回去,下列光路中正确的是()A. B. C. D.2、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A.甲:叉鱼时向更深处投掷鱼叉B.乙:大剧院和水中的倒影形成一个完整的“鸭蛋”C.丙:手影D.丁:三棱镜分解白光3、如图所示,小明将一块红色透明玻璃片甲和一块绿色透明玻璃片乙部分重叠,然后在正下方放置一张白色纸板。将太阳光竖直照射到玻璃片上。则白色纸板上各区域所呈现的颜色,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区域Ⅰ为红色 B.区域Ⅱ为白色C.区域Ⅱ为黑色 D.区域Ⅲ为绿色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能看到天空中正在飞行的飞机是光在其表面发生漫反射的缘故B.太时光下彩色的泡泡是光的折射现象C.牙科医生检查用放大镜D.射击项目中涉及光学知识与日食月食的原理相同5、如题图所示,2022年北京冬奥会闭幕式上两个人在冰面上推着巨大的地球仪入场,在地球仪靠近光源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地球仪影子的形成与倒影的原理相同B.靠近光源过程中地球仪的影子变长C.靠近光源过程中地球仪的影子变短D.冰面发亮,是因为冰面也是光源6、如图所示,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小演员们双手举着“和平鸽”,随着脚步的移动,脚下盛开出一朵朵晶莹洁白的雪花,这一创意来自冰面倒影。从物理学来看,关于“冰面倒影”中的影的形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B.光的反射形成的C.光的折射形成的 D.光的色散形成的7、如图所示,下列不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A.车后视镜成像 B.水中“倒影”C.小孔成像 D.波光粼粼8、如图所示为“HUD”,也叫“平行显示系统”,它是应用在汽车行驶过程中的一种新型技术。它把时速、导航等重要的行车信息投影到司机前方的挡风玻璃上,让司机在不低头、不转头时就能看到车辆行驶信息。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司机看到的像是实像B.该像是由光的折射所形成的C.在光照较强的白天显示效果较差D.若将显示器推近挡风玻璃时,看到的像比原来大9、如图是验证“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其中A为玻璃板前点燃的蜡烛,B为玻璃板后未点燃的蜡烛,外形与A完全相同。有关本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A.玻璃板应该与桌面垂直 B.将蜡烛靠近玻璃板的同时像也靠近玻璃板C.眼睛应从A一侧观察成像情况 D.蜡烛A燃烧较长时间后像仍与蜡烛B完全重合10、如图,关于做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中所成的像可用光屏承接B.多次进行实验,主要是为了减小测量误差C.实验时桌面上铺方格纸比白纸好D.实验环境越暗越好,玻璃板越薄越好第Ⅱ卷(非选择题80分)二、填空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雷雨天气时,人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是因为___________;声音和光都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其中___________不能在真空中传播。2、身高1.6米的小强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看到自己在镜中的像,这个像是______像(选填“实”或“虚”),小强距平面镜2米,那么他与镜中的像相距____米,当小强远离平面镜时,镜中的像的高度变_____(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3、新冠疫情期间,人们采取了很多有效的防疫措施,请联系实际回答下列问题:(1)家里常常用到如图甲所示的体温计测量体温,为了方便读数,需要对光调整温度计的角度,才可以看到粗大清晰的水银柱,此时的温度计相当于______镜;(2)如图乙所示是一种“测温枪”,只要把枪口对准被测物,“枪尾”显示屏就会直接显示待测物的温度,疫情后复学期间,常用这种“测温枪”快速测量学生体温,这利用的是______光(选填“可见”、“红外”或者“紫外”);(3)教室里安装的消毒灯,可以灭杀病菌,这利用的是______光(选填“可见”、“红外”或者“紫外”)。4、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玻璃板应______放置在水平桌面上;为得到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关系,物体需放在______位置多次实验(选填“同一”或“不同”)。用玻璃板代替______的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______。5、如图是生活中常见的两种窗户,甲图窗户可在直线轨道上左右平移,乙图窗户可绕固定轴转动,如果你站在窗户前,能通过玻璃看到你的像,则看到的像是______(实/虚)像,你若将甲图窗户左右平移打开,则你在P窗户中的像将______(随/不随)窗平移;你若将乙图Q窗户转动150°打开,则窗框上的A点与A点在Q窗中的像之间距离将______(变大/不变/变小/先变大后变小/先变小后变大),同时A点的像移动轨迹是______(直线/曲线)。6、小王走向正前方的玻璃窗,想看看美丽的夜景,却发现玻璃窗里有个“自己”迎面走来,这是光的____________(选填“直线传播”、“反射”或“折射”)现象。同时她发现,房内电灯通过玻璃成的像与她本人的距离___________。7、如图所示是研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情境,一束光贴着垂直于平面镜的纸板,从A点射到平面镜上的O点,ON是法线,入射角∠AON=45°。已知纸板上∠NOB=30°,∠NOC=45°,∠NOD=60°。则入射光线AO的反射光线将沿着图中______方向射出。8、如图所示,站在队伍第一个人的前面看,后面的人都被第一个人挡住,说明队伍站得____(选填“很直”或“不直”),所用的原理是_______。9、太阳光经三棱镜分解出的黄光照射到红纸上,红纸呈现___________色。红光和绿光混合成的黄光照射到红纸上,红纸呈现___________色。10、疫情期间,医护人员通过平面镜检视防护服的穿戴情况。医护人员在平面镜中的像是______(选填“实像”或“虚像”);当医护人员走近平面镜时,人与像之间的距离______,像的大小______(后两空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三、计算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激光测距技术广泛应用在人造地球卫星测控,大地测量等方面;激光测距仪向目标发射激光脉冲束,接受返回来的激光束,测出激光往返所用的时间,就可以算出所测天体与地球之间的距离;现用激光测距仪测量月球、地球之间距离;已知一束激光从发出并射向月球,大约经过2.56s反射回来;(已知光速为)(1)可以用声波代替激光测量地球到月球之间的距离吗?为什么?(2)地球到月球的距离大约是多少千米?2、小明站在桥上,可以看见远处河边上一个妇女在用棒槌拍衣服,但是每当她高举起棒槌时,小明却听见了拍打衣服的清脆声,这是什么原因?假设她每秒拍两次,洗衣服处距桥大约多远?3、太阳光从月球反射到地球需要1.3s,求: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是多少km4、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为实现我国的探月计划,向月球发射的激光到达月球并返回地面约需2.6s,则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是多少米?5、阅读短文,回答问题神舟十一号飞船神舟十一号飞船于2016年10月17日7时30分在中国酒泉发射成功.中国载人航天技术的自主发展,展现着民族创新能力的提高和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并引领着国家经济、科技和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神舟十一号由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发射.(1)如图所示,运载火箭点火后离开发射台升空的瞬间,只见火箭底部涌出庞大的白色气团,其实这不是火箭喷出的废气.我们知道,当火箭刚点火发射时,高温的火焰向下喷到发射台的地面,此时任何物质遇到如此高温的火焰都要熔化.为了保护发射台的底座,航天工程师在底座旁建造了一个大水池,就巧妙地攻克了这项技术难关.火箭升空瞬间,庞大的白色气团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2)“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所用燃料为液态的氢和氧,在通常情况下,氢和氧是气态的,科技人员是采用___________的方法使它们液化的.(3)10月19日12时52分,“神舟十一号”飞船顺利进入运行轨道.在飞船的绕地运行中,当其与太阳、地球处于同一直线并在太阳与地球中间时,地面上的人观察太阳会发现太阳表面有一黑点,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形成的.(4)“神舟十一号”飞船的宇航员不能在太空中利用声呐装置测量飞船与地面间的距离.这是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实验探究(5小题,每小题6分,共计30分)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小明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_____________________;(2)某同学提议将玻璃板和蜡烛下面的白纸换成方格纸进行实验,这种做法是为了便于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当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面20cm的处时,玻璃板后处的蜡烛好像也被“点燃”了;小明将玻璃板移去,在玻璃板位置放一个凸透镜,处放光屏,发现光屏上恰好呈现烛焰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_cm,小明将处蜡烛远离透镜,要想在光屏上再次获得清晰的像,透镜位置不变,应____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改变”)光屏与透镜的距离。2、如图所示,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时,要让一束光______纸板A射向O点,为了得到普遍规律,应多次改变______(入射/反射)光的方向,多测几组数据,当纸板B沿折缝ON向前或后翻折时,纸板B上______(有/没有)反射光线。3、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1)用______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______;(2)用两支相同的蜡烛的目的是要观察和比较的是像和物的______;(3)移去玻璃板后面未点燃的蜡烛,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得到烛焰像,这说明______。4、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如图所示。(1)选取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和的目的是:便于比较像与物的______关系。(2)实验时应在蜡烛______(选填“”或“”)一侧观察蜡烛的像;如果将竖立的玻璃板沿图中虚线水平向右移动一段距离,则蜡烛的像相对于桌面______(选填“向左”、“向右”或“不发生”)移动。5、“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标有刻度(图中未画出)的白色纸板ABCD.能绕垂直于CD的ON轴翻转,在纸板上安装一支可在纸板平面内自由移动的激光笔.(1)实验前,应将纸板______放置平面镜上;移动激光笔,使入射光束绕入射点O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可观察到反射光束沿_____时针方向转动;(2)移动激光笔,使入射角为45°,测得反射角也为45°,由此就得出“光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结论你认为有何不妥之处?_________;(3)如图乙所示,将纸板右半部分绕ON向后翻转任意角度,发现纸板上均无反射光束呈现此现象说明了:__________;(4)在图甲中,若将纸板(连同激光笔)绕CD向后倾斜,此时反射光束____________.A.仍在纸板上呈现

B.被纸板挡住

C.在纸板前方-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A【解析】过反射点作垂直于反射面的法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反射光线;然后过二次反射点作法线,仍然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反射光线的方向,二次反射光线与原来的入射光线平行,即将射来的光逆向射回。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2、C【解析】A.叉鱼时向更深处投掷鱼叉是因为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在水面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人逆着折射来的光线看去,看到的是鱼变高了的虚像,所以叉鱼时应向更深处投掷鱼叉,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B.由于平静的水面相当于一面镜子,剧院在水中成一等大的虚像,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所以从远处观看大剧院和水中的倒影形成一个完整的“鸭蛋”。故B不符合题意;C.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光被物体挡住后,物体后面就会呈现出阴影区域,就是影子;所以,手在墙上形成手影,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C符合题意;D.铅三棱镜分解白光,是光的色散现象,属于光的折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3、B【解析】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其透过的色光决定的,所以红色玻璃只能透过红光,那么Ⅰ区为红色,绿色玻璃只能透过绿光,那么Ⅲ区为绿色,同种强度的红光和绿光混合在一起是黑色,所以Ⅱ区为黑色,故ACD正确,不符合题意,B错误,符合题意。故选B。4、C【解析】A.站在不同的方向上,都能看到正在飞行的飞机,所以光在飞机表面发生了漫反射,故A不符合题意;B.太时光照射在泡泡上出现彩色条纹属于光的色散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C.牙齿在口腔的内部,牙医无法直接看清楚牙齿,特别是牙齿背面的具体情况,为了观察牙齿背面的具体情况,用小平面镜进入口腔内,通过牙齿在平面镜中的像来观察牙齿,故C符合题意;D.日食月食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射击项目中利用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来瞄准目标,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5、C【解析】A.地球仪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故A错误;BC.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靠近光源过程中地球仪的影子变短,故C正确,B错误;D.冰面发亮,是因为冰面反射光,冰面自身不能发光,不是光源,故D错误。故选C。6、B【解析】“冰面倒影”中的影的形成,是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正确。故选B。7、C【解析】A.车后视属于凸面镜,可以扩大视野,成像时利用的是光的反射的原理,故A不符合题意;B.水中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C.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C符合题意;D.一束平行光射到平静的湖面,发生反射,反射光会随水面波动而发生变化,出现波光粼粼的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8、C【解析】ABD.“平行显示系统”,它是应用在汽车行驶过程中的一种新型技术。它应用了平面镜成像原理,平面镜成像特点是成正立等大的虚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ABD错误;C.在光照较强的白天由于外面通过挡风玻璃的光进入司机的眼睛,干扰了司机看到的显示器上信息在挡风玻璃前成像,显示效果较差,故C正确。故选C。9、D【解析】A.实验时玻璃板如果不竖直,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就无法验证像的位置和大小,所以玻璃板应与水平桌面垂直放置。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将蜡烛靠近玻璃板的同时像也靠近玻璃板,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寻找蜡烛A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在蜡烛A一侧观察,在蜡烛B的一侧不能看到蜡烛A的像;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平面镜所成的像,物像等大,蜡烛燃烧较长时间后像不能与蜡烛B完全重合,故D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D。10、C【解析】A.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故A错误;B.为避免实验的偶然性,需要得出具有普遍性的结论,所以要进行多次实验,故B错误;C.实验时桌面上铺网格纸更便于比较像距和物距的关系,所以比白纸好,故C正确;D.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影响到实验效果,所以应选用薄玻璃板;因为物体A的像是由于物体A反射的光源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形成的,所以实验环境需要一定的亮度,故D错误。故选C。二、填空题1、

>

声音【详解】[1]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等于3×108m/s,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等于340m/s,所以雷雨天气时,人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2、

4

不变【详解】[1]平面镜成像成的是正立的等大的虚像。[2]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故他与镜中的像相距4m。[3]当小强远离平面镜时,物体的高度不变,像与物体等大,故像的高度也不变。3、

放大

红外

紫外【详解】(1)[1]从圆弧形表面看去,此温度计相当于凸透镜(放大镜),水银柱处在焦点以内,可以成放大、正立的虚像。(2)[2]一切物体都在向外辐射红外线,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红外线越强。“测温枪”快速测量学生体温,这利用的是红外线。(3)[3]教室里安装的消毒灯,由于紫外线可以灭杀病菌,所以这利用的是紫外线。4、

竖直##垂直

不同

平面镜

位置【详解】[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玻璃板应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目的是为了使成的像也在水平桌面上,方便比较像与物的大小是否相等。[2]为了使得到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关系具有普遍性,需要改变物体的位置多次实验。[3][4]因为玻璃板既可以成像,又可以透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可以看清玻璃板背后的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5、

不随

先变大后变小

曲线【详解】[1]根据平面镜成像原理,通过玻璃看到的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是虚像。[2]若将甲图窗户左右平移打开,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像和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则在P窗户中的像将不随窗平移。[3][4]若将乙图Q窗户转动150°打开,在0~90°时,窗框上的A点离玻璃的距离变远,由平面镜成像特点物距等于像距可知,像远离物,距离变大。在90°~150°时,窗框上的A点离玻璃的距离变进,由平面镜成像特点物距等于像距可知,像靠近物,距离变小。则窗框上的A点与A点在Q窗中的像之间距离将先变大后变小。开窗过程中,窗户的运动轨迹是曲线,A点与A点在Q窗中的像的连线始终与玻璃垂直,因此A点的像移动轨迹是曲线。6、

反射

减小【详解】[1]玻璃窗相当于平面镜,玻璃窗里的“自己”是光经玻璃窗反射形成的虚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2]房内电灯的位置不变,电灯通过玻璃成的像到玻璃窗的距离不变,小王靠近玻璃窗,所以房内电灯通过玻璃成的像与她本人的距离减小。7、OC【详解】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因为入射角AON等于45°,所以反射角也等于45°,已知,∠NOC=45°,则反射角是∠NOC,所以反射光线将沿OC射出。8、

很直

同种均匀介质(或空气)中光沿直线传播【详解】[1][2]站在队伍第一个人的前面看,由于光在同种均匀的介质(空气)是沿直线传播的,来自后面人反射的光被第一个人挡着,只能看到第一个人,这时说明队伍站的很直。9、

红【详解】[1][2]太阳光经三棱镜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等颜色组成的光带,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现象。此时的黄光是单色光,,当单一的黄光照到不透明的红纸上,不透明的红纸只反射跟自己颜色相同的色光,而其它颜色的色光都会被吸收,因此看到红纸呈现黑色;由红光和绿光混合成的黄光不是单色光,当照射到红纸上,红纸就会将其中与自己颜色相同的红光反射出来,因此红纸呈现红色。10、

虚像

变小

不变【详解】[1]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知,平面镜成像正立、等大的虚像。[2][3]当医护人员走近平面镜时,人到平面镜的距离变小,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变小,故人与像之间的距离变小;像的大小不变。三、计算题1、(1)见详解;(2)3.84×105【详解】解:(1)月球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所以不可以用声波代替激光测量地球到月球之间的距离。(2)已知光速为,由题意可知激光从地球到月球所用时间地球到月球的距离答:(1)不可以用声波代替激光测量地球到月球之间的距离;月球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2)地球到月球的距离大约是千米。2、85m.【详解】(1)看见拍衣服,是由于光的传播,听见拍衣服的声音是因为声音的传播,两者传播速度悬殊很大,所以有一个时间差让我们看起来不“同步”.(2)拍衣服一次有举起和拍下两过程,每秒拍两次,每举起或落下一次用s的时间;∵v=,∴s=vt=340m/s×s=85m.【点睛】(1)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空气中声速是340m/s,光速是3×108m/s,光速比声速大;(2)知道每秒拍两次,结合声速和根据速度的计算公式v=就可以计算出洗衣服处距离小明的距离.3、3.9×105km【详解】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光速,光从月球反射到地球的时间:,由得月球到地球的距离:.【点睛】重点是速度公式的应用,注意公式应用时单位要统一,通常计算时,单位都变为主单位,最后可变换成题中要求的单位.4、见解析所示【详解】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3×108m/s,∵v,∴光在2.6s内传播的距离:svt3×108m/s×2.6s7.8×108m,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s′×7.8×108m=3.9×108m,5、(1)水先吸热汽化成水蒸气,水蒸气再液化成小水珠,形成白气(2)压缩体积

(3)光的直线传播

(4)太空是真空,声音无法传播【详解】试题分析:(1)火箭升空瞬间,喷向水池的火焰使水池中的水迅速汽化成为水蒸气,在空中温度降低,所以液化成大量的烟雾,因此庞大的白色气团产生的原因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2)“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所用燃料为液态的氢和氧,在通常情况下,氢和氧是气态的,科技人员是采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它们液化的;(3)在飞船的绕地运行中,当其与太阳、地球处于同一直线并在太阳与地球中间时,地面上的人观察太阳会发现太阳表面有一黑点,这是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4)声呐传递信息需要介质,所以在太空中不能利用声呐装置测量飞船与地面间的距离.故答案为(1)水蒸气遇冷液化;(2)压缩体积;(3)光的直线传播;(4)太空是真空,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液化方法及其应用;声音的传播条件;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四、实验探究1、

确定像的位置

像和物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或像距与物距关系)

10

减小【详解】(1)[1]因为玻璃板既能让光透过也可以反射光,便于确定像的位置,而平面镜是不透明的,无法确定像的位置,所以选用玻璃板。(2)[2]若将玻璃板和蜡烛下面的白纸换成方格纸进行实验,便于探究像和物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3)[3]由题意可知,当物距为20cm时,物体成一个等大的实像,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此时的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所以,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4]将A处蜡烛远离透镜,要想在光屏上再次获得清晰的像,透镜位置不变,根据物远像近像变小的特点,应减小光屏与透镜的距离。2、

紧贴

入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