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学期第五单元第15课国防建设课后复习总结_第1页
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学期第五单元第15课国防建设课后复习总结_第2页
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学期第五单元第15课国防建设课后复习总结_第3页
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学期第五单元第15课国防建设课后复习总结_第4页
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学期第五单元第15课国防建设课后复习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学期第五单元第15课国防建设课后复习总结一、课程主要内容本课围绕新中国成立后的国防建设展开,核心是阐述我国如何从“国防薄弱”走向“国防现代化”:首先强调国防建设的重要性(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人民利益);接着分维度介绍国防力量发展——陆军从单一兵种升级为多兵种合成部队,海军、空军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火箭军(前身为第二炮兵)和战略支援部队逐步组建,形成“五大军种”协同的现代化军事体系;然后聚焦国防科技突破,如“两弹一星”、航空母舰、隐形战机等成就;最后说明我国坚持“防御性国防政策”,推动“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实现国防建设与民生发展的协同推进。二、需掌握的知识点及配套练习知识点1:陆军的现代化建设知识点内容新中国成立后,陆军从传统步兵为主的单一兵种,逐步发展为包含步兵、装甲兵、炮兵、防空兵、陆军航空兵等的多兵种合成部队;20世纪80年代后,陆军加快现代化转型,列装装甲车、导弹系统、无人机等先进装备,具备快速反应、立体作战的能力,成为国防建设的“陆上基石”。练习题(选择题)新中国成立后,陆军从单一兵种向多兵种合成部队转型的关键阶段是()A.新中国成立初期B.20世纪80年代后C.抗美援朝时期D.21世纪以来(选择题)下列装备中,属于现代陆军现代化装备的是()A.大刀长矛B.蒸汽火车C.装甲运兵车D.木制战船(材料分析题)阅读材料:“2023年,我国陆军某合成旅开展跨区演习,装甲部队快速突击、防空导弹精准拦截、无人机侦察引导,多兵种协同完成作战任务。”结合材料,分析陆军现代化建设的核心成果是什么?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新中国成立初期陆军以步兵为主(A错);抗美援朝时期陆军仍以传统兵种为主,依赖步兵作战(C错);20世纪80年代后,陆军启动现代化改革,整合多兵种资源,实现从“单一”到“合成”的转型(B对);21世纪是现代化的深化阶段,非关键转型期(D错)。答案:C解析:大刀长矛是近代及以前的装备(A错);蒸汽火车是民用运输工具,且不属于现代装备(B错);装甲运兵车能快速输送士兵、抵御敌方火力,是现代陆军的核心装备之一(C对);木制战船属于古代海军装备(D错)。答案:核心成果是实现“多兵种协同作战”,具备快速反应、立体攻防能力。解析:材料中“装甲部队、防空导弹、无人机”体现多兵种整合,“快速突击、精准拦截”体现现代化作战能力,符合陆军从“单一兵种”到“多兵种合成”的现代化成果,核心是通过兵种协同提升实战能力。知识点2:海军的建立与发展知识点内容建立时间:1949年4月23日(华东军区海军成立,标志人民海军诞生);主要舰队:逐步组建东海舰队、南海舰队、北海舰队,覆盖我国周边海域;装备发展:从初期的老旧舰艇,到列装驱逐舰、护卫舰、核潜艇(如“长征”系列),再到2012年“辽宁舰”(我国首艘航母)入列、2019年“山东舰”(我国首艘国产航母)入列,实现从“近岸防御”到“远洋护航”的跨越。练习题(选择题)我国人民海军诞生的标志是()A.北海舰队成立B.华东军区海军成立C.辽宁舰入列D.山东舰下水(选择题)下列属于我国自主建造的第一艘航空母舰的是()A.辽宁舰B.山东舰C.致远舰D.定远舰(材料分析题)材料:“截至2024年,我国海军多次参与亚丁湾护航、国际海上救援任务,保护中外商船安全。”结合材料,说明海军发展的意义是什么?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1949年4月23日华东军区海军成立,是人民海军诞生的标志(B对);北海舰队是后续组建的舰队(A错);辽宁舰、山东舰是21世纪的航母,晚于海军诞生(C、D错)。答案:B解析:辽宁舰是由乌克兰“瓦良格”号改造的航母(A错);山东舰是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航母(B对);致远舰、定远舰是清末北洋水师的舰艇(C、D错)。答案:意义是①捍卫我国海洋权益,保护海外利益(如商船安全);②提升我国国际影响力,承担国际责任(如护航、救援);③实现从“近岸防御”到“远洋行动”的转型,增强国防整体实力。解析:材料中“亚丁湾护航、国际救援”体现海军的远洋能力和国际担当,结合海军装备发展(航母、驱逐舰),可推导其对国家利益和国际责任的双重意义。知识点3:空军的诞生与成长知识点内容建立时间:1949年11月11日(人民空军正式成立);关键阶段:抗美援朝时期(1950-1953),年轻的空军击落美军战机,奠定“空中卫士”基础;装备发展:从引进国外战机,到自主研发歼-10(第三代歼击机)、歼-20(第四代隐形歼击机),实现从“国土防空”到“空天一体”的升级。练习题(选择题)人民空军正式成立的时间是()A.1949年4月B.1949年11月C.1950年10月D.1953年7月(选择题)我国自主研发的第四代隐形歼击机是()A.歼-5B.歼-10C.歼-20D.轰-6(材料分析题)材料:“歼-20战机具备隐形、超音速巡航能力,可执行空中格斗、对地打击等任务。”结合材料,分析空军装备升级的核心作用是什么?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1949年11月11日是人民空军成立日(B对);1949年4月是海军诞生时间(A错);1950年10月是抗美援朝开始时间(C错);1953年7月是抗美援朝结束时间(D错)。答案:C解析:歼-5是早期引进仿制的战机(A错);歼-10是第三代歼击机(B错);歼-20是我国自主研发的第四代隐形歼击机(C对);轰-6是轰炸机,非歼击机(D错)。答案:核心作用是提升“空天防御”和“主动作战”能力:①隐形、超音速能力减少被敌方发现的概率,增强突防能力;②多任务功能(格斗、打击)适应现代战争需求,为国土防空和战略威慑提供支撑。解析:材料中“隐形、超音速、多任务”直接体现装备性能升级,结合空军“从国土防空到空天一体”的发展方向,可推导其对作战能力的提升作用。知识点4:火箭军与战略支援部队知识点内容火箭军:前身为1966年组建的“第二炮兵部队”,2015年更名为“火箭军”,是我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主要任务是发射核导弹(核反击)和常规导弹(精准打击);战略支援部队:2015年组建,负责信息对抗、航天侦察、网络防护等“新型作战支援”,为其他军种提供信息保障,是现代化战争的“信息中枢”。练习题(选择题)我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火箭军”,其前身是()A.陆军炮兵部队B.第二炮兵部队C.战略支援部队D.海军导弹部队(选择题)战略支援部队的主要任务是()A.发射核导弹B.驾驶航母C.提供信息支援D.空中格斗(材料分析题)材料:“火箭军在演习中成功发射常规导弹,精准命中目标;战略支援部队同步开展电子干扰,阻断敌方信号。”结合材料,说明这两支部队的协同作用是什么?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2015年第二炮兵部队更名为火箭军,是火箭军的前身(B对);陆军炮兵、海军导弹部队是其他军种的分支(A、D错);战略支援部队与火箭军是并列军种(C错)。答案:C解析:发射核导弹是火箭军任务(A错);驾驶航母是海军任务(B错);战略支援部队负责信息对抗、侦察等信息支援(C对);空中格斗是空军任务(D错)。答案:协同作用是形成“火力打击+信息保障”的一体化作战体系:①火箭军的“精准打击”是核心火力,直接摧毁敌方目标;②战略支援部队的“电子干扰”阻断敌方指挥和通信,为火箭军打击创造有利条件,共同提升战略威慑和实战能力。解析:材料中“导弹打击”(火箭军)和“电子干扰”(战略支援部队)体现“火力+信息”的配合,结合两支部队的职能,可推导协同作战的优势。知识点5:国防科技成就知识点内容“两弹一星”: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打破核垄断,奠定国防科技基础;海军装备:核潜艇(“长征”系列)、辽宁舰(2012年入列)、山东舰(2019年入列);空军装备:歼-10(2004年列装)、歼-20(2017年列装);其他成就:防空导弹系统(红旗系列)、航天技术(北斗导航为国防提供定位支持)。练习题(选择题)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时间是()A.1964年B.1967年C.1970年D.2004年(选择题)下列属于我国国防科技成就的是()A.蒸汽机B.东方红一号C.珍妮纺纱机D.电灯(选择题)我国首艘国产航母“山东舰”正式入列的时间是()A.2012年B.2017年C.2019年D.2023年(材料分析题)材料:“‘两弹一星’成功后,我国声明: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结合材料和所学,分析“两弹一星”的意义是什么?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1964年10月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A对);1967年是氢弹(B错);1970年是“东方红一号”(C错);2004年是歼-10列装(D错)。答案:B解析:蒸汽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成果(A错);东方红一号是我国首颗人造卫星,属于国防科技成就(B对);珍妮纺纱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成果(C错);电灯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D错)。答案:C解析:2012年是辽宁舰入列(A错);2017年是歼-20列装(B错);2019年12月山东舰入列(C对);2023年无相关核心航母入列(D错)。答案:意义是①打破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让我国在国际上拥有更多话语权;②奠定国防科技基础,为后续装备发展(如核潜艇、导弹)提供技术支撑;③体现我国“防御性国防政策”,即拥有核武器是为了自卫,而非侵略。解析:材料中“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体现防御政策,结合“两弹一星”打破核垄断的背景,可从国际地位、技术基础、政策体现三方面分析意义。知识点6:国防政策与军民融合知识点内容国防政策:我国始终坚持“防御性国防政策”,国防建设的目的是捍卫国家主权,不搞霸权主义、不对外侵略;军民融合:2015年提出“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核心是推动国防科技与民用科技结合(如北斗导航既服务国防,也用于民生导航;军用无人机技术转化为民用植保机),实现“国防强”与“民生富”的双赢。练习题(选择题)我国始终坚持的国防政策类型是()A.进攻性政策B.防御性政策C.霸权主义政策D.扩张性政策(选择题)下列属于“军民融合”成果的是()A.原子弹爆炸B.北斗导航服务民生C.歼-20列装D.火箭军演习(材料分析题)材料:“我国民用造船企业参与海军舰艇维修,民用5G技术为军队通信提供支持。”结合材料,说明军民融合的优势是什么?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我国明确坚持防御性国防政策,目的是自卫(B对);进攻性、霸权主义、扩张性政策均不符合我国国防理念(A、C、D错)。答案:B解析:原子弹爆炸是纯国防科技(A错);北斗导航既服务国防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