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3页(共23页)2026年高考历史复习新题速递之明清时期一.选择题(共20小题)1.(2025秋•招远市月考)明初,官方画像《明太祖坐像》中朱元璋身着龙袍,方面大耳、天庭饱满、仪态威严,符合传统帝王相的标准。明中后期,民间渐现朱元璋的怪异画像,如《异相图》中呈现“五岳朝天”之貌(额头、下巴、两颧骨突出)。清朝修《明史》时,延续了部分夸张描述。对此解释最合理的是()A.时移势易下历史叙述的重塑 B.社会经济发展促使认知改变 C.中央集权下现实需要的推动 D.思想领域出现了反封建倾向2.(2025秋•莱州市月考)明代官衙对于皇帝下达的诏旨如认为“事未稳”则须“执奏”,即暂不执行并上书质疑和反对。《明实录》记载,“执奏”成功有51次,失败有103次,结果不明6次。明代的“执奏”表明当时()A.中央决策机制出现异化 B.存在对君权的弹性约束 C.国家行政效率得以提高 D.基层治理体系趋向完善3.(2025秋•石家庄月考)如下图是《郑和下西洋促成的主要交流》示意图,这表明郑和下西洋()A.密切了与西域的联系 B.引进了西方先进科学技术 C.强化了对边疆的治理 D.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4.(2025秋•沈阳校级月考)清朝设立理藩院负责管理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事务。图表中清朝对蒙古、西藏、新疆等地区的管理对应正确的是()蒙古西藏新疆甲河西四郡会盟西域都护府乙宣慰司宣政院北庭都元帅府丙册封俺答汗行都指挥使司奴儿干都司丁盟旗制度驻藏大臣伊犁将军A.甲 B.乙 C.丙 D.丁5.(2025秋•商丘月考)清朝前中期,位于今盛泽镇的新杭市以纺织业发达著称。清人有诗云:“锦绫织就费千丝,花样新鲜是折枝。估客不辞千里远,新杭桥外卸帆迟。”“估舶列市梢,人家夹河岸。秋灯耿不眠,鸣梭响夜半。”这说明当时()A.长途贩运推动市镇经济发展 B.纺织业是江南市镇主要产业 C.江南地区传统自然经济瓦解 D.家庭生产呈现出商品化特征6.(2025•天津二模)下表可以用于证明清朝()1825——1830年广州对欧美海上贸易及白银流动情况(单位:万两)年份合法商品出口额合法商品进口额走私鸦片进口额白银流出量估计值1825—1826年167.0797.1054.78﹣15.191826—1827年137.34102.8569.5735.081827—1828年137.8483.8075.0621.021828—1829年139.0188.0598.9948.031829—1830年138.2386.2691.2439.27A.对外政策转变 B.自然经济瓦解 C.海外贸易停滞 D.统治衰象明显7.(2025秋•长治月考)在清廷和两湖地区地方政府大量刻书的影响下,仕宦学者以刻书为荣。有的自著或辑注、校刊。整理前人著述,并刊刻传行后世;有的嗜学好古,热心刊刻乡邦文献;有的以刻书为业,希冀扬名当时,流芳后代、等等。此类现象表明当时()A.经世致用成为主流思想 B.文化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 C.崇尚文化的氛围较浓厚 D.学术和教育事业得到发展8.(2025秋•保定月考)明朝宣德年间(1426—1435年),出现文渊阁银印。它赋予亲信重臣以密疏言事,章疏直达御前的特殊权力,即“上有密旨,则用御前之宝封示,下有章疏,则用文渊阁印封进,直至御前开拆”。据此可知,文渊阁银印的出现()A.契合了专制统治强化的要求 B.确保了朝廷决策的合理性 C.利于规范中央机构运行机制 D.扩大了内阁大学士的权力9.(2025秋•平顶山月考)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徽州汪氏分家书》载:“父存日创有‘永盛号’布庄,本银六千两。今诸子议定:父本分作三股,四子各添本银二千两为一股,另聘掌柜身股二份,共十股。盈余按股均分,各房不得私抽本金。”此契约表明()A.契约制度保障商业公平竞争 B.传统商帮已采用股份制经营 C.血缘关系已让位于经济利益 D.分家析产决定商业代际存续10.(2025秋•贵州月考)洪武三年(1370年),明政府开始招募商人向边境地区输入粮食,向商人支付盐引,商人凭引领盐并在指定地区运销。这一做法后来被法律列为定制。后来,明政府根据需要,还陆续实行纳钞中盐法、纳马中盐法、纳铁中盐法及纳米中茶法等。这些做法()A.扭转了重农抑商的观念 B.奠定了互市贸易的基础 C.有利于商人群体的壮大 D.意在加强南北经济交流11.(2025秋•湖南月考)雍正元年(1723年),广东巡抚年希尧自称因怕结怨部臣,不敢上公开题本。雍正帝斥责他说:“前日又有一奏恐结怨部臣之言,难道你件件乱来,只要你与朕私自办理罢,不理众议?”“部中若有委曲你的事,如果理正,只管拿本来顶……(若)怕结怨部臣一句,将无理的事密奏了,指望朕乾纲独断,莫想!”对此解读合理的是,雍正帝()A.维护官僚体系的法定权威 B.强调政务需经部臣预决 C.恪守集体决策的行政程序 D.加强军机处的中枢地位12.(2025秋•湖南月考)1679年、康熙帝下诏编修《明史》,由内阁学士徐元文监修。徐元文仰慕黄宗羲名、征聘其到史馆任职。黄宗羲两次拒绝,却支持学生万斯同参加修史,并以诗相赠:“四方声价归明水,一代贤奸托布衣。”后黄宗羲之子黄百家也到京参与编修。这体现了黄宗羲()A.灵活参与政事处理 B.敌视封建王朝 C.重视前代历史评述 D.反对君主专制13.(2025秋•贵州月考)清代前中期,大多数文字狱是按照《大清律例》来定罪量刑的。然而从结果看,大部分文字狱是冤案。法官在审判过程中多揣度“圣意”,将律文进行不利于被告人的类推,中央三法司与地方官员的审判权威也受到质疑。这有助于说明,清代前中期的文字狱()A.阻断了进步思潮的传播 B.可佐证律例条文的荒谬 C.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D.使中央集权制受到冲击14.(2025秋•栖霞市月考)明宣宗设立内书堂,选内使年10岁上下者二三百人读书,以便选拔优秀宦官为其所用。他还命司礼监秉笔太监代替自己对内阁的票拟进行朱批,“凡每日奏文书,自御笔亲批数本外,皆众太监分批……间有偏旁偶讹者,亦不妨改正”。据此可知,明宣宗时()A.内阁职能遭到架空 B.君主专制得到强化 C.权力中心出现转移 D.宦官干政日趋严重15.(2025秋•长治月考)明初接管四川地区后,推行了两种移民政策:一是从湖广地区迁出大量人口以填补四川的空虚;另一是将四川原残余势力迁移出去到胶东半岛。以上政策的主要目的是()A.恢复生产,稳定秩序 B.移民实边,筹饷济用 C.缓解四川的人地矛盾 D.推动文化认同和融合16.(2025•沈阳模拟)永乐初年,黑龙江、松花江流域的部族首领纷纷来朝,明成祖“嘉其向化之诚,乃因其地分设卫、所若干,以其酋长统率之,听其种牧、飞放、畋猎,俾各安其生,咸属统内”。此政策()A.提高了国家的行政管理能力 B.利于强化对东北地区的羁縻 C.使得因俗而治政策得以推广 D.提升了东北地区的战略地位17.(2025•东营二模)如表是关于明代思想领域的部分记载。由此可知当时()时间地区内容出处正德九年南昌府王阳明讲学于白鹿洞书院,倡“心即理”,弟子编《传习录》刊行,士子“翕然从之”。《白鹿洞书院志》嘉靖四十年绍兴府知府毁阳明祠,禁“伪学”,称“守程朱方为正道”,逮捕讲学儒生三十余人。《绍兴府志•学校》万历二十八年泰州李贽刊刻《焚书》,书商“私印千册,鬻于江南”,巡抚以“倡乱俗”下令禁毁。《泰州巡抚禁书令》天启五年无锡东林书院被毁,顾宪成牌位遭弃,“天下书院尽改为官学”,禁议朝政。《东林书院碑刻遗文》A.程朱理学丧失主流地位 B.思想专制与文化创新并存 C.西学传播冲击传统观念 D.市民文化取代士大夫文化18.(2025秋•湖南月考)王守仁认为:“《大学》所谓厚薄,是良知上自然的条理,不可逾越,此便谓之义;顺这个条理,便谓之礼。”李贽认为:“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相较于王守仁,李贽的学说()A.受佛道的影响更深 B.已超出儒家的范畴 C.更能体现人的个性自由 D.是社会剧烈动荡的表现19.(2025秋•重庆月考)有学者对清朝进行研究,认为清朝的发展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借鉴明代制度,设督抚,理藩院统辖蒙藏地区;完成西北、西南等边疆地区的统一,并调整国家机构;新疆、台湾建省,强化边疆治理。请推测该学者的研究视角是()A.边疆治理 B.官僚制度 C.国家建构 D.版图变迁20.(2025秋•河北月考)康熙二十三年,清廷在收复台湾后开放江、浙、闽、粤四海关,允许商民出洋贸易。然而,康熙五十六年却颁布南洋禁航令,规定“南洋吕宋、噶喇吧等处,不许内地商船前往”。同一时期,苏州碑刻档案记载,商人需“呈明海关给照,方许出洋”,而《朱批谕旨》中雍正帝又担忧“恐透漏消息,私卖船料”。这些记载共同反映了清前期()A.对外贸易政策趋于开放 B.海洋活动受到严格管控 C.民间航运获得自由发展 D.朝贡贸易体系完全瓦解二.材料题(共2小题)21.(2025秋•湖南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代皇储概况(选录)君主太祖成祖仁宗宣宗英宗神宗思宗皇储朱标朱允炆朱高炽朱瞻基朱祁镇朱见深朱常洛朱慈烺二者关系皇长子皇长孙皇长子皇长子皇长子皇长子皇长子皇长子立储年龄14岁15岁26岁13岁2岁3岁、10岁19岁2岁在储时长25年7年21年15年8年12年20年15年——据孙崇涛《明代东宫制度研究》整理材料二:清初不立储君,康熙以后有明立太子、秘密立储、遗嘱传位、懿旨继位等不同做法,其间皇太子制度始终不废。康熙时期曾明立太子,体现靠近中原政治传统意向。其后秘密立储,为皇权凌驾贵族权力然而在皇位继承方面并不全面中原化的表现。该做法在乾隆四十八年确定为制后,嘉、道时期当亦秘密立储,但其运行方式变形,相关记载中存有疑点,再后该制并未施行。至于晚清,经秘密立储实践而形成的皇权继替秘密运行方式,在皇权旁落情况下成为将皇帝本人傀儡化的机制。——摘编自赵轶峰《清皇太子制度拾遗》(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皇储制度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代皇储制度相较于明代的不同及其成因。22.(2025秋•甘肃校级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明太祖实录》材料二军机处名不师古,而丝纶出纳,职居密勿。初只秉庙谟商戎略而已,厥后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赵翼《檐曝杂记》(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的理由,并分析废除丞相制度对明朝政治制度产生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概括军机处的职能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军机处的设立对清朝君主专制制度的影响。
2026年高考历史复习新题速递之明清时期(2025年10月)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20小题)题号1234567891011答案ABDDADCABCA题号121314151617181920答案CCBABBCCB一.选择题(共20小题)1.(2025秋•招远市月考)明初,官方画像《明太祖坐像》中朱元璋身着龙袍,方面大耳、天庭饱满、仪态威严,符合传统帝王相的标准。明中后期,民间渐现朱元璋的怪异画像,如《异相图》中呈现“五岳朝天”之貌(额头、下巴、两颧骨突出)。清朝修《明史》时,延续了部分夸张描述。对此解释最合理的是()A.时移势易下历史叙述的重塑 B.社会经济发展促使认知改变 C.中央集权下现实需要的推动 D.思想领域出现了反封建倾向【分析】本题考查了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解答】明初,朱元璋刚刚建立明朝,需要树立其威严和正统的形象,以巩固政权,因此形成了官方画像中的威严形象。明中后期,统治趋于腐败,社会矛盾积累,出现一些非官方的、甚至带有讽刺意味的画像。清朝作为明朝的继任者,修《明史》时需要对前朝进行评价。为了突出清朝的正统性和优越性,可能会对明朝的某些人物进行贬低或夸张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背景、政治环境和文化氛围发生变化,导致对历史人物的叙述和评价也随之改变,A项正确;从所学知识可知,虽然社会经济发展确实会影响人们的认知,但材料所述变化受政治背景的影响更明显,笼统地说经济社会发展不能直接解释为什么会出现怪异的画像,以及清朝为什么延续了这些夸张描述,排除B项;从所学知识可知,中央集权的加强要求皇帝画像符合官方需要和彰显皇帝权威,可以部分解释为什么明初官方画像强调朱元璋的威严,但不能完全解释明中后期民间画像的出现,以及清朝的延续,排除C项;从所学知识可知,思想领域出现了反封建倾向可以解释为什么明中后期会出现怪异的画像,但不能完全解释清朝的延续,因为清朝作为一个新的封建王朝,不可能主动推动反封建倾向,排除D项。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主要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2.(2025秋•莱州市月考)明代官衙对于皇帝下达的诏旨如认为“事未稳”则须“执奏”,即暂不执行并上书质疑和反对。《明实录》记载,“执奏”成功有51次,失败有103次,结果不明6次。明代的“执奏”表明当时()A.中央决策机制出现异化 B.存在对君权的弹性约束 C.国家行政效率得以提高 D.基层治理体系趋向完善【分析】本题考查了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解答】根据材料可知,官衙在接收皇帝诏旨后,暂不执行,并上奏表示质疑和反对,表明“执奏”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皇权的决策失误,提高决策的科学性,B项正确;材料涉及政令执行,不全是决策,排除A项;允许暂不执行并上书质疑和反对,并不是以效率为先,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C项;材料主题与基层治理体系无关,与题干无关,排除D项。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主要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3.(2025秋•石家庄月考)如下图是《郑和下西洋促成的主要交流》示意图,这表明郑和下西洋()A.密切了与西域的联系 B.引进了西方先进科学技术 C.强化了对边疆的治理 D.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特点,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解答】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郑和下西洋的航行范围覆盖亚非多个国家和地区,示意图中涉及中国与这些海外国家在商品、技术、文化等领域的双向互动,体现了其“促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核心作用,D项正确;“西域”指今中国新疆及中亚地区,而郑和下西洋是远洋航行,目的地是亚非沿海国家,与“西域”无关,排除A项;郑和下西洋的时间是15世纪初,当时“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尚未形成显著优势,且其目的并非引进西方技术,排除B项;“边疆治理”针对的是国家内部领土管理,而郑和下西洋是对外的航海活动,不涉及国内边疆事务,排除C项。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特点,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4.(2025秋•沈阳校级月考)清朝设立理藩院负责管理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事务。图表中清朝对蒙古、西藏、新疆等地区的管理对应正确的是()蒙古西藏新疆甲河西四郡会盟西域都护府乙宣慰司宣政院北庭都元帅府丙册封俺答汗行都指挥使司奴儿干都司丁盟旗制度驻藏大臣伊犁将军A.甲 B.乙 C.丙 D.丁【分析】本题考查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解答】据材料可知,清朝对蒙古地区实行盟旗制度,加强管理;清朝设置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清朝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综上所述,丁的三项内容均符合清朝对蒙古、西藏、新疆的管理措施,D项正确;河西四郡是西汉时期在河西走廊设置的行政机构,与清朝无关,排除A项;宣慰司、宣政院、北庭都元帅府,均为元朝管理边疆的机构,并非清朝,排除B项;俺答汗是明朝时期的蒙古首领,明朝曾册封他;行都指挥使司、奴儿干都司是明朝的军事或行政机构(奴儿干都司管东北地区),与清朝无关,排除C项。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5.(2025秋•商丘月考)清朝前中期,位于今盛泽镇的新杭市以纺织业发达著称。清人有诗云:“锦绫织就费千丝,花样新鲜是折枝。估客不辞千里远,新杭桥外卸帆迟。”“估舶列市梢,人家夹河岸。秋灯耿不眠,鸣梭响夜半。”这说明当时()A.长途贩运推动市镇经济发展 B.纺织业是江南市镇主要产业 C.江南地区传统自然经济瓦解 D.家庭生产呈现出商品化特征【分析】本题考查了明清商业,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解答】盛泽镇纺织业发达,材料提到“估客不辞千里远,新杭桥外卸帆迟”、“估舶列市梢,人家夹河岸。秋灯耿不眠,鸣梭响夜半。”,这说明当时大量商人不远千里到盛泽镇采购纺织品,推动了盛泽镇纺织业的发展,即长途贩运推动市镇经济发展,A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及市镇中的其它产业,因此无法证明纺织业是江南市镇主要产业,排除B项;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瓦解,排除C项;材料信息并不能证明盛泽镇的纺织业是家庭纺织业,因此无法得出“家庭生产呈现出商品化特征”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明清商业,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6.(2025•天津二模)下表可以用于证明清朝()1825——1830年广州对欧美海上贸易及白银流动情况(单位:万两)年份合法商品出口额合法商品进口额走私鸦片进口额白银流出量估计值1825—1826年167.0797.1054.78﹣15.191826—1827年137.34102.8569.5735.081827—1828年137.8483.8075.0621.021828—1829年139.0188.0598.9948.031829—1830年138.2386.2691.2439.27A.对外政策转变 B.自然经济瓦解 C.海外贸易停滞 D.统治衰象明显【分析】本题考查清朝中后期经济与政治危机的关系,要求学生通过表格数据解读经济现象,并结合鸦片战争前的社会背景进行历史解释。【解答】根据表格数据可知,1825﹣1830年间广州对欧美贸易中,走私鸦片进口额逐年增长,且白银流出量自1826﹣1827年起持续为正值。结合所学知识,鸦片走私导致白银外流,加剧清朝财政危机,反映清廷统治腐败、禁烟政策失效及对外防御能力衰退,最终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索之一,故材料最能说明清朝统治衰象明显,D项正确;A项“对外政策转变”不符合史实,此时期清朝仍延续闭关锁国政策,未发生根本性调整,排除;B项“自然经济瓦解”是鸦片战争后通商口岸开放的结果,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海外贸易停滞”错误,合法商品贸易额(如出口额167万两至138万两)表明贸易仍在进行,只是白银外流严重,排除。故选:D。【点评】本题易错点在于混淆白银外流与自然经济瓦解的因果关系。解题需抓住“白银流出量”与“鸦片走私”两个关键数据,并联系鸦片战争前的经济危机。此类题型需强化数据趋势分析与历史事件关联的能力。7.(2025秋•长治月考)在清廷和两湖地区地方政府大量刻书的影响下,仕宦学者以刻书为荣。有的自著或辑注、校刊。整理前人著述,并刊刻传行后世;有的嗜学好古,热心刊刻乡邦文献;有的以刻书为业,希冀扬名当时,流芳后代、等等。此类现象表明当时()A.经世致用成为主流思想 B.文化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 C.崇尚文化的氛围较浓厚 D.学术和教育事业得到发展【分析】本题考查了明清商业,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解答】根据题干“仕宦学者以刻书为荣。有的自著或辑注、校刊”可知,清末两湖地区仕宦学者以刻书为荣、热衷文献等现象,体现社会对文化的推崇,C项正确;“经世致用”强调实用,但题干未提书籍内容实用性,排除A项;虽然刻书可能涉及一定的市场流通,但题干强调的是仕宦学者出于文化传承、个人荣誉等目的进行刻书,而非以盈利为主要目的,排除B项;题干并未直接提及教育事业的发展情况,排除D项。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明清商业,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和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关键是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和所学知识进行作答。8.(2025秋•保定月考)明朝宣德年间(1426—1435年),出现文渊阁银印。它赋予亲信重臣以密疏言事,章疏直达御前的特殊权力,即“上有密旨,则用御前之宝封示,下有章疏,则用文渊阁印封进,直至御前开拆”。据此可知,文渊阁银印的出现()A.契合了专制统治强化的要求 B.确保了朝廷决策的合理性 C.利于规范中央机构运行机制 D.扩大了内阁大学士的权力【分析】本题考查了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需要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的相关知识作出回答。【解答】根据材料可知,文渊阁银印通过“直达御前”的特殊渠道,使皇帝能够更直接地与亲信重臣互动,既便于皇帝获取信息,也便于其直接指挥这些大臣,本质上是皇权集中的体现,契合了专制统治强化的要求,故A项正确;“确保”一词过于绝对,密疏直达虽可能加快信息传递,但决策合理性需依赖多方面制度(如谏议、集体讨论等),故B项错误;文渊阁银印赋予的是“特殊权力”,属于打破常规流程的例外安排,而非对中央机构运行机制的规范化,故C项错误;内阁大学士备皇帝顾问,协助皇帝处理各种政务,但权力并未扩大,故D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以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为切入点,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9.(2025秋•平顶山月考)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徽州汪氏分家书》载:“父存日创有‘永盛号’布庄,本银六千两。今诸子议定:父本分作三股,四子各添本银二千两为一股,另聘掌柜身股二份,共十股。盈余按股均分,各房不得私抽本金。”此契约表明()A.契约制度保障商业公平竞争 B.传统商帮已采用股份制经营 C.血缘关系已让位于经济利益 D.分家析产决定商业代际存续【分析】本题考查了明清商业,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解答】根据材料“父本分作三股,四子各添本银二千两为一股,另聘掌柜身股二份,共十股。盈余按股均分”并结合所学可知,家族资本(父本)与新增资本(子本)、职业经理人(掌柜身股)结合,按股分红,体现近代股份制雏形(股权分配、职业化管理),说明传统商帮已采用股份制经营,B项正确;材料说明契约规范家族内部合伙,并非行业竞争,排除A项;材料中家族仍控股,血缘与利益并存,并未完全让位,排除C项;产业未因分家拆散(“永盛号”存续),反而通过增资扩大,排除D项。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明清商业,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10.(2025秋•贵州月考)洪武三年(1370年),明政府开始招募商人向边境地区输入粮食,向商人支付盐引,商人凭引领盐并在指定地区运销。这一做法后来被法律列为定制。后来,明政府根据需要,还陆续实行纳钞中盐法、纳马中盐法、纳铁中盐法及纳米中茶法等。这些做法()A.扭转了重农抑商的观念 B.奠定了互市贸易的基础 C.有利于商人群体的壮大 D.意在加强南北经济交流【分析】本题考查明初经济政策的影响,重点在于理解政府通过盐引制度与商人合作对商人群体发展的推动作用,同时需区分相关概念(如互市贸易、重农抑商政策)的差异。【解答】A.明初仍坚持重农抑商政策,盐引制度并未改变这一基本国策,故A错误;B.互市贸易是不同政权或民族间的贸易,而材料反映的是政府与商人之间的合作,与互市无关,故B错误;C.政府通过盐引换取商人运输服务,商人凭借盐引获利,客观上为商人提供了发展空间,有利于商人群体壮大,故C正确;D.材料中“边境地区”与“南北经济交流”无直接关联,且未体现南北经济联系,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易错点在于混淆“互市贸易”与政府经济政策的区别,需结合盐引制度的实际运作(商人参与政府经济活动)分析其对商人群体的影响。解题关键在于从材料中提取“商人获利”“盐引制度”等关键词,并结合明初政策背景综合判断。11.(2025秋•湖南月考)雍正元年(1723年),广东巡抚年希尧自称因怕结怨部臣,不敢上公开题本。雍正帝斥责他说:“前日又有一奏恐结怨部臣之言,难道你件件乱来,只要你与朕私自办理罢,不理众议?”“部中若有委曲你的事,如果理正,只管拿本来顶……(若)怕结怨部臣一句,将无理的事密奏了,指望朕乾纲独断,莫想!”对此解读合理的是,雍正帝()A.维护官僚体系的法定权威 B.强调政务需经部臣预决 C.恪守集体决策的行政程序 D.加强军机处的中枢地位【分析】本题考查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解答】根据材料可知,皇帝借助奏折制度,能够知晓官僚体系的工作状况以及腐败情形,从而及时对管理制度做出调整与强化,有利于维护官僚体系的法定权威,A项正确;奏折制度便于皇帝和大臣的直接联系,并不需经部臣预决,排除B项;清朝君主专制不断强化,皇帝独裁专断,不可能恪守集体决策的行政程序,排除C项;雍正帝通过奏折制度以加强专制集权,材料未涉及军机处的职能和地位等信息,排除D项。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2.(2025秋•湖南月考)1679年、康熙帝下诏编修《明史》,由内阁学士徐元文监修。徐元文仰慕黄宗羲名、征聘其到史馆任职。黄宗羲两次拒绝,却支持学生万斯同参加修史,并以诗相赠:“四方声价归明水,一代贤奸托布衣。”后黄宗羲之子黄百家也到京参与编修。这体现了黄宗羲()A.灵活参与政事处理 B.敌视封建王朝 C.重视前代历史评述 D.反对君主专制【分析】本题考查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解答】根据材料可知,黄宗羲拒绝清廷征聘但支持其学生与儿子参与编修《明史》,并赠诗强调“一代贤奸托布衣”,体现其重视对前代历史的客观评述,C项正确;修史行为属于文化传承而非政事处理,排除A项;黄宗羲拒聘体现其对清廷疏离,而非敌视封建王朝,排除B项;反对君主专制是其思想主张,但在材料中未直接体现,排除D项。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3.(2025秋•贵州月考)清代前中期,大多数文字狱是按照《大清律例》来定罪量刑的。然而从结果看,大部分文字狱是冤案。法官在审判过程中多揣度“圣意”,将律文进行不利于被告人的类推,中央三法司与地方官员的审判权威也受到质疑。这有助于说明,清代前中期的文字狱()A.阻断了进步思潮的传播 B.可佐证律例条文的荒谬 C.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D.使中央集权制受到冲击【分析】本题考查了清代的文字狱,需要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的相关知识作出回答。【解答】“阻断了进步思潮”未直接体现题干中审判过程存在的问题,故A项错误;题干强调人为曲解而非律例本身的荒谬,故B项错误;根据题干“法官在审判过程中多揣度‘圣意’,将律文进行不利于被告人的类推”可知,审判过程中法官揣度“圣意”,曲解律文,导致冤案频发,司法权威受损,这说明文字狱的本质是皇权直接干预司法,司法沦为君主专制的工具,故C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君主专制(皇权),而非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故D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以清代的文字狱为切入点,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14.(2025秋•栖霞市月考)明宣宗设立内书堂,选内使年10岁上下者二三百人读书,以便选拔优秀宦官为其所用。他还命司礼监秉笔太监代替自己对内阁的票拟进行朱批,“凡每日奏文书,自御笔亲批数本外,皆众太监分批……间有偏旁偶讹者,亦不妨改正”。据此可知,明宣宗时()A.内阁职能遭到架空 B.君主专制得到强化 C.权力中心出现转移 D.宦官干政日趋严重【分析】本题考查了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需要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的相关知识作出回答。【解答】内阁仍掌握票拟权,职能未被架空,故A项错误;根据题干“选内使年10岁上下者二三百人读书,以便选拔优秀宦官为其所用。他还命司礼监秉笔太监代替自己对内阁的票拟进行朱批”可知,明宣宗设立内书堂培养宦官,并让司礼监代行批红权,这一制度设计本质是通过分化官僚权力(内阁票拟)与强化近侍机构(司礼监批红)的权力来巩固皇权,故B项正确;皇帝仍掌握最终决策权,权力中心未转移,故C项错误;此时宦官权力源于皇权授命,尚未形成独立干政体系,故D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以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为切入点,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15.(2025秋•长治月考)明初接管四川地区后,推行了两种移民政策:一是从湖广地区迁出大量人口以填补四川的空虚;另一是将四川原残余势力迁移出去到胶东半岛。以上政策的主要目的是()A.恢复生产,稳定秩序 B.移民实边,筹饷济用 C.缓解四川的人地矛盾 D.推动文化认同和融合【分析】本题考查了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解答】根据材料中明朝推行的移民政策,“从湖广地区迁出大量人口以填补四川的空虚”是为了加强对四川地区的建设;“将四川原残余势力迁移出去到胶东半岛”是为了缓和四川地区民众的矛盾,因此以上政策是为了恢复生产和稳定四川的统治,A项正确;材料体现是“湖广地区迁出大量人口以填补四川的空虚”,是为了恢复四川的生产,不是移民实边和筹措军饷,排除B项;当时四川地区因为受灾人口减少,将四川地区的残余势力迁出是为了稳定社会秩序,不是缓解四川的人地矛盾,排除C项;材料中措施是为了经济发展和政局稳定,不是文化认同,排除D项。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主要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16.(2025•沈阳模拟)永乐初年,黑龙江、松花江流域的部族首领纷纷来朝,明成祖“嘉其向化之诚,乃因其地分设卫、所若干,以其酋长统率之,听其种牧、飞放、畋猎,俾各安其生,咸属统内”。此政策()A.提高了国家的行政管理能力 B.利于强化对东北地区的羁縻 C.使得因俗而治政策得以推广 D.提升了东北地区的战略地位【分析】本题考查了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解答】材料中明朝的举措(设置卫所机构)既尊重了当地民族的生活习惯,又有利于明朝对东北地区的管理,使这些地区能够“各安其生,咸属统内”,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及这一政策的效果,无法得出提高了国家的行政管理能力,排除A项;材料是说这一政策体现了“因俗而治”的理念,而非推广因俗而治的政策,排除C项;这一政策并不会提升东北地区的战略地位,排除D项。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主要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17.(2025•东营二模)如表是关于明代思想领域的部分记载。由此可知当时()时间地区内容出处正德九年南昌府王阳明讲学于白鹿洞书院,倡“心即理”,弟子编《传习录》刊行,士子“翕然从之”。《白鹿洞书院志》嘉靖四十年绍兴府知府毁阳明祠,禁“伪学”,称“守程朱方为正道”,逮捕讲学儒生三十余人。《绍兴府志•学校》万历二十八年泰州李贽刊刻《焚书》,书商“私印千册,鬻于江南”,巡抚以“倡乱俗”下令禁毁。《泰州巡抚禁书令》天启五年无锡东林书院被毁,顾宪成牌位遭弃,“天下书院尽改为官学”,禁议朝政。《东林书院碑刻遗文》A.程朱理学丧失主流地位 B.思想专制与文化创新并存 C.西学传播冲击传统观念 D.市民文化取代士大夫文化【分析】本题考查了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需要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的相关知识作出回答。【解答】材料“守程朱为正道”等记载表明程朱理学仍被视为正道,且在明朝程朱理学一直是官方正统思想,并未丧失主流地位,故A项错误;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一方面王阳明倡导“心即理”、李贽刊刻《焚书》等,这些都是思想文化方面的创新表现;另一方面,知府禁“伪学”、逮捕讲学儒生、巡抚下令禁毁书籍、朝廷毁东林书院、禁议朝政等,体现了当时对思想领域的严格控制,即思想专制。所以当时明朝思想领域呈现出思想专制与文化创新并存的局面,故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关于西学传播的相关内容,无法得出西学传播冲击传统观念的结论,故C项错误;材料主要涉及的是士大夫阶层的思想文化活动,没有体现市民文化与士大夫文化的地位更替,故D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以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为切入点,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18.(2025秋•湖南月考)王守仁认为:“《大学》所谓厚薄,是良知上自然的条理,不可逾越,此便谓之义;顺这个条理,便谓之礼。”李贽认为:“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相较于王守仁,李贽的学说()A.受佛道的影响更深 B.已超出儒家的范畴 C.更能体现人的个性自由 D.是社会剧烈动荡的表现【分析】本题考查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解答】据材料可知,李贽肯定“私欲”的合理性,将日常需求纳入“人伦”,是对传统儒家压抑个性、私欲的突破,强调个体的需求与自由;而王守仁强调遵循“自然条理(道德秩序)”,相对更约束个性。因此李贽的学说更能体现人的个性自由,C项正确;李贽的言论围绕“人的私欲”“日常需求”展开,未体现佛教、道教的核心影响,排除A项;李贽的思想是对儒家传统观念的批判与改造,仍属于儒家思想内部的探索,并未完全脱离儒家体系,排除B项;李贽的思想是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崛起的产物,反映的是社会经济与阶层变化对思想的影响,并非“社会剧烈动荡”的直接表现,排除D项。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9.(2025秋•重庆月考)有学者对清朝进行研究,认为清朝的发展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借鉴明代制度,设督抚,理藩院统辖蒙藏地区;完成西北、西南等边疆地区的统一,并调整国家机构;新疆、台湾建省,强化边疆治理。请推测该学者的研究视角是()A.边疆治理 B.官僚制度 C.国家建构 D.版图变迁【分析】本题考查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解答】虽然材料中有涉及理藩院统辖蒙藏地区、新疆和台湾建省等边疆治理的内容,但材料还提到借鉴明代制度设督抚以及调整国家机构等并非单纯边疆治理方面的举措。所以仅从边疆治理视角不能全面涵盖材料所描述的清朝发展的三个阶段,排除A项;材料中设督抚可算是官僚制度方面的内容,但理藩院统辖蒙藏地区、边疆地区统一以及新疆、台湾建省等重点并非围绕官僚制度展开,官僚制度不能完整概括材料中清朝发展的不同阶段特征,排除B项;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从借鉴明代制度设督抚、理藩院统辖蒙藏地区,这是清朝在国家机构设置方面借鉴与创新,属于国家建构的一部分;完成西北、西南等边疆地区的统一并调整国家机构,是对国家政治格局和机构的进一步完善,也是国家建构的重要步骤;新疆、台湾建省强化边疆治理,同样是在巩固和完善国家的统治体系,这些都围绕着清朝国家建构这一核心,从不同方面体现了清朝在政治、边疆管理等多方面构建国家统治体系的过程,C项正确;材料并未突出版图变迁的相关内容,排除D项。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0.(2025秋•河北月考)康熙二十三年,清廷在收复台湾后开放江、浙、闽、粤四海关,允许商民出洋贸易。然而,康熙五十六年却颁布南洋禁航令,规定“南洋吕宋、噶喇吧等处,不许内地商船前往”。同一时期,苏州碑刻档案记载,商人需“呈明海关给照,方许出洋”,而《朱批谕旨》中雍正帝又担忧“恐透漏消息,私卖船料”。这些记载共同反映了清前期()A.对外贸易政策趋于开放 B.海洋活动受到严格管控 C.民间航运获得自由发展 D.朝贡贸易体系完全瓦解【分析】本题侧重于考查闭关锁国,解题关键信息是“南洋吕宋、噶喇吧等处,不许内地商船前往”“恐透漏消息,私卖船料”。【解答】A.材料中既有开放又有禁航、严格审批等限制,并非对外贸易政策趋于开放,排除;B.据材料可知,康熙二十三年开放四海关允许商民出洋贸易,但康熙五十六年颁布南洋禁航令,限制内地商船前往南洋。苏州碑刻档案记载商人出洋需呈明海关给照,雍正帝担忧透漏消息、私卖船料,综上,从禁航令,到商人出洋需海关给照,再到帝王对船料私卖等的担忧,都反映出海洋活动受到严格管控,正确;C.材料体现的是海洋活动受管控,而非民间航运自由发展,排除;D.材料未涉及朝贡贸易体系,且“完全瓦解”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B。【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闭关锁国,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二.材料题(共2小题)21.(2025秋•湖南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代皇储概况(选录)君主太祖成祖仁宗宣宗英宗神宗思宗皇储朱标朱允炆朱高炽朱瞻基朱祁镇朱见深朱常洛朱慈烺二者关系皇长子皇长孙皇长子皇长子皇长子皇长子皇长子皇长子立储年龄14岁15岁26岁13岁2岁3岁、10岁19岁2岁在储时长25年7年21年15年8年12年20年15年——据孙崇涛《明代东宫制度研究》整理材料二:清初不立储君,康熙以后有明立太子、秘密立储、遗嘱传位、懿旨继位等不同做法,其间皇太子制度始终不废。康熙时期曾明立太子,体现靠近中原政治传统意向。其后秘密立储,为皇权凌驾贵族权力然而在皇位继承方面并不全面中原化的表现。该做法在乾隆四十八年确定为制后,嘉、道时期当亦秘密立储,但其运行方式变形,相关记载中存有疑点,再后该制并未施行。至于晚清,经秘密立储实践而形成的皇权继替秘密运行方式,在皇权旁落情况下成为将皇帝本人傀儡化的机制。——摘编自赵轶峰《清皇太子制度拾遗》(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皇储制度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代皇储制度相较于明代的不同及其成因。【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明代皇储制度,要结合明代皇储制度的特征来解答。(2)本题主要考查清代皇储制度,要结合清代皇储制度的影响来解答。【解答】(1)根据材料一表格第三行二者关系可得出,立储以皇长子为主;根据材料一表格第四行立储年龄可得出,立储年龄普遍较低;根据材料一表格第五行在储时长可得出,皇子在储时间长。(2)第一小问不同,根据材料二“康熙以后有明立太子、秘密立储、遗嘱传位、懿旨继位等不同做法”可得出,继承方式相对多元(或秘密立储、遗嘱传位等);根据政治需要调整制度,更具灵活性;根据材料二“为皇权凌驾贵族权力然而在皇位继承方面并不全面中原化的表现”可得出,皇权主导继承,宗法、文官集团影响小。第二小问成因,根据材料二“体现靠近中原政治传统意向……然而在皇位继承方面并不全面中原化的表现”可得出,满族传统政治文化与中原制度的融合;根据材料二“在皇权旁落情况下成为将皇帝本人傀儡化的机制”可得出,晚清政治权力结构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吸取明代嫡长子制的教训;嫡长皇权强化的需要。故答案为:(1)特点:立储以皇长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足球教练训练计划及战术安排
- 平度初三生开学通知书
- 平舆工业区封控通知书
- 幼儿园小班幼儿通知书
- 广元中学校开学通知书
- 广州上涌村放假通知书
- 广州封控入户消杀通知书
- 庆阳碧桂园停工通知书
- 应急管理令11号通知书
- 廉江中学生开学通知书
- 【9上英YL】芜湖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英语素质教育评估试卷
- 2024版高中物理公式大全及知识结构图
- 江苏海洋大学《高分子材料分析与测试》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日历表(A4版含农历可编辑)
- 2024年一建答案及真题通信与广电
- 甲苯歧化操作规程-大庆
- 上篇第一单元学会聆听大单元教学设计-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
- DL-T2078.3-2021调相机检修导则第3部分:辅机系统
- 《Micro LED光学特性测试方法》
- MOOC 油藏工程-西南石油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2024年浙江省宁波余姚市事业单位招聘139人历年高频考题难、易错点模拟试题(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