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期中模拟试题-2025-2026学年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_第1页
初中地理期中模拟试题-2025-2026学年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_第2页
初中地理期中模拟试题-2025-2026学年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_第3页
初中地理期中模拟试题-2025-2026学年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_第4页
初中地理期中模拟试题-2025-2026学年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11页2025-2026学年七年级地理期中模拟试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读地球自转示意图,完成各小题。

1.图上四点中,时间相同的两点为()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②2.图上4点中,时间最晚的点为()A.① B.② C.③ D.④3.图示的日期可能为()A.3月21日 B.6月22日 C.9月23日 D.12月22日4.关于地球自转,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自转的绕转中心是地轴 B.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C.自转导致昼夜现象 D.自转导致太阳东升西落读图完成各小题。

5.下列有关图中①、②两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②两区域的实际面积相同 B.①区域位于南半球、西半球

C.①区域位于低纬度区域 D.②区域位于东半球、北半球6.图中甲地位于乙地的()方向.A.西北方向 B.东南方向 C.西南方向 D.东北方向在科幻电影《流浪地球》中,人类在地球赤道装备多台行星发动机,用反向于地球自转的推力,逐步迫使地球停止自转。如图为电影剧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地球自转的周期是()A.24小时 B.365天 C.12小时 D.一年8.停止自转后,地球上依然存在的现象是()A.昼夜现象 B.太阳每天东升西落

C.人类昼伏夜出,作息规律 D.坐地日行八万里9.某一天,探险家来到一个秘密的地方,他怎么也找不到北,他有可能在()A.赤道 B.太平洋上 C.北极点 D.南极点“太阳大,地球小,地球绕着太阳跑……星儿移,月儿转,地球自个儿也在转……”儿歌中蕴含着地球运动的规律。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10.图中“地球绕着太阳跑”与“地球自个儿也在转”的相同点为()A.旋转周期相同 B.旋转方向相同 C.旋转中心相同 D.旋转轨道相同11.下列“地球绕着太阳跑”产生的地理现象正确的是()A.昼夜长短变化 B.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C.一天中物影长短变化 D.昼夜交替现象12.冬小麦在秋分之后就播种了。不久之后,绿油油的麦苗铺满了麦田,冬天的几场大雪,深深地滋润着小麦,第二年春分之前,随着气温回升,小麦开始返青。五一前后,小麦开始抽穗。六月初,我们收获了沉甸甸的麦穗。图中标注位置明显有误需要修改的是()A.小麦返青 B.小麦抽穗 C.小麦收获 D.小麦播种“点亮金匾”是指太阳光照射到北京(40°N,116°E)故宫博物院乾清宫的地面金砖后,被反射到“正大光明”匾额上,将匾额上的四个字和下面的五条金龙从西向东依次点亮的现象。该奇特现象发生在每年冬至前后的正午时分。下图示意出现“点亮金匾”现象时太阳光线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表示北京经纬度位置的字母是()A. B. C. D.14.游客观赏“点亮金匾”奇特现象的最佳时间是()A.3月21日前后 B.6月22日前后 C.9月23日前后 D.12月22日前后15.匾额上的字和下面的金龙被依次点亮的根本原因是()A.地壳运动 B.地球自转 C.天气变化 D.地球公转寒假期间,小明和同学们相约去安吉天目山江南天池滑雪场滑雪,他利用手机电子地图进行了导航。图甲为安吉天目山江南天池滑雪场的导航图,图乙为导航行进图。读图,完成各小题。

16.对比图甲和图乙()A.图甲比例尺更大,表示范围更大 B.图甲可以看到天目山景致

C.图乙导航箭头所指方向为东南 D.图乙比例尺更小,表示内容更详细17.利用手机地图导航到“江南天池滑雪场”,步骤是()

①在APP(电子地图软件)中输入“江南天池滑雪场”

②点击出行方式(比如驾车、打车、公共交通等)

③如果站点或停车位置距离目的地较近,可选择步行导航到目的地

④查看有几种出行线路,进行对比A.①②③④ B.④②①③ C.①③②④ D.①②④③吉林省某地区的村落历史悠久、建筑独特,为振兴乡村经济,当地积极发展旅游业。读图所示该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完成各小题。

18.王村规模大,是游客的首选地,其海拔可能为()A.169米 B.323米 C.558米 D.876米19.图中甲、乙、丙、丁四地,适宜开发攀岩项目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如图为益阳市安化县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0.图中⑥处与⑦处相对高度可能是()A.550米 B.650米 C.850米 D.950米21.图中河流水流速度最快的河段是()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22.图中最适合攀岩的地点是()A.④处 B.⑤处 C.⑥处 D.⑦处戴马克松地图是第一张世界视像图,该图在一个平面上向人类展示了无明显变形的各个大陆,能使所有陆地和水域的相对形状、尺寸与现实保持较为准确的比例。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3.由图可看出()A.各大洲面积大小不同 B.世界海陆面积比约为3:7

C.陆地主要分布在东半球、南半球 D.地球的形状和大小24.下列关于图中的描述,正确的是()A.A为亚欧板块,是世界面积最大的板块 B.B、C大洲以海峡为界划分

C.D为南极洲,是跨纬度最广的大洲 D.C与北冰洋、大西洋相临25.考古学家们认为,中龙是生活在古生代的一种淡水爬行动物,其化石仅发现于非洲和南美洲南部。在更多古生物和古地层证据的基础上,1912年魏格纳正式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并为板块构造学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结合中龙的生活习性及其化石分布,可以得出()A.非洲与南美洲南部曾发生多次地震 B.南美洲南部曾经是广阔的海洋

C.非洲大陆与南美洲大陆曾是一个整体 D.目前大西洋面积还在逐渐缩小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26.读经纬网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A点的经纬度______,B点的经纬度______,A点位于D点的______方向。

(2)图中ABD三点中,位于南北半球分界线上的是______,既位于北半球又位于东半球的点是______,位于温带地区的是______。

(3)能与A点所在经线组成经线圈的是______(填经线)。

(4)图中①②阴影部分中实地面积较大的是______。

(5)沿D所在经线一直向南,______(填“能”或“不能”)回到原点。沿D所在纬线一直向东,______(填“能”或“不能”)回到原点。27.小明的家乡在衡水(37°N,115°E),他对地球公转规律和现象进行了探究,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探究一地球公转的规律

(1)地球公转:方向是______,周期是______。

(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小明的家乡在不在太阳直射点范围内,为什么?______。

(3)地球公转现象:小明的家乡位于______(温度带),一年之中有着明显的______变化。

探究二昼夜变化的规律

(4)由图1可知:图1代表的是______半球,判断依据是______。

(5)由图1可知:小明家乡此时的节气是______,对应图2中的______点。

探究三影子长短的规律

(6)小明家想要在桃城区购买一套房子,为了确保房间一年四季都能有阳光,通过以上探究内容,小明应建议家人______(季节)去售楼部看房,并说出你的理由:______。28.读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山峰B位于乙村的______方向;F地与山峰A的相对高度是______米。

(2)据图可判断甲、乙、丙三个村庄中,海拔最低的是______村庄;量得甲、乙两村的图上直线距离是2厘米,则两地的实地直线距离约是______千米。

(3)B、D两处地形部位分别是______和______。户外运动逐渐成为全民健身的重要选择,图中ABCD四处中适合进行攀岩活动的是______处(填字母)。

(4)在该图山谷位置,标示有FG与HI两条河段,水流较为湍急的应该是______河段,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29.读“北极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大洲:A______、B______、C______。海峡:D______。岛屿:E______。大洋:④______、⑤______。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______;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是______山、______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______海峡。

(2)海峡D是______洲与______洲的分界线,沟通______洋与______洋。

读“戴马克松地图”,完成:

(3)跨经度最多的洲是______洲。(填代号)

(4)③、②两个大洲的分界线是______。

(5)②大洲东临______洋,西临______洋。

(6)⑦、⑤大洲共同临______洋。

答案和解析1~4.【答案】D、C、B、C【解析】解:地球自西向东不停的进行自转运动,东边的地点时间早于西边的地点。读图可知,图中①②两点位于同一条经线上,经度位置相同,其时间相同。

故选:D。

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地球的自转,自转一周是一天;地球自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

本题考查了地球自转产生的时间差异,读图分析解答此题。

解:地球自西向东不停的进行自转运动,东边的地点时间早于西边的地点。读图可知,图上的①、②、③、④四点中,③点位置最偏西,时间最晚。

故选:C。

地球的自转是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天;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交替、时间差异、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本题考查了地球自转产生的时间差异,结合图示分析解答此题。

解:读图可得,图示日期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了极昼现象,可以判断出该日为北半球的夏至日,日期为6月22日前后,B符合题意。

故选:B。

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及其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及其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前后,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前后,全球昼夜平分。据图中信息解答。

本题考查昼夜长短与季节的关系,结合所学知识点读图解答即可。

解:地球自转的中心是地轴,故A正确;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的,故B正确;

由于地球本身是不发光的,也是不透明的,地球不自转也会产生昼夜现象,故C错误;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导致太阳东升西落,故D正确。

故选:C。

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地球的自转,自转一周是一天;地球自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

本题考查了地球自转产生的中心、方向、产生的地理现象,结合教材知识点分析解答此题。5~6.【答案】C、B【解析】解:由图可知,①②两区域跨相同的经纬度,但①区域距离赤道近,纬线长,面积较大;①区域位于南半球、东半球;①区域位于0°--30°之间的低纬度区域;②区域位于西半球、北半球。

故选:C。

东西经度的判定方法为:经度度数向东变大为东经,经度度数向西变大为西经;南北纬度的判定:纬度度数向北变大为北纬,纬度度数向南变大为南纬。划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20°W经线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160°E经线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据图中信息解答。

本题考查经纬网图的判读,结合所学知识点读图解答即可。

解:在经纬网地图上,用经纬网定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读图分析可知,从经度看,甲地位于乙地的东方;从纬度看,甲地位于乙地的南方;由此可判定,甲地位于乙地的东南方向。

故选:B。

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

本题考查经纬网图上方向的判读,读图理解解答即可.7~9.【答案】A、A、C【解析】解: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即24小时。

故选:A。

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

本题考查地球自转的周期,结合所学知识点解答即可。

解:地球是个不透明的球体,若地球停止自转,有太阳照射的一半永远是白昼,无太阳照射的一半永远是黑夜,但也有昼夜现象;若地球停止自转,地球上不可能见到以一天为周期的昼夜交替现象、时间差异和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现象,即太阳不会每天东升西落、人类作息规律也不会是昼伏夜出,赤道上不会出现坐地日行八万里的特点。综上所述,故A符合题意。

故选:A。

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被太阳照射的部分是白昼,照不到的部分是黑夜,于是有了昼夜现象;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长短变化和四季更替现象。

本题考查地球的运动及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点解答即可。

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极点是地球的最北方,如果站到北极点上,四面八方都是南方,在该地怎么也找不到北,所以他有可能在北极点。

故选:C。

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在经纬网地图上,用经纬网定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本题考查极点的位置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点解答即可。10~12.【答案】B、A、C【解析】解:“地球绕着太阳跑”是公转;“地球自个儿也在转”是自转,自转和公转的旋转方向相同,都是自西向东;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旋转中心,旋转周期,旋转轨道均不相同。综上所述,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地球公转的周期是一年,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的中心是太阳。公转产生的现象有季节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产生、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等。

本题考查地球的运动及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点解答即可。

解:“地球绕着太阳跑”是地球的公转运动,公转导致了一年中昼夜长短的变化;自转导致了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昼夜交替现象;一天中物影长短的变化与地球自转有关。

故选:A。

地球绕着地轴不停的进行自转运动,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时间差异、日月星晨的东升西落;地球绕着太阳不停的现在是地球的公转运动,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变化、五带的划分等。

本题考查了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结合教材知识点分析解答此题。

解:题干中的描述可得,小麦收获是在6月初,所以图中标注位置明显有误需要修改的是小麦收获。

故选:C。

题干中描述:冬小麦在秋分之后就播种了。不久之后,绿油油的麦苗铺满了麦田,冬天的几场大雪,深深地滋润着小麦,第二年春分之前,随着气温回升,小麦开始返青。五一前后,小麦开始抽穗。六月初,我们收获了沉甸甸的麦穗。据此解答。

本题考查我国不同地区的农业特点,据题干中信息解答即可。13~15.【答案】C、D、B【解析】1.

【解析】12.北京经纬度是(40°N,116°E)。经线度数向东增大为东经,向西增大为西经;纬线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A点经纬度是(40°N,119°W),A错误;B点经纬度是(40°S,116°E),B错误;C点经纬度是(40°N,116°E),最接近北京经纬度,C正确;D点经纬度是(40°S,116°W),D错误。故选C。2.

已知“点亮金匾”现象发生在每年冬至前后的正午时分,冬至日是12月22日前后,所以游客观赏最佳时间是12月22日前后,D正确。3月21日前后是春分,6月22日前后是夏至,9月23日前后是秋分,ABC错误。故选D。3.

匾上的字和金龙被依次点亮是因为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导致太阳视运动自东向西,使得太阳光依次照亮相应位置。B正确。与地壳运动、天气变化无关,地球公转主要产生四季更替等现象,不是此现象根本原因,ACD错误。故选B。16~17.【答案】C、D【解析】解:读图可知,两幅地图的图幅一样大,图甲的比例尺更小,表示的范围更大,故A错误;

图甲看不到天目山景致,故B错误;

图中没有指向标,也没有经纬网,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断方向,图乙导航箭头所指方向为东南,故C正确;

图乙比例尺更大,表示内容更详细,故D错误。

故选:C。

在同样图幅上,比例尺越大,地图所表示的范围越小,图内表示的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地图上所表示的范围越大,反映的内容越简略。

本题考查了图幅大小与实地范围大小及比例尺大小的关系,结合图示分析解答此题。

解:利用手机地图导航到“莲花山滑雪场”游览,步骤是:第一步,在APP中输入”莲花山滑雪场”;第二步,点击出行方式(比如驾车、打车、公交地铁等);第三步,查看有几种出行线路,进行对比;第四步,如果站点或停车位置距离目的地较近,可选择步行导航到目的地,故①②④③正确。

故选:D。

在同样图幅上,比例尺越大,地图所表示的范围越小,图内表示的内容越详细,精度越高;比例尺越小,地图上所表示的范围越大,反映的内容越简略,精确度越低。

本题考查地图的运用,结合自己的生活常识理解解答即可。18~19.【答案】C、C【解析】解:图中等高距是200米,王村的海拔在400—600米之间,C选项558米在范围之内,C符合题意。

故选:C。

等高线是指把海拔高度相等的点连接起来的线。据图中信息解答。

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结合所学知识点读图解答即可。

解:陡崖处适合开发攀岩项目。读图可知,甲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是山谷;乙处位于两座山峰之间的低地,是鞍部;丙处为几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丁处等高线向低处凸出,中间高,两边低,是山脊。综上所述,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线稀疏,坡度缓。据图中信息解答。

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结合所学知识点读图解答即可。20~22.【答案】C、B、B【解析】解:由图可知,图中等高距为100米。据此判断,⑥处海拔为100~200米,⑦海拔为900~1000米,⑥处与⑦处相对高度范围为700~900米,可能是850米。

故选:C。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

考查相对高度的计算,理解作答。

解:读图分析可知,与图中的①③④处相比,②处所在位置的等高线最稠密,说明其坡度最陡,水流速度最快。

故选:B。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稀疏,坡度缓,等高线密集,坡度陡。

本题主要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根据所学知识读图分析解答。

解:由图可知,⑤处等高线重叠为陡崖,最适合攀岩。

故选:B。

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降低为山峰,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海拔低处凸出为山脊,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海拔高处凸出为山谷,相邻两山峰中间呈马鞍形为鞍部。

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理解作答。23~24.【答案】A、A【解析】1.

【解析】14.从戴马克松地图可直观看出,各大洲面积大小不同,A正确;世界海陆面积比约为7:3,海洋占71%、陆地占29%,B错误;陆地主要分布在东半球、北半球,C错误;此图展示的是大陆相对形状、比例,无法直接体现地球的形状和大小,D错误。故选A。2.

读图可知,A是亚欧板块,是世界面积最大的板块,A正确;B是北美洲,C南美洲,以巴拿马运河为界,B错误;D是南极洲,南极洲跨所有经度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跨纬度最广的是亚洲,C错误;C是南美洲,东临大西洋、西邻大西洋,不临北冰洋,D错误。故选A。25.【答案】C【解析】解:中龙是生活在古生代的一种淡水爬行动物,其化石仅发现于非洲和南美洲南部,据此地质学家魏格纳推理得出非洲大陆与南美洲大陆曾连在一起的结论,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在偶然翻阅世界地图时发现:大西洋的两岸--欧洲和非洲的西海岸遥对南北美洲的东海岸,轮廓非常相似,这边大陆的凸出部分正好能和另一边大陆的凹进部分凑合起来,他坚信这不是巧合,便顺着这条思路研究下去,后来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

本题考查大陆漂移假说的相关知识,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大陆漂移假说的证据,理解答题即可。26.【答案】(23.5°N,90°E);(0°,110°E);东北;

B;A;D;

90°W;

②;

不能;能【解析】(1)根据图示经纬网可知,A点位于北纬23.5°、东经90°,B点位于赤道(0°)、东经110°,D点位于南纬30°、西经30°;在经纬网地图中,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通过比较A点与D点的经纬度可知,A点位于D点的东北方向;

(2)赤道(0°)是南北半球分界线,B点位于赤道上;20°W向东至160°E为东半球范围,A点(23.5°N,90°E)符合北半球和东半球条件;南北温带位于南北回归线(23.5°)与极圈(66.5°)之间,D点(30°S)符合温带条件;

(3)经线圈由两条经度之和为180°且东西经相反的经线组成,90°E的对经线为90°W;

(4)图中①②区域经度差和纬度差相等,但②区域更靠近赤道,纬度越低相同经纬差对应的实地面积越大;

(5)经线是半圆,沿D点经线(30°W)向南至南极点无法回到原点;纬线是闭合曲线,沿D点纬线(30°S)向东可绕地球一周回到原点。

故答案为:

(1)(23.5°N,90°E);(0°,110°E);东北;

(2)B;A;D;

(3)90°W;

(4)②;

(5)不能;能。

(1)考查经纬度读取与方向判定,需结合经纬网坐标定位和方向判断规则;

(2)考查半球划分、温带判定,需掌握半球分界线(赤道、20°W-160°E)和五带划分标准;

(3)考查经线圈组合规则,需理解经线圈的构成条件;

(4)考查经纬网面积比较原理,需掌握纬度对面积的影响规律;

(5)考查经纬线运动特性,需理解经线收敛与纬线闭合的地理特征。

本题结合经纬网情景,考查学生对经纬度定位、半球划分、五带分布等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27.【答案】自西向东;一年;

不在;小明的家乡在衡水(37°N,115°E)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处于太阳直射范围之外;

北温带;四季;

北;地球极地自转方向是逆时针,为北半球;

夏至;A;

冬季;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太阳高度角最小,物影最长,因此为了确保房间一年四季都能有阳光,应该在物影最长的冬季去看房【解析】(1)地球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进行公转,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周期是一年。

(2)结合所学可知,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是南、北回归线之间(23.5°N-23.5°S),小明的家乡在衡水(37°N,115°E)在北回归线以北,处于太阳直射范围之外,没有阳光直射现象。

(3)小明的家乡纬度为37°N,属于23.5°N-66.5°N之间的北温带,一年之中有着明显的四季变化。

(4)读图可知,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因此图1是以北极为中心的太阳照射图,代表北半球。

(5)读图可知,此时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小明的家乡在衡水(37°N,115°E)此时的节气是夏至日,对应图2中的A点,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

(6)因为衡水桃城区位于北半球,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太阳高度角最小,物影最长,因此为了确保房间一年四季都能有阳光,小明应该在物影最长的冬季去看房。为保证后排低层楼房正午能够采光,楼与楼之间的距离参考甲(冬季)的光照情况来设计,这样采光较好。

故答案为:(1)自西向东;一年;

(2)不在;小明的家乡在衡水(37°N,115°E)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处于太阳直射范围之外;

(3)北温带;四季;

(4)北;地球极地自转方向是逆时针,为北半球;

(5)夏至;A;

(6)冬季;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太阳高度角最小,物影最长,因此为了确保房间一年四季都能有阳光,应该在物影最长的冬季去看房。

(1)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在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旋转,在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旋转。地球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进行公转,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一年。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有四季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划分及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等。在北半球,3月21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赤道上,这一天为春分日,全球昼夜等长;之后太阳光线向北移动,6月21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北极圈及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这一天为夏至日,昼最长夜最短;之后太阳光线向南移动,9月23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赤道上,这一天为秋分日,全球昼夜等长;太阳光线继续向南移动,12月22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南极圈及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这一天为冬至日,昼最短夜最长。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的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各地正午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太阳高度是指太阳光线与水平面的夹角,太阳光线垂直照射的地方,太阳高度最大,太阳辐射最强。

(2)人们根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把地球表面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五个温度带。热带:23.5°N-23.5°S,有阳光直射现象,终年炎热;北温带:23.5°N-66.5°N和南温带:23.5°S-66.5°S,既无阳光直射也无极昼夜现象,四季分明;北寒带:66.5°N-90°N和南寒带:66.5°S-90°S,终年寒冷,有极昼夜现象。

本大题以地球公转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公转的基本特征、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太阳高度的变化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运用的素养。28.【答案】东南;332;

甲;1;

山峰;陡崖;D。

HI;HI处等高线密集;坡陡【解析】(1)据图中指向标箭头所指方向为北可判断,图中山峰B位于乙村的东南方向。读图,F地海拔300米,山峰A的海拔为632米,F地与山峰A的相对高度是632-300=332米。

(2)读图,甲、乙、丙三个村庄中,甲海拔在100米以下,乙海拔在100-200米之间,丙海拔在400-500米之间,因此海拔最低的是甲村庄;据图中比例尺1:50000可知,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0.5千米,量得甲、乙两村的图上直线距离是2厘米,则两地的实地直线距离约是2×0.5千米=1千米。

(3)读图可知,B处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峰;D处等高线重合为陡崖;攀岩运动应该选择陡崖处,即图中D处。

(4)读图可知,FG与HI两河段中,HI河段等高线密集,坡度较大,水流较为湍急。

故答案为:(1)东南;332;

(2)甲;1;

(3)山峰;陡崖;D。

(4)HI;HI处等高线密集;坡陡。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上的数值代表海拔高度,相邻两条等高线的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