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深深浅浅”教语文摘要:本文以黄厚江老师的课例《我的叔叔于勒》为例,扼要分析了其“深深浅浅”教语文背后的秘妙所在。主要内容为:一、设计——流畅自然的主问题;二、解读——融会贯通的文学批评;三、本色——了然于胸的教学艺术。关键词:教学课例,深深浅浅,教学设计,文本解读,教学艺术引言:“凡是听过黄老师课的人,几乎没有人不觉得精彩的。”黄老师的课到底有什么样的不同之处呢?本文就其课例《我的叔叔于勒》,从教学设计、文本解读、教学艺术三个方面进行简要分析,尝试揭示其教学背后的秘妙所在。肖培东先生有个公众号——“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其实,翻阅肖特的文章,他的语文教学一点儿也不浅,恰是当浅时则浅,该深时则深。读黄厚江老师的课例《我的叔叔于勒》[1],则也给了我同样的感受。看来,这些语文名师的教学都有异曲同工的追求。那么何为“深深浅浅”?顾明远教授曾经讲过:“教师有4种类型:一种是讲课深入浅出;一种是深入深出;一种是浅入浅出;最糟糕的一种是浅入深出。”就中学生的学习来看,最理想的状态是什么?“浅入浅出”是为无效、浪费,“深入深出”可能脱离实际、不合学情。依据中学生的年龄、学段等因素,教学中能够“深入浅出”当然就更受师生的欢迎了。下面,我就以黄老师的《我的叔叔于勒》为例来简要分析这“深深浅浅”,即“深入浅出”背后的秘妙所在。一、设计——流畅自然的主问题通览黄老师本节课的课例,大致流程如下:(一)梳理同学们课前阅读文本的记忆“碎片”,引导全体学生整体感知小说的故事内容;(二)给“碎片”内容按文本情节进行重新排序,理清情节间的关系,把握作者叙述故事的艺术魅力;(三)在理解情节因果的基础上,找出影响人物行为、心理的共因——钱,思考“这是一群怎样的人”?(四)由“若瑟夫”是否会变化推想开来,引出选入教材时删去的原文首尾部分,思考原文首尾对主题表达、叙述视角的作用效果。上述4个问题可谓环环相扣,由浅入深,带领学生逐步由故事人物层面进入主题技巧层面;逻辑清晰,教学的起点与终点的落实符合学生的认知,设计清楚到位。具体来看,该设计不仅体现了教学流程设计的“针对性、板块化”要求,具有“可操作性”的特点,而且还体现了“节奏与变化”。即“不同的教学活动板块之间在学习内容上相互关联,在教学活动形式上富有变化[2]”。主问题(一)基于学生的“前理解”确立教学的起点,打开了学生与文本的联系,然后自然的过渡到问题(二)给“碎片”排序,认识“被赶”的位置问题,理解作者“怎么叙述故事”的匠心。两个问题,前后关联,衔接紧密,而又巧妙的推进了层次。后面的问题设计依然如此。而且,设问形式上也不断变化。如教学的第三板块,既有承上思路的直接提问——“这是一群怎样的人?”也有针对性的推进设疑——“但是小说中有一个人是跳出了这个金钱网络的。”然后紧接着再荡开一笔,追加一问——“小小的若瑟夫,将来在这个世界上慢慢的长大,会不会也变成像他爸爸妈妈那样的人呢?”以上设问自然流畅,张弛有度,学生的思维也不断地被引向深入,由文本的表层结构进入人物的内心世界直至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二、解读——融会贯通的文学批评现在一个共识是“教什么”同“怎么教”一样重要。一篇文章的教学内容到底是什么?涉及到教师的课程意识、教材意识、学情意识,但这些最终都指向于教师对文本的解读能力。如果教师对文本都读不好,又能教给学生什么呢?读黄老师的课例,在钦佩其教学设计的水平时,也会由衷的赞赏他解读文本的能力。这当中不乏各种文学批评理论在其教学实践层面上自然地融合生成。1.社会历史批评社会历史批评主张“把作品放回到具体的社会历史环境中,把作家的经历与作品联系起来[3]”。如“从这张金钱网络来看,小说的主题是什么?”学生答“讽刺唯钱是图的人”。黄老师由此引导“本文的作者是莫泊桑,莫泊桑是法国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从小说节选的这一部分,我们一看就知道莫泊桑要批判金钱至上的社会”。2.意识形态批评承上,传统的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也都是把本文定义为“批判金钱至上的社会”,进而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可是,黄老师却超越了这一俗套,引导学生探究“若瑟夫”这一小孩的形象,思考他的“善良”会不会改变;进而思考“我们发现作者在批判社会丑恶一面的同时,还在给我们怎样的启发”?由此大大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与认知,读出了文本中“还赞美那些不贪图金钱、洁身自好,不与那些势利的人同流合污的人,以及他们的行为(学生语)”。很好的实现了对小说主题的多元理解和深度阅读。3.心理批评心理批评涉及文学活动的内容是广泛的,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对作品中的形象进行分析,探讨作品人物的行动与内在心灵世界……的关系[4]”。这在黄老师的该课例中也有多处体现,如在整理“碎片”环节,有学生谈到“我记住的是菲利普夫妇在见到于勒之后的对话和动作神态的变化”。黄老师追问:“你把那一段给大家读一读,哪一段是写了菲利普夫妇的动作神态的变化?……”“很多人读了这一段,都感到难忘,你觉得这一段写出了父亲怎样的心理?”在此处的师生互动中,黄老师就是依据学生的原初发现,引导学生关注菲利普在见到于勒前后的动作神态的变化,进而把握菲利普当时的心理情绪。通过人物的“行动与内在心灵”的冲突,为理解菲利普的形象特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4.接受美学批评伊瑟尔在《召唤结构》中指出了文本始终潜藏着隐含读者,并需要读者的阅读来填补空白,连接空缺和建立新世界。《我的叔叔于勒》在选入教材时,不知编者是否出于意识形态的需要,将原文的首尾部分删掉了,这对小说的叙述、主题的理解都有很大的影响。原文的开头是这样的:一个白胡子的老头向我们要求布施。我的同学若瑟夫·达尔芒司给了他一枚值五个金法郎的银币。我吃惊了。他向我说了这样一件故事,这个可怜的人使我想起了一个故事,现在我就可以告诉你,这件事我一直没有忘记过。你听我说吧。针对同学们的争论——若瑟夫到底会不会改变自己的善良,黄老师告诉大家,这个故事原文有一个开头和尾巴,接着透露了一下这个尾巴的大致内容——这就是我看到穷困潦倒的流浪汉,总要施舍10个铜子儿的缘由。然后巧妙的设问:“根据小说结尾这么一句话,现在你们想一想,它应该有一个怎样的开头?”这里,若瑟夫这个小孩长大后会发生变化吗?教材选文没有明说也无法推定,需要读者用自己的思考去补白。黄老师恰是抓住了这一点,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并通过语文的补写活动,落实了大家去猜测与再创造。“在作者、作品和读者的三角形中,读者绝不是被动部分,绝不仅仅是反应连锁,而是一个形成历史的力量。没有作品的接受者的积极参与,一部文学作品的历史生命是不可想象的[5]。”如今的文学批评理论层出不穷,我们的中学教学肯定不是教这些理论,但是运用一定的理论去阅读作品,教者一定会读出更深的甚至不一样的体会。黄老师就是这样将理论与实践巧妙的融合,教出了文本蕴含的形式秘妙和深度内涵。三、本色——了然于胸的教学艺术黄厚江老师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总结了诸多行之有效的理念、技巧,为后辈教者积累了诸多教学财富。黄老师的“共生艺术”,在本课的师生、生生互动中无处不在;而他的“本色语文”在本课中更值得大书特书。“本色语文”的核心价值就是,“语文本位——体现语文学科基本特点,实现语文课程的基本价值[6]”。1.放与收的辩证艺术按黄老师的话说,“收放自如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境界”。教学中,“放”能给予学生尽可能大的思维空间,而“收”则是将学生自主的、发散的、选择性的学习活动进行必要的聚合,比较体现“思维的合理性与质量的高低”。本课例中,黄老师一上课,就在与学生看似漫无目的的聊天中,了解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熟悉情况,就黄老师的“你现在不看书,还能记住些什么内容?哪些情节?”同学们畅所欲言。在慢慢打开拘谨思维的过程中,将文本的故事内容以“碎片”的形式抛洒出来,黄老师相机板演了这些“碎片”。这一环节就是典型的“放”,观察学生的回答,呈现出零散、随机、自主、选择性的特点,可以说是毫无章法。但最后在学生几乎将文本的“点”说完之后,教师则轻轻一“收”:“从欣赏小说的角度看,我们还要深入把握情节发展的过程。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一看,小说里最先写的一件事是什么?……”这一“收”就将散状的“碎片”串联了起来,勾连起了小说的情节,凸显了小说的叙述技巧。学生的思维由浅层次的“感觉”层面一下子进入了整体性的线型的“知觉”层面,思维的状态与质量就得到了快速的提升与发展。实际上,黄老师的课例中“放”与“收”始终是辩证统一的,有时“先放后收”,有时“先收后放”,既是“放中有收”,也是“收中有放”。这一切,都在于“适时适度”。如针对学生们认为菲利普夫妇是“趋炎附势”的人,这是“放”的结果,但这个结果不是理想的结果;于是黄老师马上追问:“大家再想一想,说的再准确一点,是什么?”引导比较“嫌贫爱富、爱慕虚荣”与“趋炎附势”的区别,由此在这个比较、聚合的过程中实现了由“放”到“收”,“放中有收”的艺术效果。2.加与减的辩证艺术有研究黄老师课堂的老师说,“黄老师似乎很善于利用加法和减法组织教学”。本课例中,为深入理解小说中的人物、主题与叙述技巧,黄老师巧妙的“加”进了教材选文时被删掉了的原文的尾巴,利用这一尾巴,请同学们推测补写原文的开头。并拓展开来:“加了这个首尾好不好?”学生通过比较,首先主题表现上得到了拓展,小说中不仅有金钱至上的菲利普夫妇等人,也有注重亲情、保持善良人性的若瑟夫。再有叙述人称和视角上也得到了明确体现。拓展了小说阅读欣赏的角度,打开了学生阅读的多元视域。可以说,这一“加”的活动收到了一石多鸟的功效。黄老师在不同的课例中多次运用“加减法”来处理和组织课堂教学,可为“加”的自然,“减”的合理,实现了事半功倍,化繁为简。其实黄老师包含本篇在内的诸多课例中还经常运用“进与出”,“内与外”,“点与面”,“多与少”、“取与舍”、“动与静”的辩证艺术,但无论运用何种手法,它一定是语文的教学与活动,体现与文本的关系,展现合理的组合,凸显鲜明的学生立场。总之,一切都在于分寸之间。“凡是听过黄老师课的人,几乎没有人不觉得精彩的。”他的课就如同他的人一样,没有花里胡哨的东西,就是这样的自然本真,入地无痕,进得无迹,出得巧妙,深深浅浅,浅浅深深。总在观者意犹未尽之中,实现文本与学生、教者与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自建房隔层施工方案
- 彩钢支架安装施工方案
- 水管架空施工方案
- 简装电线布置施工方案设计
- 新密市海绵城市老旧小区改造施工方案
- 烧烤店厨房排烟施工方案
- 金属板保温内墙施工方案
- 大楼给排水施工方案
- 桂林甲类车间防爆墙施工方案
- 地面开槽防水施工方案
- 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物理试题(含答案)
- 药品注册申报流程详解与实操指南
- 2025品牌情绪与增长白皮书
- 土地整治项目竣工验收汇报
- 会展中心场地出租合同5篇
- 超星尔雅学习通《人工智能与创业智慧(北京林业大学)》章节测试含答案
- 驾驶员上岗前培训考试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学校少先队知识应知应会题库(含答案)
- 体检中心护理安全培训课件
- 2025高考历史小论文10种题型范文
- 2025年上海电机学院招聘工作人员(第二批)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典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