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解析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物体的运动》章节训练试卷(含答案详解)_第1页
综合解析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物体的运动》章节训练试卷(含答案详解)_第2页
综合解析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物体的运动》章节训练试卷(含答案详解)_第3页
综合解析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物体的运动》章节训练试卷(含答案详解)_第4页
综合解析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物体的运动》章节训练试卷(含答案详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物体的运动》章节训练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I卷(选择题2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1、利用地震波中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不同可以监测震源的位置。图示两条直线分别表示这两种波从震源开始传播的距离(s)与所用时间(t)的关系,若测得这两种波先后到达某监测站的时间间隔为10s,则震源到该监测站的距离为()A.25km B.50km C.75km D.100km2、高铁是一个非常便捷的交通工具,相比于火车、汽车速度上都会快许多。因此,为了城市更好的发展,各地区都在尽量建设高铁,如图所示为它正在运行的情景,我们说:司机是静止的。“静止”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A.路面 B.树木 C.车厢 D.房屋3、“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这首脍炙人口的七言绝句,描绘了一幅阐述运动相对性的完美画卷,诗中的意境如图所示。从物理学的角度看,我们说舟中人是静止的,所选的参照物是()A.白帝 B.江陵 C.两岸 D.轻舟4、在水库的平静水面上,某同学坐在航行的游艇内,若说他是静止的,则所选择的参照物是()A.湖岸 B.游艇 C.湖水 D.岸边的树5、古诗词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很多诗句里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如“不疑行船动,唯看远树来”中,“远树来”所选择的参照物是()A.行船 B.远树 C.河岸 D.山峰6、我们所用的物理教科书的长度约为()A.25mm B.25cm C.25dm D.25m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v=可知,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B.正在进站的和谐号动车可近似看成做匀速直线运动C.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通过的路程与它的时间成正比D.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可以用速度精确的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8、为了监督司机是否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公路上安装了固定测速仪。如图所示,汽车向放置在道路中间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经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6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4s,若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1s,超声波的速度是340m/s。则(

)A.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约为204mB.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距测速仪约为68mC.汽车的速度约为34m/sD.汽车的速度约为30.9m/s9、清晨的天安门广场,五星红旗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冉冉升起。其中,“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所选取的参照物不恰当的是()A.旗杆 B.天安门C.升旗手 D.五星红旗10、以下是一位中学生对自身情况的估测,其中合理的是()A.体温约为26℃ B.眨一次眼约用1minC.质量约为50kg D.手掌宽度约为50cm第Ⅱ卷(非选择题80分)二、填空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如图所示,秒表的读数为_______s。2、小新同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一元硬币的直径,为了减小______,他用同一把刻度尺的不同部位对硬币的直径测量了4次,测量的数据为2.47cm、2.48cm、2.69cm、2.49cm,其中错误的数据是______。除去错误的数据后,硬币的直径应为______。3、小明爸爸乘汽车前往武汉“抗疫”,汽车开动后,小明对着远去的汽车挥手作别。小明爸爸看到小明逐渐向后退去,是以______(选填“汽车”或“地面”)为参照物;而小明看到汽车的远去是以_____(选填“汽车”或“地面”)为参照物。4、在通常情况下,真空中的光速约为_______。从地面向月球发射的激光到达月球并返回地面需要约,则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约为_________。5、如图所示,是国庆阅兵式上空中梯队飞越天安门广场的情景,呈“口”字形展开的战斗机群,好长一段时间队形不变,甚为壮观。其中蕴含很多物理知识,队形不变时,飞机之间相对______(运动/静止);观礼人看到飞机在飞行是以______为参照物。6、如图甲所示,物体的长度为____________cm;某同学在做观察水沸腾实验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水的温度为____________℃。7、图中秒表的读数是______s。8、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则木块长为______cm;秒表的读数为______。9、(1)物理课本的长度为25.85___________

;(2)90km/h=___________m/s。10、在练习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的活动中,使用了如图甲、乙所示的两把刻度尺和图丙所示的秒表。(1)图甲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___,用两把刻度尺分别测量同一物体长度,使用图___________所示刻度尺,结果会更精确。(2)按图乙所示读数时,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图丙所示秒表的读数是___________s。三、计算题(5小题,每小题6分,共计30分)1、2021年12月底,运河快速路开通,扬州城市快速内环全线正式通车,极大地方便了市民出行。运河快速路道路全长7.2km,设计速度80km/h。万福西路隧道是运河快速路上的唯一一条长隧道,全长1500m。(1)一辆汽车以80km/h的速度从运河快速路起点匀速行驶到终点需要多少min?(2)若万福西路隧道限速50km/h,则一辆汽车通过隧道至少需要多少min?(3)为了监督司机安全行驶,交管部门在某些路段安置了测速仪。如图丙所示,某次监测时,汽车向放置在路中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6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4s,若两次发出信号的间隔是1.1s(超声波速度是340m/s)。则汽车第一次接收到信号时到测速仪的距离是多少m?汽车速度是m/s?2、一列火车以25m/s的速度匀速前进,某一时刻路过如图所示的路标。求:(1)火车还要多长时间才能到达扬州?(2)若该火车完全通过一条长2800m的隧道需要用时120s,求火车的长度。3、常州地铁1号线的开通,为市民出行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如表为地铁1号线从茶山站到常州火车站的运行时刻表,问:站名茶山清凉寺同济桥文化宫博爱路常州火车站到站时刻/(时:分)——6:016:036:056:076:09发车时间/(时:分)6:006:026:046:066:08——路程/km01.22.33.34.45.4(1)地铁从茶山站出发直至抵达常州火车站,用时多长?(2)地铁从茶山站出发直至抵达常州火车站,平均速度为多少千米每小时?合多少米每秒?4、周末,小杜约小明早上9∶30到西山公园去爬山。小杜以1.2m/s的速度先从家步行约7min至眠山地铁站,并恰好乘上9∶10从眠山站出发,开往西山公园的地铁。如图所示,地铁行驶约8.5km后,9∶24到达西山公园站,中途地铁每站均会停留40s以方便乘客上下车。小明家距离西山公园约3×103m,他9∶15从家骑自行车以18km/h的速度匀速骑行至西山公园。求:(1)小杜家到地铁站的距离;(2)地铁从眠山站至西山公园站的平均速度;(3)小明能否按时到达西山公园。5、如图,是某同学从12306官方网站上查询到的新津至绵阳的C6316次动车的时刻表,同时还查询到绵阳站距离成都东站的高铁距离为113km,成都东站距离新津站45km;(1)C6316次动车从新津到成都东的平均速度?(2)若从新津站开车前往成都东站,经查询新津站到成都东站的距离为49km,不堵车的情况下,汽车从新津到成都东的平均时速为70km/h,开车前往成都东站比乘坐高铁多需要多少时间?站名到站时间出发时间停留时间×1峨眉山——始发……2眉山东8:398:412分钟3新津8:599:012分钟4成都东9:219:276分钟5绵阳10:16终点站……四、实验探究(4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20分)1、小叶同学在做“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1)实验前,要学会正确使用停表,如图乙所示,停表读数为_____s;(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选填“大”或“小”)。实验中为了测量AB段的平均速度,在B点放置了一金属片,其好处是:_____;(3)由图甲可得:sAB=_____cm;(4)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_____(选填“大“或“小”);(5)用停表测得小车从A到B所用时间tAB=2s,从A到C所用时间tAC=3s。如图丙所示的三个速度随时间的关系图象,能反映出小车下滑运动的是_____(选填图中的选项字母)。2、小军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用的装置如图所示,将小车从斜面上端A点由静止释放到达C点,用电子表记录小车的运动时间,图中方框内的数字是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请完成下列问题(1)小车通过段的平均速度比段的平均速度______(选填“大”或“小”);(2)小车在段的平均速度是______。3、爱米在做“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圈内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h:min:s”)。(1)实验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小,目的是方便测量___________;(2)小车滑下来全程AC段用了___________s的时间;(3)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___________。4、小雨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实验中停表指针未转过1圈。(1)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填写公式);实验中的测量工具有:停表和______;(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_(选填“大”或“小”),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3)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停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偏______(选填“大”或“小”)。-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C【详解】由图知道,横波和纵波的速度分别是设震源到该监测站的距离是s,由于测得这两种波先后到达某监测站的时间间隔为10s,即则由知道,解得震源到该监测站的距离是s=75km,故C正确。故选C。2、C【详解】A.以路面为参照物司机的位置在变化,则以路面为参照物司机是运动的,故A不符合题意;B.以树木为参照物司机的位置在变化,则以树木为参照物司机是运动的,故B不符合题意;C.以车厢为参照物司机的位置不变,则以车厢为参照物司机是静止的,故C符合题意;D.以房屋为参照物司机的位置在变化,则以房屋为参照物司机是运动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3、D【详解】从物理学的角度看,我们说舟中人是静止的,即人与舟的相对位置没有改变,则是选择轻舟为参照物的,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4、B【详解】小红坐在航行的游艇内,所以小红相对地面是运动的,若说她是静止的,那么一定是选择相对地面运动且速度等于游艇的物体为参照物,可根据四个选项进行选择A.湖岸相对地面是静止的,故A不符合题意;B.游艇是相对地面运动的,故B符合题意;C.湖水的速度不等于游艇,故C不符合题意;D.岸边的树相对地面是静止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5、A【详解】A.远处的树和行船之间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所以以行船为参照物,树是运动的,符合题意;B.研究对象不能选择自己为参照物,所以不能选择远树为参照物,不符合题意;CD.远处的树与河岸、山峰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是静止的,不符合题意。故选A。6、B【详解】一根筷子的长度大约为25cm,初中物理教科书的长度和筷子的长度差不多,所以长度约为25cm。故选B。7、C【详解】A.速度公式仅是速度与路程和时间的数学关系,没有因果关系,故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的说法错误,故A错误;B.正在进站的和谐号动车速度越来越慢,做减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C.根据速度公式,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不变,其通过的路程与它的时间成正比,故C正确;D.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每一瞬时的速度都不相同,所以不可以用速度精确的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故D错误。故选C。8、B【详解】AB.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汽车距测速仪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汽车距测速仪故A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CD.汽车在两次信号的间隔过程中,行驶的距离汽车行驶34m所用的时间汽车的车速为故CD不符合题意。故选B。9、D【详解】A.以旗杆为参照物,五星红旗的位置不断改变,是运动的,故A不符合题意;B.以天安门为参照物,五星红旗的位置不断改变,是运动的,故B不符合题意;C.以升旗手为参照物,五星红旗的位置不断改变,是运动的,故C不符合题意;D.判断物体是否运动,不能以研究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故D符合题意。故选D。10、C【详解】A.体温约为37℃,故A不符合题意;B.眨一次眼约用2s,故B不符合题意;C.质量约为50kg是合理的,故C符合题意;D.手掌宽度约为10cm,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二、填空题1、368【详解】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在“6”和“7”之间,偏向“6”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在秒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s,指针在8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8s,即秒表的读数为2、

误差

2.69cm

2.48cm【详解】[1]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多次测量可以减小误差。[2]观察4个测量值数据可知,数据2.69cm与其余3次记录的数值中的准确值不同,偏差太大,此测量数据是错误,要把该数据去掉。[3]物体的长度为3、

汽车

地面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这个物体与所选参照物之间是否有位置变化。若位置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运动的;若位置没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静止的。【详解】[1]小明爸爸看到小明逐渐向后退去,意思是说小明是向后运动的,小明爸爸选择的参照物是汽车。[2]小明看到汽车的远去,意思是说汽车是运动的,他选择的参照物是地面。4、

【详解】[1]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在通常情况下,真空中的光速约为。[2]由得,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约为5、

静止

天安门广场【详解】[1][2]由题目中队形不变可知,飞机飞行时它们之间保持相对位置不变,即飞机之间相对静止;观礼人以天安门广场为参照物飞机的位置在不断变化看到飞机在飞行。6、

1.50

86【详解】[1]由甲图可知,刻度尺1cm被分为10个小刻度,故分度值为1mm,此图以0.50cm作为“零刻度”,物体末端对应的刻度值为2.00cm,因此物体长度为[2]由图乙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则此时水温为86℃。7、335【详解】由图示秒表可知,分针示数为5min=300s,秒针示数为35s,则秒表示数为300s+35s=335s。8、

2.80

1min40.0s【详解】[1]从左图可以看到,木块的左端对准3.00cm的位置,右端对准5.80cm的位置,那么木块长度木块长度是2.80cm。[2]从右图可以看到,秒表的小刻盘分度值代表30s,小刻盘的指针指在1与2之间中间的刻度往右,它代表了时间是1min30s至1min60s之间,再观察大刻盘,指针指在10刻度这个位置,但是它代表的不是10.0s,代表的是40.0s,所以秒表的读数为1min40.0s。9、

cm

25【详解】(1)[1]由生活经验可知,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25.85cm;(2)[2]因1km=1000m,1h=3600s故10、

1mm

B

277.5【详解】(1)[1]由图甲中可知,1cm之间有10小格,每一小格的长度为0.1cm,故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即1mm。[2]由图乙可知,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2mm,分度值越小,测量结果越精确,故可知用两把刻度尺分别测量同一物体长度,使用图甲所示刻度尺,结果会更精确。(2)[3]按图乙所示方法测量物体长度时,视线应垂直于刻度尺,故可知方法正确的是B。[4]由图丙可知,小表盘的指针指向“4”和“5”之间,且偏向“5”一侧,故小表盘的读数为4min,大表盘的指针指向37.5刻度,故大表盘的读数为37.5s,故秒表的读数为t=4min37.5s=277.5s三、计算题1、(1)5.4min;(2)1.8min;(3)102m,34m/s【详解】解:(1)根据题意,从运河快速路起点匀速行驶到终点需要的时间为(2)一辆汽车通过隧道至少需要的时间为(3)根据题意,汽车第一次接收到信号时到测速仪的距离是汽车第二次接收到信号时到测速仪的距离是小车两次接触超声波所运动的距离为小车两次接触超声波所运动的时间为所以这两次接触超声波时小车的平均速度为答:(1)从运河快速路起点匀速行驶到终点需要的时间为;(2)一辆汽车通过隧道至少需要的时间为;(3)汽车第一次接受到信号时到测速仪的距离是,小车的平均速度为。2、(1)20min;(2)200m【详解】解:(1)由标志牌知,标志牌处到扬州的路程s1=30km根据速度公式,火车到扬州的时间(2)由速度公式可得火车120s通过的路程s2=vt2=25m/s×120s=3000m火车的长度l=s2﹣l隧道=3000m-2800m=200m答:(1)火车还需要20min才能到达扬州;(2)火车的长度是200m。3、(1)9min;(2)36km/h,10m/s【详解】解:(1)地铁从茶山站出发直至抵达常州火车站,用时(2)平均速度为答:(1)地铁从茶山站出发直至抵达常州火车站,用时9min;(2)地铁从茶山站出发直至抵达常州火车站,平均速度为36km/h,合10m/s。4、(1)504m;(2)10.12m/s;(3)能按时到达【详解】解:(1)小杜以1.2m/s的速度先从家步行约7min至眠山地铁站,小杜家到地铁站的距离是s1=v1t1=1.2m/s×7×60s=504m(2)地铁从眠山站至西山公园站的时间是t2=9∶24-9∶10=14min=840s平均速度是(3)小明骑车到达西山公园用时所以小明在9∶25到达西山公园,小明能按时到达。答:(1)小杜家到地铁站的距离504m;(2)地铁从眠山站至西山公园站的平均速度是10.12m/s;(3)小明能按时到达。5、(1)135km/h;(2)22min【详解】解:(1)C6316次动车从新津到成都东的路程是,时间是C6316次动车从新津到成都东的平均速度(2)开车从新津到成都东的路程是,速度是,时间是开车前往成都东站比乘坐高铁多需要的时间是答:(1)C6316次动车从新津到成都东的平均速度是135km/h;(2)开车前往成都东站比乘坐高铁多需要22min。四、实验探究1、

95.1

便于测量时间

40.0

C【详解】(1)[1]由图知,秒表小盘的分度值是0.5min,指针在1min和2min之间,靠近2min;大盘的分度值是0.1s,由于分针靠近2min,故秒针示数为35.1s,因此秒表读数为t=1min35.1s=95.1s(2)[2]斜面坡度越陡,小车运动时间越短,若要计时较准确,误差小一些,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应长一些,由此可知,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小。[3]为了测量AB段的平均速度,在B点放置了一金属片,金属片的好处是确定终点位置,小车碰击金属片时停止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