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存在主义:从“生存困惑”到“哲学回应”的思想脉络演讲人存在主义:从“生存困惑”到“哲学回应”的思想脉络01核心命题:他者性(Otherness)与自我建构02存在主义的“思想图谱”:关键人物与核心命题03存在主义的现实意义:为“成长中的你”提供的思维工具04目录2025高中哲学导论存在主义哲学课件各位同学:今天站在讲台上,我想先和大家分享一个真实的教学片段。去年秋天的哲学课上,有位高一女生举手问:“老师,我每天按部就班地上课、写作业,可总觉得‘这不是真正的我’——到底怎样才算‘成为自己’?”这个问题像一颗小石子,投进了教室里原本平静的思维湖面。它不仅是青春期的迷茫,更触及了哲学中一个永恒的命题:人如何定义自身的存在?而今天我们要探讨的“存在主义哲学”,或许能为这个问题提供一把钥匙。01存在主义:从“生存困惑”到“哲学回应”的思想脉络1存在主义的诞生背景:现代人的精神困境要理解存在主义,首先需要回到19世纪末至20世纪的时代土壤。工业革命带来物质丰裕的同时,也让个体陷入“原子化”生存——宗教权威式微,传统价值体系松动,科学理性虽解释了世界的运行规律,却难以回答“人为何而活”的终极追问。正如尼采喊出“上帝已死”,他并非否定信仰本身,而是揭示了一个更深刻的危机:当外部赋予的意义崩塌,人该如何为自己的存在“立法”?这种时代焦虑在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中达到顶峰。萨特在《存在与虚无》中提到的“被抛入世”(thrownness),正是对这种生存状态的精准描述——人并非带着既定使命来到世界,而是“被抛”进一个先于自己存在的环境,然后不得不面对“如何存在”的选择。2存在主义的核心立场:与本质主义的根本分野传统哲学(尤其是理性主义和宗教哲学)常持“本质主义”立场,认为事物(包括人)先有“本质”,后有“存在”。比如中世纪经院哲学主张“人是上帝按自己形象创造的理性存在”,这里的“理性”就是先于个体存在的本质;再如某些决定论观点认为“性格决定命运”,隐含“性格”作为本质先于人生展开。而存在主义旗帜鲜明地提出“存在先于本质”(existenceprecedesessence)。萨特在1945年的演讲《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中解释:“首先有人,人碰上自己,在世界上涌现出来——然后才给自己下定义。”这意味着,人之初并无固定本质,我们通过每一次选择、行动和承担,逐渐“塑造”出属于自己的本质。2存在主义的核心立场:与本质主义的根本分野举个生活化的例子:一个高中生说“我是个内向的人”,按本质主义理解,“内向”是他先天或早期形成的固定属性;但存在主义会追问:“你是否因多次回避社交场合而强化了‘内向’的标签?如果明天你主动加入一个社团,这个标签是否会被改写?”本质不是“现成的”,而是“生成的”。02存在主义的“思想图谱”:关键人物与核心命题存在主义的“思想图谱”:关键人物与核心命题存在主义并非单一的理论体系,而是围绕“人的生存”展开的哲学群像。我们选取四位最具代表性的思想家,通过他们的视角拆解存在主义的核心命题。1海德格尔:“向死而生”与“本真存在”作为存在主义的奠基者,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提出“此在”(Dasein)概念,特指“人的存在”。他认为,人区别于其他存在者(如石头、树木)的根本特征,是对“存在本身”的追问能力。核心命题:本真性(Authenticity)与非本真性(Inauthenticity)海德格尔观察到,多数人常陷入“常人”(theThey)的生存状态——按照社会规训、他人期待生活,比如“大家都选理科,我也选”“别人都考研,我不考就是失败”。这种状态下的人,看似“安全”,实则丧失了对自我存在的主导权,是“非本真的”。而“本真存在”要求人直面“向死而生”的生存论结构——死亡是唯一确定会到来却无法具体预测的事件。当人意识到“死亡是我的可能性”,反而能摆脱日常的琐碎焦虑,更清醒地追问:“如果生命有限,我真正想过怎样的生活?”1海德格尔:“向死而生”与“本真存在”去年带学生读《存在与时间》选段时,有位男生课后说:“以前总觉得‘死亡’离我很远,现在突然明白,正是因为会死,今天的每一个选择才更有重量。”这或许就是海德格尔思想的现实意义:死亡不是终点,而是让生命“觉醒”的起点。2萨特:“绝对自由”与“责任重负”如果说海德格尔侧重“存在的结构”,萨特则将焦点转向“自由选择”。他的名言“人是被判定为自由的”(maniscondemnedtobefree)常被误解为“为所欲为”,实则指向更沉重的命题:人无法逃避选择,甚至“不选择”本身也是一种选择。2萨特:“绝对自由”与“责任重负”核心命题:自由与责任的辩证萨特在《存在与虚无》中用“自为的存在”(being-for-itself)描述人的特性——人永远“超出自身”,永远在“成为”的过程中。例如,一个学生说“我数学不好”,这不是对“本质”的陈述,而是对“过去选择”(如是否认真听课、练习)的总结;而未来的数学能力,仍取决于他此刻是否选择努力。但自由的代价是责任。萨特强调:“我们的选择不仅定义自己,也为全人类立法。”这听起来夸张,实则是说:当你选择某种生活方式(如坚持理想而非妥协现实),你实际上在“投票”支持这种生活方式对人类的意义。就像一个拒绝作弊的学生,不仅在维护自己的诚信,也在为“诚信是值得追求的价值”投下赞成票。我曾在课堂上让学生讨论:“如果高考志愿填报时,你热爱的专业就业率低,而父母推荐的专业稳定,你会如何选择?”多数同学最初倾向于“听父母的”,但深入分析后意识到:“无论选哪条路,最终要承担结果的是我自己——这就是自由的重量。”0103023加缪:“荒谬”与“反抗”的生存艺术如果说萨特的哲学是“行动的哲学”,加缪的思想则更贴近普通人的日常体验。他在《西西弗神话》中提出“荒谬”(absurdity)概念,指向“世界的无意义”与“人对意义的渴望”之间的永恒冲突。3加缪:“荒谬”与“反抗”的生存艺术核心命题:在荒谬中创造意义加缪用西西弗斯的神话隐喻人类处境:西西弗斯被诸神惩罚,永远重复推石上山的徒劳劳动。但加缪说:“登上顶峰的斗争本身足以充实人的心灵。应当想象西西弗斯是幸福的。”这里的“幸福”并非来自结果(石头最终会滚落),而是来自“反抗”的过程——明知世界无预设意义,却依然用行动赋予其意义。对高中生而言,这种“荒谬感”可能体现在:努力学习却看不到明确的未来,真诚待人却遭遇误解,坚持爱好却被评价为“不务正业”。加缪的启示是:意义不在外部世界的给予,而在“我选择如何面对”。就像一个坚持写小说的学生,即使暂时不被认可,写作本身已是对“生活可以更丰富”的宣告。4波伏娃:“他者”与“女性存在”的再定义西蒙娜德波伏娃作为存在主义中唯一的女性思想家,将存在主义视角延伸至性别议题。她在《第二性》中提出“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被造就的”(Oneisnotborn,butratherbecomes,awoman),直接挑战了“女性本质论”。03核心命题:他者性(Otherness)与自我建构核心命题:他者性(Otherness)与自我建构波伏娃指出,传统社会将女性定义为“他者”(theOther),即相对于男性“主体”的次要存在。但从存在主义出发,性别角色并非先天注定,而是通过社会规训、个体选择逐渐形成的。例如,“温柔”“依赖”等标签,更多是社会对女性的期待,而非女性的“本质”。这对我们的启示是:不仅性别,所有社会标签(如“学霸”“学渣”“内向者”)都不应成为束缚。你可以选择“打破标签”,正如波伏娃本人既是哲学家、作家,也是女性主义先驱——她用一生的行动证明:存在先于本质,人永远可以“重新开始”。04存在主义的现实意义:为“成长中的你”提供的思维工具存在主义的现实意义:为“成长中的你”提供的思维工具或许有同学会问:“这些哲学离我们的生活太远了,学它有什么用?”事实上,存在主义的魅力正在于它的“入世性”——它不提供标准答案,而是教我们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具体问题。1应对“意义危机”: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创造”当代青少年常陷入“空心病”(北大徐凯文教授提出的概念),表现为“不知道为什么而活”。存在主义告诉我们:意义不是“找到的”,而是“创造的”。就像你组建一个社团、坚持一项公益活动、甚至认真写好每一篇日记——这些行动本身就在为生活注入意义。我曾带学生做过“意义建构实验”:连续一周记录“今天我主动选择了什么”,结果有位学生写道:“以前觉得刷短视频是放松,现在发现那是‘被动接受’;而今天我选择读半小时书,虽然没立刻‘有用’,但我能感觉到‘这是我想成为的自己’。”2处理“选择焦虑”:从“完美主义”到“承担责任”面对文理分科、高考志愿等重大选择,许多同学会陷入“选A会不会后悔”“选B是不是更优”的纠结。存在主义提醒我们:没有“完美选择”,只有“属于你的选择”。萨特说:“人是自己行动的结果,除此之外什么都不是。”重要的不是“选对”,而是“选后承担”——无论结果如何,你都在通过选择塑造自己。去年毕业的一个学生,高考后放弃热门的金融专业,选择了冷门的考古学。他在毕业留言中说:“刚开始家人反对,我也犹豫,但想起课堂上讨论的‘存在先于本质’,我告诉自己:‘我不是因为适合考古才选它,而是选了它,我才会成为适合它的人。’”现在他在考古队实习,虽然辛苦,但眼里有光。3超越“孤独感”:在“他者”中保持“本真”存在主义强调个体自由,但从不否定人际关系的价值。波伏娃在《存在主义与和平主义》中说:“我们通过他人认识自己,也通过自己影响他人。”关键在于,如何在关系中保持“本真性”——既不迎合他人而丧失自我,也不封闭自我而拒绝联结。比如,面对同学间的“内卷”压力,你可以选择“努力但不焦虑”;面对朋友的不良诱惑,你可以选择“真诚拒绝但保持尊重”。这些选择不是“孤立”,而是“在共在中坚守自我”。四、结语:存在主义的核心精神——“你永远可以成为你想成为的人”回到开头那位女生的问题:“到底怎样才算‘成为自己’?”存在主义给出的答案是:“成为自己”不是一个终点,而是一个过程——你通过每一次自主的选择、勇敢的行动、真诚的承担,不断“再定义”自己。3超越“孤独感”:在“他者”中保持“本真”它没有承诺“轻松”,因为自由意味着责任;它没有给出“模板”,因为每个人的本质都是独特的创造;它更没有否定“痛苦”,因为荒谬是生存的底色,但反抗本身就是意义。同学们,你们正站在“存在”的起点——未来的专业、职业、生活方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监理人员继续教育考试题库及解析
- 2025短视频平台流量变现分析及内容监管趋势与广告投放优化报告
- 2025年保险高管考试试题库及答案-寿险类
- 三基三严新试题及答案2025年
- 2025眼镜制造业的产品设计与市场推广策略研究报告
- 2025年医师三基三严理论知识模拟复习试题及答案
- 2025眼科医疗服务行业市场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报告
- 2025生鲜电商供应链效率研究及用户体验与商业模式创新分析报告
- 2025特色小镇建设发展分析及产城融合与PPP模式报告
- 2025燕窝滋补品市场消费行为深度研究与发展方向策略研究报告
- 文明单位理论知识培训课件
- 门窗栏杆施工技术与方案设计
- 经费调剂申请书模板
- 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技术试题
- 2025年压力性损伤考试题(+答案解析)
- 防暴风雪安全培训课件
- 加油站安全生产责任清单和工作任务清单
- 自动驾驶技术专利分析现状与趋势
- 《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入门》课件-07-第七章-毕业论文和学术论文写作
- 校园文化整体提升建设项目方案投标文件(技术方案)
- 2025年医院《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测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