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江苏省丹阳市高一5月月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一百二十回本的《红楼梦》共塑造了六大高潮事件,即元妃省亲、宝玉挨打、祭宗祠开夜宴、抄检大观园、黛死钗嫁、贾府抄家。这六大高潮事件,相互衬托,互相辉映,共同成为《红楼梦》的有机组成部分,演绎着家族兴亡与宝黛情缘两条交叉主线上的故事。《红楼梦》是一部描写贵族生活的巨制,兼及君王权贵和市井细民,所涉范围极广,共塑造出四五百个人物形象,像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薛宝钗和史湘云等人物,已经深入人心,成为文学史中的经典形象。塑造人物形象有多种方法,但通过高潮事件凸显人物性格乃至定型人物性格,是一条重要的途径。为何这么说呢?因为高潮事件本身就是各种矛盾的集结点,而处在矛盾斗争中的人,情绪波动最大,言行最激烈,因此最容易凸显人物的主要性格。人物在小事件中的表现一般都差不多,但处在矛盾斗争的时候,则会尽显自己的本性。例如,宝玉挨打后,宝玉宁死也要坚持自己的本心,以此定型宝玉的“犟”;黛玉对宝玉毫不掩饰真情,以此定型黛玉的“真”;宝钗对宝玉有情却又刻意隐藏起来,以此定型宝钗的“稳”。再如在祭宗祠开夜宴中,小说刻意写了贾珍对皇家恩赏及乌进孝进租的态度,以此定型贾珍的“伪”;贾母对安享天伦的重视,以此定型贾母的“逸”。质言之,《红楼梦》的高潮事件应具备人物形象的定型性这一特点,且应服务于小说主旨。这既是裁夺诸多事件是否为高潮事件的必要条件,也是判断《红楼梦》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在处理高潮事件时,技法高低的又一标准。(摘编自张明明《〈红楼梦〉高潮艺术的叙事节奏》)材料二:《红楼梦》对小说传统的写法有了全面的突破与创新,它彻底地摆脱了说书体通俗小说的模式,极大地丰富了小说的叙事艺术,对中国小说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曹雪芹以他自己独特的方式去感觉和把握现实人生,又以独特的方式把自己的感知艺术地表达出来,形成了独特的叙事风格,这就是写实与诗化的完美融合:既显示了生活的原生态又充满诗意朦胧的甜美感,既是高度的写实又充满了理想的光彩,既是悲凉慷慨的挽歌又充满青春的激情。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一回中开宗明义地宣布了他所遵循的创作原则,他首先批评了那些公式化、概念化、违反现实的创作倾向,认为这种创作远不如“按自己的事体情理”创作的作品“新鲜别致”,那些“大不近情,自相矛盾”之作,“竟不如我半世亲睹亲闻的这几个女子”,“至若离合悲欢,兴衰际遇,则又追踪蹑迹,不敢稍加穿凿,徒为供人之目而反失其真传者”。他既不借助于任何历史故事,也不以任何民间创作为基础,而是直接取材于现实社会生活,是“字字看来皆是血”,渗透着作者个人的血泪感情。作品“如实描写,并无讳饰”,保持了现实生活的多样性、现象的丰富性,从形形色色的人物关系中,显示出那种富贵之家的荒谬、虚弱及其离析、败落的趋势。他所写的人物打破了过去“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写法,“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使古代小说人物塑造完成了从类型化到个性化的转变,塑造出典型化的人物形象。《红楼梦》又不同于严格的写实主义小说,作者以诗人的敏感去感知生活,着重表现自己的人生体验,自觉地创造一种诗的意境,使作品婉约含蓄,是那样的历历在目,又是那样的难以企及。它不像过去的小说居高临下地裁决生活,开设道德法庭,对人事进行义正词严的判决,而是极写人物心灵的颤动、令人参悟不透的心理、人生无可回避的苦涩和炎凉冷暖,让读者品尝人生的况味。整部小说雄丽深邃又婉约缠绵,把中国古代小说从俗文学提升到雅文学的品位,成为中国小说史乃至整个中国文学史上的奇葩。曹雪芹比较彻底地突破了中国古代小说单线结构的方式,采取了多条线索齐头并进、交相联结又互相制约的网状结构。青埂峰下的顽石由一僧一道携入红尘,经历了人间的悲欢离合,又由一僧一道携归青埂峰下,这在全书形成了一个严密的、契合天地循环的圆形的结构。在这个神话世界的统摄之下,以大观园这个理想世界为舞台,小说着重叙述了宝黛爱情的产生、发展及其悲剧结局,同时,体现了贾府及整个社会由盛而衰的没落过程。从爱情悲剧来看,贾府的盛衰是这个悲剧产生的典型环境;从贾府的盛衰方面看,贾府的衰败趋势促进了叛逆者爱情的滋生,叛逆者的爱情又给贾府以巨大的冲击,加速了它的败落。这样全书三个世界构成了一个立体的交叉重叠的宏大结构。(摘编自齐裕焜《〈红楼梦〉的叙事艺术》)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潮事件是矛盾冲突的集结点,能凸显人物的核心性格特征。B.宝玉挨打事件中,薛宝钗的“稳”体现在她对宝玉的严厉斥责上。C.贾珍在祭宗祠开夜宴中的种种表现,定型了其虚伪的性格。D.高潮事件服务于小说主旨,是判断前后回目艺术高低的依据之一。2.根据材料二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曹雪芹反对“大不近情,自相矛盾”的创作,《红楼梦》所有情节严格遵循现实逻辑。B.曹雪芹只“按自己的事体情理”,感知生活,表现人生体验,创作出一种诗的意境。C.《红楼梦》将俗文学提升到雅文学品位,可见其叙事艺术成就高于古代其他通俗小说。D.《红楼梦》通过神话、大观园、贾府盛衰三个世界的交叉,构建圆形结构的叙事模式。3.下列选项中,最适合作为材料二论据的一项是()
A.脂砚斋评《红楼梦》叙事:“草蛇灰线,伏脉千里。”B.戚蓼生认为:“敷华掞藻、立意遣词无一落前人窠臼。”C.鲁迅评价:“其叙述皆存真,闻见悉所亲历,正因写实,转成新鲜。”D.冯其庸指出:“后四十回人物性格与前八十回有割裂,叙事节奏失衡。”4.结合材料二,请简要概括《红楼梦》在叙事上有什么独特之处。5.曹禺的《雷雨》在人物形象塑造上和《红楼梦》有相似之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地洞[注]卡夫卡我造好了一个地洞,似乎还蛮不错。离洞口千余步远的地方,有一处上面覆盖着一层可移动的苔藓,那才是通往洞内的真正入口处。在盖着苔藓的那个幽暗的地方,正是我的致命之所在。我经常梦见野兽用鼻子在地洞口贪婪地来回嗅个不停,也许有人会认为,我可以把洞口堵死,上面覆以一层薄薄的硬土,下面填上松软的浮土,这样我就用不着费多大气力,每次进出,只要挖一次洞口就行了。但那是不可能的事。为了防备万一,我必须具备随时一跃而出的可能性,为了谨慎行事,我必须做好随时能够冲出去的准备。我安安稳稳地住在我的地洞的最里层,与此同时,敌人可能从某个地方慢慢地、悄悄地往里钻穿洞壁,向我逼近。我在自己的地洞,自有谙熟所有途径和方向的长处,盗贼会很容易地成为我的牺牲品和美餐。但我正在变老,有许多同类比我更强,而且我的敌人多得不可胜数。威胁我的不仅有外面的敌人,地底下也有这样的敌人。我的地洞除了大道以外,还有几条很狭窄的、但相当安全的小道。它们使我与外界保持联系,向我提供自由呼吸的空气。这些路本来是鼠筑成的。我因势利导,把它们引进了我的地洞里,我通过这些途径可以嗅得很远,使我得到保护。也有各种各样的小动物经由这些途径来到我跟前,成了我的食物。我的地洞的最大优点是宁静。我可以在我的通道上蹑着脚走好几个钟头,有时听到个把小动物的声音,不一会儿这小动物也就在我的牙齿间安静下来了;或者泥土掉落的沙沙声,它告诉我什么地方需要修缮了;除此以外便是寂静。洞内通道上每隔一百米的地方,辟一个圆形的小广场,在那里我舒舒服服地曲着身子,一边休息,一边使自己暖和暖和。不知是由于过去的习惯,还是这个家确实存在着危险,唤起我的警觉,使我常常有规律地从酣睡中惊醒。缜密地考虑到极端危险的情况,我还在洞穴的近中心处修建了一个中央广场。我利用地洞来贮藏我的食物:凡是洞内抓获而目前还不需要的一切,和外面猎获的全部,我统统把它们堆放在这里。场地之大,半年的食物都放不满。于是我把东西一件一件铺了开来,在其间漫步,同时玩赏着它们,悦目于其量之多,醉心于其味之杂。地洞的复杂性确实也向我提供了采用多种防御办法的可能性。后来,我觉得将存粮稍加分散,利用某些小广场来分批贮藏,似乎更为周到些。于是我决定约每隔两个广场设一个预备储粮站,或者每隔三个设一个储粮站,每隔一个设一个副储粮站,如此等等。再则,为了迷惑敌人,我划出几条道路不堆贮藏品。我很快跑离洞口,不一会儿又赶回来。我在寻找一个合适的藏身之所,并守望着我的家门——这一回是从外面——一连几天几夜。在守护期间,我没有看见任何人在靠近入口的地方搜寻过,这对自己对敌都是一种幸运,因为要不然,我会为了我的地洞不顾一切地朝他的喉咙扑过去。诚然,也出现过一些兽类,我不敢接近它们,只要远远预感到它们在,我便立即警觉,拔腿就跑。有时甚至产生这样幼稚的想法:压根儿就不回地洞,而就在这里的洞口附近住下,专门观察洞口以打发日子。假如我有某个值得信赖的人,可以把观察哨的任务交给他,那我就可以放心地下地洞去了。但是从地洞的内部完全信赖一个外面的什么人,我以为这是不可能的。我找不到可以信赖的人,只能孑然一身。后来,我又重新回到了我的洞穴。我和地洞这样相依为命,不管我遇到多大恐惧,我都能泰然自若地留在这里,无须设法说服自己。打消一切顾虑,把入口打开,我只要清闲地等着就完全够了,因为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把我们永远分开。(有删改)文本二:20世纪后半期,空间在人文社会科学各个领域成为关注的焦点与核心的概念。文学叙事的空间维度日益受到叙事学界的关注,空间叙事研究得到迅速发展。文学叙事中的空间主要可以分为物质空间、心理空间和社会空间三大类。物质空间是以物质形态呈现的空间,这个空间包括物体,也包括作为物质存在的人本身。心理空间是一个内部的、主观的空间,是人的知觉、情感和意识对外部世界染色、过滤、变形、编辑后所建构的空间,也是人的内心对外部世界的投射。社会空间是人际空间,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建构与结构化。(摘编自方英《论小说中的空间叙事——以<地洞>为例》)【注】本文创作于20世纪20年代初,第一次世界大战后。6.下列有关文本一的内容,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我造好了一个地洞,似乎还蛮不错”一句,表明地洞已经做好,是“我”完美的栖居场所,无需加工。B.小说提到“我”想象朝靠近入口的敌人的喉咙扑过去,虽然动作残忍,但足以体现“我”捍卫地洞的决心。C.“我”修筑了坚固的地洞,贮存了大量食物。在地洞中,“我”防御退逃自如,但还是时时处于惊恐之中。D.“我”在洞口守护体现“我”的自我保护心态非常强烈,“我”想象有很多“敌人”体现“我”对外界的敌视。7.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采用大量的心理描写,没有使用传统小说那种叙事结构来交代故事的发展脉络,而是淡化故事情节。B.有形的“地洞”和“我”内心无形的“地洞”,与《装在套子里的人》中有形和无形的“套子”有异曲同工之处。C.“地洞”象征每个人都可能难以逃脱的某个“困境”,“我”的矛盾和不幸,与自身性格相关,与外界的威胁无关。D.小说运用了拟人化的艺术手法,将小动物拟化为具象的人,并以第一人称“我”的自叙自白,增强了代入感。8.对比《地洞》中的“我”与《变形记》中的“格里高尔”,他们的“异化”在表现形式和根源上有何不同之处?9.被称为“现代主义之父”的卡夫卡善于在叙事上下功夫,请结合文本二,分析空间叙事在文本一中的体现。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上安州裴长史书李白白敢剖心析肝,论举身之事,便当谈笑,以明其心,惟君侯察焉。白本家金陵,世为右姓。少长江汉,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轩辕以来,颇得闻矣。常横经籍书,制作不倦,迄于今三十春矣。以为士生则桑弧蓬矢,射乎四方,故知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乃仗剑去国,辞亲远游。而许相公家见招妻以孙女便憩于此至移三霜焉。曩昔东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馀万,有落魄公子,悉皆济之。此则是白之轻财好施也。又昔与蜀中友人吴指南同游于楚,指南死于洞庭之上,白禫服恸哭,若丧天伦。炎月伏尸,泣尽而继之以血。遂权殡于湖侧,便之金陵。故乡路遥,魂魄无主,数年来观,筋骨尚在。遂丐贷营葬于鄂城之东。此则是白存交重义也。又昔与逸人东严子隐于岷山之阳,白巢居数年,不迹城市。养奇禽千计。呼皆就掌取食,了无惊猜。广汉太守闻而异之,诣庐亲睹,因举二以有道,并不起。此白养高忘机,不屈之迹也。又前礼部尚书苏公出为益州长史,白于路中投刺,待以布衣之礼。因谓群寮曰:“此子天才英丽,下笔不休,若广之以学,可以相如比肩也。”前此郡督马公,朝野豪彦,一见礼,许为奇才。因谓长史李京之曰:“李白之文,清雄奔放,名章俊语,络绎间起,光明洞澈,句句动人。”若苏、马二公愚人也,复何足尽陈?倘贤贤也,白有可尚。白,野人也,颇工于文,惟君侯顾之,无按剑也。伏惟君侯,贵而且贤,所在之处,宾朋成市。故时节歌曰:“宾朋何喧喧!日夜裴公门。愿得裴公之一言,不须驱马将华轩”。白不知君侯何以得此声于天壤之间,岂不由重诺好贤,谦以得也?白窃慕高义,已经十年。云山间之,造谒无路。常欲一雪心迹,崎岖未便。何图谤詈忽生,众口攒毁,将欲投杼下客,震于严威。然自明无辜,何忧悔吝!若使事得其实,罪当其身,则将浴兰沐芳,自屏于烹鲜之地,惟君侯死生。不然,投山窜海,转死沟壑。岂能明目张胆,托书自陈耶!愿君侯惠以大遇,洞天心颜,终乎前恩,再辱英眄。白必能使精诚动天,长虹贯日,直度易水,不以为寒。若赫然作威,加以大怒,不许门下,逐之长途,白即膝行于前,再拜而去,西入秦海,一观国风,永辞君侯,黄鹤举矣。何王公大人之门,不可以弹长剑乎?(有删改)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而许相公家A见B招C妻D以孙女E便F憩于此G至移H三霜焉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惟,表希望的语气,与《促织》中“转侧床头,惟思自尽”的“惟”意思不同。B.贤贤,分别活用作动词和名词,与《齐桓晋文之事》“老吾老”的“老”用法相同。C.雪,意思是表明,表白,与《满江红》中“靖康耻,犹未雪”的“雪”意思相同。D.然,这里是形容词词尾,与《谏逐客书》中“今取人则不然”的“然”用法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白自述其出身名门望族,自幼博览群书,又喜欢写作诗文。认为大丈夫应当志在四方,于是离开故乡,告别亲人去远方游历。B.东游维扬期间,李白的好友吴指南客死他乡。李白伤心痛哭,将他葬在湖边。几年后,他又去祭奠好友,借钱将其改葬在鄂城之东。C.苏、马二公是当时的贤人,苏公认为李白才华横溢,假以时日,成就可以比肩司马相如,马公则称赞李白的文章具有清雄奔放之风。D.李白在信的结尾表明如果裴长史听信谣言,驱逐自己,自己就远走高飞,投奔他人,体现李白不媚权贵、清高自傲的抗争精神。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广汉太守闻而异之,诣庐亲睹,因举二以有道,并不起。(2)白,野人也,颇工于文,惟君侯顾之,无按剑也。14.书信都有一定的实用目的,裴长史被贬官,误以为是李白陷害自己。面对不白之冤,作者运用了哪些特定的表达方式和策略给自己辩解?请结合原文简要概括。三、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面小题。聊斋蒲松龄聊斋野叟近城居,归来东篱自把锄。枯蠹只应书卷老,空囊只合升斗余。青鞋白袷双蓬鬓,春树秋花一草庐。衰朽登临仍不废,山南山北更骑驴。15.下列关于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作者自称聊斋野叟,居住在城郊,过着陶渊明那种“采菊东篱下”的生活。B.“枯蠹”和“空囊”运用比喻,是作者把自己比作嗜书的书虫,空有一副皮囊。C.作者的衣着简朴,聊斋的住处简陋,但是有春树秋花的映衬,让环境变得优美。D.尾联作者说自己虽然衰朽,但是仍然不颓废,经常骑驴出行,登临周边的山丘。16.有人认为这首诗写出作者对这种生活的满足,也有人认为这首诗写出作者对这种生活的不满,你认同哪种观点?请结合全诗,说明理由。四、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近些年,“瘦”这个词一路开挂,从一个和“弱”“贫困”联系在一起的汉字,摇身一变,(甲)。“一瘦遮百丑”,这话让瘦的人得意洋洋;反过来,“一胖毁所有”,却让觉得自己胖的人A。不少人怀着对“A4腰”“八块腹肌”的憧憬,或是夜跑,或是进健身房撸铁,但一番努力后,很多人在看到体重秤上的数字时依然会发出尖叫声:“为什么体重一点没变啊!”这让不少人B。其实,你瘦不下去,可能跟人体的一个生理机制——能量补偿有关。(乙)?简单来说,①就是指人体在进行体力活动后,②为了避免自己不消耗过多能量,③自然调节能量消耗的一种机制。④也就是说,当我们增加日常体力活动的时候,⑤我们的身体会尝试缩小基础能量消耗,⑥并且迅速补充日常活动的消耗,⑦确保身体的能量仓库处于充足的状态。这听起来像是一个保护性的好机制,但当涉及减肥时,它可能就变成了一个障碍。当你尝试减肥时,比如去跑步,即使身体消耗的能量增加,人体补充的能量却更满了,这样下去,你的减肥成果可能就是:变成了一个健壮的胖子。那么,有没有办法能突破这种机制呢?答案是有。我们都知道,减肥要“管住嘴”“迈开腿”。你减肥之所以失败,(丙),吃进去的能量来不及消耗掉;还有可能运动的量不够大,没有大到能突破能量补偿的阈值。也就是说,管得住嘴是减肥成功的前提,要能严格控制摄入的总能量,做到“够了就好”,甚至“少吃一点更好”。腿要迈得有力才能让减肥变为可能,要把吃进去的能量,特别是多吃进的能量都支出去,做到“坚持运动”,要能“多动一点更好”。这样下去,吃得少了,运动量又足够大了,能量补偿的阈值得以突破,减肥就是C的事了。17.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8.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19.文中第二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数控车床专用刀具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 软线开关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 双电刷调压器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 镜杆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 激光自动铅垂仪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 机械纺织配件的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 风电场基础工程施工方案
- 加大智能机器人在在带电作业应用实施方案
- 企业贷款担保协议书
- 2026年喷灌机市场前景分析
- 企业并购重组培训课件
- 压力性损伤的护理进展
- 《生成式人工智能》 课件 第4章 Transformer模型
- 液化烃罐区培训课件
- KTV消防安全培训
- 校园摆渡车管理制度
- 标准化建设和管理手册之五(储气库分册)
- 3.2 《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独特地位》(课件)中职高二语文(高教版2023拓展上册)
- 司机进厂过磅管理制度
- 企业如何借助数字化提升质量管理水平
- 手术室护理质控与管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