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及分析化学:配位化合物与配位平衡_第1页
无机及分析化学:配位化合物与配位平衡_第2页
无机及分析化学:配位化合物与配位平衡_第3页
无机及分析化学:配位化合物与配位平衡_第4页
无机及分析化学:配位化合物与配位平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11/91第8章配位化合物与配位平衡4学时2025/11/92教学内容与教学安排8.1配合物的基本概念………………..18.2配位平衡…………….18.3影响配位平衡的因素…18.4螯合物…………….12025/11/93陆续发现的Co3+与NH3的配合物[Co(NH3)5Cl]Cl2

红紫,用AgNO3可沉淀出2Cl-[Co(NH3)5

H2O]Cl3

粉红,用AgNO3可沉淀出3Cl-[Co(NH3)4Cl2]Cl绿色或紫色(结构相同,化学行为不同)

用AgNO3可沉淀出1个Cl-

1798年,法国化学家B.M.Tassaert无意中发现CoCl3·6NH3,他用NaOH沉淀Co2+,但实验室的NaOH用完了,他用氨水代替,结果就有了新的发现,得到了橘黄的[Co(NH3)6]Cl3

,用AgNO3可沉淀出3Cl-。配位化学始于[Co(NH3)6]Cl3的发现

!2025/11/94一些我们熟悉的配合物Fe3[Fe(CN)6]2

普鲁士蓝(染料,最早有记载的配合物)[Co(NH3)6]Cl3橘黄色溶液(配位化学始于其发现)[Cu(NH3)4]SO4

深蓝色溶液[Fe(SCN)6]3-

血红色溶液[Ag(NH3)2]+无色溶液2025/11/95血红素2025/11/96血红素与O2结合2025/11/97维生素B122025/11/98叶绿素二茂铁—第一个夹心配合物由铁粉与环戊二烯在300℃的氮气中加热等方法制得。二茂铁的发现纯属偶然。1951年,杜肯大学的化学家用环戊二烯基溴化镁处理氯化铁,试图得到富瓦烯,但意外得到了很稳定的橙黄色固体。用作火箭燃料添加剂、汽油的抗爆剂、橡胶及硅树脂的熟化剂、紫外线吸收剂。二茂铁的乙烯基衍生物能发生烯键聚合,得到碳链骨架的含金属高聚物,可作航天飞船的外层涂料。1973年慕尼黑大学的恩斯特·奥托·菲舍尔及伦敦帝国学院的杰弗里·威尔金森爵士被授予诺贝尔化学奖,以表彰他们在有机金属化学领域的杰出贡献。2025/11/99四硫富瓦烯五羰基合铁Fe(CO)5

,浅黄色憎水液体。有毒,光照时生成Fe2(CO)9,60℃发生自燃,可用于汽油抗爆剂,催化剂等。由金属铁粉和一氧化碳在一定温度、压力下直接反应合成。利用Fe(CO)5的生成和分解,可制得用作磁铁心和催化剂的高纯细铁粉。近年来还用以代替四乙基铅作汽油抗震剂。2025/11/9102025/11/9118.1配合物的基本概念8.1.1配合物的定义

8.1.2配合物的组成

8.1.3配合物的命名2025/11/9128.1.1配合物的定义配位键中心原子具有接受电子对的能力;配体具有给出电子对的能力;中心原子接受配体提供的电子对,形成配位共价键,简称配位键。配合物由中心原子与一定数目的配体以配位键结合所形成的复杂离子或化合物。例如,[Cu(NH3)4]2+,[Fe(CO)5]1893年,维尔纳提出配合物的正确化学式和成键本质,荣获1913年诺贝尔化学奖。Cu:NH3:NH3H3N:H3N:2+2025/11/9138.1.2配合物的组成SO4[Cu(NH3

)4

]中心原子配位体配合物的特征部分内界外界2025/11/914内界和外界内界配合物的特征部分,常用方括号括起来;例如,[Cu(NH3)4]SO4,K3[Fe(CN)6],[Fe(CO)5];离子态的内界称为配离子;分子态的内界称为配合物。外界方括号外的部分,是一些无机离子;与内界离子以离子键结合,以保持溶液的电中性;有些配合物没有外界,如[Fe(CO)5]。2025/11/915将中心离子或原子统称为中心原子;中心原子是配合物的形成体,是内界的核心;中心原子具有接受电子对的能力;最常见的中心原子是过渡金属离子或原子。8.1.2.1中心离子或原子l只能形成少数螯合物l形成稳定的螯合物l形成稳定的配合物2025/11/916中心原子具有接受电子对的能力Na+1s22s22p6

3s03p0

K+1s22s22p6

3s23p6

4s04p0Fe3+1s22s22p63s23p63d5

4s04p0

Co3+1s22s22p6

3s23p63d6

4s04p0原子或离子的外层上都有空的原子轨道;Na+,K+等离子的空轨道能量较高,接受电子对后形成的配合物不稳定;Fe,Fe3+,Co3+等过渡金属原子或离子的空轨道能量较低,接受电子对后形成的配合物稳定。2025/11/9178.1.2.2配位体配位体(简称配体)配体具有提供电子对的能力;与中心原子以配位键相结合;可以是中性分子,如NH3、H2O等;也可以是阴离子,如F-、Cl-、Br-、I-、CN-等。配位原子在配体中与中心原子形成配位键的原子;配位原子中含有未参与成键的孤对电子。:NHHH-

:C

N::F:-....HHO:..2025/11/918配体的分类按配体中所含配位原子数来分类:单齿配体只含一个配位原子的配体;例如,CN-、CN-、SCN-、F-等。多齿配体含两个或两个以上配位原子的配体;例如,草酸根、乙二胺等;形成的环称为螯合环;形成的配合物称为螯合物。

H2C—CH2

H2

N

NH2••••M

乙二胺(en)OOC—COO--••••M

草酸根(ox)2025/11/919

单齿配体:SCN硫氰酸根:NCS异硫氰酸根:OH羟基:NO2

硝基:ONO亚硝酸根:CO羰基:NO亚硝酰基

多齿配体:OOC-COO:

草酸根,二齿:NH2-CH2-COO:

氨基乙酸根,二齿:NH2-CH2-CH2-H2N:记为en

乙二胺,二齿EDTA记为Y4-

乙二胺四乙酸根,六齿表8-1一些常见的配体2025/11/920EDTA乙二胺四乙酸:

记为H4Y乙二胺四乙酸根:记为Y4-CaYHOOCH2CN—CH2—CH2—NCH2COOHCH2COOHHOOCH2C....-:OOCH2CN—CH2—CH2—NCH2COO:--:OOCH2C....CH2COO:-2025/11/921配位数一个中心原子所形成的配位键数;配位数可从2~12,最常见的配位数为2、4和6。影响配位数大小的因素中心原子的电荷中心原子的电荷大,配位数也大;例如,Ag(NH3)2]+,[Cu(NH3)4]2+,[Fe(CN)6]3-。中心原子的半径中心原子的半径大,配位数也大;Al3+AlCl4-AlBr4-Fe3+FeF63-。配体的电荷和半径外界条件(如浓度、温度等)8.1.2.3配位数2025/11/9228.1.3配合物的命名

配合物的命名遵循无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某化某”,“某酸某”[Cu(NH3)4]SO4命名为:硫酸四氨合铜(II)K3[Fe(CN)6]命名为:六氰合铁(III)酸钾配离子的命名配体数—配体—合—中心原子(氧化数)[Cu(NH3)4]2+

命名为:四氨合铜(II)配离子配体命名顺序2025/11/923[Co(NH3)6]Cl3

一些配合物的命名命名时注意配体数用一、二、三、…等中文数字表示;中心原子的氧化数用I、II、III、…等罗马数字表示;配体命名顺序先阴离子,后中性分子;同类型配体,按配位原子元素符号的英文字母顺序书写;同类型配体,配位原子也相同时,先简单,后复杂,最后有机;不同配体之间以“·”分开。K4[Fe(CN)6]H2[PtCl6]六氯合铂(IV)酸[Co(H2O)(NH3)5]3+五氨·一水合钴(III)配离子K3[Fe(CN)6]氯化六氨合钴(III)六氰合铁(II)酸钾六氰合铁(III)酸钾2025/11/924小结配合物的组成内界和外界、中心原子、配位原子、配位体、单齿配体、多齿配体、配位数配合物的命名配离子的命名、配合物的命名2025/11/9258.2配位平衡8.2.1逐级稳定常数和累积稳定常数(掌握)8.2.2

配位平衡的计算(掌握)8.2.3配合物各物种的分布(不要求)2025/11/9268.2.1逐级稳定常数和累积稳定常数逐级配位平衡和逐级稳定常数Kfi

Cu2++NH3

[Cu(NH3)]2+lgKf1

=4.13[Cu(NH3)]2++NH3

[Cu(NH3)2]2+lgKf2

=3.48[Cu(NH3)2]2++NH3

[Cu(NH3)3]2+lgKf3

=2.87[Cu(NH3)3]2++NH3

[Cu(NH3)4]2+lgKf4

=2.11特点Kfi

逐级变小相差不大2025/11/927累积配位平衡和累积稳定常数

i累积配位平衡Cu2++NH3

[Cu(NH3)]2+Cu2++2NH3

[Cu(NH3)2]2+Cu2++3NH3

[Cu(NH3)3]2+Cu2++4NH3

[Cu(NH3)4]2+

n=Kf1

·Kf2

……Kfn

n为配位体数

累积稳定常数

1=Kf1

2=Kf1

·Kf2

3=Kf1

·Kf2

·Kf3

4=Kf1

·Kf2

·

Kf3

·Kf4

2025/11/928一些配合物的累积稳定常数金属离子的氨配合物nlg

nAg+1,23.2,7.05Co2+1,…,62.11,3.74,4.79,5.55,5.73,5.11Co3+1,…,66.7,14.0,20.1,25.7,30.8,35.2Zn2+1,…,42.37,4.81,7.31,9.46不稳定稳定2025/11/929总配位平衡和总稳定常数Kf

总配位平衡

Cu2++4NH3

[Cu(NH3)4]2+总稳定常数,简称稳定常数

Kf

=

4附录5

一些配合物的稳定常数Kf

(298)2025/11/930比较下列配合物的稳定性配离子lg

Kf

[Ag(CN)2]-lgKf1

+lgKf2

=21.00[AgY]3-lgKf

=7.32[Cd(CN)4]2-lgKf1

+lgKf2

+lgKf3

+lgKf4

=18.78[CdY]2-lgKf

=16.46稳定性2341最稳定解释如果用lgKf

的大小来比较稳定性,就会得出[Ag(CN)2的稳定性最大的错误结论;在配合物溶液中,由于存在逐级配位现象,应该比较lgKfi

的大小;[CdY]2-的配位反应只有一步,lgKf1

=16.46,最稳定。2025/11/9318.2.2配位平衡的计算分两种情况:配体不过量各级配位平衡同时存在,要计算溶液中各成分的浓度就相当困难,不计算。配体过量各级配位平衡向生成高配位数配离子的方向移动;系统中主要以最高配位数的配离子存在,其它形式的配离子浓度很小,可忽略不计;可用总反应和总稳定常数进行计算,计算简单。在生产和分析化学中,一般总是加入过量配位剂,因此,配位平衡的计算基本上是配体过量的计算。2025/11/932解

Ag++2NH3

[Ag(NH3)2]+反应前/mol·L-1

0.04/2=0.022/2=10平衡浓度/mol·L-1例8-1将0.04mol·L-1AgNO3溶液与2mol·L-1氨水等体积混合,计算平衡时溶液中的c(Ag+)。1-2×(0.02-x)=0.96+2x

0.960.02-x0.02x2025/11/933将0.04mol·L-1AgNO3溶液与0.08mol·L-1氨水等体积混合,计算平衡时溶液中的c(Ag+)。解

Ag++NH3

[Ag(NH3)]+平衡浓度xAy[Ag(NH3)]+

+2NH3

[Ag(NH3)2]+平衡浓度yAz根据平衡常数式根据物料平衡x+y+z=0.02A+y+2z=0.04解方程组可得。配体不过量2025/11/934Cu2++

4NH3

[Cu(NH3)4]2+

起始浓度/mol·L-10.010.60平衡浓度/mol·L-1x0.6-4(0.01-x)0.01-x

≈0.56≈0.01例8-2将10mL0.02mol

L-1CuSO4溶液加入到10mL1.2mol

L-1NH3溶液中,(1)计算混合液中c(Cu2+);x=2.610-14mol·L-1配位平衡2025/11/935

(2)

[Cu(NH3)4]2++2OH-

Cu(OH)2(s)+4NH3

起始浓度/mol·L-10.01

10-5/0.02=510-40.56(2)在混合液中加入1.010-5molNaOH,有无Cu(OH)2沉淀生成?

(3)若用1.0

10-5molNa2S代替NaOH,有无沉淀生成?

无Cu(OH)2沉淀生成

(3)CuS(s)

Cu2+

+

S2-

起始浓度/mol·L-12.610-1410-5/0.02=510-4

有CuS沉淀生成配位平衡与沉淀平衡的竞争[Cu(NH3)4]2+

Cu2+NH3

NaOH2025/11/9368.2.3配合物各物种的分布例如,在[Ag(NH3)2]+溶液中

c0=c(Ag+)+c[Ag(NH3)+]+c[Ag(NH3)2+]三个物种的分布系数为:结论

只与c(NH3)有关;将

与c(NH3)作图,可以得到配合物各物种的分布曲线。2025/11/937配合物的分布曲线[Ag(NH3)2]+

当c(NH3)=0.1molL-1时,

[Ag(NH3)+]=0.999[Cd(CN)4]2-当c(CN-)=0.1molL-1时,

[Cd(CN)4]2-]=0.997-5-4-3-2-10lgc(NH3)

lgc(CN)-5-4-3-2-10

2025/11/938结论大多数无机配体会与中心原子发生逐级配位现象,使配位反应不能够按反应定量进行;如果配体不过量时,平衡的计算相当复杂,因此我们只进行配体大大过量时的计算;一般不能用无机配体进行配位滴定。2025/11/939小结逐级稳定常数、累积稳定常数、稳定常数各类平衡常数之间的关系[Cd(CN)4]2-和[CdY]2-稳定性比较配位平衡的计算配体过量,用总配位平衡计算配位平衡与沉淀平衡的综合计算配合物各物种的分布了解,不考试2025/11/9408.3影响配位平衡的因素8.3.1酸度的影响8.3.1.1酸效应8.3.1.2水解效应8.3.2配位平衡与沉淀-溶解平衡的竞争8.3.3配位平衡与氧化还原平衡的竞争8.3.4配离子的转化2025/11/941例8-3(1)要使0.10molAgCl完全溶解在1L氨水中,问氨水的初始浓度至少需多大?

(2)氨水能否溶解0.1molAgBr沉淀?解

(1)溶解反应为:

AgCl(s)+2NH3

[Ag(NH3)2]++

Cl–平衡浓度/mol·L-1

c(NH3)初=1.8+0.1×2=2.0mol·L-1x

0.100.10AgCl[Ag(NH3)2]+Cl–NH3

(2)氨水能否溶解0.1molAgBr沉淀?2025/11/942解

(2)溶解反应为:

AgBr(s)+2NH3

[Ag(NH3)2]++Br–

平衡浓度/mol·L-1c(NH3)初=34.3+0.1×2=34.5mol·L-1因为氨水浓度不能达到

如此大,所以不能用氨水溶解AgBr。x

0.100.10例8-4自学

2025/11/943#8-8将含有2.0mol

L-1NH3和2.0mol

L-1NH4Cl的溶液与含有0.30mol

L-1[Cu(NH3)4]2+的溶液等体积混合,通过计算说明,混合后有无Cu(OH)2沉淀生成。

解Cu(OH)2

[Cu(NH3)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