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内化工新材料产业链现状分析及产业发展建议
新材料是指新出现的具有优异性能或特殊功能的材料,或是传统材料
改进后性能明显提高或产生新功能的材料。2019年,全球新材料产业产
值已达2.8万亿美元,并形成了三级竞争梯队。第一梯队是美国、日本、
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在经济实力、核心技术、研发能力、市场占有率
等方面占据绝对优势;第二梯队是韩国、俄罗斯、中国等国家,新材料产
业正处在快速发展时期;第三梯队则是巴西、印度等国家。
我国新材料产业保持高速增长。新材料产业作为我国基础性、战略性
和先导性产业,2021年产业总产值已达6.4万亿元,2010-2021年年
均复合增速高达23.1%预计2022年将达到7.5万亿元。展望未来,
下游新能源、信息产业、航空航天、军工等新兴产业快速崛起,传统消费
领域如汽车、家电、工业、电子电器、医疗等消费升级、技术革新,化工
新材料增长的驱动力丰富多元,发展势头迅猛。据工信部预计,2025年,
我国新材料产业总产值将达到10万亿的规模,市场前景广阔。
图2:我国新材料产业总产值及增速
・我国新材料产业总产值C5亿元)同比增速(右)
1235%
。▼-ZCO寸S9Z86PLlu
高总目自后怎®8g
资料来源:前■产业研究院.工信部,长江证券用究所逑年
贸易摩擦不断,政策层面推动新材料快速发展。全球贸易摩擦不断,
中美贸易摩擦、美国断供华为5G芯片、杜邦断供光刻胶、俄乌冲突等
事件层出不穷,国际关系越发复杂,国家越发强调产业安全,突出材料自
主可控。为了促进新材料行业的快速发展,国家与地方陆续制定相关政策
以及发展规划,根据2021年最新发布的《"十四五”原材料工业发展
规划》,基于我国工业发展当前短板和瓶颈依然突出,中低端产品严重过
剩与高端产品供给不足并存,关键材料核心工艺技术与装备自主可控水
平不高等诸多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发展规划以及解决方案。其中,与化工
新材料方向相关的领域众多,从中我们可以找寻新材料的投资机遇。
总之,下游新能源、信息产业、航空航天、军工等产业如日方升,传
统应用领域变革日新月异,材料消费也走向高端化,新材料市场空间持续
扩增。同时,外资垄断高端材料供给,国际贸易摩擦频繁,材料国产化迫
在眉睫,国内政策驱幼、企业发力,化工新材料迎来自主可控的新机遇,
有望迎来加速发展期。结合化工新材料市场空间、发展速度、技术壁垒、
产业生命周期、国产化替代、政策支持等多个维度,我们看好以下几大方
向:半导体领域一一电子气体、光刻胶;显示材料一一LCD/OLED.PI材
料、光学膜;新能源一一复合铜箔、导电炭黑、芳纶、光伏反射膜、胶粘
剂、钠电正负极材料、碳纤维、质子交换膜;环保材料——分子筛、润滑
油添加剂、气凝胶、吸附树脂。新材料下游需求发展如火如荼,行业迎来
加速发展期,存在较强的成长机会。
半导体:自主可受下的国产化浪潮
全球半导体市场仍将保持较快增长。根据Gartner数据,随着疫情影
响的逐步消散,2021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达5950亿美元,同比增长
26.3%;中长期来看,未来5G及汽车电子化的发展,有望带动半导体
行业进入新的增长期,预计2026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将达到7900
亿美金,维持6%左右的年均复合增速。
图4:半导体产业进入第三轮景气冏期
市场规模(亿美元)增速(右轴)
S韵设备IOK汽车电子、M
900050%
800040%
700030%
600020%
500010%
4000
3000
2000
1000
1526aLzco玄虫gzspSQLZcOMggzsgsoLZcobggzcosoLUJUJUJujuj
C080066666666660000000000llll—LLLLT-ZCMzgQgg
C^C)CbC>0>G)0)C>OC)G>ChG>OOOOOOOOOOOOOOOOOOOOOOc>JCNC\|C\|CN
资料来源:Gartner,前・产业研究院.长江证券研究所
逻辑芯片和存储芯片近年增长较快。根据WSTS的数据,全球半导体
销售额由2009年的2263.1亿美元增加到2021年的5558.9亿美
元,年均复合增速为7.8%,其中集成电路占据最主要的市场,其规模占
比维持在80%以上。集成电路可分为逻辑芯片、存储芯片、微处理芯片
和模拟芯片,2021年逻辑芯片和存储芯片销售额分别为1548.4亿美
元和1538.4亿美元,占集成电路比例分别为33.4%和33.2%,为集成
电路的主要增长动力。
半导体材料是产业链中重要一环。集成电路产业链主要包括设计、制
造、封测三个部分,而芯片制造和封测的每一个环节几乎都离不开半导体
材料的应用。
速。2021年中国半导体材料市场规模达119亿美元,同比增长22.2%。
近几年大陆半导体材料需求占比显著提升,大陆半导体材料市场规模占全
球的比重由2006年的6%提升到2020年的18%。而可预见的未来,
国内半导体产能的增加将进一步带动本地半导体支撑业需求。
半导体材料国产化率仍然较低,未来空间极大。相关材料的发展与半
导体制造业的发展步伐保持同一步调,欧美日韩企业凭借技术优势仍占
据着主要市场份额,我国半导体材料高度依赖进口。展望未来,内资晶圆
厂的崛起将带动国内半导体材料需求的提升,而高对外依存度将为国内
半导体材料企业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从目前来看,虽然各大主要品
类均有国内企业涉足,但整体对外依存度仍在60%以上,大尺寸半导体硅
片、光刻胶、电子特气等材料更为依赖进口,
电子气体:芯片制造之血液,特气行业迎发展春风
电子特气是电子工业的关键原料,属于工业气体的重要分支。工业气
体是现代工业的基础原材料,而电子特气是工业气体中附加值较高的品
种,与传统工业气体的区别在于纯度更高(如高纯气体)或者具有特殊用
途(如参与化学反应),是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平面显示器件、化合物半
导体器件、太阳能电池、光纤等电子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基础和支撑性
材料之一,相关下游领域的快速发展将带动未来特种气休的增量需求°
半导体特气应用于晶圆制造的各个环节。狭义的“电子气体”特指电
子半导体行业用的特种气体,主要应用于前端晶圆制造中的化学气相沉
积、光刻、刻蚀、掺杂等诸多环节。电子特种气体的纯度和洁净度直接影
响到光电子、微电子元器件的质量、集成度、特定技术指标和成品率,并
从根本上制约着电路和器件的精确性和准确性,对于半导体集成电路芯
片的质量和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图17:型号体品司制造各环节用史的件抑气体及讣腐工艺
沉枳光刻刻蚀
—充■绊・充
—Mfltt
一"■法.
”7刖IHB
NH,.Hfl
・察气体,・5。»*%Ne.fK.Kt.
W%S^HtTCS.NCOS.皿心
二・化■CO,
穴・化AWF<
摄处埋
St不庭
«7MA
KltwA$H|.BFI.B;H..PH,.QH14三・化宣FN>
0,Hj具型・化环,0C£.C|F«.CJ.CIFj.SF.
量化HCl.Qi
■,
电子特气需求量不断提升,在半导体制造材料中占比仅次于硅片。全
球范围来看,随着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在近几年的高增长,2021年全球
集成电路用电子气体的市场规模达到45.4亿美元,市场规模较上年同
比增加了8.4%,但从整体来看,2017-2021年的年均复合增速稍低,
仅为5.3%。国内范围来看,2021年,我国电子气体市场规模达到了
195.8亿元,较上年同比增加了12.8%,2017-2021年的年均复合增速
达15.7%。根据SEMI的数据,2021年电子气体在晶圆制造材料市场
中占比达到14.1%,仅次于占比32.9%的硅片,市场规模巨大。未来,
随着下游需求的持续增长,以及国内晶圆厂加速扩产,预计2023年我
国电子特气市场规模将达到249亿元,2021-2023年复合增速可达
12.8%。
随着集成电路制造要求复杂度的提升,制造中所使用的电子特气用量
也将提升。根据德国普尔茨海姆应用技术大学工业生态研究所(INEC)
的MarioSchmidt教授等人共同撰写的论文《用于微电子芯片和太阳
能电池硅片加工的生命周期评估》,硅晶圆的加工离不开大量化学试剂以
及特殊气体,这些气体可以用于包括清洗、蚀刻、光刻、外延、掺杂等工
序。经测算,每平方米逻辑电路晶圆加工所需要的电子特气约为37.3kg,
每平方米存储电路晶圆加工需要约12.0kg的电子特气。逻辑芯片和存
储芯片本身在集成电路中的占比就超6成,随着未来5G和汽车电子
化的趋势以及集成电路技术与制造工艺的提升,电子特气的用量也会得
到大幅度的提升。
国外龙头垄断国内市场,进口替代空间广阔。空气化工、林德集团(含
普莱克斯)、法国液化空气、大阳日酸等海外企业合计占据国内电子特气
约86%的市场份额,市场高度集中。这些企业多为全球工业气体龙头,
具有长期的技术积淀和客户积累,实力强劲,电子特气仅为其业务的一部
分。目前国内尚缺体量与上述龙头相匹敌的电子特气公司,但通过分析国
内发展环境的变化,特种气体产品特征,以及国外龙头企业特质等方面,
我们认为国内电子特气企业逐步实现进口替代是大势所趋。
图20:2020年中国电子特种气体市场份额情况
・空气化工
林德集团
■液化空气
太阳日酸
其他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长江证券研究所一-丁.囱
国内空分企业与特气企业分明,业务上构筑各自壁垒。国内气体公司
包括以杭氧、盈德、宝钢气体为代表的空分企业,主要是以管道气为主的
现场制气项目,可能更适合林德模式切入特种气体,作为气体综合服务商
的角色,进行空分和特气资源的整合。作为空分巨头,内生进行特气技术
和产品的开发,难度相对较大且所需时间周期较长,未来更多或以业务合
作或收购的模式开展相关业务,相关企业的优势在于资金实力和体量优势。
特气企业的优势在于对细化特气产品的技术积淀,以及对相应产品在下游
客户的认证壁垒,目前来看,国内空分企业和特气企业不存在直接的竞
争。特气企业错位竞争,各具优势。特种气体品类较多,国内各企业具有
各自的核心产品品类,比如南大光电的MO源,昊华科技的三氟化氮、
四氟化碳、六氟化铝等,雅克科技的氟碳类气体、三氟化氮,华特气体的
六氟乙烷、光刻气,718所的三氟化氮、六氟化铝,金宏气体的超纯氨,
派瑞特气的三氟化氮、六氟化铝等等。此外,下游的客户也各有侧重,比
如金宏气体更多面向LED企业,华特气体主要面向半导体晶圆厂,绿菱
电子主要对接国际气体巨头等等。我们认为未来国内特气公司的成长路
径在于内生+外延+产业资源整合拓展品类,同时开拓应用领域和客户群,
打造成为国内领先的特种气体一体化供应平台。
光刻胶:"卡脖子"产品,原料及高端胶型逐渐突破
光刻环节关键材料,结构复杂。光刻胶(photoresist)又称光致抗蚀
剂,是指通过紫外光、电子束、离子束、X射线等的照射或辐射,其溶解
度发生变化的耐蚀剂刻薄膜材料,主要由光刻胶树脂、增感剂(光引发剂
+光增感剂+光致产酸剂)、单体、溶剂和其他助剂组成。由于应用场景
颇多,不同用途的光刻胶在曝光光源、制造工艺、成膜特性等性能要求不
同,对材料的溶解性、耐蚀刻性和感光性能等要求不同,不同原料的占比
会有很大幅度变化,其中光刻胶树脂是光刻胶主要成分,成本占比达到
50%。光刻胶为集成电路中极为重要的材料,作为图形媒介物质,用于芯
片制造的光刻环节,是必不可缺的关键材料。
光刻胶按应用领域分为PCB、面板和半导体光刻胶,半导体光刻胶将
成为光刻胶市场主要增长因素。根据Cision,2019年全球光刻胶市场
规模约91亿美元,预计至2022年市场规模将超过105亿美元,年
化增长率约5%,其中,面板、PCB和半导体光刻胶的应用占比分别为
27.8%、23.0%和21.9%。在下游PCB和面板二者复合增速缓慢的情况
下,半导体光刻胶将在半导体市场的快速增长下,叠加其单位价值量相较
于PCB光刻胶和面板光刻胶更高的特性,有望成为全球光刻胶市场增长
的主要因素。随着IC制程的不断提高,为了满足集成电路对电路密度
和集成水平更高要求,光刻胶通过不断缩短曝光波长,不断提升图形的分
辨率。经过几十年的研发,按照曝光波长,目前光刻胶的波长由紫外宽谱
逐步至G线(436nm)、I线(365nm)、KrF(248nm)、ArF(193nm)
(KrF和ArF合计祢为DUV光刻胶)、以及最先进的EUV(<13.5nm)
水平。
半导体光刻胶存差异,应用于不同芯片制程。随着曝光波长缩短,光
刻胶达到的极限分辨率不断提高,得到的精密度更佳。目前市场上能得到
分辨率最高的是EUV光刻胶,用于14nm以下先进制程,由于整体较
高的壁垒,仅G/I线有少量国产份额,KrF和ArF国产化率极低,EUV
方面仅荷兰的ASML能制造EUV光刻机,国内尚无企业拥有先进制程
芯片产能,因此国内并没有EUV光刻胶市场,目前国内市场大多集中在
G线/I线、KrF/ArF等用于28nm以上成熟制程的半导体光刻胶。
未来我国半导体光刻胶增速将远超世界增速。由于世界新增晶圆产能
大部分在中国大陆,光刻胶需求也将随之增长。根据Techcet预测,
2021年全球半导体光刻胶市场规模约19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超
过24亿美元,年化增长率为6%以上。根据TrendBank,我国2021
年半导体光刻胶市场预计29.0亿元。中国作为未来全球晶圆产能增长的
主力军,当前到25年在建和计划8寸和12寸晶圆产能总共达到
84万/片,增幅为当前的60%,结合到2021-2025年五年时间完全达
产,给予平均每年12%作为我国半导体光刻胶中性复合增速;由于我国
的芯片产能结构将整体提高,2020年KrF和ArF的占比分别为37.0%
和44.0%,给予二者未来更大的占比假设,KrF胶占比40.0%,ArF胶
占比45.0%。综上情况和假设判断到2025年,我国半导体光刻胶市场
规模将保守在40亿元,乐观50亿元以上。
表6:国内半导体光刻股市场情景很洪
基于2021年29.0
悲观(10%可解性)中性(60%可能性)乐观(30%可能性)
亿元市场覆涌
我国半导体产业蓬勃发
中国半导体产值增速不及
发展状况品园厂扩张计划符合预期展,晶圆产能供不应求.
预期,晶圆需求低于颈期
产能扩张速度较快
CAGR9%12%15%
2025年中国半导体
光刻胶需求(亿40.945.650.7
元)
g/i线市场,5%6.16.87.7
KrF市场40%16.418.220.3
ArF市场45%18.420.522.8
资料来源:TrendBank.长江迹券胡究所
光刻胶市场被美、日企业寡占。纵观全球半导体光刻胶供给端,除美
国陶氏外,其余头部半导体光刻胶企业均为日本企业,且技术要求越高的
光刻胶头部聚集效应越明显,其中较低壁垒的G/I线光刻胶前四大企业
占比为74%,而较高壁垒的ArF光刻胶前四大企业占比提升到82%。
海外企业垄断光刻胶原料,国内企业逐步崛起.光刻胶原材料企业中,
日企占到47%,尽管中国原材料企业位列全球第二,但大部分仍在研发
和布局阶段,成熟材料供应企业主要来自日本和美国。国内企业如万润股
份、圣泉集团、强力新材等在原材料树脂、感光剂等方面有所突破。
原材料“卡脖子"对企业正常生产有潜在威胁。2019年日韩贸易战
中,日本对韩国半导体材料断供,由于韩国对日本光刻胶依赖程度达
84.5%,此举让韩国企业遭受巨大损失。2019年三季度,三星电子营业
利润从二季度12.8万亿韩元,下降至7.7万亿韩元,环比下降39.8%;
SK海力士营业利润从6316亿韩元,下降至4100亿韩元,环比下降
35.1%。我国光刻胶对外依赖程度更为明显,半导体光刻胶目前国产化率
仅5%,因此我国存在极大的供应链政策风险。
我国光刻胶企业大部分供给G/I线光刻胶,KrF、ArF正逐渐突破。
我国的G/I线光刻胶已处于成熟量产阶段,除彤程新材已量产并批量供
货外,各企业仍处于扩张KrF胶种类以及打入客户验证周期,仅产生极
少量KrF胶收入。ArF胶领域,南大光电ArF光刻胶及配套材料项目
所需的光刻车间和年产25吨的生产线已建成,正加快产业化步伐。
显示领域:终端需求拐点将现,新材料蓬勃发展
受疫情和高通胀因素影响,2022年消费电子终端需求不振,全球手
机、PC、TV出货量今年以来持续下滑。但从趋势上看,手机及TV跌
幅已有所收窄,PC出货跌幅则进一步扩大。预计2023年随着全球疫
情影响缓解,及全球消费能力恢复,消费电子行业颓势有望扭转,出货量
及产品价格有望实现上涨预期。对于化工行业来说,下游领域的修复有望
带来上游材料领域的需求上升,液晶材料、光学膜等传统产品有望迎来市
场修复期。此外,消费电子和显示领域本身正在历经多轮技术变革,如
OLED升华前材料、OLED终端材料、PI单体/浆料、PI薄膜等行业市
场规模正在迅速崛起。近年来国内材料企业不断突破核心技术以实现高
端材料的自主可控,因此中国显示材料行业将迎来市场空间上升及国产
化替代的双向机会。
智能手机虽有波动但前景光明,上游原材料国产化不断加快。受疫情
和高通胀等因素影响,全球手机出货量同比仍呈下滑态势。2022Q1-Q3
全球智能手机市场连续三季度下跌,同比下降三星通过大力开展
8.9%0
促销活动来减少渠道库存,市场份额上升至22%,市场排名第一。苹果
是2022Q3前五名中唯一一家实现同比正增长的厂商,在市场低迷期间,
由于市场对iPhone手机的需求相对具有韧性,苹果以18%的份额进
一步提高了其市场地位。鉴于国内市场的不确定性,小米、OPPO和vivo
则继续对海外扩张采取谨慎态度,全球市场份额分别达到14%、10%和
9%。虽然智能手机出货量持续下滑,但整体趋势上看,跌幅有所收窄。
图31:全球智能手机出货最及增速
—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亿部)一增速(右)
16.050%
1o
%
1o
%
1o
40
o30%
o20
10%
o0y
-104
o-20
o0%
0%
zWE
ocoOO
zeNZ
Z
0
CXI
资料来源:IDC,Wind,长江证券研究所
PC市场有望扭转短期颓势。从PC出货量来看,受消费市场需求下
降以及终端厂商库存高企影响,PC出货量继续延续下滑态势。根据IDC
最新数据,2022前三季度全球PC出货量为2.3亿台,同比下降
11.1%;2022前三季度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为1.2亿台,同比下降
4.2%。短期来看,预期PC产业仍需几个季度进行调整,最快有望于
2023年上半年调整完毕。2022Q4受惠于如苹果Macbook等各品牌
厂商新品拉货效益,以及仍然保持强劲的商业需求拉动,有望扭转PC出
货跌幅扩大颓势。
可穿戴设备引爆全新增长点。随着5G网络逐步实现商用,可穿戴设
备作为与人接触最为紧密的物联网终端,场景体验及应用模式将进一步
优化成熟,市场将从尝试型产品驱动过渡为成熟型需求驱动。IDC的最
新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可穿戴设备总出货量达到5.3亿台,同比增
长19.8%,我国可穿戴设备为1.4亿台,同比增长30.8%。IDC预计
2022年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将增至6.1亿部,维持10%以上的增
速,中国由于疫情反复影响,2022年需求有一定压力。
显示材料:液晶稳步增长,OLED快速发展
TFT-LCD和OLED为主流显示技术
TFT-LCD(液晶显示)具有工作电压低、功耗小、分辨率较高的几大
优势,因此在大尺寸电视、笔记本电脑、显示器等领域应用最多。OLED
显示技术具有主动发光、色彩对比度高、屏幕轻薄、可柔性显示等独特优
点,近年在智能手机、电视等领域的应用得到快速发展。
液晶材料保持增长,单晶龙头稳步前行
液晶电视平均尺寸不断提升,LCD面板出货面积保持增长。液晶面板
主要下游液晶电视的平均尺寸由2010年的37英寸增加至2018年
47英寸,液晶面板的大尺寸化、高清化趋势能更好地顺应市场需求,预
计2021年液晶电视的平均尺寸会持续涨至50英寸。根据IHS,全球
TFT-LCD面板出货面积从2014年的1.7亿平方米增长至2019年的
2.2亿平方米,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6.1%,预计到2023年全球面板出
货面积将增加至2.5亿平方米。
图38:TFT-LCD电视平均尺寸不断增加
55
50
45
40
35
30
25
20
5
山
寸
山
osz9山
oooo06Oz
oocoo0OZe
zezoeZOo
eZZz
资料来源:Statista,长江证券研究所国祭羿造国
全球TFT混晶市场需求稳步增长。液晶面板出货量稳步提升直接带
动液晶材料需求,2019年全球TFT混合液晶市场需求已经达到779.3
吨,IHS预计2023年液晶需求量将继续增长至874.4吨。
国内两大显示材料企业处于液晶显示产业链的上游。国内显示材料龙
头万润股份及瑞联新材主要生产单体液晶,铛售给混合液晶厂商,混晶厂
商通过多种单体液晶材料经过物理复配生成混合液晶材料,产品最终应
用于液晶面板的生产。
显示材料龙头客户均衡,业务稳步发展。随着京东方、华星光电等国
产液晶面板企业的崛起,国产混晶的市占率也在不断提升,对传统的海外
液晶巨头的市场份额有所挤压。而万润股份与瑞联新材在化学合成、纯化
等方面具有较强技术积淀,不仅与Merck.JNC等海外液晶巨头有着长
期的合作关系,亦成为了八亿时空、江苏和成、诚志永华等国产液晶龙头
的战略供应商。由于公司的客户相对均衡,因此受下游格局变化影响相对
较小,整体而言单晶业务有望伴随行业发展隐步增长。
OLED产业快速发展,相关材料企业有望持续受益
AMOLED在多个领域表现优于LCD。相较于LCD面板的被动发光,
OLED面板节省了背光源、液晶和彩色滤光片等结构,因此屏幕变得更
轻薄;同时其成像的对比度、色彩饱和度等多个指标都明显优于LCD面
板。此外,可柔性显示的特性有望为OLED显示技术打开新市场。
行业景气叠加国产面板崛起,材料市场空间巨大
OLED面板行业快速发展。近年随着OLED面板量产成本的下降,其
渗透率迅速提高,2014年全球AMOLED面板的市场规模约为80亿
美元,而2019年已经快速增长至近250亿美元,在显示领域占比也由
约6%提升至约23%。
图46:全球显示面板市场规模
资料来源:IHS.琪取新出招股书,长江证券研究所
OLED面板收入及出货面积继续维持增长。根据DSCC的估算,
2022年OLED面板的收入将达到420亿美元,同比增长2%。智能
手机这一领先的OLED应用的收入将下降4%,但这将被其他应用的增
长所抵消,例如OLED显示器(641%的数量增长,279%的收入增长)、
OLED笔记本电脑(64%数量增长,39%的收入增长)和汽车显示器(73%
的数量增长,68%的收入增长)。
小尺寸领域:渗透率持续提高
AMOLED屏幕与LCD屏幕相比优势显著,在智能手机领域的出货
量迅速增加。OLED屏幕具有卓越画质、轻薄外形、户外可视等性能及优
势,量产成本下降推动其在移动智能终端的应用。根据Omdia的数据
估算,2020年AMOLED已经占据了智能手机屏幕出货量29.4%的比
例,其中柔性OLED出货量已经超越了刚性。Omdia同时预计OLED
屏幕占比会在未来几年持续提升,2022年有望超出40%。
5G时代到来将提升OLED手机屏幕的渗透率。屏幕作为智能手机最
重要的信息载体,一直是手机更新换代的重要器件,5G相较于4G具
有"高速率、低延迟、多连接”的特征,也对手机屏幕提出了新的要求。
5G时代手机面板六大技术升级方向为柔性OLED、打孔屏、直角贴合、
屏下集成技术、折叠以及120Hz,这六大特性中,柔性OLED、屏下集
成、折叠屏等均可以使用OLED屏幕来实现,OLED显示技术有望在智
能手机领域扮演较重要的角色。5G及可折叠手机进入爆发期。根据中
国信通院的数据,2021年我国5G手机共出货2.7亿部,2022年9
月出货超过1500万部,占智能手机比例达到72.0%.在世界5G大会
"5G与媒体业之变革变局”高峰论坛中,高通全球副总裁预测2022年
全球5G手机的出货量预计将达到7.5亿部。折叠屏手机方面,2021
年全球折叠屏手机的出货量达710万台,IDC预计2025年这一数字
有望增加至2760万台。5G和折叠屏手机的高速增长有望推动OLED
产业的市场规模实现量级式跨越。
大尺寸显示:未来空间巨大
大尺寸OLED面板目前在电视领域渗透率尚低,未来随着价格的降
低,市场放量值得期待。大尺寸OLED屏幕制作工艺复杂而导致良品率
极低,加之此前只有LGD实现量产,市面上的大尺寸OLED显示屏由
LGD垄断,OLED电视售价远高于同尺寸的LCD电视,因此全球的
OLED屏幕在电视领域的市场规模远小于智能手机。但从供给释放和成本
下降两方面来看,目前OLED电视已具备降价能力。供给方面,近年全球
供给有所增力口,LGD于广州建设新的8.5代OLED生产线已投产,日
本JOLED于2019年年底建成全球第一条印刷OLED量产线;此外
华星光电拟对JOLED进行投资,计划在大尺寸喷墨印刷OLED设备的
设计与制造环节进行合作。成本方面,现在主流的沉积法制备有机发光层
具有各种局限性,生产效率和材料利用率较低;而最新的8.5代线以及
JOLED投产的喷墨打印生产线都有望降低大尺寸OLED面板的制造成
本。根据DSCC,大尺寸OLED电视市场前景较好,10.5代线OLED面
板产能有望持续增加,带来OLED电视面板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
随着OLED面板在小屏领域渗透率的持续提高,以及在大屏领域的
快速发展,市场规模有望持续增长。根据UDC.OLED屏幕出货面积有
望从2019年的820万平方米快速增长至2024年的1930万平方
米,年均复合增速达18.7%;而市场规模有望从2019年的252亿美
元增长至2024年的472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速达13.4%。
图54:OLED面板出货面积有望快速增长
资料来源:OmdiaOLEDDisplayMarketTracker,UDC,长江证券巧究守屋必
国产面板崛起,占据产业链话语权。根据奥来德招股书,2019年之后
全球陆续建设及规划的OLED面板产能高达40.4万片/月,除JOLED
的喷墨打印5.5代线和LG韩国的6代线,其余生产线均建在中国,
总产能高达35.4万片/月。此前全球小尺寸OLED面板主要由三星供应,
大尺寸OLED电视面板基本由LG供应,近年国内包括京东方、华星光
电、天马、维信诺在内的面板企业纷纷加入OLED行业。根据DSCC,
中国OLED面板产能占全球总产能比重将从2019年17%增加至
2025年的51%,同时京东方、华星光电、天马的OLED产能占其内部
产能比重也将在2025年提升至12%、12%和38%。
根据Omdia数据,2021年全球OLED材料市场增长强劲,年同比
增长30%,2022年有望继续增长。随着量子点OLED(QDOLED)制
造的发展和更多OLED产能的增加,预计到2025年全球OLED材料
销售金额将达到29亿美元。中国OLED产业的崛起也为国产OLED
材料提供可观的市场空间。
海外企业垄断终端材料,核心专利构筑护城河
OLED显示材料至关重要,种类及功能较多,发光层材料是OLED材
料的核心部分。OLED有机材料分为发光层材料和功能层材料,其中功
能层材料包括电子注入层EIL、电子传输层ETL、空穴传输层HTL、空
穴注入层HIL的材料等。发光层材料按发光颜色可分为蓝光、绿光、红
光材料,按发光方式可分为荧光材料、磷光材料、TADF(热活化延迟荧
光)材料等。
OLED材料位于整条产业链上游。OLED产业链横跨上游材料、中游
制造以及下游应用多个环节。其中OLED有机材料的生产流程中,首先
由化学原料合成OLED中间体,中间体合成升华前材料(粗单体),再
进行升华提纯,形成OLED单体,最后由面板企业将终端材料蒸镀至基
板。前端材料主要考验企业的化学合成能力和规模生产能力,而终端材料
则对突破专利壁垒及客户认证等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海外巨头垄断OLED终端材料市场。全球OLED材料市场基本被日、
美、韩企业占据,包括
UDCXMerck.NovaledxIdemitsukosan.Dowx
Duksan.LG化学、三星SDLDoosan.住友化学、SFC等等,其中
UDC主营OLED磷光掺杂剂,默克为全球主要的绿色磷光主体材料供
应商,出光兴产为主要的蓝色、绿色主休材料和电子传输材料供应商,被
SDI收购的Novaled在OLED高效率传输材料和高效率掺杂材料领域
具有独特的市场地位,近年发展迅速。
农10:全球主要OLED材料供应商
材料类型材料名称韩国企业日本企业欧美企业
空穴注入材料、
电子注入材料、斗山、Novaleds
通用层出光兴产默克
空穴传输材料、LG化学
电子传输材料
红色主体材料德山、LG化学陶氏
绿色主体材料NSCM、三星SDI、德山默克
蓝色主体材料出光兴产、SFC
发光层
红色掺杂材料NovaledUDC
绿色掺杂材料NovaledUDC
蓝色掺杂材料NovaledSFCUDC
资料来源:型联猱材招般书,CINNO.UDC.长江证券研究所
海外龙头依靠技术引领产业发展,专利布局构筑护城河。根据DSCC,
2019年OLED材料市场CR5达到66.7%,其中OLED第二代磷光
发光技术由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和美国UDC共同开创,因此UDC在磷
光发光材料拥有足够多的专利,这也奠定了UDC在OLED材料领域的
霸主地位。目前全球OLED材料龙头企业均处于专利布局期,根据
Incopat专利网,以三星SDI、默克、UDC为代表的OLED材料公司局
拥有较多的专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下半年吉林省长春市事业单位招聘(1365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年下半年吉林省通化县事业单位专项招聘2人(9号)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年下半年吉林省四平市伊通县政府采购中心招聘2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年下半年吉林大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处招聘派遣人员(B类)对象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年下半年合肥市巢湖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招考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年下半年台州仙居县教育局招考硕士研究生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年下半年厦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司机招考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年下半年南充市农牧业局直属事业单位招考工作人员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年下半年北京市密云区事业单位招聘(144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年下半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所属事业单位人才引进拟聘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风管机专业知识培训课件
- GB/T 45065-2024皮革和毛皮化学试验挥发性甲基环硅氧烷残留量的测定
- 2024年度高铁站防水防潮防分包合同2篇
- 浙江省温州环大罗山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 无人机植保技术课件:无人机植保现状
- 代开发票合作合同
- 广东省珠海市文园中学2025届数学七上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
- 中职婴幼儿托育人才培养方案
- 企业数据治理体系和应用场景案例
- 蔡司手术显微镜课件
- 抛光机使用说明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