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上册语文《消息二则》导学案班级:姓名:课时:2课时【晨读课导学】目标:1、借助工具书解决“溃退”“泄气”“摧枯拉朽”“锐不可当”等生字词。2、掌握消息这一新闻题材的知识,了解其写法特点。检效:抽查组员字词听写情况。(5分钟)【自研课导学】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理解渡江战役的规模与意义,感悟人民解放军英勇无畏、锐不可当的英雄气概,懂得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语言运用:体会本文语言准确、简洁、情感鲜明的特点。思维能力:了解消息这一新闻体裁的要素以及结构,理清文章的内容、层次。审美创造:感受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感悟正义之师的强大力量。导学流程自研自探环节通读全文,初步了解1.借助工具书解决“溃退”“泄气”“摧枯拉朽”“锐不可当”等生字词。生字词:溃(kuì)退泄(xiè)气督(dū)战要塞(sài)业已(yǐ)摧枯拉朽(xiǔ)锐不可当(dānɡ)随学笔记一:1.课本“活动·探究”的任务一是:新闻阅读,第一课的标题是《消息二则》,那么什么是“新闻”?什么是“消息”?它们之间有什么关联?请同学们根据查阅资料所得说一说。新闻是经由新闻媒介传播的、为广大受众所关心的、新近发生的事实或情况的信息。消息是迅速、简要地报道新近发生的事件的一种新闻体裁。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新闻特写、新闻评论等,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消息”作为一种常见的信息传播文体,最基本的特点是什么?(1)真实性。消息必须基于客观事实,内容真实可靠,不虚构、不夸大、不歪曲,所有细节(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经过等)都需经得起核实。(2)时效性。强调“新”与“快”,追求第一时间报道事件,体现信息的即时价值。消息的时效性越强,越能吸引受众关注,发挥新闻的社会功能。(3)准确性。内容表述必须精准,包括数据、引语、背景等细节,避免模糊或错误信息,确保受众获取正确的信息导向。3.本单元的“新闻阅读”应该怎么读呢?请同学们参阅教材第二页的讲解。随学笔记二:1.人们常把“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何故”“如何”称为新闻的“六要素”。请同学们细读两则消息,用表格梳理“六要素”,并说说你的发现。篇目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如何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1949年4月20日午夜到21日夜长江(在芜湖、安庆之间)人民解放军三十万大军南渡长江人民解放军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三十万人民解放军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1949年4月20日夜到22日22时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冲破敌阵,横渡长江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2.“消息”一般由“五部分”组成,请根据下列提示,用表格梳理两则消息的“五部分”,并进行比较,再说说你的探究发现。“消息”五部分标题消息正文之前的题目,要简明、醒目,一般能概括消息的主要内容。导语一般是新闻开头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扼要地提示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新闻的主要部分,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背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或自然环境,有时表达得明显,有时暗含在主体中。结语对主题或主要内容的概括式小结,有时暗含在主体中。另外,消息正文前面还会用黑体字标明稿件发出的单位、发稿地点、时间等信息,这个叫“电头”,也称“消息头”。标题导语主体结语背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鲁港诸城进击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二十日夜起,……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都很泄气随学笔记三:1.新闻注重准确性,呈现客观事实,请同学们阅读下面句子,并完成相应任务,体会新闻讲究客观准确的特点。(1)删一删: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删掉好不好?为什么?①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①不好。用“大约”表示是约数,不是确数。这样表述更准确.②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②不好。“不含”这个词能准确说出渡江区域中不包含九江这个地方。③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③不好。“至发电时止”,把时间限制在准确的时刻。这些词语都体现了新闻语言的准确性。(2)换一换:读一读,用括号里的词替换加点的词语,行不行?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控制)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占领)江阴要塞,封锁(切断)长江。我军前锋,业已切断(封锁)镇江、无锡段铁路线。不行。对地区用“占领”,说明我军目前只是武装占有该地区,仍需提升影响力,对要塞用“控制”,说明江阴要塞不仅是被“占领”,而且已为我军所用。正因如此,依靠要塞炮火,长江得以被“封锁”,铁路线则用“切断”,因为铁路线可以被“切断”,长江水是切不断的。词语搭配准确有力,确切地表明了我军锐不可当的气势。这些词语的使用体现了新闻的准确性,若换掉,则无此表达效果。自学内容一初读文本,整体感知1.课本“活动·探究”的任务一是:新闻阅读,第一课的标题是《消息二则》,那么什么是“新闻”?什么是“消息”?它们之间有什么关联?请同学们根据查阅资料所得说一说。2.“消息”作为一种常见的信息传播文体,最基本的特点是什么?3.本单元的“新闻阅读”应该怎么读呢?请同学们参阅教材第二页的讲解。自学内容二精读课文,走进文本1.人们常把“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何故”“如何”称为新闻的“六要素”。请同学们细读两则消息,用表格梳理“六要素”,并说说你的发现。2.“消息”一般由“五部分”组成,请根据下列提示,用表格梳理两则消息的“五部分”,并进行比较,再说说你的探究发现。自学内容三关注语言,体会“准确”1.新闻注重准确性,呈现客观事实,请同学们阅读句子,并完成相应任务,体会新闻讲究客观准确的特点。(1)删一删: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删掉好不好?为什么?①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②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③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自学内容四精读课文,揣摩情感1.新闻注重准确性,作者的感情与思想往往隐含于字里行间。请同学们读右侧两组句子,体会隐含于字里行间的作者感情。①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②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2.这两则消息中,有一个反复出现的词。去掉这个词,句子意思基本没有变化。请你把它找出来,并谈一谈这个词的作用。随学笔记四:1.新闻注重准确性,作者的感情与思想往往隐含于字里行间。请同学们读下面两组句子,体会隐含于字里行间的作者感情。①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①这些四字词语极富表现力,准确而又生动地写出了渡江战役势如破竹的形势,于对比中高度赞扬了我人民解放军的英勇无畏和锐不可当。②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②该句充满嘲讽蔑视的语气,嘲讽汤恩伯过高地估计了东面防线的坚固性,过低地估计了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一个“不料”既可见敌人的狼狈,又可体现我军的神勇,感情色彩鲜明。2.这两则消息中,有一个反复出现的词。去掉这个词,句子意思基本没有变化。请你把它找出来,并谈一谈这个词的作用。①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②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③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④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⑤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⑥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⑦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⑧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反复出现的“我”,体现了一种作者强烈的自豪感,有喜悦,有自豪,有豪迈,有决心,拉近了作者和读者之间的距离,有亲切感。“我”中有一往无前的英雄情怀;“我”中有纵横天下的豪迈气势;“我”中有必胜的决心和胆略;“我”中有作为领导者的自豪和骄傲。【展示课导学】课堂元素导学流程合作探究环节展示提升·质疑评价环节一、对子学习对子之间相互检查书中生字词是否批注。2、对子之间互相评定等级并解决遇到的学习困难。二、互助组合作讨论方法:由A同学帮扶C同学,由B同学指导D同学。1.体会本文语言准确、简洁、情感鲜明的特点。2.了解消息这一新闻体裁的要素以及结构,理清文章的内容、层次。3.理解渡江战役的规模与意义,感悟人民解放军英勇无畏、锐不可当的英雄气概,懂得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三、小组共同体协助展示预展:语文组长带领本组成员完成展示前的准备,参照展示方案,分派好展示任务,同时进行组内小展示。语文组长带领成员将形成的展示方案在黑板上进行板书规划。各组同学讨论完后,根据右边展示方案,设计展示方法、安排展示人、设计板书。展示单元一:阅读标题,认识“新闻”1.课本“活动·探究”的任务一是:新闻阅读,第一课的标题是《消息二则》,那么什么是“新闻”?什么是“消息”?它们之间有什么关联?请同学们根据查阅资料所得说一说。2.“消息”作为一种常见的信息传播文体,最基本的特点是什么?教师提示:写关键词,口述即可。展示单元二:阅读“消息”,认识结构1.人们常把“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何故”“如何”称为新闻的“六要素”。请同学们细读两则消息,用表格梳理“六要素”,并说说你的发现。2.“消息”一般由“五部分”组成,请根据下列提示,用表格梳理两则消息的“五部分”,并进行比较,再说说你的探究发现。展示单元三:关注语言,体会“准确”1.新闻注重准确性,呈现客观事实,请同学们阅读随学笔记三的句子,并完成相应任务,体会新闻讲究客观准确的特点。教师提示:要说明删去好不好和理由。展示单元四:关注语言,揣摩情感1.新闻注重准确性,作者的感情与思想往往隐含于字里行间。请同学们读下面两组句子,体会隐含于字里行间的作者感情。教师提示:赞扬了……或体现了……学生小结提升环节评定等级【资料链接】作者资料。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诗人、书法家。二、写作背景。1949年初,经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国民党军已失去了战略防御能力,但仍有204万兵力据守长江以南,并借“和谈”烟幕,构筑长江防线,企图与人民解放军隔江对峙。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谈判破裂。渡江战役于午夜打响。4月21日毛泽东主席与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4月22日2时新华社全文发布毛泽东同志撰写的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这则消息报道了战役首日的情况。 “日清过关”巩固提升分级达标训练题书写等级:分数:批阅日期【A类题】1.下列加粗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遗憾(hàn) 舆论(yú) 胸脯(pú) 锐不可当(dāng)B.泄气(xiè) 溃退(kuì) 覆灭(fù) 摧枯拉朽(cuī)C.歼灭(jiān) 区域(yù) 阻塞(sài) 要塞(sè)D.封锁(suǒ) 大厦(shà) 纤维(xiān) 签订(qiān)【B类题】2.下列有关新闻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阅读新闻,要注意它的六要素,即“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何故”“如何”。B.电头也称“消息头”,交代通讯社名称、报道地点和报道时间,表明消息报道及时,材料真实可信。C.新闻的导语一般指电头后的第一句或第一段文字,用来提示消息的重要事实,使读者一目了然。D.消息包括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其中,标题、主体、结语是其不可缺少的三部分。【C类题】3.下列句子中,表达方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B.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C.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学期图形专项训练试卷
- 初中同学会流程及方案
- 初中数学新课标心得
- 铁道概论电子教案02 铁路运输的发展(二)和职业道德培养
- 2024-2025 学年成都市小学五年级科学期中模拟试卷及详细答案
-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同步练习 含答案-第8单元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
- 2025年现代公司理财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上海市公务员考试面试真题解析
- 2025年征兵测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药品综合常识试题及答案
- 《热转印技术》课件
- 坦克介绍教学课件
- 2025年国家保安员试考试题库(附答案)
- JJG972-2023离心式恒加速度试验机检定规程
- 大学生机器人工程专业职业生涯规划书
- 2025商业大厦租赁合同范本
- 脑梗死中医诊疗方案
- 知识产权对新质生产力的法制保护
- 《中国海军的发展史》课件
- 货车封条管理制度内容
- 【绘本】小猫钓鱼故事儿童故事-课件(共11张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