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训练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声现象》专题测试试题_第1页
强化训练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声现象》专题测试试题_第2页
强化训练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声现象》专题测试试题_第3页
强化训练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声现象》专题测试试题_第4页
强化训练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声现象》专题测试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声现象》专题测试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I卷(选择题2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1、以下是对于乐器说法正确的是()A.甲图中古筝是由弦振动发出声音,琴弦越粗,音调越高B.乙图中用同样大的力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编钟能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C.丙图中鼓面的振动带动周围空气振动,形成声波D.丁图中8个相同玻璃瓶灌入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从左至右音调越来越低2、如图所示的实验中,用不同的力敲响音叉,将叉股接触悬挂的小球,都能看到小球被弹开。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实验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B.声音通过空气传到人的耳朵里C.敲音叉的力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 D.敲音叉的力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3、下列关于声现象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A.只要有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B.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C.航天员在月球上可以直接交谈D.声音在空气中比在固体液体中传播得快4、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发展,超声波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下列事例中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的是()A.用超声波电动牙刷刷牙 B.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C.用超声波清洗眼镜片 D.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5、每年高考和中考期间,社会各界都努力为考生创设良好的环境,防止噪声的危害是一项重要工作。下列关于考试期间控制噪声的说法和做法正确的是()A.考场周围可以大声播放音乐,因为音乐不属于噪声B.考场附近禁止车辆行驶和鸣笛,是从声源处防止噪声的产生C.关闭门窗可以完全消除噪声,因为固体不能传声D.干扰的声音不可能完全杜绝,若在考场内听到80dB的噪声应属于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6、倒车雷达在汽车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涉及到的知识是()A.次声波 B.超声波 C.电磁波 D.声能传递能量7、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超声波的速度比普通声快得多B.弹琴时,增大拨动琴弦的力度就会增大振动频率C.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m/sD.环境嘈杂时,戴上耳罩是从传人耳处中减弱噪声8、如图所示是神舟十三号航天员首次出舱活动。航天员在太空活动时必须借助无线电通信设备才能进行交谈,其原因是()A.太空中声音传播速度太慢B.太空中没有传播声音的介质C.太空中航天员声带不会振动D.太空中没有阻碍,声音响度太大9、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鸟叫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B.“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C.“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诗句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D.“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诗句中“蝉噪”和“鸟鸣”是通过声音的音色来分辨的10、琵琶演员在演奏前调节琴弦的松紧,这主要是为了改变声音的()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振幅第Ⅱ卷(非选择题80分)二、填空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小强家的冰箱在忘记关门时,会发出“滴滴”的报警声,报警声是由报警器里的发声装置______产生的,通过______传到人耳,提醒小强关上冰箱门,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______(填“信息”或“能量”)。2、我国“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万米深处多次成功潜入底部,标志着我国在载人深潜领域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在大洋万米深处的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产生的,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340m/s。3、为做好新冠肺炎及其病毒变异防疫工作,某学校利用晨会时间开展了防疫知识的宣传,提倡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做到“讲卫生、勤洗手、少聚集”。同学们听到领导讲话的声音是由于人的声带发生_________产生的,且说明声音能传递_________(选填“能量”或“信息”)。4、当有同学在教室外讲话时,我们能听出是谁,这是根据声音的___________分辨的;通常,女生的发声比男生的尖,这里的“尖”是指声音的___________。5、如图所示是今年元宵晚会王亚平在空间站弹奏《茉莉花》的情景,她听到的琴声是由琴弦的________产生的,人们只听琴声就能根据___________分辨出这是用我国传统乐器古筝弹奏的。6、新型冠状肺炎疫情爆发后,全国人民万众一心齐抗疫。社区工作人员用喇叭在小区内播放疫情防护知识时,喇叭发出的声音是由物体______产生的;工作人员调节喇叭的音量大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7、庆祝建党100周年全国中学生党史知识竞答大会上,观众仅凭声音也能知道谁在主持,这是根据声音的______来判断的。中国最年轻的兵种中,特种兵被称为“陆地猛虎、海底蛟龙、空中雄鹰”,他们装备着无声手枪,还有特种作战消音靴。作战消音靴是在______处减弱噪声,这样做主要是防止______(填“音调”或“响度”)过大而暴露目标。8、端午节赛龙舟时,发出的阵阵鼓声是由于鼓面的______而产生的,鼓声主要是通过______传到人耳。声音的传播在______中最快,______中最慢(选填“固体”“气体”或“液体”)。9、小利在7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制成了一个水瓶琴,如图所示。对着瓶口吹气,发出的声音是由瓶中_______振动产生的。依次吹每个瓶的瓶口,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越靠近______(选填“左”或“右”)端音调越高。10、俗话说“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______(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不同判断的;不管是乐音还是噪声都是由物体的______产生的。三、计算题(5小题,每小题6分,共计30分)1、奋斗者号是中国研发的万米载人潜水器,由蛟龙号、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的研发力量为主的科研团队承担。2020年10月27日,奋斗者号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下潜突破1万米达到10058米,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的新纪录。若在下降中的某一时刻,奋斗者号将一束超声波垂直向海底发射,测出从发射超声波到接收反射回波所用时间是4s,已知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问:此时奋斗者号距海底的距离是多少?2、一次小明同学看见闪电后又过4s听到了雷声,小明观察了温度计,室温为15℃,小明查到了“声速跟气温的关系图”如图。(空气中光速3×105km/s)则:(1)打雷处离他们大约多少m?(2)小明利用回声测声速,测得某一障碍物离他173m,经过1s听到了回声,请你利用声速跟气温的关系图,求出当时的气温。3、我们可用下述方法测定钢里的声速:在钢管的一端敲一下,在管的另一端听到两次响声,第一次是由钢传来的,第二次是由空气传来的。若管长1020m,两次响声间隔2.8s,当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求:(1)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所用的时间;(2)声音在钢里的传播速度。4、某人对着一口枯井大叫一声,0.4s后听到了回声,这口枯井的深度是多少?5、小明站在向山崖行驶的船上对着远处的山崖高喊一声,经过2s听到回声,若船行驶的速度为4m/s,空气中声速是340m/s,问小明听到回声时,船离山崖多远?四、实验探究(4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20分)1、齐齐在物理实验室,进行了如下三个声学实验:(1)用橡皮锤敲击音叉,音叉发声,将乒乓球轻轻的靠近音叉,乒乓球被不停地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_____产生的。这种实验方法叫_____;(2)将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声音逐渐变小,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声音逐渐变大。该实验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进一步可以推理得出:声音在_____中不能传播;(3)用相同的力度来拨动伸出桌沿不同长度的钢尺,听声音的变化,是为了探究声音的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与物体振动频率的关系。2、小红与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如图所示)(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这表明:______(填“固”“液”或“气”)体能够传声;(2)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同样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现象表明:不同介质传声效果______(填“相同”或“不同”);(3)如果在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用手捏住线上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手阻止了线的______使声音无法通过线来传播。3、小聪同学学习了声现象后,进行了一些探究:(1)如图甲所示,他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被多次弹开,此实验通过乒乓球被弹开来反映音叉的振动这种物理实验方法叫做______。(2)如图乙所示,他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声音逐渐变小,由此推理:当玻璃罩内被抽成真空时将不能听到铃声。这个探究过程用到的实验方法叫做______。(3)如图丙所示,保持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一定,分别用不同大小的力上下拨动钢尺,听它发出的声音,这是探究响度与______的关系;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钢尺,听它发出的声音,这是探究音调和______的关系。4、某物理小组使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1)如图甲所示,当小华同学用小锤敲击音叉时,既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能观察到泡沫塑料球被多次弹开,这个现象说明声音是由______产生的,泡沫塑料球的作用是______。(2)如图乙所示,小华同学敲响右边的音叉,与左边音叉接触的泡沫塑料球也能被多次弹开,这一现象除了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还可以说明声音具有______。(3)若把图乙装置搬到月球表面进行此实验,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______(会/不会)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是因为______。-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C【解析】【详解】A.古筝是由弦振动发出声音,琴弦越粗,琴弦振动的越慢,音调越低,故A错误;B.用同样大的力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编钟的振幅相同,发出的声音的响度相同,故B错误;C.鼓面振动产生声音,会带动周围空气振动,形成疏密相间的波动,形成声波,故C正确;D.8个相同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其质量不同,水和瓶子的质量越大,敲击时振动频率越低,所以从左至右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故D错误。故选C。2、D【解析】【详解】A.将叉股接触悬挂的小球,能观察到小球被弹开,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通过空气传到人的耳朵里的,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敲音叉的力越大,声音的振幅就越大,声音的响度也越大,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声音的音调与声音的振动频率有关,与声音的振幅无关,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3、B【解析】【分析】【详解】A.只有振动,不一定听到声音,因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A错误;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故B正确;C.航天员在月球上不可以直接交谈,因为月球上是真空环境,真空不能传声,故C错误;D.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在固体中传播的最快,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传播的速度最慢,故D错误。故选B。4、B【解析】【分析】【详解】A.用超声波电动牙刷刷牙,这是利用超声波传递能量的,故A不符合题意;B.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这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的,故B符合题意;C.用超声波清洗眼镜片,这是利用超声波传递能量的,故C不符合题意;D.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这是利用超声波传递能量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5、B【解析】【详解】A.从环保的角度讲,凡是影响人们正常生活、工作、学习的声音都可以称为噪声,考场周围大声播放音乐,影响考试,所以属于噪声,故A错误;B.禁止鸣笛是为了避免噪声的产生,所以是从声源处防止噪声的产生,故B正确;C.固体也能传声,所以关闭门窗不能完全消除噪声,只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错误;D.理想的安静环境噪声在30dB~40dB之间,故D错误。故选B。6、B【解析】【详解】ABC.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来工作的,军用雷达是用电磁波,故AC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D.倒车雷达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7、D【解析】【详解】A.温度不变,各种声音在相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相同,故A错误;B.弹琴时,增大拨动琴弦的力度,振幅增大,响度增大,故B错误;C.声音只有在15℃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才是340m/s,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的速度比这个速度大,故C错误;D.减弱噪声的途径有: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人耳处,戴上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D正确。故选D。8、B【解析】【详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因太空中处于真空状态,没有传声介质,声音无法传播,故航天员在太空活动时必须借助无线电通信设备才能进行交谈。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9、C【解析】【分析】【详解】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鸟叫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听到狗的叫声,知道人回来了,这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里的“高”指的是声音的响度大,故C错误,符合题意;D.音色是区别声音的重要标志,“蝉噪”和“鸟鸣”是通过声音的音色来分辨的,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10、B【解析】【详解】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调节琴弦的松紧,就会改变琴弦的振动快慢,改变声音的音调,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二、填空题1、

振动

空气

信息【详解】[1][2]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那么报警声是由报警器里的发声装置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这个报警声是通过空气传到人耳的。[3]这声音传到人耳,小强意识到要关上冰箱门,小强收到这个信息,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2、

振动

大于【详解】[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在大洋万米深处的声音也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故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大于340m/s。3、

振动

信息【分析】【详解】[1]声音是有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同学们听到领导讲话的声音是由于人的声带发生振动产生的。[2]同学们从领导的讲话中得到了做好新冠肺炎及其病毒变异防疫信息,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4、

音色

音调【详解】[1]音色是区别不同发声体的主要依据,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等有关,同学在教室外讲话我们能听出是谁,这是根据音色分辨的。[2]女生的发声比男生的尖,“尖”是指声音的音调高,是因为声带振动得快。5、

振动

音色【详解】[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琴声是由琴弦的振动产生的。[2]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一般不同,故听到琴声能根据音色分辨出这是用我国传统乐器古筝弹奏的。6、

振动

响度【分析】【详解】[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大喇叭发出的声音是由大喇叭的纸盆振动产生的。[2]工作人员调节大喇叭的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大小,即声音的响度。7、

音色

声源

响度【详解】[1]不同的人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观众仅凭声音也能知道谁在主持,是依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2][3]减弱噪声有三条途径,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作战消音靴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作战消音靴主要是防止响度过大而暴露目标。8、

振动

空气

固体

气体【详解】[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所以发出的阵阵鼓声是由于鼓面的振动产生的。[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鼓声以波的形式通过空气传到人耳的。[3]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在气体中传播最慢。9、

空气柱

右【详解】[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从瓶口向瓶内吹气,声音是由瓶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2]质量大的物体较难振动,频率较低,则音调较低,由图知道,从左往右瓶内水的质量逐渐减增大,空气柱长度逐渐减小,所以,声音的音调会变高,则最右边水瓶发出声音的音调最高。10、

音色

振动【详解】[1]不同的发声体由于结构、材质不同发出的音色不同,故“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其人”的。[2]乐音和噪声都属于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三、计算题1、3000m【详解】解:从发射超声波到海底的时间由可得,此时奋斗者号距海底的距离答:此时奋斗者号距海底的距离是3000m。2、(1)1360m;(2)25℃【分析】利用相关计算解答即可,听到回声的时间声音共传播了到障碍物距离两倍的距离。【详解】解:(1)由题意及查表可知,4s内声音传播的距离为(2)依题意可得,声音传播173m所用的时间为0.5s,根据速度公式可得此时声音传播的速度为查表可得此时的温度为25℃。答:(1)打雷处离小明他们的距离为1360m;(2)小明在完成回声测声速实验时的气温为25℃。3、(1)3s;(2)5100m/s【详解】(1)敲击声通过空气传播的时间(2)敲击声通过钢传播的时间声音在钢里的传播速度答:(1)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所用的时间是3s。(2)声音在钢里的传播速度5100m/s。4、68m【详解】解:声音传播到井底的时间已知在空气中15℃时声速,由,可得,井底深度答:这口枯井约有68m。5、336m【详解】设人听到回声时船与山的距离为s,如图所示:则声音由喊话处到山崖再回到人的耳中,声音传播的路程为:,声音传播的路程为:,两式表示的都是声音传播的路程,即t,即4m/s2s=340m/s2s,解得:s=336m.答:小明听到回声时,船离山崖336m.四、实验探究1、

振动

转换法

介质

真空

音调【详解】(1)[1][2]将乒乓球轻轻的靠近音叉,乒乓球被不停地弹开,说明发生的物体在振动;将不易观察的音叉的振动,转化为容易观察的乒乓球的振动,故运用了转化法。(2)[3][4]声音逐渐变小,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声音逐渐变大,介质越来越多,声音越来越大,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进一步推理一步可知,真空不能传声。(3)[5]用相同的力度来拨动伸出桌沿不同长度的钢尺,听声音的变化,改变了音调,故探究的是音调与频率的关系。2、

不同

振动【详解】(1)[1]细棉线是固体,能实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