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合成制药工岗位工艺作业技术规程_第1页
化学合成制药工岗位工艺作业技术规程_第2页
化学合成制药工岗位工艺作业技术规程_第3页
化学合成制药工岗位工艺作业技术规程_第4页
化学合成制药工岗位工艺作业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化学合成制药工岗位工艺作业技术规程文件名称:化学合成制药工岗位工艺作业技术规程编制部门:综合办公室编制时间:2025年类别:两级管理标准编号:审核人:版本记录:第一版批准人:一、总则

1.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化学合成制药工岗位的工艺作业,包括合成反应、提取分离、精制、包装等环节。

2.引用标准:本规程参照GB/T4751-2008《化学工业安全规程》、GB/T601-2002《化学试剂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等相关标准。

3.目的:规范化学合成制药工岗位的操作流程,确保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保障操作人员安全。

二、技术要求

1.技术参数:

-反应温度:根据具体反应要求,控制反应温度在规定范围内,通常为室温至100℃。

-反应压力:非真空反应通常压力为常压,真空反应压力应控制在0.01MPa以下。

-反应时间:根据化学反应特性,确定合适的反应时间,确保反应充分进行。

-搅拌速度:根据反应物特性和反应要求,调整搅拌速度,一般范围为50-200rpm。

2.标准要求:

-化学试剂纯度:应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化学试剂,纯度要求通常为分析纯。

-产品纯度:根据药品注册标准,产品纯度应达到99%以上。

-溶液浓度:按照工艺要求,准确配制溶液,确保浓度准确无误。

3.设备规格:

-反应釜:根据反应物量选择合适的反应釜,一般容积为10-1000L,材质为不锈钢。

-搅拌器:选用适合的反应釜搅拌器,确保均匀搅拌。

-冷却系统:根据反应要求,配备冷却水循环系统,确保反应温度控制。

-真空系统:对于需要减压反应的,应配备真空泵和管道系统。

-分析仪器:配备高效液相色谱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分析仪器,用于产品质量检测。

三、操作程序

1.准备工作:

-确认工艺流程图和操作规程,了解生产任务要求。

-检查设备是否处于良好状态,确保安全阀、压力表等安全装置完好。

-准备所需化学试剂、溶剂、反应釜、搅拌器等设备。

2.化学试剂准备:

-称量化学试剂,使用天平精确计量。

-配制溶液,按照标准操作步骤溶解试剂,确保溶液浓度准确。

3.反应操作:

-将称量好的试剂加入反应釜中。

-加入溶剂,调整至预定体积。

-启动搅拌器,调节至设定速度。

-根据反应要求,逐步升温至预定温度,并维持恒温。

4.反应监控:

-定时取样,使用分析仪器检测反应进度。

-根据检测结果,调整反应条件,如温度、时间等。

5.反应结束:

-当反应达到预定时间或完成时,停止加热。

-关闭搅拌器,冷却至室温。

6.提取分离:

-将反应液转移至提取设备,进行提取分离操作。

-使用合适的溶剂和分离技术,如萃取、结晶等。

7.精制操作:

-将提取分离后的粗产品进行精制,如重结晶、过滤等。

-重复精制步骤,直至产品符合质量标准。

8.包装:

-将精制后的产品进行称量和分装。

-标记产品,确保包装符合法规要求。

9.清洁与维护:

-清洗反应釜、搅拌器等设备,防止交叉污染。

-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四、设备状态与性能

1.设备技术状态:

-反应釜:应保持良好的密封性,无泄漏现象,内壁光滑,无锈蚀。

-搅拌器:应运行平稳,无异常噪音,轴承润滑良好,无磨损。

-冷却系统:冷却水循环顺畅,无堵塞,冷却效果良好。

-真空系统:真空泵运行正常,管道连接无泄漏,真空度可达0.01MPa以下。

-分析仪器:仪器性能稳定,检测准确,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

2.性能指标:

-反应釜:容积精度±1%,温度控制精度±1℃,压力控制精度±0.5%。

-搅拌器:搅拌速度可调范围50-200rpm,搅拌效率满足工艺要求。

-冷却系统:冷却水进出口温差应控制在5℃以内,冷却效率满足反应要求。

-真空系统:真空泵启动时间≤5分钟,真空度稳定,可达0.01MPa以下。

-分析仪器:高效液相色谱仪的检测灵敏度≥10ng,重现性≤2%。

3.设备维护:

-定期对设备进行清洁和润滑,防止设备磨损。

-对关键部件进行定期检查和更换,确保设备处于最佳工作状态。

-设备故障应及时排除,避免影响生产进度和产品质量。

五、测试与校准

1.测试方法:

-反应釜温度测试:使用温度计或热电偶,每隔一定时间记录温度,确保温度控制准确。

-搅拌器速度测试:使用转速计直接测量搅拌器的实际转速,与设定值比对。

-冷却水温度测试:在冷却水进出口处安装温度计,监测冷却水温度变化。

-真空度测试:使用真空计测量反应釜内的真空度,确保真空系统正常工作。

-分析仪器测试:使用标准样品对分析仪器进行测试,验证仪器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2.校准标准:

-温度计:使用标准温度计进行比对,确保温度计的读数准确。

-转速计:使用标准转速计进行校准,确保搅拌器速度的准确性。

-真空计:使用标准真空计进行校准,确保真空度的准确性。

-分析仪器:使用国家标准样品或标准溶液进行校准,确保分析结果的可靠性。

3.调整与维护:

-定期检查和调整温度控制系统的设定值,确保温度稳定。

-根据测试结果,调整搅拌器速度,保证反应混合均匀。

-检查冷却水循环系统,确保冷却效果。

-对真空系统进行定期检查,防止泄漏,保证真空度。

-分析仪器使用后应及时清洗,定期进行深度维护和校准。

4.记录与报告:

-所有测试和校准数据应详细记录,包括测试时间、方法、结果等。

-定期生成设备性能报告,评估设备状态,为设备维护提供依据。

六、操作姿势与安全

1.操作姿势:

-站立时,保持身体直立,双脚与肩同宽,避免长时间站立。

-操作设备时,手臂自然弯曲,避免过度伸展或扭曲。

-使用仪器设备时,保持稳定的手持姿势,确保操作的精确性和安全性。

-读取数据或查看图表时,保持适当的坐姿,避免长时间低头或仰头。

2.安全要求:

-穿着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防护眼镜、手套、实验服等。

-操作前,确保了解所有化学试剂的性质和潜在危险。

-在进行有潜在危险的实验操作时,如高温、高压或使用有毒化学品,必须佩戴适当的防护装备。

-遵守实验室的安全规程,如“三不原则”:不接触、不靠近、不闻味。

-使用化学品时,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和眼睛,如不慎接触,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

-操作过程中,保持工作区域清洁,避免化学品泄漏和交叉污染。

-定期参加安全培训,了解最新的安全知识和应急处理程序。

-紧急情况下,知道并熟悉紧急出口、灭火器和急救设备的位置和使用方法。

七、注意事项

1.试剂管理:

-化学试剂应分类存放,避免光照、潮湿和高温影响。

-使用前检查试剂的有效期和纯度,确保符合使用要求。

-避免将不同性质的试剂混合,以防发生危险反应。

2.设备操作:

-操作前熟悉设备的使用说明书,确保正确操作。

-定期检查设备,发现异常立即停止使用并报告。

-避免设备超负荷运行,防止设备损坏。

3.安全防护:

-操作过程中,佩戴必要的防护装备,如防护眼镜、手套、口罩等。

-避免直接接触化学品,如不慎接触,立即清洗。

-了解并掌握紧急事故的处理流程和应急措施。

4.环境保护:

-操作过程中,注意减少化学品的挥发和泄漏。

-废液和废弃物应按照规定进行处理,不得随意排放。

-保持实验室环境整洁,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5.数据记录:

-操作过程中,详细记录实验数据,包括时间、温度、压力、反应物和产物等。

-数据记录应准确无误,便于后续分析和追溯。

6.人员培训:

-操作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熟悉操作规程和安全知识。

-定期进行操作技能和知识更新培训,提高操作水平。

7.文件管理:

-实验记录、设备维护记录、安全检查记录等文件应妥善保存。

-文件应按照规定进行归档,便于查阅和管理。

八、后续工作

1.数据记录:

-完成操作后,详细记录实验数据,包括反应时间、温度、压力、原料和产物的用量等。

-对实验过程中的任何异常现象进行记录,并分析原因。

-将数据整理成表格或报告,存档备查。

2.产品检验:

-对合成产物进行质量检验,包括外观、纯度、含量等。

-使用相应的分析仪器进行检测,确保产品符合质量标准。

3.设备维护:

-清洗并维护设备,包括反应釜、搅拌器、冷却系统等。

-检查设备是否存在磨损、腐蚀等问题,及时进行维修或更换。

4.废弃物处理:

-对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分类,按照环保要求进行处理。

-记录废弃物的种类、数量和处理方式。

5.文件归档:

-将实验记录、检验报告、设备维护记录等文件整理归档。

-确保文件完整、准确,便于后续查阅和追溯。

6.人员交接:

-完成操作后,进行工作交接,确保下一班次人员了解实验状态和后续工作安排。

九、故障处理

1.故障诊断:

-发生故障时,首先关闭相关设备,避免进一步损坏。

-检查设备外观,查找可能的故障原因,如泄漏、过热、过载等。

-询问操作人员,了解故障发生时的具体情况和操作过程。

-查阅设备操作手册和维修手册,查找故障代码和常见问题。

2.处理步骤:

-根据故障原因,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初步处理,如更换损坏部件、调整参数等。

-如果初步处理无效,进一步检查电路、机械部件等,确定故障点。

-对于复杂的故障,可能需要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维修。

3.故障记录:

-详细记录故障现象、处理过程和结果。

-分析故障原因,总结经验,避免类似故障再次发生。

4.故障预防:

-定期进行设备维护和检查,预防潜在故障。

-培训操作人员,提高他们对设备操作和故障处理的熟练度。

-根据设备使用情况,制定合理的维护保养计划。

十、附则

1.参考和引用的资料:

-GB/T4751-2008《化学工业安全规程》

-GB/T601-2002《化学试剂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

-相关药品生产质量管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