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02第二单元单元培优卷A卷(含答案)_第1页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02第二单元单元培优卷A卷(含答案)_第2页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02第二单元单元培优卷A卷(含答案)_第3页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02第二单元单元培优卷A卷(含答案)_第4页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02第二单元单元培优卷A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单元培优卷A卷一、积累运用1.看拼音,写词语。我国航天科学jìshùrìyì成熟,chuàngzào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上天入地不再只是huànxiǎng中的事。“天宫课堂”在中国空间站开讲,航天员们nàixīn地进行科学yánjiū实验,并与地面课堂进行yúkuài的互动与交流,激励我们不断探索宇宙àomì。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完成练习。2.把下面的四字词语补充完整。归根呼唤 七八翻转出乎 云雾3.仅仅几天时间,他就把这么难的事情办好了,真有的本事。4.这件事是弟弟的错。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揭开(xiē)囚犯(qiú)荧屏(yín)B.船舶(bó)障碍(zhàng)家雀儿(qiǎo)C.关系(jì)依赖(lài)躲避(bì)D.气氛(fèn)窗框(kuàng)洋溢(yì)6.根据形声字的构字规律,“珫”的读音可能是,意思可能与有关。

A.wángB.chōngC.填充D.玉器7.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随着生活的不断____,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垃圾分类的重大意义。我们必须____以往不好的生活习惯,不断____垃圾分类的设施设备,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垃圾分类。A.改进改善改变 B.改变改善改进C.改进改变改善 D.改善改变改进8.下列句子中,和其他不属于同类的一项是()。A.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B.一年一度的观潮日是在哪一天?是在农历八月十八这一天。C.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D.蝴蝶的家到底在哪里呢?我真为蝴蝶着急了。9.下列语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我们肩负着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B.现代科学技术走过了漫长的发展路程。C.通过青年大学习,使我们了解到贫困县退出的主要标准是贫困发生率。D.人们倾听和注视着这位老英雄的报告。10.下列有关提问题的说法不正确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的问题是针对课文的一部分内容提的,有的是针对全文提的。B.可以试着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C.不用每一篇课文都进行提问,想提问时再提问。D.分小组进行提问时,要筛选问题清单,筛选出最佳得思考的问题。11.下列对语段内容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作为数字时代的旅游方式,智慧旅游将信息技术、5G、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引入旅游体验,给人们带来新鲜感。虚拟现实技术不仅让人们获得沉浸式互动体验,还可以辅助人们在出行前制定旅游计划。A.智慧旅游是数字时代的旅游方式。B.智慧旅游引入新技术,给人们带来全新的旅游体验。C.新技术的发展革新了旅游方式,给人们带来便利。D.沉浸式互动体验可以辅助人们制定旅游计划。12.下列关于课文内容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重点描写的是第五粒豆带给病床上的小女孩生机和活力的故事。B.《夜间飞行的秘密》启发我们要乐于观察与探索。C.《呼风唤雨的世纪》主要介绍了20世纪100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D.《蝴蝶的家》中“我”最后终于找到了蝴蝶的家。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13.小女孩说:“妈妈,我觉得我好了一些!”(改为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仿照示例,补写句子。例:我的爸爸胖胖的,很憨厚,像一只熊。①我的妹妹整天穿着花裙子,像。②我的,像。15.按要求改写句子,使句子表达的语气更强烈。地震后,灾区的小朋友们没有食物、棉衣、鞋子、书本。用上排比的修辞方法:用上设问的修辞方法:根据所学知识填空。16.《夜间飞行的秘密》中,科学家模仿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解决了的问题。17.《呼风唤雨的世纪》中,作者引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为了。18.《尚书》中说:“,自用则小。”19.智能之士,,不问不知。二、阅读理解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材料一:我身材魁梧,穿着一身银色西装,别提有多帅气了。我的身体分为上下两层:冷藏室和冷冻室。上层是冷藏室,可以放蔬菜、水果、牛奶等。冷藏室设计得十分巧妙,你看,就连我的门上也分了三层。第一层可以放鸡蛋,第二层可以放罐头,第三层可以放调料。我的身体内有一个按钮,人们可以根据需要调节我的温度。我的保鲜功能可好了!从我身体上层拿出来的蔬菜水分充足,就像刚从菜地里摘下来的一样。看着人们吃的菜每样都那么新鲜,我十分开心,因为能为人们提供更美好的生活是我的职责。下层是冷冻室,一打开门人们就会感到一股寒气扑面而来。冷冻室里面还有三层抽屉,可以放雪糕、肉类等食品。材料二:说明书目录产品特点………………3零部件的拆卸安装方法…………16

安全注意事项…………4除霜及保养方法……18

安装方法…6疑问解答………………19

存放食品的最佳方法……8售后服务………………21

零部件名称…9电路图…………………22

控制面板的名称与功能…………10装箱单…………………23

温度设定方法………11保修说明………………24

功能设定方法………13保修卡…………………2520.由材料一可知“我”是,“我”的外部颜色是,“我”的身体分为和上下两层。21.在材料一中找出能体现“我”保鲜功能好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我”的身体内有一个按钮,人们可以根据需要调节“我”的温度。B.“我”的下层温度较低,适合放鸡蛋、罐头、雪糕等食品。C.如果想了解“我”存放食品的最佳方法,可以查阅说明书的第8页。D.如果想了解零部件的拆卸安装方法,可以查阅说明书的第16页。23.读完材料,请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并任选一个问题回答。①从的角度提出问题:②从的角度提出问题:问题,回答: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呼风唤雨的世纪(节选)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很依赖自然,生活在一个慢吞吞、静悄悄、一到夜里就黑暗无光的世界。那时没有收音机,没有电视,没有飞机,更没有宇宙飞船。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他们的那么多幻想在现代纷纷变成了现实。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24.下列图片中的现代科技产品分别对应选段中的哪个加点词语?想一想,选一选。(填序号)25.根据选段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用“正确”“错误”表示。①画横线的句子反复使用“没有”,强调那时非常落后,在表达上更有气势。②文中加点的“大概”一词可以去掉,句子意思不会发生变化。③选段中引用诗句,说明现代科学成就的变化之快、变化之大,给人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26.读完选段,你有什么疑问?任选角度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可提问的角度:①针对课文内容;②针对课文写法;③联系生活经验。我选择的角度是(填序号),我提出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代文阅读理解。自然界的隐藏大师①在大自然中有一群()的家伙,它们就是站在你的面前,都很难被识破。②枝头上,淡粉色的兰花正在随风摇曳,一只悠闲的蝴蝶在花丛间翩然起舞。突然,一朵“兰花”向蝴蝶猛扑过去,“花瓣”化成利刃,迅速结束了蝴蝶的生命。这场惊心动魄的捕猎可不是虚构的电影情节,它是兰花螳螂的日常生活写照。兰花螳螂有着最优雅美丽的伪装——酷似兰花花瓣的步肢、花苞般的腹部、随着附近花朵颜色深浅而变色的皮肤……这一切可都是它为了让猎物掉以轻心而做出的努力。③有的猎手假装成花朵,有的猎手则装成叶子,叶尾壁虎就是装叶子的佼佼者。为了把自己伪装成干枯的树叶,它的尾巴可以模仿落叶的颜色,甚至在边缘部位还生出了凹陷,仿佛被啃食过一样。将自己伪装成枯叶,不仅方便捕食昆虫,遇到天敌时,还可以用这招来隐藏自己,躲过一劫呢。④海洋中也活跃着很多隐藏大师,比如乌贼。它可以根据环境的变化迅速改变皮肤颜色,以此来隐藏自己。当变色不足以保护自己的时候,乌贼还会喷出乌黑的墨汁制造混乱后逃生。它是不是很机智呢?⑤和四处游荡的动物不同,通常保持“静止”的植物们,往往有着更高的安全需求。看上去像是一块奇怪石头的“生石花”,是一种极其擅长隐藏自己的小生命。为了躲避鸟兽吞噬,先伪装成其貌不扬的石块,然后才敢在花季悄悄绽放。27.填入第①段括号里的词语最合适的是()。A.调皮可爱 B.身手敏捷 C.变化莫测 D.机智勇敢28.下列描述和短文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A.兰花螳螂优雅美丽的“伪装”是为了让猎物掉以轻心。B.“生石花”伪装成一块石头,是为了躲避鸟兽吞噬。C.乌贼既能改变皮肤的颜色,也能喷出乌黑的墨汁。D.叶尾壁虎将自己伪装成枯叶,只是为了方便捕食。29.第②段画横线句中的“迅速”能否删去?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0.请你根据短文,任选一个角度提一个问题。角度: ;问题: 。三、综合实践(4分)31.做个有礼貌的孩子。(口语交际)小A:“喂!书我看完了,还给你!”小B:“又把我的新书弄脏了,以后再也不借书给你了!”为了避免引发同学间的矛盾,请你为他们重新设计上面的对话。小A: 小B:四、习作天地(25分)32.习作。我们认识的人很多:爸爸、妈妈、老师、同学……请你从中选择一个向大家介绍一下吧!通过描写他的外貌、性格和爱好等,让大家更好地了解他吧!题目自拟,350字左右。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单元培优卷A卷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技术;日益;创造;幻想;耐心;研究;愉快;奥秘【解析】【分析】“jìshù”对应“技术”,指航天领域的科学技能与方法,符合语境。“rìyì”对应“日益”,表示一天比一天,体现航天技术的逐步成熟。“chuàngzào”对应“创造”,与“成就”搭配,指做出新的成果。“huànxiǎng”对应“幻想”,指过去对上天入地的想象,与“不再只是”呼应。“nàixīn”对应“耐心”,形容航天员进行实验时的态度。“yánjiū”对应“研究”,指科学上的探索与实验活动。“yúkuài”对应“愉快”,描述互动交流的轻松氛围。“àomì”对应“奥秘”,指宇宙中未被探索的秘密,符合“探索”的语境。

故答案为:技术;日益;创造;幻想;耐心;研究;愉快;奥秘

【点评】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和语境书写汉字的能力,需准确掌握常用词语的字形,结合航天领域的语境理解词义,确保书写正确且贴合句意。【答案】2.到底;风;雨;横;竖;不定;意;料;腾;驾3.呼风唤雨4.归根到底【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四字词语的积累与书写能力。

(2)本题考查结合语境选择合适词语的运用能力。

(3)本题考查结合语境选择合适词语的运用能力。2.“归根到底”指归结到根本上;“呼风唤雨”原指神仙道士的法力,现比喻能够支配自然或左右某种局面;“横七竖八”形容纵横杂乱;“翻转不定”指翻来转去,不固定;“出乎意料”指超出预先的估计;“腾云驾雾”原指传说中神仙乘云驾雾飞行,现形容奔驰迅速或头脑迷糊。

故答案为:到底;风;雨;横;竖;不定;意;料;腾;驾3.句子强调“他”在短时间内办好难事,有强大的能力和影响力,“呼风唤雨”能体现这种支配局面、解决难题的本事,故填“呼风唤雨”。

故答案为:呼风唤雨4.句子需表达对事情根源的判断,“归根到底”意为归结到根本上,符合“确认弟弟是过错根源”的语境,故填“归根到底”。

故答案为:归根到底5.【答案】B【解析】【分析】A.“揭开”的“揭”正确读音为“jiē”,“荧屏”的“荧”正确读音为“yíng”,两处字音错误。

B.“船舶(bó)”“障碍(zhàng)”“家雀儿(qiǎo)”读音均正确,“家雀儿”中“雀”读“qiǎo”是口语中的特殊读音,符合规范。

C.“关系”的“系”在此处应读“xì”(表示关联),读“jì”时多表示打结、扣住,字音错误。

D.“气氛”的“氛”正确读音为“fēn”,字音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汉字字音的辨析能力,需准确掌握常见汉字的标准读音,包括多音字在不同语境中的特殊读音。6.【答案】B;D【解析】【分析】形声字由“形旁”和“声旁”组成,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珫”字的声旁是“充”(读音为“chōng”),因此其读音可能与“充”相近,即“chōng”(选项B)。“珫”的形旁是“王”(在汉字中,“王”作形旁时多与“玉器”相关,如“珠”“环”),因此其意思可能与“玉器”(选项D)有关。

故答案为:BD

【点评】本题考查对形声字构字规律的理解与运用能力,需通过分析字的形旁与声旁,推断其读音和含义。7.【答案】D【解析】【分析】“改善”意为使原来的状况变得好些,常与“生活”“条件”等搭配,第一空搭配“生活”,用“改善”合适。“改变”指事物发生显著的差别,或改动、变更,第二空搭配“不好的生活习惯”,强调对习惯的改动,用“改变”恰当。“改进”指改变旧有情况,使有所进步,第三空搭配“设施设备”,侧重使其更完善,用“改进”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近义词在具体语境中运用的辨析能力,需结合词语的含义和搭配对象选择最恰当的表达。8.【答案】D【解析】【分析】ABC.均为设问句,特点是自问自答,即先提出问题,再给出明确的答案,通过这种方式强调所要表达的内容。

A.先问“靠什么呼风唤雨”,再答“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B.先问“观潮日是哪一天”,再答“是农历八月十八”;

C.先问“爸爸只是介绍白杨树吗”,再答“不是的”。

D.是疑问句,只提出“蝴蝶的家到底在哪里”的问题,没有给出答案,目的是表达疑问和担忧,与其他三项的自问自答形式不同。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不同句式(设问句与疑问句)的辨析能力,需通过分析句子是否“自问自答”来判断句式类型的差异。9.【答案】B【解析】【分析】A.句子成分残缺,“肩负着”后面缺少宾语中心语,应改为“我们肩负着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重任”。

B.语句通顺,成分完整,没有语病。

C.滥用介词导致主语残缺,“通过”和“使”同时使用,让句子缺少主语,可删去“通过”或“使”,改为“青年大学习使我们了解到……”或“通过青年大学习,我们了解到……”。

D.搭配不当,“注视”与“报告”无法搭配(报告是听觉内容,不能“注视”),应删去“和注视着”,改为“人们倾听着这位老英雄的报告”。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病句的辨析能力,需从句子成分、搭配合理性、逻辑关系等角度判断语句是否存在语病。10.【答案】C【解析】【分析】ABD.正确。

C.提问是主动学习的重要方式,对每一篇课文都应尝试提问,这有助于培养质疑精神和理解能力,而非“想提问时再提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提问方法”的理解,强调提问在阅读学习中的重要性及科学的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养成主动提问的习惯。11.【答案】B【解析】【分析】语段的核心主体是“智慧旅游”,主要内容包括:①智慧旅游引入了信息技术、5G、虚拟现实等新技术;②这些新技术给人们带来新鲜感(如沉浸式体验、辅助制定旅游计划)。

A.仅点明智慧旅游的时代属性,未提及“新技术”和“体验”,概括不全面。

B.既包含“引入新技术”,又涵盖“带来全新旅游体验”,完整覆盖了语段的核心信息,概括准确。

C.主体为“新技术”,偏离了语段的核心“智慧旅游”,且“革新旅游方式”“带来便利”表述较宽泛,不如B具体。

D.仅涉及“沉浸式互动体验”的一个作用,是语段中的细节,不能概括整体内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语段内容的概括能力,需准确把握核心主体和主要信息,排除片面或偏离主题的选项,选择最全面、精准的表述。12.【答案】D【解析】【分析】ABC.正确。

D.《蝴蝶的家》中,“我”为蝴蝶在雨天的去向感到担忧,不断猜测蝴蝶的家可能在哪里(如屋宇、麦田、树林等),但最终并没有明确找到蝴蝶的家,文章结尾仍带着对蝴蝶的牵挂,体现了作者对弱小生命的关爱。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细节把握,需要准确记忆课文的核心情节、主题及关键细节,避免因模糊记忆导致误判。【答案】13.小女孩对她妈妈说她觉得她好了一些。14.①一只蝴蝶。;②弟弟整天窜上蹦下;一只猴子。15.地震后,灾区的小朋友们没有食物,没有棉衣,没有鞋子,没有书本。;地震后,灾区的小朋友们有食物、棉衣、鞋子、书本吗?没有。【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将直接引语改为转述句的能力,需掌握人称转换、标点调整等改写规则,确保句子意思不变且符合语法规范。

(2)本题考查根据示例进行仿写的能力,需把握比喻修辞的特点,使本体与喻体的特征相匹配,句式结构一致。

(3)本题考查运用特定修辞手法改写句子的能力,需掌握排比(并列句式)和设问(自问自答)的特点,使句子语气更强烈。13.将直接引语改为转述句时,需去掉引号,将冒号改为逗号;第一人称“我”根据语境改为第三人称“她”,并调整人称代词的指代(“妈妈”改为“她妈妈”),使句子通顺且符合转述语气。

故答案为:小女孩对她妈妈说她觉得她好了一些。14.仿写需遵循“本体+特征+喻体”的格式,运用比喻修辞。①“妹妹穿着花裙子”的特征是轻盈、美丽,与“蝴蝶”的形象契合,故用“一只蝴蝶”作喻体。③“弟弟窜上蹦下”体现活泼好动的特点,与“猴子”的习性相似,构成合理比喻。

故答案为:①一只蝴蝶;②弟弟整天窜上蹦下;一只猴子15.排比句要求结构相似、句式并列,通过重复“没有”突出灾区小朋友物资匮乏的状况,增强语气。设问句需自问自答,先提出“有……吗?”的疑问,再以“没有”回答,通过强调否定语气,强化表达效果。

故答案为:地震后,灾区的小朋友们没有食物,没有棉衣,没有鞋子,没有书本。地震后,灾区的小朋友们有食物、棉衣、鞋子、书本吗?没有。【答案】16.蝙蝠探路;雷达;飞机在夜间飞行17.展现现代科技成就的变化之快、变化之大18.好问则裕19.不学不成【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记忆,需准确把握科学原理与发明成果之间的关联,明确课文阐述的核心逻辑。

(2)本题考查对课文中引用诗句作用的理解,需结合诗句原意与课文语境,分析其在表达科技发展特点上的作用。

(3)本题考查对经典名句的积累与记忆,需掌握名句的准确表述及其蕴含的道理。

(4)本题考查对古代名言的积累与记忆,需准确识记名句内容,并理解其强调学习和提问重要性的内涵。16.《夜间飞行的秘密》讲述了科学家通过研究蝙蝠在夜间飞行时利用超声波探路的原理,模仿这一方法发明了雷达。雷达的工作原理与蝙蝠探路相似:蝙蝠发出超声波,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从而确定方位;雷达则通过发射无线电波,接收反射信号来探测目标,最终解决了飞机夜间飞行时的导航问题。

故答案为:蝙蝠探路;雷达;飞机在夜间飞行17.“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原本形容雪景中梨花盛开的壮丽景象,突出变化的迅速与范围之广。《呼风唤雨的世纪》中引用这句诗,是为了类比20世纪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其成果如春雨般普及,深刻改变了人类生活,生动体现了科技变革的迅猛和影响的深远。

故答案为:展现现代科技成就的变化之快、变化之大18.“好问则裕,自用则小”出自《尚书》,意思是喜欢向别人请教,知识就会丰富;自以为是,不接受别人的意见,知识就会浅薄。这句话强调了虚心求教的重要性,与“问”的学习态度相关。

故答案为:好问则裕19.“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出自王充的《论衡》,意思是即便是有智慧有才能的人,不学习就不会有所成就,不提问就不会获得知识。这句话强调了学习与提问对于获取知识、取得成就的重要性。

故答案为:不学不成【答案】20.冰箱;银色;冷藏室;冷冻室21.从我身体上层拿出来的蔬菜水分充足,就像刚从菜地里摘下来的一样。22.B23.材料内容;冷藏室和冷冻室在功能上有什么区别?;联系生活;实际家里的冰箱结霜了该怎么办?;②;可以查阅说明书第18页解决。【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非连续性文本(产品自述)的信息提取能力,需抓取关键特征(外观、结构)判断事物,并提炼对应信息。

(2)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筛选能力,需定位与“保鲜功能”相关的语句,提取直接体现功能效果的内容。

(3)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与说明书目录的综合理解能力,需对比材料描述和目录信息,判断选项正误。

(4)本题考查从不同角度(文本内容、生活应用)提出问题并解决的能力,需体现对文本的深度思考,以及文本与生活的联结,同时利用说明书目录解决实际问题。20.从材料一“我身材魁梧,穿着一身银色西装”可知外部颜色是银色;“我的身体分为上下两层:冷藏室和冷冻室”明确身体分层;结合整体对保鲜、冷冻功能的描述,可判断“我”是冰箱。

故答案为:冰箱;银色;冷藏室;冷冻室21.材料一围绕冰箱功能展开,“保鲜功能可好了”后紧跟的“从我身体上层……刚从菜地里摘下来的一样”,通过蔬菜的状态体现保鲜效果,符合“体现保鲜功能好”的要求。

故答案为:从我身体上层拿出来的蔬菜水分充足,就像刚从菜地里摘下来的一样。22.ACD.正确。

B.材料一“上层是冷藏室……第一层可以放鸡蛋,第二层可以放罐头”,说明鸡蛋、罐头应放在冷藏室,而非下层冷冻室,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B23.角度一(材料内容):聚焦文本本身的结构、功能等,如冷藏室与冷冻室的功能差异,是对内容理解的延伸。角度二(联系生活):关联实际使用场景(冰箱结霜),体现文本的实用价值。回答部分:根据说明书目录“除霜及保养方法…………18”,可知可查阅第18页解决冰箱结霜问题,呼应生活需求。

故答案为:材料内容;冷藏室和冷冻室在功能上有什么区别?联系生活;实际家里的冰箱结霜了该怎么办?②;可以查阅说明书第18页解决。【答案】24.③,①,②25.正确;错误;正确26.“千里眼”“顺风耳”寄托了当时人们怎样的愿望?写法;选段引用诗句有什么作用?【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神话概念)与现代科技产品功能的关联理解,需提炼神话角色的能力,匹配科技产品的作用。

(2)本题考查对句子表达效果(反复修辞)、词语作用(“大概”表推测)、诗句引用作用的理解,需分析语言技巧对表意的影响。

(3)本题考查从不同角度(内容、写法、生活)提出有价值问题的能力,需结合文本特点,选择角度并设计能引发深度思考的问题。24.火箭能飞天,与“腾云驾雾的神仙”(③)对应,体现飞行、跨越空间的特点;望远镜能望远,对应“千里眼”(①),实现远距离观测;电话能传声,对应“顺风耳”(②),达成远距离听声音的功能。

故答案为:③,①,②25.①画横线句用“没有……没有……没有……更没有……”的反复结构,强化了过去生活的落后,增强表达气势,说法正确。

②“大概”表推测,说明祖先“没料到”是不确定的判断,去掉后变为肯定,改变句子原意,不能去掉,说法错误。

③引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用雪花喻梨花的突然、繁茂,类比现代科技成就的快速涌现、数量多,体现变化之快、大,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错误;正确26.从写法角度(②)提问,聚焦“引用诗句”这一写作手法。诗句将科技成就的变化类比为雪景的突然变化,生动形象地展现成就之多、之快,能引发对写法作用的思考,具有价值。

故答案为:“千里眼”“顺风耳”寄托了当时人们怎样的愿望?写法;选段引用诗句有什么作用?【答案】27.C28.D29.不能。“迅速”的意思是速度非常快。这个词语写出了兰花螳螂结束蝴蝶生命的速度之快,删掉后没有这个表达效果,“迅速”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30.角度:针对短文内容;问题:兰花螳螂和叶尾壁虎伪装的目的是一样的吗?【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词语语境义的理解能力,需结合段落核心特点(动物善于隐藏),辨析词语与语境的匹配度。

(2)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细节理解能力,需逐一核对选项与原文描述,判断信息是否准确。

(3)本题考查对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分析能力,需理解词语在表意上的作用,判断其对语言严谨性的影响。

(4)本题考查从文本内容角度提出有思考价值问题的能力,需围绕文中信息,设计能引发对比、探究的问题。27.第①段强调这些动物“站在你面前都很难被识破”,突出其善于隐藏、变化难测的特点。

A.“调皮可爱”侧重性格活泼,与“难被识破”无关;

B.“身手敏捷”强调动作快,未体现隐藏特性;

C.“变化莫测”指变化多、难以揣测,契合动物“伪装隐藏,让人难识破”的特点;

D.“机智勇敢”侧重聪明、有勇气,不符合语境。

故答案为:C28.ABC.正确。

D.第③段提到叶尾壁虎伪装成枯叶“不仅方便捕食昆虫,遇到天敌时,还可以隐藏自己”,说明目的有两个,“只是为了方便捕食”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D29.“迅速”是副词,修饰“结束生命”的动作,强调速度快;若删去,句子仅表述“花瓣化成利刃结束蝴蝶生命”,无法体现动作的敏捷性;说明文语言要求准确、严谨,“迅速”体现了这一特点,所以不能删。

故答案为:不能。“迅速”的意思是速度非常快。这个词语写出了兰花螳螂结束蝴蝶生命的速度之快,删掉后没有这个表达效果,“迅速”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30.选择“针对短文内容”角度,聚焦两种动物伪装目的的对比;文中兰花螳螂伪装是“让猎物掉以轻心”(捕食),叶尾壁虎伪装是“方便捕食+躲避天敌”,可引导深入分析内容差异,问题有价值。

故答案为:角度:针对短文内容;问题:兰花螳螂和叶尾壁虎伪装的目的是一样的吗?31.【答案】谢谢你借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