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届海南省天一联考高三上学期学业水平诊断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1页
2026届海南省天一联考高三上学期学业水平诊断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2页
2026届海南省天一联考高三上学期学业水平诊断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3页
2026届海南省天一联考高三上学期学业水平诊断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4页
2026届海南省天一联考高三上学期学业水平诊断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6届海南省天一联考高三学业水平诊断历史试题2025.11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孔子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商鞅强调“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这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涵是A.家国情怀 B.担当意识 C.自强不息 D.天下为公2.《睡虎地秦墓竹简·仓律》规定,地方政府收纳的田赋谷物、饲草,应立即登记立册,上报内史。还规定“稻后禾孰(熟),计稻后年。已获上数,别粲、稀(糯)之襄(酿),岁异积之……到十月牒书数,上内(史)”。这体现了秦朝A.耕战立国基本国策 B.基层官吏行政事务繁杂C.仓储管理制度完备 D.中央对经济管控的严格3.魏晋时期,南方文士大多濡染玄风,注重义解发挥;而北方文士沿袭两汉旧经学,注重名物训诂。北魏末年以来,北方的文史家如魏收、邢邵多模仿南方任昉、沈约的作品,《魏书》的部分传记实以《宋书》为本,部分经学也改用南方的义理之注。上述变化主要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A.南方学术水平超越北方 B.南北文化由分野走向融合C.玄学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D.两汉经学已淡出历史舞台4.欧阳修所撰的《新五代史》传承孔子修《春秋》的传统,在贬斥奸邪的同时,注重表彰忠臣义士。他在传记部分,借助序论标举名节,对不同类型、经历事迹互不相同的人物,作出层次分明的肯定与颂扬,以抒发其感世伤时的幽愤。据此可知,欧阳修撰写此书A.饱含对时代风气的忧虑与关切 B.开创了纪传体史学体裁C.专注于还原五代历史真实面貌 D.试图确立个人史学地位5.1434年,于谦任巡抚视察河南、山西旱灾与蝗灾,作《荒村》:“村落甚荒凉,年年苦旱蝗。老翁佣纳债,稚子卖输粮……那知牧民者,不肯报灾伤。”1449年,面对瓦剌部频繁侵扰,于谦以兵部尚书的身份深入边疆战场,作《出塞》:“将军出塞整戎行,十万戈矛映雪霜。左将才看收部落,前军又报缚戎王。”这些可用于说明当时A.农耕文明难以抵御自然灾害 B.社会救济体系缺失陷入困境C.文学创作夸大现实社会问题 D.明朝统治出现内外交困局势6.清代把南海诸岛分别定名为“东沙”“万里长沙”“千里石塘”等,在各种舆地图中都将其列入中国版图。康熙年间,朝廷派广东副将吴升率军“自琼崖,历铜鼓,经七洲洋、四更沙,周遭三千里,躬自巡视,地方宁谧”。与上述举措契合的是A.传统华夷观下对海洋疆域的认知拓展B.边疆防务重心由陆防向海防的转移C.中央政权对南海行使主权的历史延续D.闭关锁国政策下海疆防控力度增强7.1845年2月,英国领事针对《中美望厦条约》指出,美国获得五项贸易便利,包括“进入港口的船只,在48小时内离港并未起货者,不缴吨税;铅及白铅关税,照章每担五钱,已减至二钱五分”等,并宣称“依照《虎门附约》第八款之规定,英商贸易亦同享该项优待”。这可用来说明A.英美在华争夺激烈 B.传统朝贡体制走向崩溃C.西方外交观念渗透 D.中国被动融入世界市场8.下表为关于近代“政体”词义嬗变。这一变化表明当时中国时间“政体”词义语境1863年光禄大夫潘祖荫上奏批评甘肃大吏办理军务不力。抄录甘肃绅士匿名信函作为附件上呈军机处。朝廷震怒,认为“潘祖荫率据匿名信函。代为陈递。实属冒昧。不谙政体。著传旨严行申饬。”1898年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近泰西政论。皆言三权。有议政之官。有行政之官。有司法之官。三权立,然后政体备。”A.传统政治观念向近代转型 B.国家治理体系实现革新C.民族国家构建的缓步推进 D.传统文化影响日益式微9.19世纪中叶后,海南文昌流行一首民谣:“送郎送到码头分,郎你去番侬心闷。眼汁滴到土落窟,日头看路夜看船。”1902年,文昌县锦山镇罗民村的韩金兰嫁给桥头村民黄运得,婚后几个月丈夫即赴泰国。1913年韩金兰得以赴泰国与丈夫团聚。这折射出近代海南A.农业经济衰败 B.侨乡社会变迁 C.妇女生活艰辛 D.内外战争频繁10.下表为五四运动爆发后,中国的政治势力呈现的立场倾向与对学生运动的态度。这表明政治势力立场倾向对学生运动的态度段祺瑞掌握的北京政府坚持武力统一政策用暴力手段镇压学生运动,逮捕学生广东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西南军阀反对段祺瑞武力统一第一时间声援学生,抗议北京政府“卖国行为”四川军阀熊克武倾向国民党第一时间声援学生江苏李纯、江西陈光远接近冯国璋对镇压学生无热情,打电报应付北京政府湖北督军王占元配合段祺瑞武力统一配合北京政府镇压学生命令A.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已形成 B.军阀割据局面因学生运动而瓦解C.反帝爱国运动影响国内政局 D.主要政治力量达成反帝统一战线11.1928年元月初,工农革命军打下遂川后,在宁冈茅坪镇桃寮村办被服厂,采用“牛眼籽”等做染料,靠土法染布制衣;后缴获6架缝纫机,调配6名会踏缝纫机的战士做师傅,工效提升;4月,被服厂已发展到130多人,分成13个作业组,流水作业。桃寮被服厂的创办A.蕴含敢为天下先的时代精神 B.为根据地民生改善奠定物质基础C.丰富了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 D.成为井冈山经济斗争的典型写照12.下图为《我的画报》于1934年第2卷第15期刊发的题为《洗国耻》漫画,画中文字为“五月里,国耻多,要洗国耻,先要勤读书”“五月里,国耻多,要洗国耻,不怕工作苦”。这体现出当时A.动员民众参加抗战渐成共识 B.救亡图存思想借助通俗媒介传播C.政府教育重心转向抗日救国 D.文艺界重视在农村开展抗日宣传13.1946年5月,中共中央发布《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提出通过反奸清算、减租减息、退租退息等方式推动地主土地向农民转移;1947年9月,《中国土地法大纲》明确“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的原则。这一变化表明A.封建土地制度在全国范围开始瓦解 B.中共土地政策因时因势深化发展C.土地政策调整是应对内战核心举措 D.农民的革命积极性得到充分激发14.从陶寺文化谱系来讲,它是本地的仰韶文化经庙底沟二期文化发展来的,但它的彩绘陶器和绘在陶器、漆器上的花纹以及大部分玉石礼器并不是仰韶文化原有的,能在东方、东南方、东北方找到根源。陶寺文化的礼器群,包含有海岱文化、良渚文化甚至红山文化的因素。对此的合理解释是A.中原与周边区域文化交流推动了文明融合B.仰韶与庙底沟二期文化受到陶寺文化影响C.中国史前文化呈现出多元一体发展的态势D.周边文化因素是陶寺文化形成的重要推力15.1918年9月,《新青年》第五卷第三号扉页刊发了《英汉双解辞典》广告(如下图所示),其中宣称:“本书既知英文释义之深微/本书复知汉文释义之确诂……本书于读书释解增旁疏引证之功/本书于会话作文长活用英字之力”。这可以佐证A.西学东渐推动语言工具革新 B.新文化运动注重思想文化启蒙C.《新青年》推动了英语的普及 D.民国初年教育重视外语实用性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分。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秦汉时期江河津渡广泛设置。黄河上游水势浅缓处便于涉渡。北边定襄、云中、五原一带长期是军事外交重心所在,黄河津渡相当密集,中下游河津位置相对稳定,著名津渡依次可见采桑津、汾阴津、蒲津、风陵津、邱津、大阳津、小平津、平阴津、孟津、五社津、成皋津、卷津、杜氏津、延津、围津、白马津、平原津、鬲津、仓亭津、厌次津等。上海博物馆藏秦“宜阳津印”秦汉黄河津渡汾阴津,在今陕西韩城南,东为汾阴,西为夏阳。汉武帝在汾阴置后土祠,于是繁盛一时,宣、元、成诸帝,纷纷亲幸巡祭,由汾阴津东渡,“汾阴则渡大川,有风波舟楫之危”(《汉书·郊祀志下》)。陕西韩城汉扶荔宫遗址曾采集到汉代建筑遗物“船室”瓦当(如下图所示)(注:参见王玉清《陕西韩城芝川汉扶荔宫遗址的发现》)。陈直在《汉书新证》中记载:“舷为船字异文,当为收藏行船工具之所,疑为辑濯附属之室。”船室建置,可能与汾阴津有关。汉代“船室”瓦当——摘编自王子今《秦汉交通史稿》(1)根据材料,概括著作者研究的主题,并对材料中史料进行归类。(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汉时期黄河津渡大量设置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6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材料一宋教仁(1882—1913年)早年参与反清革命,1905年加入同盟会,对英、德等国政党政治有深入研究,参与《鄂州约法》《临时约法》的制定。1912年,他主导同盟会与统一共和党等四党合并为国民党,以“巩固共和、实行平民政治”为宗旨,任代理理事长,力求通过议会选举建立政党内阁。他全力投入第一届国会选举,四处演说阐述政见,最终使国民党在参、众两院均获多数席位,对袁世凯的专制统治构成挑战。1913年3月,宋教仁在上海被袁世凯派人暗杀,年仅31岁。孙中山誉其为“宪法流血第一人”。——摘编于谢君美《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简论》材料二李大钊(1889—1927年)早年留学日本,参与反“二十一条”运动。1916年他归国后投身新文化运动,创办《晨钟报》,发表《青春》,呼吁“再造青春之中华”。1917年十月革命后,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等文章,预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1919年五四运动中,他领导学生运动,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阐释马克思主义。1920年李大钊创建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领导北方工农运动。1927年4月,李大钊遭奉系军阀逮捕,在狱中受尽酷刑,仍写下《狱中自述》,申明“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业”,4月28日,李大钊英勇就义,年仅38岁。——摘编于程强、高贤栋《李大钊爱国主义思想的发展轨迹及当代启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教仁践行政党政治面临的困境。(7分)(2)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宋教仁和李大钊的个人经历反映的历史走向,概括二人共同具备的精神品质。(6分)18.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承,塑造着民族复兴的使命方向。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一贞观四年(629年),李靖率军大破东突厥,擒颉利可汗,“分颉利之地为六州,左置定襄都督府,右置云中都督府,以统其众”。贞观十四年(640年),侯君集平定高昌,“置西州,又置安西都护府,留兵以镇之”。对吐蕃,太宗以文成公主和亲。又命人击败吐谷浑,收服薛延陀、回纥等铁勒十一部族,“四夷降附者百二十万人……东至于海,南至于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杜佑评曰:“太宗以神武定海内,华夷一家,古今未有之盛。”——摘编自吕思勉《唐朝大历史》、杜佑《通典·边防典》材料二丙戌(1260年五月丙戌日),建元中统,诏曰:建元表岁,示人君万世之传;纪时书王,见天下一家之义。法《春秋》之正始,体大《易》之乾元。炳焕皇猷,权舆治道。可自庚申年五月十九日,建元为中统元年。惟即位体元之始,必立经陈纪为先。故内立都省,以总宏纲;外设总司,以平庶政。——摘自宋濂《元史·卷四·世祖本纪一》材料三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强调“对外求中华民族的彻底解放,对内求中国各民族之间的平等”。1938年后逐渐明确,在中华民族获得独立解放的过程中与获得独立解放后,建立和完善在统一中国实行各少数民族的区域自治制度,是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具体道路。中华民族联合成整体上升到了理论和自觉意识的高度。——摘编自费孝通主编《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太宗时期“华夷一家”局面形成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统建元诏》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价值。(4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在促进中华民族认同方面所做努力的重要意义。(6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东京商业街市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御街作为核心商业街,“自宣德楼一直南去,约阔二百余步,两边乃御廊,旧许市人买卖于其间”,沿街商铺密集,“街东车家炭、张家酒店,次则王楼山洞梅花包子、李家香铺”,饮食、日用品店铺鳞次栉比。州桥一带是夜市重地,“出朱雀门,直至龙津桥。自州桥南去,当街水饭、遮肉、干脯……梅家鹿家鹅鸭鸡兔、肚肺鳝鱼、包子鸡皮……直至三更”,各类小吃摊贩聚集,通宵营业。东角楼街巷专业化市场突出,“潘楼街,街南曰‘鹰店’,只下贩鹰鹘客,余皆真珠匹帛,香药铺席。南通一巷,谓之‘界身’,并是金银彩帛交易之所……每一交易,动即千万”,奢侈品与大宗商品交易规模惊人。潘楼东街巷有特色早市,“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服、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凌晨交易活跃。马行街夜市尤为繁盛,“夜市比州桥又盛百倍,车马阗拥,不可驻足”,各类饮食、杂货商铺密集,尽显市井活力。——摘编自孟元老《东京梦华录》(1)根据材料,概括宋代东京街市的典型特征。(4分)(2)班级研究小组现开展宋代商人在东京创业的学习,请为其拟定一个简要“创业方案”。(要求:有明确的创业活动主题和具体方案并说明理由;方案符合宋代的时代特征,具有合理性;语言简要,逻辑性强)(8分)

2026届海南省天一联考高三学业水平诊断历史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题号12345678910答案CDBADCDABC题号1112131415答案DBBA(3分)C(1分)D(1分)B(0分)B(3分)A(1分)D(1分)C(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分。16.【答案】(1)主题:津渡在秦汉交通体系与国家治理中的历史地位。(2分)类型:文献史料,如《汉书·郊祀志下》《汉书新证》等历史文献记载;实物史料,上海博物馆馆藏“宜阳津印”、汉代“船室”瓦当等考古出土的文物;图像史料,“秦汉黄河津渡”地图。(6分)。(2)作用:有利于北方军事防御与边疆管控;便利了帝王巡行祭祀活动;促进物资流通、商贸往来,推动经济交流与国家经济整合;沟通黄河两岸,便利民生,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维护国家统一;对津渡的管理有利于国家治理体系(交通行政)的完善。(6分)17.【答案】(1)困境:专制势力的破坏(或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势力掌握大权);国民党内部凝聚力不足;民众长期受专制思想束缚,民主的社会基础薄弱;法治与制度保障缺失;政局动荡与中央权威削弱。(7分)(2)走向:中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中国救亡图存思想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向科学社会主义转变。(2分)精神品质:爱国救亡的情怀;为理想信念不懈奋斗的执着;勇于探索救国道路的担当;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4分)18.【答案】(1)原因:以军事手段平定边疆,为民族交融创造稳定环境;推行羁縻府州、和亲等政策,“因俗而治”,强化边疆归附政策;吸取借鉴前代民族交融;构建民族平等认同,增强向心力;唐初的发展增强对“四夷”的吸引力。(6分)(2)价值:以中原传统年号纪年,援引《春秋》《易经》经典,将蒙古政权纳入华夏正统序列,为多民族统一政权提供合法性支撑;确立“内立中书省总纲、外设宣抚司治庶政”的制度,构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