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及防范措施范文(3篇)_第1页
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及防范措施范文(3篇)_第2页
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及防范措施范文(3篇)_第3页
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及防范措施范文(3篇)_第4页
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及防范措施范文(3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及防范措施范文(3篇)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及防范措施(一)一、消毒隔离制度(一)一般消毒制度1.环境消毒医疗机构的门诊、病房、检查室等公共场所,应每日进行湿式清扫,用含氯消毒剂(有效氯浓度为500mg/L)擦拭地面、门窗把手、桌椅等物体表面,作用30分钟后用清水擦拭干净。对于有明显污染的区域,如呕吐物、排泄物污染处,应立即用含氯消毒剂(有效氯浓度为2000mg/L5000mg/L)覆盖消毒12小时后,再进行清理。病房的空气消毒可采用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每日至少通风23次,每次30分钟以上。也可使用空气消毒机进行消毒,按照产品说明书操作,每日运行时间不少于2小时。2.医疗器械消毒凡是进入人体组织、无菌器官的医疗器械,如手术器械、注射器、输液器等,必须达到灭菌水平。应采用压力蒸汽灭菌或环氧乙烷灭菌等方法,严格按照灭菌操作规范进行。接触皮肤、粘膜的医疗器械,如体温表、血压计袖带等,采用含氯消毒剂(有效氯浓度为500mg/L)浸泡30分钟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并晾干备用。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使用后应立即进行清洗、消毒或灭菌处理。清洗时应使用多酶清洗剂,按照规定的时间和温度进行浸泡和刷洗,去除污垢和血迹。3.患者物品消毒患者的衣物、床单、被套等纺织品,可采用含氯消毒剂(有效氯浓度为250mg/L500mg/L)浸泡30分钟后,按照常规洗涤程序清洗。也可采用高温煮沸消毒30分钟。患者的餐具、水杯等生活用品,可采用煮沸消毒1530分钟或使用消毒柜进行消毒。患者使用后的病历、化验单等纸质资料,可采用紫外线照射消毒,照射时间不少于30分钟。(二)隔离制度1.标准预防所有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在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均应采取标准预防措施。包括戴手套、穿隔离衣、戴口罩和护目镜等。接触不同患者之间应更换手套,操作完成后应及时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消毒。对于可能产生气溶胶的操作,如气管插管、吸痰等,应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中进行,并加强个人防护,佩戴N95口罩、防护面罩等。2.传染病患者隔离根据传染病的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如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应安置在单人病房,病房门应关闭,加强通风,患者应佩戴口罩。消化道传染病患者应采取床边隔离,严格执行消毒制度,防止交叉感染。患者的排泄物、呕吐物应进行消毒处理后再排放。接触传播传染病患者应安置在隔离病房,限制人员出入,医护人员进入病房时应穿隔离衣、戴手套等。患者的生活用品应专人专用,不得与他人共用。3.医务人员防护隔离进入隔离病房的医务人员应严格按照防护级别穿戴防护用品。一级防护适用于一般诊疗活动,穿戴工作服、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外科口罩和一次性乳胶手套。二级防护适用于接触传染病患者或疑似患者,在一级防护的基础上,增加护目镜或防护面罩、隔离衣或防护服。三级防护适用于为传染病患者实施吸痰、气管插管等可能产生气溶胶的操作,在二级防护的基础上,增加正压头套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医务人员离开隔离病房时,应按照正确的流程脱卸防护用品,避免污染。脱卸后应及时洗手或进行手消毒。二、防范措施(一)人员培训1.定期组织全体医务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包括传染病的诊断、治疗、消毒隔离、个人防护等方面的内容。培训内容应根据不同的传染病种类和流行趋势进行更新。2.新入职的医务人员必须进行岗前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培训时间不少于16学时。3.对重点科室(如感染科、急诊科、呼吸内科等)的医务人员,应加强专项培训,提高其应对传染病疫情的能力。培训可采用理论授课、案例分析、模拟演练等多种形式。(二)疫情监测与报告1.建立健全传染病疫情监测系统,加强对门诊、住院患者的监测。发现传染病患者或疑似患者时,应及时进行登记和报告。2.医务人员发现法定传染病病例或疑似病例后,应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传染病疫情报告信息系统进行网络直报。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报告时限为2小时,其他乙类传染病和丙类传染病的报告时限为24小时。3.医疗机构应定期对传染病疫情报告情况进行自查和分析,及时发现和纠正报告中存在的问题。同时,要加强与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沟通与协作,共同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三)物资储备1.医疗机构应建立传染病防控物资储备制度,储备足够的防护用品、消毒药品、医疗器械等物资。物资储备量应满足医疗机构30天以上的使用需求。2.防护用品应包括医用防护口罩、医用外科口罩、一次性工作帽、隔离衣、防护服、护目镜、防护面罩、乳胶手套等。消毒药品应包括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酒精等。3.定期对物资储备情况进行检查和盘点,及时补充短缺物资,确保物资的质量和有效期。同时,要建立物资管理制度,严格物资的出入库登记和发放管理。(四)应急演练1.制定传染病疫情应急演练计划,定期组织开展应急演练。演练内容包括疫情报告、患者隔离、医疗救治、消毒隔离、人员防护等环节。2.通过演练,检验和提高医疗机构应对传染病疫情的应急处置能力,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及时进行整改。演练结束后,应进行总结评估,撰写演练报告。3.应急演练应邀请当地卫生健康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等相关单位的人员进行指导和参与,提高演练的质量和效果。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及防范措施(二)一、消毒隔离制度(一)医院感染管理组织与职责1.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由医院主要领导担任主任委员,成员包括医务、护理、感染、检验、药剂等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委员会负责制定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工作计划和工作目标,并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2.设立医院感染管理科,配备专业人员负责日常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其职责包括制定消毒隔离制度、开展医院感染监测、指导医务人员进行消毒隔离操作、组织开展培训和宣传教育等。3.各科室应设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由科室主任担任组长,成员包括护士长和兼职医院感染管理护士。小组负责本科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落实消毒隔离制度,及时发现和报告医院感染病例。(二)消毒制度细化1.手术器械消毒手术器械使用后应立即用流动水冲洗,去除血迹和污垢,然后放入多酶清洗剂中浸泡510分钟,再进行超声清洗。清洗后的手术器械应进行检查,确保器械的关节、齿牙等部位清洁无污垢。对于有锈迹或损坏的器械,应及时进行除锈或更换。手术器械应采用压力蒸汽灭菌,灭菌参数为温度132℃134℃,时间46分钟。灭菌后的器械应放入无菌容器中保存,有效期为7天。2.内镜消毒内镜使用后应立即进行清洗,先用含酶清洗剂擦拭外表面,然后将内镜插入清洗槽中,用专用刷子刷洗活检孔道和导光软管等部位。清洗后的内镜应进行消毒,可采用2%戊二醛浸泡消毒,浸泡时间不少于20分钟(结核杆菌、艾滋病病毒等污染的内镜浸泡时间不少于45分钟)。消毒后的内镜应进行冲洗和干燥,然后放入专用的储存柜中保存。储存柜应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保持干燥通风。3.病房终末消毒当患者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应对病房进行终末消毒。首先应将病房内的物品进行整理和清理,去除垃圾和废弃物。用含氯消毒剂(有效氯浓度为1000mg/L)擦拭地面、墙壁、门窗把手等物体表面,作用30分钟后用清水擦拭干净。病房的空气可采用紫外线照射消毒,照射时间不少于1小时。也可使用过氧乙酸熏蒸消毒,每立方米用1g过氧乙酸,加热熏蒸2小时。(三)隔离制度深化1.探视人员管理限制探视人员的数量和时间,一般情况下,每位患者每次探视人员不超过2人,探视时间不超过30分钟。探视人员进入病房前应进行手消毒,佩戴口罩,必要时穿隔离衣。探视结束后应及时离开病房,不得在病房内逗留。对于传染病患者的探视,应根据传染病的隔离要求,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呼吸道传染病患者的探视人员应佩戴N95口罩,消化道传染病患者的探视人员应注意手卫生等。2.患者转运管理转运传染病患者时,应采用专用的转运车辆和设备,并做好消毒隔离措施。转运车辆应在每次使用后进行消毒,车内物品应专用,不得与其他车辆混用。患者转运过程中,应确保患者的呼吸道通畅,避免患者的分泌物、排泄物等污染周围环境。转运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穿戴相应的防护用品。对于需要进行跨科室转运的患者,转出科室和转入科室应做好交接工作,确保患者的信息和隔离措施的连续性。二、防范措施(一)监测与评估1.建立医院感染监测指标体系,定期对医院感染发病率、感染部位分布、病原体种类等进行监测和分析。监测方法包括主动监测和被动监测,主动监测是指医院感染管理科定期到临床科室进行病例筛查,被动监测是指临床科室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病例。2.每季度对消毒隔离效果进行评估,包括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等的微生物监测。监测结果应及时反馈给相关科室,对于不合格的情况应及时采取整改措施。3.定期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进行自我评价,总结工作经验,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制定改进措施。同时,接受上级卫生健康部门的监督检查和评估。(二)信息化管理1.建立医院感染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医院感染病例的实时报告、监测数据的自动分析和统计等功能。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医院感染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2.利用信息化系统对消毒隔离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如手卫生执行情况、防护用品使用情况等。对于未按规定执行的情况,及时进行提醒和干预。3.通过信息化系统对医务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发布传染病防治知识和消毒隔离操作规范等内容,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防控意识。(三)多部门协作1.加强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协作,及时获取传染病疫情信息和防控技术指导。在传染病疫情发生时,积极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疫情处置等工作。2.与后勤保障部门密切配合,确保消毒药品、防护用品等物资的供应和质量。后勤部门应加强对医院环境的清洁和维护,做好污水处理和医疗废物管理等工作。3.与宣传部门合作,开展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患者和家属的防控意识。宣传内容可通过医院网站、微信公众号、宣传栏等多种渠道进行发布。(四)科研与创新1.鼓励医院开展医院感染管理相关的科研工作,探索新的消毒隔离技术和方法,提高医院感染防控水平。2.加强与科研机构和高校的合作,引进先进的科研成果和技术,应用于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3.通过科研创新,解决医院感染管理中的难点问题,如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防控、医院感染的精准诊断等。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及防范措施(三)一、消毒隔离制度(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消毒隔离制度1.预防接种室消毒预防接种室应每日进行清洁消毒,地面用含氯消毒剂(有效氯浓度为500mg/L)擦拭,作用30分钟后用清水擦拭干净。接种台、座椅等物体表面用含氯消毒剂(有效氯浓度为500mg/L)擦拭,每日至少2次。空气消毒可采用紫外线照射,每日照射23次,每次30分钟。也可使用空气消毒机进行消毒,按照产品说明书操作。2.医疗废物管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设置专门的医疗废物暂存点,医疗废物应分类收集,放入专用的医疗废物包装袋或利器盒中。医疗废物包装袋和利器盒应密封,并有明显的标识。医疗废物应定期交由有资质的医疗废物处理单位进行处理,不得自行处置。医疗废物暂存点应定期进行消毒,地面和墙壁用含氯消毒剂(有效氯浓度为1000mg/L)擦拭,作用30分钟后用清水擦拭干净。3.公共区域消毒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候诊区、走廊、楼梯等公共区域应每日进行清洁消毒,地面用含氯消毒剂(有效氯浓度为500mg/L)擦拭,作用30分钟后用清水擦拭干净。公共区域的门窗把手、电梯按钮等高频接触部位,应每日用含氯消毒剂(有效氯浓度为500mg/L)擦拭多次。对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卫生间,应加强消毒,地面和便器用含氯消毒剂(有效氯浓度为1000mg/L)浸泡或擦拭,作用30分钟后用清水冲洗干净。(二)学校消毒隔离制度1.教室消毒教室应每日进行通风换气,每次通风时间不少于30分钟。如条件允许,可安装新风系统,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教室的地面、课桌椅等物体表面,每周用含氯消毒剂(有效氯浓度为250mg/L500mg/L)擦拭23次。对于教室的空调滤网,应定期进行清洗和消毒,每月至少1次。2.食堂消毒食堂的餐具、炊具应每餐进行清洗消毒,可采用煮沸消毒1530分钟或使用消毒柜进行消毒。食堂的地面、墙壁、操作台等物体表面,每日用含氯消毒剂(有效氯浓度为500mg/L)擦拭,作用30分钟后用清水擦拭干净。食堂的食品加工设备,如炉灶、蒸箱等,应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每周至少1次。3.学生宿舍消毒学生宿舍应保持整洁卫生,每日进行清扫。地面用含氯消毒剂(有效氯浓度为250mg/L500mg/L)擦拭,每周23次。宿舍的门窗把手、衣柜把手等高频接触部位,每日用含氯消毒剂(有效氯浓度为500mg/L)擦拭。宿舍应定期进行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流通。如发现有传染病患者或疑似患者,应及时对宿舍进行终末消毒。二、防范措施(一)健康教育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定期开展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活动,通过举办讲座、发放宣传资料、设置宣传栏等方式,向居民普及传染病的预防知识和消毒隔离方法。2.学校应将传染病防治知识纳入健康教育课程,定期开展主题班会、健康讲座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3.企业应通过内部培训、宣传栏等形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